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cqy1976

游嘉陵第一桑梓,看蓬安百牛渡江 (精彩连连看,点点更精彩!)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257008

 

南充市人民政府市长高先海同志莅临蓬安考察嘉陵第一桑梓  

 

 

 

     2009年5月8日上午10:00,南充市人民政府市长高先海同志莅临蓬安考察嘉陵第一桑梓,在蓬安县县领导邹平、袁菱、陈鹏泉、蔡良斌、蒲永红等领导同志的陪同下,高市长兴致勃勃地考察了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的建设进展情况。

    在考察过程中,高市长看见如今的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不仅拥有秀美的自然田园风光,而且景点建设充满特色成效显著时,高市长一路走一路非常开心地与蓬安县委书记邹平同志亲切交谈,高市长感到非常满意和开心。每经过一个景点之时,高市长总是不时地驻足停留,认真仔细地聆听导游人员的讲解,对嘉陵第一桑梓在短短三年时间内的开发建设取得的成绩表示了高度肯定和赞许。

     高市长亲临蓬安考察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地人民群众兴奋地走出家门来迎接尊贵客人的光临。在财神楼前,一位年逾八旬的婆婆上前拉住高市长的手,说道:“欢迎领导到我们旅游区来,感谢共产党开发旅游,让我们下河街群众过上了好日子!”平易近人的高市长拉住老太婆的手亲切地祝福老人家身体健康,在场围观的群众都自发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由衷地表达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高市长的感激和由衷的敬意。

      在经过下河街吴馓子、樟茶鸭店时,闻讯而出的店主端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吴馓子、樟茶鸭来请高市长等领导人品尝,吴馓子激动不已地向高市长说:“欢迎高市长光临我们蓬安,感激高市长培养出了邹书记、袁县长、陈书记这样的好干部,感谢共产党开发旅游,让我们这些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都能发家致富了!感谢高市长,感谢共产党!”

      高市长在品尝了一点吴馓子和樟茶鸭后,笑容满面地祝福两位店主的生意越来越好。走进下河街、红军街,沿途的群众们都自发地走出家门来和高市长、邹书记、袁县长、陈书记等领导人握手致敬,表达对共产党开发旅游造福人民的无限感激之情。

     最后,在龙角山画圣广场,高市长无限深情地对蓬安县县委、政府领导人说道:“发展旅游,不仅对美化城市形象有巨大作用,也对提升城市品位有巨大好处。发展旅游对城市和农村一样都有好处。蓬安的嘉陵第一桑梓首先可以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一个非常好的休闲去处,通过加大宣传和营销,今后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当地相关一大批产业同步发展和进步。嘉陵第一桑梓通过短短三年时间不到的开发和建设,能够取得今天这样大成绩,是很不容易的,是很有成效的!”

     同时,高市长还向蓬安县委书记邹平同志、县长袁菱、县旅发办主任陈鹏泉同志等县领导同志提出了殷切希望,高市长希望蓬安人民全力以赴将嘉陵第一桑梓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造福桑梓,造福人民!(邓四平摄影报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高市长考察蓬安嘉陵第一桑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孺子牛户外运动俱乐部会员对蓬安旅游竖大拇指!  

 

  1、请点击成都论坛: 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225892  

  2、请点击重庆论坛: http://bbs.mala.cn/viewthread.php?tid=1225896

  3、欣赏天下人文奇观,蓬安百牛渡江(视频)  请点击:http://www.jldysz.cn/default/index.asp

    2009年4月14日下午,成都孺子牛俱乐部第四批会员一行34人在前三批游览了蓬安的会员的口头推介和网络媒体的宣传下,提前一天兴致勃勃地乘坐大巴车赶到了蓬安。4月14日晚,成都孺子牛俱乐部第四批会员一行34人全部入住蓬安。

     2009年4月15日上午9:00,成都孺子牛俱乐部第四批会员一行34人游览了嘉陵江,饱览了嘉陵江风光,登上了太阳岛和欢快的牛儿亲密接触。接着俱乐部会员们乘船回到嘉陵第一桑梓景区进行了游览,中午在下河街品尝了味道鲜美的樟茶鸭和特色风味小吃。

     成都孺子牛俱乐部第四批会员一行34人原计划今天下午返回成都,但俱乐部全体会员一致强烈要求带队的旅行社经理高鸣改变原计划的行程安排,大家一致觉得还要欣赏嘉陵第一桑梓的美丽迷人夜景才能尽兴,同时大家从网上和蓬安旅游指南上了解到了锦屏相如故城,因此大家一致决定再在蓬安逗留一天,第三日继续去游览相如故城锦屏和品尝天府一绝————河舒豆腐。

     中午在下河街吃午饭时候,成都孺子牛俱乐部的会员们纷纷对蓬安嘉陵江和嘉陵第一桑梓赞不绝口,对蓬安旅游开发和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同时成都孺子牛俱乐部的会员们也诚恳地对蓬安旅游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们表示回到成都后,他们将向成都人民广泛推介和宣传蓬安,要最大程度的让成都人民知道蓬安是个值得一游的好地方!

  据悉,成都孺子牛户外运动俱乐部拥有中老年会员近万人,是一个拥有相当实力的旅游团体。俱乐部经理高鸣先生十分看好蓬安的旅游发展前景,他说:“蓬安的旅游资源丰富,蓬安的风光秀丽,这样的真实的原生态的古镇在全四川都很少见,只要继续加大打造力度加强接待能力,蓬安的旅游是完全可以和古城阆中相提并论的!”同时,他还表示,他将全力以赴支持蓬安旅游事业的发展!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成都孺子牛俱乐部的会员们对蓬安旅游开发和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由衷地竖起了大拇指。

发表于 2009-5-27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心同德,齐心协力

发表于 2009-5-30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的很全的啊
发表于 2009-6-1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全家每次去嘉陵第一桑梓玩,我的老公和儿子都给我讲嘉陵第一桑梓的美。讲嘉陵第一桑梓的变化。我们蓬安人真幸福。

发表于 2009-6-14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是我的家。

发表于 2009-6-14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我的家。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掀起你的盖头来————蓬安召开2009年度旅游营销研讨会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待字深闺羞答答    终于掀起盖头来

 

                                        

           蓬安召开2009年度旅游营销研讨会

 

 

 

       2009年6月16日上午9:00,在蓬安县规划和建设局四楼会议室,蓬安县隆重召开了2009年度旅游营销研讨会。

       蓬安县委副书记、县旅发办主任陈鹏泉,县人大副主任吴刚,副县长蔡良斌,县政协副主席吴来生,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雪梅,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刘青,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唐晓零,县文体旅游局长王俊英,县规划办主任汪敏,嘉陵第一桑梓风景管理局局长宋俊华,相如旅游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志,蓬安电视台台长祝剑雄,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唐鸿斌、邓欢,旅游股股长章尚勇,相如镇副镇长黎显斌,下河街社区居委会主任郑琼参加并出席研讨会。会议由蓬安县文体旅游局长王俊英主持。

      研讨会上,来自成都康辉集团营销中心的副总经理彭靓首先从蓬安旅游的三维营销,产品、渠道、宣传,百牛渡江精品旅游节目的固定性、规范性、表演性、仪式性,蓬安旅游景点的设计、编排和旅游线路、产品,以及蓬安旅游媒体形象宣传,网络营销等方面向与会领导及参会同志们作了详尽地汇报。

     同时,与会领导和参会人员们针对康辉集团的汇报情况进行了热烈探讨并纷纷踊跃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会上,蓬安电视台台长祝剑雄,蓬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唐晓零,相如旅游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志,嘉陵第一桑梓风景管理局局长宋俊华,蓬安县人大副主任吴刚,副县长蔡良斌分别先后针对康辉集团提出的蓬安旅游营销方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蓬安县委副书记、县旅发办主任陈鹏泉作重要讲话。陈鹏泉在讲话中指出:第一,蓬安是司马相如的故里,相如故城锦屏镇和周子古镇都是相如故里,一条嘉陵江如玉带将两个千年古镇紧密连接,二者密不可分,不能孤立地将相如故城和周子古镇人为地分割开来看待问题和发展旅游。第二,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蓬安有得天独厚的相如文化,打造司马相如故里,浪漫休闲家园,相如文化在嘉陵第一桑梓景区的灵活运用就是要大力弘扬浪漫爱情文化,蓬安发展旅游的信心和决心是坚决的,更是坚定不移的。第三,蓬安郑重选择康辉集团对蓬安旅游对外进行营销和推介,首先是对康辉集团的信誉和实力充满了高度信任,其次是对蓬安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是充满信心,希望蓬安旅游通过康辉集团的大力营销而不断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蓬安旅游,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解决民生,造福蓬安人民。

