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2)日,有市民在成都某网站论坛发帖,以《曝成都最牛占道停车场》为题,直指成都肖家河东四巷占道停车相当严重。他称,“这里人行道和盲道被彻底改造了,被完全改成了停车场”。帖子还上传了数张占道停车的照片,引起众多网友关注,大家纷纷跟帖称:“相当牛!”
发帖:“成都最牛的停车场就数这里。”
人行道改停车场行人被挤路中间
这位市民在帖子中称,肖家河东四巷占道停车情况太过恶劣,“成都最牛的停车场就数这里。”他说,早在好几个月前,自己就反映过。他称,这里是居民集中居住区,由于所谓的“夜间临时停车场”人为造堵,给这个片区的小孩、学生和残疾群众造成严重人身安全隐患。另外,某小区后门原本是一条僻静的标准道路,宽敞通畅,两边是人行道和盲道,树木郁郁葱葱。“然而这条路好日子不在了,人行道和盲道被彻底改造成了停车场。”这位市民称,被改成停车场后,道路自然变窄,加之这里又进出口,行人、机动车、电瓶车、三轮车、学生都被排挤到公路中间,“路权”严重被侵犯。
该市民上传了数张车辆占道照片,其中一张正好是一排汽车停在人行道和盲道改成的停车场上,旁边是栽种的树木,路人不得不从马路绕行。还有的图片是反映小学生艰难在车辆中穿行的场景,非常危险。
调查:“这里的停车场以前就是人行道。”
收费起价“白2晚5”可停40多辆车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肖家河东四巷,见到的停车场面和市民网上反映的情况相似,且不断有车辆停放,守车人则忙着指挥。“这里的停车场以前就是人行道。”附近小区的居民证实,这里住宅很密集,人多车多,两三个月前,社区把人行道重新打造成了停车场。
一位姓高的先生说,这附近就是一所小学,自从人行道改成停车场后,不少孩子上学、放学都只有走到马路中间,在车辆中穿来穿去,家长很不放心。
守车人说,这里改成停车场有两个多月了,停车的不少都是附近的住户,白天起价2元,晚上5元,最多可以停40多辆车。一位刚刚停好车的POLO车主说,停在小区里面贵,小区外要便宜很多。至于占道停车是否影响了其他居民权益,该车主摇摇头,称确实有影响,但“总要有地方停车呀!”
不满:“在人行道散步给汽车让路,简直好笑!”
上下班拥挤不堪司机比赛按喇叭
附近居民对占道停车的不满直接延伸到了对开车人的不满。居民们反映,经过此地的各种车辆不分白天黑夜,肆意鸣笛,置人的安危于不顾,造成道路堵塞,噪音污染。另外,这里上下班高峰期拥挤不堪,为了赶时间,驾驶员一个比一个心急,一个比一个拼着劲按喇叭。但这里并不是机动车干道,没有交警值班,这些司机更是肆无忌惮,甚至十几辆车同时按喇叭,有的甚至可以长时间鸣叫几分钟以上,吵得附近居民无法忍受。“我们以前回家还可以在人行道散步,现在居然给汽车让路了,简直好笑!”一位居民苦笑着摇摇头说。
疑问:“这种完全取消人行道的改造合不合法?”
涉及公众利益建议听听大家意见
这位发帖的市民对占道停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既然决定要收取占道停车费,那就高价收取,把收取的占道费用补贴用于规划建设更多地下停车场,真正破解“停车难”。“我不知道这种改造能不能保障这里的道路畅通,后续管理跟不跟得上,能不能改变这里居民长期遭遇鸣笛骚扰的困境,更不明白这种完全取消人行道的改造合不合法……”该市民提出了一连串疑问。
当地居民建议,这些直接涉及到公众的利益,应该广泛征求意见。
肖家河东四巷的占道停车问题是否合理?辖区相关部门是否征求了市民意见?本报将继续关注。
专家评说:
应平衡停车场收费
张居盛(成都大学法学系教授)
我认为占道停车是绝不能占人行道和盲道的,这侵害了行人的权益。政府在规划占道停车场之初就应划定好占道停车的位置和范围,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更具合理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我认为,适当提高占道停车的收费标准是必要的。目前占道停车场的收费低于专门停车场的收费,这是不正常的,也是很不合理的。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经济措施调整占道停车场与专门停车场收费的不平衡现象,引导更多的车主将车停到地下停车场或其他专门停车场去,这是一个解决占道停车问题的有效途径。
“以车为本”违背宗旨
胡光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利用价格杠杆来提高占道停车的收费标准,能够减少占道停车的数量。我认为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我要强调一点,其根本问题并不是要为减少交通拥堵来减少占道停车的数量,关键是必须要还行人的路权,这是行人的基本权利。目前的这种占道停车霸占人行道、盲道的现象是“以车为本”,违背了我们以人为本的宗旨。
发展公共设施满足市民需求
李小融(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长、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
