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等待的夕阳

[风土人情] 话说德昌土地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30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有心人应该结合考古学对德昌的人文资源进行考证。洞家坡、大坟包、小庙山、小六所、吴所、一棵树、一把伞、昌城、月城、南诏(蒙姓)、越析诏 (段姓)、登赕诏(张姓)、浪穹诏(杨姓)。人皇氏,九头氏,居方氏。

发表于 2015-10-2 0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质年代为新生代第四纪更新世的中晚期。在地皇时期的最后阶段,全球的气候再次由冷变暖,受暖流气候的影响,冰川逐渐融化造成了海洋水位上升,海水再次侵入大陆的低洼地带,中国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大部分被海洋吞没,人类遭遇了空前的灾难。成千上万的人类死于海浸,幸存者只好向高原和山地逃亡。兄弟九人,是指各部落群体的首领;所谓的九州,也并非只有九个地区,古人以“九”为多,“九”常常用来表示多的意思,显然这里的九州是指很多区域。当时居住在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类,在大洪水的逼迫下,化整为零,分割成众多的小部落群体,每个群体或数十人,或数百人,他们在头人的带领下,逃亡至理想的高地,划定本部落的势力范围,建立新的统治区域。部落之间各自为政,互不侵犯,和平共处。这次海浸造成的人类大迁徙,使中华人种再次向四方扩散,他们的足迹不仅遍布中华大地,而且还有部分人类走出中国,走出亚洲,并走向非洲和欧洲。九个头人中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做出的贡献最高。这就是人皇时期的所谓分政。需要说明一下的是、九个头人被共称为人皇。经过科学考证,这一时期的中国人类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奔跑,他们的上臂和手的灵活性已经和现代人相差不远,他们的身高大约有156厘米左右。他们所制造的石器已经很精致,所选用的材料都是坚硬的水晶、砂岩、燧石、石英岩等。他们已经能够使用火和管理火。居住区的周围有河流、沼泽、森林、草原。他们几十人居住在一起,过着狩猎、捕鱼和采集的生活。泰皇人皇时期的社会组织依然是血缘家族公社,婚姻形式仍为血缘群婚。不过此时他们已经知道了羞耻,开始用串起来的树叶和树皮做衣服遮体。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0-2 08:24
前进渔洞寺的草坝场

发表于 2015-10-2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坝场在修字库的时候、是修得有三面环水配景的、解放后我去看过一次、已经没有水绕字庫了、只能当劳动人民无知啊!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七十年代六所军寨最后一座元代古戏楼被焚毁。德昌最古老的建筑就只有清代道光年间建的字库了。其次是建于宣统二年的钟鼓楼。从解放二十年就让德昌文明史后退五百年来看。我就不再发月鲁文明圈的资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鲁出自苯教:苯教信仰中是土地神“鲁”神(纳西族音变为“署”神),它能够行云致雨。苯教认为,鲁神是住在江河、湖泊、泉水及地下的神灵。蛇、鱼、蛙等等动物,属于鲁神系统,不能捕杀。这与汉文典籍记载一致。《国语。鲁语》载“共工氏……其子曰后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10年)“后土名钩龙”。这项史料说明,持钩御龙的人是土地神—“后土”。商代称“王”,也称“后”。“后土”就是管理土地的酋长,是地方之方伯,所以又称“土伯”。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尼族先民在战国之际的居地河流     史诗是这样描绘诺玛阿美的地形:睁大眼睛瞧瞧、只见宽宽的平原。一条大水汹涌澎湃、湍急的水  流分成两边。大河象飞雁伸直的脖子、平坝象天神睡在大水中间。诺马河象大雁前伸的脖子、分为两流  环绕着身子样的平原。这地貌恰似一个“V”形。查雅龙江、安宁河环绕的四川省冕宁县、西昌县、德昌  县、米易县、四县市境。与雅龙江、安宁河下游合流直注金沙江的整个地形、也恰似一个由北向南的“V  ”形。与史诗的描摹竟如此契合。使我们相信“诺马阿美”就是雅龙江、安宁河环绕的冲积平原地带。  “黑水”即指此两河,别无他指。《禹贡》记“和夷”聚居于古九州之一的梁州。梁州地界为:华山之  阳(华山之南)为其东北界、“黑水”之经为其西南隅、境内有岷山、嶓象山、蔡山(胡渭以为峨眉山  )和蒙山、纵贯其境有沱江、潜水、大体包括自今陕西省东南部到四川省西南部地域。由于历来对“黑  水”一地争论不休、因此古梁州的西南境始终确定不下来。因为“黑水”关系到“和夷”的居处位置。  我们不能不详加考证。“黑水”一词、持异见者甚众、归结起来有以下几说:一、张掖河即黑水说、孔  颖达《书经正义》主此说。二、大通河即黑水说、《括地志》主此说。三、党河即黑水说、班固《汉书  ·地理志》主此说。四、丽水即黑水说、樊绰《蛮书》主此说。五、澜沧江即黑水说、李元阳《黑水辨  》主此说。六、西洱河即黑水说、程大昌主此说。七、怒江上源哈拉乌河即黑水说、陈澧主此说。八、  黑水、弱水皆不存在、只是上古传说中假想的水名说、顾颉刚主此说。马曜则认为:“彝语称黑为若、  若水就是黑水。”雅龙江(诺矣江)、金沙江(泸水)、澜沧江(兰津)、怒江几条大江都有黑水之意  、都是因古代氐羌族群曾居住过这几条江流域而得名。又可称为泛黑水说、是为第九说。笔者对上述诸  说皆持不同看法。我认为“黑水”非虚非泛、实专指雅龙江、安宁河二水而言。先考地名:雅砻江古籍  称“诺矣江”、然而为何如此称呼则从未说明。史诗记述哈尼族迁进“诺马阿美”之后、即举行最重要  的划界活动、向神明和异族标出自己的势力范围。乌木(大头领)率领着哈尼涉过矣玛大河、把嘎鲁嘎  则的竹子种下一蓬、大家又来到吾玛河边、把大竹的种子埋进地面、乌木指着两蓬竹子的中间、庄严地  划下哈尼的界限。这里提到两条河的名字:“矣玛”、“吾玛”、史诗注说:“矣玛”、“吾玛”、为  诺马河的两条支流、二流之中就是诺马平原。玛与马音义相通、进一步说、哈尼语意有二:一、为女性  的泛指、如“哈尼玛”即哈尼女人。二、为母亲的专称、如“艾扎阿玛”即艾扎的妈。“诺”意为黑色  、“阿美”意为中间的平地。“诺马阿美”意为母亲之河黑水环绕的平原。“玛”在这里有呢称母亲般  的意味。那么在平原两侧的诺马河的两条支流矣玛吾玛就可以称为诺矣玛和诺吾玛。“玛”既为附加成  分的定语、可存可去。实质就剩下诺矣和诺吾。“矣”哈尼语意为去、流动、滚翻、“吾”意为活泼的  、欢快的、有精神的、于是“诺矣”即为波浪翻滚的黑水。“诺吾”即为活泼欢快的黑水。为考证史诗  的真实性、我亲赴雅砻江、安宁河流域。眼见雅砻江“诺矣江”真是大波汹涌的深色大江、安宁河比它  小得多、用活泼欢快来形容是很恰当的、二流又归入金沙江、于是证实诺矣诺吾专指此二河。它们就是  和夷先民在战国之际的居住地河流。