    同时,陈鹏泉在讲话中还对蓬安旅游精品节目“百牛渡江”作了生动风趣的阐述和规划设计,陈鹏泉指出蓬安的旅游精品节目百牛渡江很有观赏性和趣味性,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资源吸引力,他建议相如镇政府、相如旅游公司、文体旅游局、嘉陵第一桑梓风景管理局四家单位在会后认真研究拿出一个具体方案来,将百牛渡江精品旅游节目搞得更为出色,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更多游客能够欣赏到全国仅有蓬安独有的天下生态奇观百牛渡江节目。(邓四平摄影报道)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 发表于 2009-6-19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如故里寻相如

                                                       

                                                                       邓四平/文图

            

                                     一、司马相如在蓬安

 

      司马相如,字长卿,生于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卒于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享年62岁,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他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同时,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将西南夷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被称之为“安边功臣”,名垂青史。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不拘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婚姻的果敢行为,远在公元前就演绎了自由恋爱的爱情经典,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爱情之首”,闻名中外。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唐代诗人张祜则有《司马相如琴歌》一首,曰:“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蓬安是天下第一才子巴蜀第一文人司马相如的故里。司马迁在《史记》中虽言其为“成都人也”。但后人研究得知司马相如出生地是四川蓬州(今南充市蓬安县),成都是司马相如的落籍之地。无数的史料和事实证明:蓬安是汉朝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第一故乡。

     蓬安境内至今仍遗留有司马相如当年生活和生长时的十大故迹:一、相如故宅;二、相如坪;三、洗笔池;四、舞剑台;五、弹琴台;六、慕蔺山;七、卓剑水;八、相如里;九、文君里;十、长卿祠。

 

                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相如故城

 

      中外著名的汉代大文学家、四川文学奠基人、被誉为“辞宗”、“赋圣”的司马相如出生地和成长地,就是今天的四川省蓬安县锦屏镇。锦屏镇三面环江一面靠山,山水相映,风光秀美,集自然、人文于一体,是蓬安独有的一方风水宝地。镇东临江有一巨大江滩,是一块难得的城中湿地。从江东龙角山望去,活脱脱一幅神奇的太极图,宋朝周敦颐对此处风水、风光赞美有加。锦屏镇其西南有一山名曰锦屏山,古镇因此而得名,此山又称“慕蔺山”。
    
梁天监六年(507),南朝梁武帝萧衍得知他们父子所崇拜的文学大师司马相如出生在嘉陵江畔,便析安汉县东南设置新县,以司马相如之名命县,以相如故宅为县治,相如县历经数朝数代,直至明洪武中(1368—1398年),才省入蓬州,存在近900年,至今已逾1500余年,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内蕴丰厚,现保存有完好的文庙、武庙、城隍庙、玉环书院、龙神祠等古建筑群。相如县的古街古树仍然保存,不少明清民居也完好无损,古城墙、城门拆毁后原址尚在,数段残垣依稀可见,汉砖汉瓦俯拾皆是,专家们均惊叹不已,故称为“相如故城”。此城已与周子古镇新县城合为一体申报成为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文庙为祭祀孔子的祠庙,又称学宫;武庙为祭祀关羽的祠庙,又称关帝庙,后称关岳庙、忠烈祠;城隍庙则供奉守护城池之水庸神;玉环书院为桐城派文人姚莹知蓬州时所建,意在教学养士和乞风调雨顺。透过粗陋的木头格子窗,似乎可以窥见古人孜孜苦读,奋笔疾书,“悬梁刺股”之情状。故城内大树较多,浓荫遮天蔽日,环境十分清幽,翘檐雕廊,碧瓦飞甍,整个建筑群渗透出厚重的古朴典雅之风,体现了明清时代穿斗木结构建筑的风格。漫步其间,仿佛穿越了数百年时空隧道,恍若隔世,梦回明清一般,令人既有古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恬淡闲适的心情,又不乏“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高雅脱俗之情调。故城外绕城而过的嘉陵江可上达广元,下至重庆,南来北往,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真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一个神奇灵秀之地!
     城内外的弹琴台、洗笔池、舞剑台、卓剑水、长卿祠、汉司马相如故宅、相如里、文君里等名胜旧迹至今依旧清晰可见,为故城增丽添彩。司马相如幼年成长生活,中年携妻卓文君回归故里的闲适、惬意在此昭然若示。故城西的慕蔺山,讲述着司马相如将幼时所取的“犬子”之名,改为“相如”的动人故事:司马相如少时读战国时蔺相如的故事,敬慕其为人,遂求其父更名为“相如”。现在城内将复建长卿祠、弹琴台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城外在慕蔺山上复建司马相如读书台,塑司马相如肖像。在“相如里、文君里”两个村建设家园式的民俗文化村,见证蓬安历史文化。

      古县衙前的数株古榕树,如今已逾500余年,饱经沧桑的面颊留爬满了岁月的痕迹,盘虬卧龙的枝干参天耸立,遮云蔽日,如老骥伏枥般展露出强劲的生命力,传承着蓬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明历史。
      相如故城的建筑群落更令人钟情,它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讲究假山池沼的映衬,俨然苏州园林一般的建筑格调,故城的建筑采用了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建筑手法,殿内正梁上均有精美彩绘图案。司马相如的横溢才华,志存高远让人顶礼膜拜,他与卓文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更让世人传为千古佳话,为后人演绎了自由爱情的典范,相如故城据此而更显得血肉丰满,神采飞扬,相如文化更加彰显出厚重而灵动的旺盛生命力。伴随着嘉陵第一桑梓国家AAAA级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相如故城已纳入了《蓬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今后这里将开展妙趣横生的古县衙审案,相如抚琴,文君相如舞剑等旅游项目,相如故城将把蓬安的风情和厚重的文化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广大游人!

 

             三、千古爱情绝唱的纪念———相如里、文君里

 

     “梦寻相如故里,情醉诗画田园”,相如里、文君里则最能生动完美地诠释这句话的深刻涵义。

     相如里、文君里是紧挨相如故城的两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它是后人为了纪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婚后回故乡探视而命名的。如今的相如里、文君里彰显了相如文君浪漫家园的主题,该景区将建成“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最富田园风情的乡村田园休闲区。相如里、文君里以现有农家田园为基础,突出显示浪漫家园的文化气质;按照“林盘聚落”的田园农家意境进行规划。

    走进如今的相如里、文君里,您仿佛走进了晋朝大文学家陶渊明笔下的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一般,景区内绿树成荫、阡陌交错,农家小院点缀其间,原始古朴,又融合现代旅游因素。景区以竹林、大榕树为造林品种,形成基础绿化格局;景区内3—5户人家为一个聚落,聚落与聚落之间自然分隔,呈集散式分布。建筑样为后唐式民居结构,一般为两层或两层半农家小楼庭院,以石材墙、茅屋顶、台式构造为主要建筑模式,周围竹林茂盛、绿树环绕,房前小河流水潺潺,小道曲曲弯弯,各种农作物随季变幻,相映成趣,呈现出一派优美恬淡的乡村田园风光。更为神妙的是相如里与文君里自然分隔,相如里在平地上,文君里在台地上,通过相如广场与河漫滩公园、相如故城相连。文君里与相如里的村门呈牌坊形态,颇具汉代风格,体现出深厚的名人文化特色。村前水车咿呀,石碾旋转,牛耕现场作业,村内农具展示,麻布作坊、土陶作坊,形成一座巨大的农耕文化博物馆;酿酒、造纸等传统工艺现场演示,可让游客亲自参与体验;夜幕降临,皮影、火弹子、打腰鼓舞和已上报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哭嫁歌”等独具特色的川北民俗节目表演更让游客流连忘返;另外还有极具特色的风味小吃供游人品尝。嘉陵江村古代乡村风味浓郁,体现出嘉陵第一桑梓的本义,是你游览观光寻梦探幽放飞心情的绝佳去处。

 

                   四、神奇的太阳岛·月亮岛

 