在不严重影响城市交通的情况下,在有限的空间里允许占道停车是有必要的。占道停车必须要讲规矩,这种行为、做法,在目前城市发展状况下是不对的。但是,我们应该反思,车子越来越多,有市民需求就必然有一些所谓钻空子甚至违规的做法,那我们的政府和城市管理者,就应该看到这个问题,并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大力发展公共设施,满足越来越迫切的市民需求。同时,占道停车的车主也要提高自身的规范意识,在什么位置停车?怎样停车?都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地进行。(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
天府早报记者 李庆 实习生 佘悦
最牛停车场”汽车依然占道排排停放
--------------------------------------------------------------------------------
【 2009-07-24 09:31 】 【来源: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
相关部门增派人员维持现场秩序,肖家河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解释改造原因
本报昨(23)日报道了“成都最牛占道停车场”,引起市民强烈关注,朝闻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各大网站也予以转载,众多网友发表看法。本报热线86757777也响个不停,市民对肖家河东四巷人行道被改成停车场的做法观点不一,有人称“其性质就是把公共资源拿来弥补少数人的需要”,也有人表示,“成都的汽车多,但停车的地方太少了!”记者昨日回访,发现肖家河东四巷占道停车现象依然如故。回访:“走在路上提心吊胆,嘈杂声令人晕眩!”行人依然给汽车“让路”
记者昨日白天和晚上分两次来到肖家河东四巷回访,发现这里的停车情况和前天采访时一样,一排排车辆停放在原来的人行道上。和前日记者采访有所变化的是,昨日下午和晚上,相关部门在该路段增派人员维持现场秩序。
昨晚8时左右,肖家河东四巷的停车场早已停得满满当当,出来散步的居民只能给车辆“让路”,走在行车道上,不时还要提防来往的汽车。“走在路上提心吊胆,嘈杂声令人晕眩!”附近居民周女士感叹道。“太恼火了,本来就少了人行道,车还多得很,这条路咋走嘛!”
记者注意到,在两辆汽车中间的一个空停车位,有位老人推着婴儿车站在中间四处张望。这位老人说,站在这里面安全,路上车太多了。
一名在网上看了本报报道的市民留言说,晚上散步都没地方去,半夜汽车喇叭疯叫……“现在倒好,被评了个‘最牛停车场’。”解释:因是断头人行道,方块砖压坏不少,人行功能“名存实亡”。改造是为城乡综合治理
肖家河东四巷为什么要将人行道改建成停车场?是否合法?记者昨日联系了辖区的肖家河街道办事处,分管城市管理的办事处党政办主任赵凯文说,肖家河小区是上世纪90年代初建的,配套差,资源无法满足现有的停车需求。根据全省城乡综合治理“六乱”要求,今年4月份对该处的停车问题进行了整改。赵凯文承认,之前此处的确是人行道,不过是断头人行道,而且是方块砖砌成的,车辆停在上面压坏了不少,人行功能“名存实亡”。他说,为解决周边住户停车问题,相关部门花了10多万元对这里进行改造。“现在的停车场是用防渗水材料做的,”赵凯文说,改造后的效果比以前好。至于停车场收费的问题,赵凯文表示,街办是没有收钱的。
不可藐视生命 判“醉酒别克”死刑
江油灭门案告破 恋爱不成起杀心
年轻女子购物猝死 家属问责商场
最高年薪200万 四川全球揽海归
遮牌吉利轰油门逃跑 交警砸窗逼停
不过记者在之前的采访中,亲眼见到有穿浅蓝色工作服的管理员向停车人收取费用。既然街办分管城市管理的党政办主任称“没有收钱”,那么这些钱是谁收了呢?市民声音>>>老社区缺停车场请理解
记者昨日在肖家河社区采访时,附近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说,肖家河社区属于老社区,没有规划停车场或者地下停车场,近年来私家车数量增长,造成今天这样的情况谁也不愿意,希望大家理解,不过政府应该在停车困难的地带出钱找空地修建停车点,收费管理,只要车位够了,这种情况会大有好转。专家点评>>>改造是为环境整治没道理
张文聪(国家级注册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街道办所说的将人行道改造成停车场是为了城乡环境整治,这种说法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城市的公共设施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绝不能只维护少部分人的利益。如果连人行道都没有了,人们没有了走路的地方,还能说城市的生活环境很好吗?若未经规划局批准不合法
何桂林(四川合泰律师事务所律师):这里面主要涉及城市规划的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条道路以及周边的规划功能是什么?如果片区公共服务功能没有经过规划局的批准变更,那么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利更改,包括街道办事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凡是涉及规划变更的,都要经过公示。
早报记者李庆实习生佘悦摄影华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