        源远流长的嘉陵江在流过美丽的蓬安县城后,由于江水的冲刷,泥沙的沉积,形成两个巨大的江中岛屿:一个圆圆的,宛如艳阳高照,浮光跃金。一个弯弯的,宛如明月当空,静影沉璧。老百姓分别称它们为太阳岛、月亮岛。太阳岛在上游,总面积约达80万平方米;距太阳岛约两百米的月亮岛面积达50万平方米,两岛之上一年四季绿草如茵,水牛成群,更有白鹭、野鸭、青妆等众多水鸟栖息于此。在这里,生物之间和谐相处,令人叹为观止。水牛吃草,鸟儿在水牛的身边陪伴,在牛背上给牛儿捉虫,和牛儿窃窃私语;水牛洗澡,鸟儿也在牛角上与牛儿相依相偎,不愿离开,人们乘船途径于此,谁也不忍心打扰它们,美丽的太阳岛、月亮岛成了牛儿的天堂,鸟儿的乐园。
     
最奇特的景观的是“百牛渡江”。由于太阳、月亮二岛是江中孤岛,每天清晨,两岸的水牛成群结队涌向岸边,健壮的头牛一声长啸,牛群便如闻军令,纷纷下水,一支队伍从东岸游向的太阳岛,另一支队伍则从西岸游向月亮岛。两边各一百多只牛头在江中若隐若现,它们秩序井然,小牛趴在妈妈的背上,健壮的公牛或在前面带路,或在后面护卫,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时而一字长蛇阵,时而成扇形散开,队形几经变化,两分多钟便游过了二十多米宽的江面。它们高兴地在岛上飞奔,然后尽情享受嫩绿鲜美的水草。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牛群又会自发集合,一起游到对岸的家中休息。老百姓把这种奇观称为“百牛渡江”。
     近年来,随着蓬安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兴起,来自国内外的大量游客纷至沓来,大家在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杰作的同时,更是争相饱览这一全国罕见的生态奇观———百牛渡江在蓬安!

 

 

                                                                                2009年6月14日星期日16:23记于蓬安都市水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7-2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em57]美

发表于 2009-7-2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em57]扎起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神奇的蓬安财神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神奇的蓬安财神楼

 

                                             邓四平文/图

 

      “一条襟带隔蓬州,数里平沙接渡头。云里鱼鳞江上市,镜中蜃气水边楼。牛毛漩急滩声壮,龙角山高树影幽。遥想爱莲人已古,光风霁月至今留。”飞檐翘拱,雕梁画栋,气势非凡,高大巍峨,位于千年周子古镇码头旁的蓬安财神楼委实是值得一游的好去处。

     “问嘉陵三百里,何处堪留画圣;查五千年浩史,几人不爱财神。”“楼增一湖丽气,水润三圣情思。”财神楼门柱上悬挂着长短两幅楹联,楹联由南充著名剧作家、赋作家何剑青先生撰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充市书法家协会主席陈广兴先生书写,联文古韵天成,书法潇洒俊逸,犹如画龙点睛之笔,充分表达了嘉陵江优美的风景、画圣吴道子与嘉陵江的历史渊源;同时说明了中国民间信仰中财神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据考察,这座气势宏伟、高大巍峨的财神楼竟是千里嘉陵江上唯一的一座财神楼,现在已成为了千里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的标志性建筑了。远远望去,高大巍峨的财神楼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人间仙阁,更似玉宇琼楼,气吞山河,雄据一方,被誉为“嘉陵江上第一楼。”

      据考证:周子古镇作为千里嘉陵江上最后的码头古镇,千里嘉陵江上也惟有蓬安保存有财神楼。其实,始建于唐朝初年的蓬安财神楼是有着神奇的来历的。相传:从前,有一位白鹤仙子和一位牛屎八儿姑娘玩得很好,各带着数千只白鹤和牛屎八儿飞到蓬安东门河坝与他们的牛大哥相会。牛大哥特别憨厚、老实,忠诚,每天领着上千只牛兄弟在东门河坝啃着青草。每天清晨,这东门河坝便绘出了千牛闲庭信步、万鸟竟飞、牛鸟谐居的美丽动人画卷。

      一天,牛大哥把白鹤仙子与牛屎八儿姑娘叫到身边,指着江对面,眼泪扑簌簌的往下掉,对他们心痛地说道:“瞧瞧,那就是周子镇,那就是下河街,那就是盐码头。你们再瞧瞧,江水到了哪儿了?洪水马上就要把下河街淹没了。弟兄姐妹们,我们去救救他们好吗?”

      白鹤仙子与牛屎八儿姑娘飞上天空,朝江对面望去,顿时对牛大哥道:“牛大哥,我们先行一步,你赶紧领着大家来。”白鹤仙子和牛屎八儿姑娘一声令下,万鸟腾飞,扑向江对面。万鸟来到周子镇下河街,从龙角山上衔来泥土,扎着围堰。

      牛大哥领上千只牛冲进江中,浮呀浮,冲破一个又一凶猛的洪峰,来到盐码头,手牵着手,扎起了牛堰。可是江水仍继续猛涨,浪头一个接着一个,冲垮了牛墙。白鹤仙子和牛屎八儿姑娘领众兄弟姐妹,全都扑向了江中。洪水越来越凶猛,撕开一道道口子,将一头头牛和一只只白鹤牛屎八儿卷走淹死。

     这时财神老爷骑着猛虎高举着金银鞭带着金银路过下河街上空,眼见下河街成了一片汪洋大海,财神老爷悲悯天下苍生,来不及细想,便毫不犹豫地打开衣篼,将所有的金银全部投在了下河街口,成山的金银财宝顿时挡住了猛兽般的洪水。

     众街坊邻居获救后,还得了如此巨大的财富,便商量在盐码头修一座财神楼来纪念救苦救难的财神爷,并请路过此地的画圣吴道子在楼上画上一幅幅巨大的壁画,把千牛万鸟与洪水搏斗救人的故事描绘出来流传后世。

     洪水退后鲁班路过周子镇,众街坊邻居把他留了下来。鲁班领着众徒弟从千里之外用鞭子赶来数根大石柱,又从千里之外运来巨大无比的马桑树,大柱立在了盐码头颇为壮观,不几日高耸入云的财神楼便修建竣工矗立在了蜿蜒的下河街口,楼上的千牛万鸟救人图便从此流传了下来。从此便有了一说,“蓬安有座财神楼,半截伸在江里头”。

     据《蓬安县志》载:蓬安财神楼始建于唐朝初年,清咸丰年间进行过培修,上世纪被毁坏拆除。现在我们看到的财神楼,是2006年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在原址上重建的。占地面积276m2,建筑面积439m2,是四层攒顶式开放楼阁。楼高24米8,寓意四季发财。在这里修建财神楼,是相当有讲究的。风水学主张“山管人丁水主财”,古人认为,周子古镇的风水好就好在处于龙角山和相如故城的太极图之间——背靠如卧龙饮水的龙角山,前枕宛如玉带的嘉陵江,但美中不足的是左低右高,有失宾主之分,他们认为滔滔嘉陵江水冲走了古镇的财源,于是,古镇人采用“障空补缺”的风水理念在古镇的出入口修建了这座财神楼,希望神仙保佑古镇人民升官、发财、吉祥、平安。

     走近财神楼,一楼出入口各有两个仿铜雕塑“金蟾三纳财”赫然映入眼帘。金蟾就是一种三脚蟾蜍,古人认为它是一种可以致富的灵物。四只金蟾均是憨态可掬,栩栩如生,蹲据在高大的水泥石台之上,与众不同的是,这种金蟾长有三只长脚,比起普通蟾蜍竟无端多出了一脚,令人不禁暗暗称奇。金蟾身旁塑有生动逼真的几个巨大的金元宝,金碧辉煌,闪闪发光,让人不禁垂涎三尺。一楼地面铺有光洁平整的青石板,古风古韵,让人宛如梦回明清古街。楼里有三三两两的婆婆摆有小摊,卖些香蜡、火纸,价钱甚是便宜,一两块钱便可买上几只香蜡,即可到临江的拜台敬奉财神。仰望一楼,楼顶的天花板,五彩斑斓的彩绘异彩纷呈,四面墙壁分别绘有九阳开泰、冠带流传、瑶池进酿、众仙仰寿、一品当朝、金榜题名六幅主图,四方梁柱分别绘有旭日高升、鸾鸟授带、封侯挂印、五福和合、三阳开泰、事事如意、独占鳌头、满图堆金八幅小图。这些历史人物和传统吉祥图案,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登临二楼,首先看见的是一个油漆的小长条桌,那是旅游区内的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面写着有个小牌子:上四楼拜财神门票2元的价格表。二楼甚是宽阔,宛如一个巨大的客厅,摆放着乌黑的八仙桌和太师椅,一楼古风古韵,扑面而来,四围栏杆也雕刻有金元宝纹饰,栏杆板面雕刻着双龙送宝,在每层的飞檐翘角上,挂有鱼形风铃,楼顶天花板装饰着聚宝盆顶子,插有如意柳枝,每一个雕饰,都是寓意财源广进、吉祥如意的涵义。这里的彩绘,主要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如春风得意、指日高升、独占鳌头等,充分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楼是展览室,主要展示的是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中国杜甫研究学会会长祁和晖、巴蜀鬼才魏明伦、著名书画家郭汝愚等各地名人雅士登临蓬安财神楼的新闻资料图片以及李树堂、郑幼林等蓬安地方名人的书画作品。

     最神奇的自然当数财神四楼,曲径通幽,攀上四楼楼顶,方可一睹财神、文昌、龙王三位神仙尊容,供奉的三位神仙分别面向三个方向,财神赵公明大元帅朝里面向周子古镇,寓意财神世代保佑古镇人民发财致富的意思。只见供奉的赵公明大元帅黑面浓须,头戴缨盔,身穿乌油甲,胯下骑着黑老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执聚宝盆的全副戎装像,十分威严了得,让人心生无限敬畏。而文昌帝君则面向嘉陵江下游,寓意他保佑相如古县的子弟乘船出去以后,饱学作官,光宗耀祖。正对嘉陵江供奉是东海龙王敖广,传说东海龙王乃四海龙王之首,法力最大,统管其他三海龙王,可保佑所有出江船只平安航行,也保佑当地百姓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令人暗暗称奇的是供奉的三尊神像的高度都是1、6879米,这个数字寓意凡是朝拜了财神楼之游客均可“一路发起走”的之含意,可见相如故里蓬安人民的心地之慈善,三尊神像的背后都有一个小洞,据说均请得道高僧开过光,神奇无比,只要往洞中投进一枚硬币,再到楼底面对金蟾烧上一柱香,许下的心愿不久即可实现。

     站立楼顶,推窗而望,一湾碧绿清澈的嘉陵江水羞答答地从遥远的天际款款而降。素湍绿潭,身着绿裙,波光潋滟,清流见底,高峰入云,花枝招展,多情的江水一路高歌,亲吻碧绿的江岸,奔涌向前。一个巨大的“S”形,一幅神奇的太极图。登临此楼,晴观艳阳雨品涛,春看江花冬听雪。红袖添香夜读书,把酒临风思乡浓。四时皆景,尽收眼底。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祁和晖夫妇在登临了蓬安财神楼后,感慨万千,文思泉涌,夫妇俩联袂当即赋诗:“桑梓水竹晓人意,鸡鸣犬吠是吾家。耕读渔歌成奇绝,隔江遥赏相如霞。”

     肃立高大巍峨的财神楼上,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和鹳雀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何等的胸怀博大广阔;“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何等的潇洒俊逸快意人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何等的悲愤苍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又是何等的踌躇满志与意气风发。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默默地遥望这一方神奇的灵山秀水,令人情不自禁地就想起了乡贤司马相如先生,我羡慕他横溢的才华能被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所欣赏,我更羡慕他一曲凤求凰的爱情经典的浪漫和凄绝。相如公子和文君姑娘的浪漫爱情早已在故乡神奇的山水灵韵里,马踏飞燕,一路高歌,一路留下诗意的足迹……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之不幸在于历尽乱世的硝烟,而这是我的故乡嘉陵江畔的蓬安财神楼。往事越千年,嘉陵江上打鱼船。供奉财神作为封建迷信的荒诞往事早已成为了一个过去时代的烙印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幸福的人们早已可以自由自在地放飞追求财富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梦想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7-16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子古镇,浪漫的经典读本 ——为《四川画报》宣传蓬安而写  

                         周子古镇 ,浪漫的经典读本

                     

            —————— 走进周子古镇,一日读懂千年

                                 

                                      ————题     记

        

                                                   邓四平 /文

                             

                                           

 

      “一条襟带隔蓬州,数里平沙接渡头。云里鱼鳞江上市,镜中蜃气水边楼。牛毛漩急滩声壮,龙角山高树影幽。遥想爱莲人已古,光风霁月至今留。”伴着波光涛声渔歌互答,枕着江风渔火嘉陵晚渡,诗意挥洒,缠绵悱恻,古人如是吟咏。

     “嘉陵江对这里真留恋,欲走不走总绕弯,这里山川秀美人风流,这里的故事说不完。”波光潋滟,清流见底。高峰入云,山水如画。古风徐徐,荡气回肠,今人如此礼赞。

      青山拥四围,秀水绕三方。故乡有条美丽的江,名字叫作嘉陵江。江畔有座秀美的城,名字叫作周子镇。

      快乐出发,相约蓬安。

      当我深情地走进四川旅游十大风情魅力名镇————周子古镇怀抱的时候,我蓦然发觉我扑进了母亲慈爱温暖的怀抱。我更感觉到自己又仿佛走进了一条深邃辽远的时光隧道,走进了一部博大厚重的历史文化经典著作,走进周子古镇,一日读懂千年。

       据当地县志记载:周子古镇,系相如县建县即南朝梁代以来,陆续兴起的一座码头古镇。该镇位于嘉陵江左岸傍于新县城,以上河街、下河街、盐店街(又称红军街)、顺河街四条古街为主,古镇兴起于南朝梁代,繁荣于唐代,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古镇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水陆交通便捷。周子镇原名舟口,又称舟镇,取嘉陵江上往来舟船皆停泊于此之意。宋代理学鼻祖、《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因仰慕汉朝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横溢的才华和一曲凤求凰浪漫传千古的爱情经典,于是乘船专程到古相如县来朝圣怀古,蓬安士绅学子慕濂溪先生学识人品,闻讯列队于驿马道旁,欢迎并盛情挽留濂溪先生逗留舟镇讲学。宋以后,修爱莲池,建濂溪祠,立石碑刻铭诗以作纪念。因此,舟镇从此更名为周子镇。

        周子古镇的码头,至今虽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岁月的洗礼但依旧保存完好,千年以前濂溪先生于此登临古镇。古渡码头依江而建,仿佛一个古朴典雅的古时点将台一般。“周子古渡”四个大字,雕刻在江畔的青石墩上,赫然醒目,古朴中彰显着典雅,大气中透露出厚重。整个古渡码头均是青石板和青条石铺砌而成,直接伸入江水之中,有的石板至今仍可看见当年南来北往的商贾赶马驮运货物时走过的马蹄印痕;那拴靠船只粗大的铁链,仿佛依稀诉说着古码头往昔的繁华和岁月的峥嵘。如今的古码头上,青铜雕塑着驮盐的船工,贩运货物的马夫,赶场的农妇,那码头石头墙上还雕刻着《嘉陵江船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等等浮雕作品,完整而生动地再现了周子古镇码头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人文。

       古镇的码头上,最吸引人眼球的当数当地的嘉陵江渔民和江上的渔船。据资料记载:嘉陵江蓬安段有180多种鱼类,野生的鲫鱼、鲤鱼、鲢鱼、草鱼、青膳、翘壳、青波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嘉陵江蓬安段里的特产石梁沱江团了。据悉,这种江团,下颌上有一点丹砂一般的红印迹,此鱼品尝起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曾是历朝历代进贡朝廷的贡品。

        每天清早,江面上当熹微的晨光微露之时,江上的渔民们“卖鱼”的吆喝声便仿佛山歌一般嘹亮地响亮起来了,接着便是纷至沓来赶来买鱼的讨价还价声、过称、算帐声,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忙得不亦乐乎。千年以来,此情此景,至今依存。

        登上古码头的数十级石阶,便是蓬安最著名的人文景观财神楼了。据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讲述:建在千年古镇周子码头的这座财神楼是大有讲究的,古时蓬州先人以为,周子古镇位于嘉陵江畔大河湾的弯弓之外,风水不佳,不聚财,且有杀气,为了弥补地理上的缺陷,于是古镇上的商人们便纷纷筹集资金,便于此修建成了财神楼,楼中供奉了财神、文昌帝君、东海龙王等神仙,祈求诸位神仙护佑古镇人民吉祥、平安、升官、发财。据考察,这座气势宏伟、高大巍峨的财神楼是千里嘉陵江上唯一的一座财神楼,远远望去,高大巍峨的财神楼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人间仙阁,更似琼楼玉宇,气吞山河,雄据一方,被称为“嘉陵江上第一楼。”

      穿过财神楼一楼的过街廊道,便走进了周子古镇景区的怀抱。“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那儿时童谣里的记忆在古镇里依旧保存完好。走进古镇,可以看见一家唐姓兄弟的打铁铺,这个打铁铺是周子古镇古商铺的一个缩影,至今已逾上百年历史。看着火炉中迸溅出的铁花,听着叮当叮当作响的打铁声,你会以为时光流转,仿佛梦回到了远古的生活。

      紧挨着唐氏兄弟打铁铺的不远的一家商铺便是古镇里闻名遐迩的下河街姚麻花了。据传,麻花原是宫廷食品,清乾隆年间,周子古镇下河街的一位姚姓商人把它带回家乡周子古镇,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来,这位商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将麻花由两股改成三股,然后拧成炸制,呈金黄色细丝花纹状,备受顾客青睐和欢迎。如今,周子古镇里姚姓商人的后人继承祖业,并不断研制创新,尤其是古镇开发旅游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区以来,下河街的姚麻花生意更是红火,每月收入均在两万块钱左右。

   如今的姚麻花卖麻花的场景更是古镇里的一道风景:只见姓姚的师傅坐在店铺内的案板前,弯腰弓背慢条斯理地揉制面团,接着将面团搓成一根长长的手腕粗细的面条,一字排开长蛇一般平躺案板之上,然后用菜刀将面条切成一个个二指宽均匀的小面块,次第捡起小面块拿在手里,轻轻一拉,那小面块瞬间便变成了一根细绳子似的尺余长的面绳,又将面绳两头捏住,摇动手腕,甩跳绳似的甩动,然后迅速地右手朝上,左手在下,将面绳对折,合成一股,在案板上搓上一搓,又提起面绳,再对折,双手将其挽成一个“8”字,最后将面绳的末端,像穿针似的穿进弯曲的面绳的空隙里,就这样一把麻花就搓好了。与此同时,姚师傅便起身往油锅里一把一把地丢麻花,那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腾,“嘶嘶”地吐着气泡,最后几经沉浮之后,就漂浮在油面了,炸麻花的人便手执一双长长的竹筷将那炸好的麻花夹出油锅,顺手熟练地丢进案板上一个大大的竹筲箕里,那炸好的麻花比起案板上没炸的麻花,体积大了一倍,颜色变得金黄,极像一朵秋日怒放的菊,也像一个大大的“8”字,很是诱人和神奇。

     品位完古镇姚麻花精彩的麻花制作技艺,继续向前走去,一街古风古韵扑面而来,街道两旁全是古老的穿斗木结构式的瓦房,朱红的铺板门,雪白的石灰粉墙,星星点点的写着“茶”、“吃”、“酒”字等青白的布幡,檐下挂有鲜艳的大红的灯笼,入夜时分,次第亮起,如梦如幻,让人顿觉仿佛走进了一个扑朔迷离的远古时空隧道。

      古镇里的茶馆是极具特色的:屋里摆有八仙桌,厚实的长条凳,雕刻精细的镂空窗棂、窗花,高大结实的木柱支撑起整个茶楼上下两层,古韵天成,茶馆宛如仙宫洞府一般。走进门去,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休闲品茗的人们,怡然自得。尤其是古镇逢集赶场的日子,茶馆里更是座无虚席,他们自在惬意地稀哩哗啦地搓着麻将,或者悠闲自得地推着古老的牌九,或坐在敦敦实实的太师椅上惬意地养神,或躺在古色古香的竹凉椅上舒适地聊天,或瞪着大眼观看着电视里精彩的节目,或疏懒自在地看着嘉陵江一江碧绿清澈的江水静静地远逝而去,或闭着双目,静听古镇里的黄桷树上知了一波高过一波的清音,或三五人围在一起摆起五彩斑斓的龙门阵,天南地北讲述起兴衰沧桑的过往烟云。

      走进周子古镇,那爱莲池委实是不得不去一看的风景。爱莲池就位于一条叫“水井湾”的小巷深处,老远就可以看见池前坝子里一方雪白的假山石,小巧玲珑,石头雪白,石质细腻,高约二三米,宛如飞来仙石,假山石正面镌刻有:“爱莲池”三个大字,流水行云一般,十分醒目,老远看去,活泼的笑脸一般,仿佛正盛情欢迎你的光临。走近细观,更宛若三朵鲜艳的红莲绽放石上,让人倍感亲切而神奇。如今的爱莲池池面并不太宽,大致二三亩之地,池塘上建有别致的小亭,飞檐翘拱,雕梁画栋,小亭与池岸以曲折宛转太极图一般造型的栈道相连,错落有致,别具匠心,可让人直通池塘深处。池中单独开辟而出的小池,植有莲荷,时值初夏时节,碧绿的新荷,刚刚冒出碧绿的叶片,紧紧地贴于水面,上面水珠滚动,晶莹剔透,鲜艳的睡莲次第盛开,那一抹抹新鲜的绿意,在炎热的夏日给人无限的凉爽和惬意。登上池岸,便是“濂溪祠”。祠堂占地数亩,雪白的粉墙,金黄的琉璃瓦片,外筑高大的围墙,墙里墙外,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给人的感觉十分静谧安详而和谐,俨然一个清心修性的世外桃花源。

       走出濂溪祠,回到古街。拾级而上,出现在面前的便是万寿宫:万寿宫始建于明代,是迁来古镇的江西人筹资建设的,因此又叫江西会馆。万寿宫是江西人祭祖、交流、集会的场所,占地3000m2,整个建筑为单檐悬山式风格的单进四合院,高大的门楼上设有戏台,正殿里供奉着许真君,两层的回殿是休闲的场所。破“四旧”时,门楼、戏台、正殿、二层回殿均被拆除,只留下了改成普通民居风格的一层回殿。

      万寿宫大门正对面的墙壁上,用青石雕刻着深浮雕九龙戏宝图。其活灵活现的形态,仿佛九条龙正在盘旋飞腾,使得满壁风生水起灵动神奇,表现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艺和古镇人民美好的祁愿。

       继续前行,登上数百步琴键一般的平平仄仄的青石阶梯,便可看到一方紫红色的宣传介绍牌,上面写着“濂溪先生讲学处”,如今仅存一方高大班驳的照壁,穿越千古的时光,照壁的正面是周子茶楼,那是当年周敦颐在古镇讲学时,前来求教的学子们等候、交流和切磋的地方。现今的茶楼经过精心修缮。在此饮茶,有说不出的清幽和惬意,既可以释放心情,又可以欣赏龙角山的峥嵘和嘉陵江上的美景,感受古镇人的闲情逸致。

       继续往前走,便走进了红军街,那是当年红军曾经路过的一条小街,小街以前并非此名,先前贩卖盐巴的盐商云集此街,故称“盐店街。”上个世纪30年代,张国焘、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由此街经过强渡嘉陵江,从此小镇人民为了纪念红军队伍,便将小街更名为红军街了。现在的红军街的高大石墙上还留存有当年红军留下的“武装保卫苏维埃”等标语石刻。街里的有高大碧绿的连理枝、金银花,还有当年托运盐巴经过的商人歇脚拴马的拴马孔,更为吸引人的是那家家户户门前的鹅卵石,据说那既是古镇人家歇息时的天然小凳子,又是家家户户辟邪的镇宅之石。

 

       红军石刻标语旁边是周子客栈,当年周敦颐下榻的这个客栈,是经典的川东北民居风格的建筑物,其独特的造型,充分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独运。院内两株古老的黄桷树,距今均有数百年历史,它无声地诉说着过去,成为了客栈历史的最好见证。如今的周子客栈已经改造成为了古色古香的四星级酒店,共有两层,占地约2000m2,能同时容纳300多人居住、餐饮和休闲。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清幽静谧的环境,五星级的设施设备,让人身心舒畅。

      时光飞逝,逝者如斯。千年时光过去,如今古镇内的古民居院落群依旧保持明、清以来的原生状态,镇内庙宇高据,古意盎然,雕梁画栋,古韵悠远,现保存完好的具有明清风格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共有3000余套(间),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古民房沿着千米长、五米宽的石梯两侧布局,首尾相连,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各具情调,三条主街星罗棋布镶嵌其中,静静地覆盖在宁静秀美的嘉陵江畔。“山、水、城、文、史”在古镇和谐交融,浑然天成。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周子古镇蕴育了厚重独特的嘉陵江坡形码头古镇文化。周子古镇的坡形码头,全省独有此景,全国也极为罕见。

       不知不觉间,便已走完了古镇的三条主要古街。千里嘉陵第一桑梓,嘉陵江上最后的码头古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其实,纷至沓来的我们都是一群上船下船茫茫人海中的匆匆过客。如约而来,赴约而去。留下历久弥新的民歌,跌宕两岸。永远的下阙。上阙如谜,袅娜芦花最深处,蓦然回首:那人,那事,那情,那景,那经典的古镇,尽在灯火阑珊记忆最深处。

发表于 2009-7-17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em57]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如故里寻相如

                                                       

                                                                       四川蓬安 邓四平/文图

            

                                     一、司马相如在蓬安

 

      司马相如,字长卿,生于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卒于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享年62岁,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是西汉盛世汉武帝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杰出的政治家。他被班固、刘勰称为“辞宗”,被林文轩、王应麟、王世贞等学者称为“赋圣”。同时,司马相如出使西南夷,将西南夷民族团结统一于大汉疆域,被称之为“安边功臣”,名垂青史。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不拘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婚姻的果敢行为,远在公元前就演绎了自由恋爱的爱情经典,被誉为“世界十大经典爱情之首”,闻名中外。后人则根据他二人的爱情故事,谱得琴曲凤求凰》流传至今。唐代诗人张祜则有《司马相如琴歌》一首,曰:“凤兮凤兮非无凰,山重水阔不可量。梧桐结阴在朝阳,濯羽弱水鸣高翔。”

    蓬安是天下第一才子巴蜀第一文人司马相如的故里。司马迁在《史记》中虽言其为“成都人也”。但后人研究得知司马相如出生地是四川蓬州(今南充蓬安县),成都是司马相如的落籍之地。无数的史料和事实证明:蓬安是汉朝大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第一故乡。

     蓬安境内至今仍遗留有司马相如当年生活和生长时的十大故迹:一、相如故宅;二、相如坪;三、洗笔池;四、舞剑台;五、弹琴台;六、慕蔺山;七、卓剑水;八、相如里;九、文君里;十、长卿祠。

 

                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相如故城

 

      中外著名的汉代大文学家、四川文学奠基人、被誉为“辞宗”、“赋圣”的司马相如出生地和成长地,就是今天的四川省蓬安县锦屏镇。锦屏镇三面环江一面靠山,山水相映,风光秀美,集自然、人文于一体,是蓬安独有的一方风水宝地。镇东临江有一巨大江滩,是一块难得的城中湿地。从江东龙角山望去,活脱脱一幅神奇的太极图,宋朝周敦颐对此处风水、风光赞美有加。锦屏镇其西南有一山名曰锦屏山,古镇因此而得名,此山又称“慕蔺山”。
    
梁天监六年(507),南朝梁武帝萧衍得知他们父子所崇拜的文学大师司马相如出生在嘉陵江畔,便析安汉县东南设置新县,以司马相如之名命县,以相如故宅为县治,相如县历经数朝数代,直至明洪武中(1368—1398年),才省入蓬州,存在近900年,至今已逾1500余年,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内蕴丰厚,现保存有完好的文庙、武庙、城隍庙、玉环书院、龙神祠等古建筑群。相如县的古街古树仍然保存,不少明清民居也完好无损,古城墙、城门拆毁后原址尚在,数段残垣依稀可见,汉砖汉瓦俯拾皆是,专家们均惊叹不已,故称为“相如故城”。此城已与周子古镇新县城合为一体申报成为了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文庙为祭祀孔子的祠庙,又称学宫;武庙为祭祀关羽的祠庙,又称关帝庙,后称关岳庙、忠烈祠;城隍庙则供奉守护城池之水庸神;玉环书院为桐城派文人姚莹知蓬州时所建,意在教学养士和乞风调雨顺。透过粗陋的木头格子窗,似乎可以窥见古人孜孜苦读,奋笔疾书,“悬梁刺股”之情状。故城内大树较多,浓荫遮天蔽日,环境十分清幽,翘檐雕廊,碧瓦飞甍,整个建筑群渗透出厚重的古朴典雅之风,体现了明清时代穿斗木结构建筑的风格。漫步其间,仿佛穿越了数百年时空隧道,恍若隔世,梦回明清一般,令人既有古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恬淡闲适的心情,又不乏“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高雅脱俗之情调。故城外绕城而过的嘉陵江可上达广元,下至重庆,南来北往,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真是“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一个神奇灵秀之地!
     城内外的弹琴台、洗笔池、舞剑台、卓剑水、长卿祠、汉司马相如故宅、相如里、文君里等名胜旧迹至今依旧清晰可见,为故城增丽添彩。司马相如幼年成长生活,中年携妻卓文君回归故里的闲适、惬意在此昭然若示。故城西的慕蔺山,讲述着司马相如将幼时所取的“犬子”之名,改为“相如”的动人故事:司马相如少时读战国时蔺相如的故事,敬慕其为人,遂求其父更名为“相如”。现在城内将复建长卿祠、弹琴台以及许多名胜古迹,城外在慕蔺山上复建司马相如读书台,塑司马相如肖像。在“相如里、文君里”两个村建设家园式的民俗文化村,见证蓬安历史文化。

      古县衙前的数株古榕树,如今已逾500余年,饱经沧桑的面颊留爬满了岁月的痕迹,盘虬卧龙的枝干参天耸立,遮云蔽日,如老骥伏枥般展露出强劲的生命力,传承着蓬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明历史。
      相如故城的建筑群落更令人钟情,它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讲究假山池沼的映衬,俨然苏州园林一般的建筑格调,故城的建筑采用了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建筑手法,殿内正梁上均有精美彩绘图案。司马相如的横溢才华,志存高远让人顶礼膜拜,他与卓文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更让世人传为千古佳话,为后人演绎了自由爱情的典范,相如故城据此而更显得血肉丰满,神采飞扬,相如文化更加彰显出厚重而灵动的旺盛生命力。伴随着嘉陵第一桑梓国家AAAA级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相如故城已纳入了《蓬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今后这里将开展妙趣横生的古县衙审案,相如抚琴,文君相如舞剑等旅游项目,相如故城将把蓬安的风情和厚重的文化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广大游人!

 

             三、千古爱情绝唱的纪念———相如里、文君里

 

     “梦寻相如故里,情醉诗画田园”,相如里、文君里则最能生动完美地诠释这句话的深刻涵义。

     相如里、文君里是紧挨相如故城的两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它是后人为了纪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婚后回故乡探视而命名的。如今的相如里、文君里彰显了相如文君浪漫家园的主题,该景区将建成“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最富田园风情的乡村田园休闲区。相如里、文君里以现有农家田园为基础,突出显示浪漫家园的文化气质;按照“林盘聚落”的田园农家意境进行规划。

    走进如今的相如里、文君里,您仿佛走进了晋朝大文学家陶渊明笔下的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一般,景区内绿树成荫、阡陌交错,农家小院点缀其间,原始古朴,又融合现代旅游因素。景区以竹林、大榕树为造林品种,形成基础绿化格局;景区内3—5户人家为一个聚落,聚落与聚落之间自然分隔,呈集散式分布。建筑样为后唐式民居结构,一般为两层或两层半农家小楼庭院,以石材墙、茅屋顶、台式构造为主要建筑模式,周围竹林茂盛、绿树环绕,房前小河流水潺潺,小道曲曲弯弯,各种农作物随季变幻,相映成趣,呈现出一派优美恬淡的乡村田园风光。更为神妙的是相如里与文君里自然分隔,相如里在平地上,文君里在台地上,通过相如广场与河漫滩公园、相如故城相连。文君里与相如里的村门呈牌坊形态,颇具汉代风格,体现出深厚的名人文化特色。村前水车咿呀,石碾旋转,牛耕现场作业,村内农具展示,麻布作坊、土陶作坊,形成一座巨大的农耕文化博物馆;酿酒、造纸等传统工艺现场演示,可让游客亲自参与体验;夜幕降临,皮影、火弹子、打腰鼓舞和已上报为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哭嫁歌”等独具特色的川北民俗节目表演更让游客流连忘返;另外还有极具特色的风味小吃供游人品尝。嘉陵江村古代乡村风味浓郁,体现出嘉陵第一桑梓的本义,是你游览观光寻梦探幽放飞心情的绝佳去处。

 

                   四、神奇的太阳岛·月亮岛

 

        源远流长的嘉陵江在流过美丽的蓬安县城后,由于江水的冲刷,泥沙的沉积,形成两个巨大的江中岛屿:一个圆圆的,宛如艳阳高照,浮光跃金。一个弯弯的,宛如明月当空,静影沉璧。老百姓分别称它们为太阳岛、月亮岛。太阳岛在上游,总面积约达80万平方米;距太阳岛约两百米的月亮岛面积达50万平方米,两岛之上一年四季绿草如茵,水牛成群,更有白鹭、野鸭、青妆等众多水鸟栖息于此。在这里,生物之间和谐相处,令人叹为观止。水牛吃草,鸟儿在水牛的身边陪伴,在牛背上给牛儿捉虫,和牛儿窃窃私语;水牛洗澡,鸟儿也在牛角上与牛儿相依相偎,不愿离开,人们乘船途径于此,谁也不忍心打扰它们,美丽的太阳岛、月亮岛成了牛儿的天堂,鸟儿的乐园。
     
最奇特的景观的是“百牛渡江”。由于太阳、月亮二岛是江中孤岛,每天清晨,两岸的水牛成群结队涌向岸边,健壮的头牛一声长啸,牛群便如闻军令,纷纷下水,一支队伍从东岸游向的太阳岛,另一支队伍则从西岸游向月亮岛。两边各一百多只牛头在江中若隐若现,它们秩序井然,小牛趴在妈妈的背上,健壮的公牛或在前面带路,或在后面护卫,如同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时而一字长蛇阵,时而成扇形散开,队形几经变化,两分多钟便游过了二十多米宽的江面。它们高兴地在岛上飞奔,然后尽情享受嫩绿鲜美的水草。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牛群又会自发集合,一起游到对岸的家中休息。老百姓把这种奇观称为“百牛渡江”。
     近年来,随着蓬安旅游产业的开发和兴起,来自国内外的大量游客纷至沓来,大家在欣赏大自然鬼斧神工杰作的同时,更是争相饱览这一全国罕见的生态奇观———百牛渡江在蓬安!

 

 

                                                                                2009年6月14日星期日16:23记于蓬安都市水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7-17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em56]

发表于 2009-7-17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漂亮[em59]

 楼主| 发表于 2009-7-17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子古镇,浪漫的经典读本 ——为《四川画报》宣传蓬安而写  

                         周子古镇 ,浪漫的经典读本

                     

            —————— 走进周子古镇,一日读懂千年

                                 

                                      ————题     记

        

                                                   邓四平 /文

                             

                                           

 

      “一条襟带隔蓬州,数里平沙接渡头。云里鱼鳞江上市,镜中蜃气水边楼。牛毛漩急滩声壮,龙角山高树影幽。遥想爱莲人已古,光风霁月至今留。”伴着波光涛声渔歌互答,枕着江风渔火嘉陵晚渡,诗意挥洒,缠绵悱恻,古人如是吟咏。

     “嘉陵江对这里真留恋,欲走不走总绕弯,这里山川秀美人风流,这里的故事说不完。”波光潋滟,清流见底。高峰入云,山水如画。古风徐徐,荡气回肠,今人如此礼赞。

      青山拥四围,秀水绕三方。故乡有条美丽的江,名字叫作嘉陵江。江畔有座秀美的城,名字叫作周子镇。

      快乐出发,相约蓬安。

      当我深情地走进四川旅游十大风情魅力名镇————周子古镇怀抱的时候,我蓦然发觉我扑进了母亲慈爱温暖的怀抱。我更感觉到自己又仿佛走进了一条深邃辽远的时光隧道,走进了一部博大厚重的历史文化经典著作,走进周子古镇,一日读懂千年。

       据当地县志记载:周子古镇,系相如县建县即南朝梁代以来,陆续兴起的一座码头古镇。该镇位于嘉陵江左岸傍于新县城,以上河街、下河街、盐店街(又称红军街)、顺河街四条古街为主,古镇兴起于南朝梁代,繁荣于唐代,至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古镇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水陆交通便捷。周子镇原名舟口,又称舟镇,取嘉陵江上往来舟船皆停泊于此之意。宋代理学鼻祖、《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因仰慕汉朝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横溢的才华和一曲凤求凰浪漫传千古的爱情经典,于是乘船专程到古相如县来朝圣怀古,蓬安士绅学子慕濂溪先生学识人品,闻讯列队于驿马道旁,欢迎并盛情挽留濂溪先生逗留舟镇讲学。宋以后,修爱莲池,建濂溪祠,立石碑刻铭诗以作纪念。因此,舟镇从此更名为周子镇。

        周子古镇的码头,至今虽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岁月的洗礼但依旧保存完好,千年以前濂溪先生于此登临古镇。古渡码头依江而建,仿佛一个古朴典雅的古时点将台一般。“周子古渡”四个大字,雕刻在江畔的青石墩上,赫然醒目,古朴中彰显着典雅,大气中透露出厚重。整个古渡码头均是青石板和青条石铺砌而成,直接伸入江水之中,有的石板至今仍可看见当年南来北往的商贾赶马驮运货物时走过的马蹄印痕;那拴靠船只粗大的铁链,仿佛依稀诉说着古码头往昔的繁华和岁月的峥嵘。如今的古码头上,青铜雕塑着驮盐的船工,贩运货物的马夫,赶场的农妇,那码头石头墙上还雕刻着《嘉陵江船工》、《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等等浮雕作品,完整而生动地再现了周子古镇码头悠久的历史与厚重的人文。

       古镇的码头上,最吸引人眼球的当数当地的嘉陵江渔民和江上的渔船。据资料记载:嘉陵江蓬安段有180多种鱼类,野生的鲫鱼、鲤鱼、鲢鱼、草鱼、青膳、翘壳、青波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嘉陵江蓬安段里的特产石梁沱江团了。据悉,这种江团,下颌上有一点丹砂一般的红印迹,此鱼品尝起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曾是历朝历代进贡朝廷的贡品。

        每天清早,江面上当熹微的晨光微露之时,江上的渔民们“卖鱼”的吆喝声便仿佛山歌一般嘹亮地响亮起来了,接着便是纷至沓来赶来买鱼的讨价还价声、过称、算帐声,人声鼎沸,热闹异常。忙得不亦乐乎。千年以来,此情此景,至今依存。

        登上古码头的数十级石阶,便是蓬安最著名的人文景观财神楼了。据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讲述:建在千年古镇周子码头的这座财神楼是大有讲究的,古时蓬州先人以为,周子古镇位于嘉陵江畔大河湾的弯弓之外,风水不佳,不聚财,且有杀气,为了弥补地理上的缺陷,于是古镇上的商人们便纷纷筹集资金,便于此修建成了财神楼,楼中供奉了财神、文昌帝君、东海龙王等神仙,祈求诸位神仙护佑古镇人民吉祥、平安、升官、发财。据考察,这座气势宏伟、高大巍峨的财神楼是千里嘉陵江上唯一的一座财神楼,远远望去,高大巍峨的财神楼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宛如人间仙阁,更似琼楼玉宇,气吞山河,雄据一方,被称为“嘉陵江上第一楼。”

      穿过财神楼一楼的过街廊道,便走进了周子古镇景区的怀抱。“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那儿时童谣里的记忆在古镇里依旧保存完好。走进古镇,可以看见一家唐姓兄弟的打铁铺,这个打铁铺是周子古镇古商铺的一个缩影,至今已逾上百年历史。看着火炉中迸溅出的铁花,听着叮当叮当作响的打铁声,你会以为时光流转,仿佛梦回到了远古的生活。

      紧挨着唐氏兄弟打铁铺的不远的一家商铺便是古镇里闻名遐迩的下河街姚麻花了。据传,麻花原是宫廷食品,清乾隆年间,周子古镇下河街的一位姚姓商人把它带回家乡周子古镇,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来,这位商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将麻花由两股改成三股,然后拧成炸制,呈金黄色细丝花纹状,备受顾客青睐和欢迎。如今,周子古镇里姚姓商人的后人继承祖业,并不断研制创新,尤其是古镇开发旅游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区以来,下河街的姚麻花生意更是红火,每月收入均在两万块钱左右。

   如今的姚麻花卖麻花的场景更是古镇里的一道风景:只见姓姚的师傅坐在店铺内的案板前,弯腰弓背慢条斯理地揉制面团,接着将面团搓成一根长长的手腕粗细的面条,一字排开长蛇一般平躺案板之上,然后用菜刀将面条切成一个个二指宽均匀的小面块,次第捡起小面块拿在手里,轻轻一拉,那小面块瞬间便变成了一根细绳子似的尺余长的面绳,又将面绳两头捏住,摇动手腕,甩跳绳似的甩动,然后迅速地右手朝上,左手在下,将面绳对折,合成一股,在案板上搓上一搓,又提起面绳,再对折,双手将其挽成一个“8”字,最后将面绳的末端,像穿针似的穿进弯曲的面绳的空隙里,就这样一把麻花就搓好了。与此同时,姚师傅便起身往油锅里一把一把地丢麻花,那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腾,“嘶嘶”地吐着气泡,最后几经沉浮之后,就漂浮在油面了,炸麻花的人便手执一双长长的竹筷将那炸好的麻花夹出油锅,顺手熟练地丢进案板上一个大大的竹筲箕里,那炸好的麻花比起案板上没炸的麻花,体积大了一倍,颜色变得金黄,极像一朵秋日怒放的菊,也像一个大大的“8”字,很是诱人和神奇。

     品位完古镇姚麻花精彩的麻花制作技艺,继续向前走去,一街古风古韵扑面而来,街道两旁全是古老的穿斗木结构式的瓦房,朱红的铺板门,雪白的石灰粉墙,星星点点的写着“茶”、“吃”、“酒”字等青白的布幡,檐下挂有鲜艳的大红的灯笼,入夜时分,次第亮起,如梦如幻,让人顿觉仿佛走进了一个扑朔迷离的远古时空隧道。

      古镇里的茶馆是极具特色的:屋里摆有八仙桌,厚实的长条凳,雕刻精细的镂空窗棂、窗花,高大结实的木柱支撑起整个茶楼上下两层,古韵天成,茶馆宛如仙宫洞府一般。走进门去,眼前顿时豁然开朗,休闲品茗的人们,怡然自得。尤其是古镇逢集赶场的日子,茶馆里更是座无虚席,他们自在惬意地稀哩哗啦地搓着麻将,或者悠闲自得地推着古老的牌九,或坐在敦敦实实的太师椅上惬意地养神,或躺在古色古香的竹凉椅上舒适地聊天,或瞪着大眼观看着电视里精彩的节目,或疏懒自在地看着嘉陵江一江碧绿清澈的江水静静地远逝而去,或闭着双目,静听古镇里的黄桷树上知了一波高过一波的清音,或三五人围在一起摆起五彩斑斓的龙门阵,天南地北讲述起兴衰沧桑的过往烟云。

      走进周子古镇,那爱莲池委实是不得不去一看的风景。爱莲池就位于一条叫“水井湾”的小巷深处,老远就可以看见池前坝子里一方雪白的假山石,小巧玲珑,石头雪白,石质细腻,高约二三米,宛如飞来仙石,假山石正面镌刻有:“爱莲池”三个大字,流水行云一般,十分醒目,老远看去,活泼的笑脸一般,仿佛正盛情欢迎你的光临。走近细观,更宛若三朵鲜艳的红莲绽放石上,让人倍感亲切而神奇。如今的爱莲池池面并不太宽,大致二三亩之地,池塘上建有别致的小亭,飞檐翘拱,雕梁画栋,小亭与池岸以曲折宛转太极图一般造型的栈道相连,错落有致,别具匠心,可让人直通池塘深处。池中单独开辟而出的小池,植有莲荷,时值初夏时节,碧绿的新荷,刚刚冒出碧绿的叶片,紧紧地贴于水面,上面水珠滚动,晶莹剔透,鲜艳的睡莲次第盛开,那一抹抹新鲜的绿意,在炎热的夏日给人无限的凉爽和惬意。登上池岸,便是“濂溪祠”。祠堂占地数亩,雪白的粉墙,金黄的琉璃瓦片,外筑高大的围墙,墙里墙外,绿树环绕,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给人的感觉十分静谧安详而和谐,俨然一个清心修性的世外桃花源。

       走出濂溪祠,回到古街。拾级而上,出现在面前的便是万寿宫:万寿宫始建于明代,是迁来古镇的江西人筹资建设的,因此又叫江西会馆。万寿宫是江西人祭祖、交流、集会的场所,占地3000m2,整个建筑为单檐悬山式风格的单进四合院,高大的门楼上设有戏台,正殿里供奉着许真君,两层的回殿是休闲的场所。破“四旧”时,门楼、戏台、正殿、二层回殿均被拆除,只留下了改成普通民居风格的一层回殿。

      万寿宫大门正对面的墙壁上,用青石雕刻着深浮雕九龙戏宝图。其活灵活现的形态,仿佛九条龙正在盘旋飞腾,使得满壁风生水起灵动神奇,表现出雕刻者高超的技艺和古镇人民美好的祁愿。

       继续前行,登上数百步琴键一般的平平仄仄的青石阶梯,便可看到一方紫红色的宣传介绍牌,上面写着“濂溪先生讲学处”,如今仅存一方高大班驳的照壁,穿越千古的时光,照壁的正面是周子茶楼,那是当年周敦颐在古镇讲学时,前来求教的学子们等候、交流和切磋的地方。现今的茶楼经过精心修缮。在此饮茶,有说不出的清幽和惬意,既可以释放心情,又可以欣赏龙角山的峥嵘和嘉陵江上的美景,感受古镇人的闲情逸致。

       继续往前走,便走进了红军街,那是当年红军曾经路过的一条小街,小街以前并非此名,先前贩卖盐巴的盐商云集此街,故称“盐店街。”上个世纪30年代,张国焘、徐向前领导的红四方面军由此街经过强渡嘉陵江,从此小镇人民为了纪念红军队伍,便将小街更名为红军街了。现在的红军街的高大石墙上还留存有当年红军留下的“武装保卫苏维埃”等标语石刻。街里的有高大碧绿的连理枝、金银花,还有当年托运盐巴经过的商人歇脚拴马的拴马孔,更为吸引人的是那家家户户门前的鹅卵石,据说那既是古镇人家歇息时的天然小凳子,又是家家户户辟邪的镇宅之石。

 

       红军石刻标语旁边是周子客栈,当年周敦颐下榻的这个客栈,是经典的川东北民居风格的建筑物,其独特的造型,充分体现着设计者的匠心独运。院内两株古老的黄桷树,距今均有数百年历史,它无声地诉说着过去,成为了客栈历史的最好见证。如今的周子客栈已经改造成为了古色古香的四星级酒店,共有两层,占地约2000m2,能同时容纳300多人居住、餐饮和休闲。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清幽静谧的环境,五星级的设施设备,让人身心舒畅。

      时光飞逝,逝者如斯。千年时光过去,如今古镇内的古民居院落群依旧保持明、清以来的原生状态,镇内庙宇高据,古意盎然,雕梁画栋,古韵悠远,现保存完好的具有明清风格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共有3000余套(间),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古民房沿着千米长、五米宽的石梯两侧布局,首尾相连,错落有致,粉墙黛瓦,各具情调,三条主街星罗棋布镶嵌其中,静静地覆盖在宁静秀美的嘉陵江畔。“山、水、城、文、史”在古镇和谐交融,浑然天成。历经千年风雨沧桑,周子古镇蕴育了厚重独特的嘉陵江坡形码头古镇文化。周子古镇的坡形码头,全省独有此景,全国也极为罕见。

       不知不觉间,便已走完了古镇的三条主要古街。千里嘉陵第一桑梓,嘉陵江上最后的码头古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其实,纷至沓来的我们都是一群上船下船茫茫人海中的匆匆过客。如约而来,赴约而去。留下历久弥新的民歌,跌宕两岸。永远的下阙。上阙如谜,袅娜芦花最深处,蓦然回首:那人,那事,那情,那景,那经典的古镇,尽在灯火阑珊记忆最深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9-7-22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做得不错啊!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