发表于 2015-10-5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傈僳小子 发表于 2015-8-20 11:11
我只是觉得你这里边有好多错别字,还 是先参考一下相关文献吧。

位于六所永兴村的小庙山顶那座有封土堆的大石墓、在几年前被德昌文广局弄掉修了个广播站。不知道知情者能否提供一点地宫里面的情况。

发表于 2015-10-5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傈僳小子 发表于 2015-8-20 11:11
我只是觉得你这里边有好多错别字,还 是先参考一下相关文献吧。

查文献在现实生活中还不是然并卵。:lol

 楼主| 发表于 2015-10-5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蜀汉建兴三年春丞相诸葛亮南征:时孟获僭为蛮王,诱扇诸夷,牂牁、越嶲皆应孟获。其人素为夷、汉所服,占据昆明、东川、武定以及乌撒、沾蒙数千里地,其众数万,亮经会川,历三绛、武定也。弄栋姚安也。而抵水昌(今德昌县),断九隆山脉以歇王气(今德昌县王所乡小冯村的大坟包、现在遗迹还在。),遂将孟获生擒于营,使观营垒,七纵七擒,以知亮有天威也。回兵白崖,立铁柱以纪南征,改益州郡曰建宁,以仁果十七世孙张龙佑领之。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古滇说序   云南古为滇国,天则参井余气,地则梁益裔土,故其沿革附于巴蜀,河图纬所谓南中为蜀之苑囿是也。『史记?西南夷传』,班固、范晔衍之,至晋常璩作『南中志』,附于『华阳国志』详矣。余家重膺天恩,世守滇云,戎政之暇,求滇之遗迹,病其略也。盖史之体,内华夏而外荒徼,今也九州岛同城,四海一贯,固不厌其详且烦也。于类书所引杨子云『蜀本纪』、谯周『异物志』,仅存千百于一二;若任豫之『益州记』、韦管『云南事状』、韦齐休之『云南行记』、樊绰之『云南志』『南蛮记』,皆名存而籍亡久矣,莫可征也。家所旧藏有『纪古滇说集』,乃元人张道宗所录,始自唐虞,讫于咸淳,方域年运,謡俗服叛,一一详焉。虽其文不雅驯,而凿凿传信不可删,以迷其眞也,其纪金马事,大与『汉书』所谓金形似马、碧形似鸡之说逈异,文儒信史者多疑之。余谓是书本偏方所录,自言风土当得其实,汉使王褒祭金马、碧鸡之神,望其地不至又安能必其说为信,而此所录可疑乎!幷存之可也。遂命梓人锲之,上以广国家方舆一统之盛,下以补职守忠爱万一之裨,观者幸鉴鄙意焉。     嘉靖己酉十又二月朔日     钦差镇守云南总兵官征南将军右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沐朝弼谨序。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的夕阳 发表于 2015-10-3 22:31
尼族先民在战国之际的居地河流     史诗是这样描绘诺玛阿美的地形:睁大眼睛瞧瞧、只见宽宽的平原。一条大 ...

史诗中的“诺马阿美”就是今天德昌县王所乡的“吾玛”村。安宁河在汉代就叫“吾玛”河。

发表于 2015-10-9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的夕阳 发表于 2015-10-3 18:00
月鲁出自苯教:苯教信仰中是土地神“鲁”神(纳西族音变为“署”神),它能够行云致雨。苯教认为,鲁神是住在 ...

我们德昌人还是喜欢高大上的:在清朝的前期是没有德昌这个地名的、当时只有建昌县的阿月乡、凤凰城只是个乡场。凤凰场对面的那个河湾子、爬到军马山上朝那里看、就会看到一个像八卦图的洛书、那是后土留给我们的宝物。
发表于 2015-10-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的夕阳 发表于 2015-10-5 19:52
蜀汉建兴三年春丞相诸葛亮南征:时孟获僭为蛮王,诱扇诸夷,牂牁、越嶲皆应孟获。其人素为夷、汉所服,占据 ...

大坟包感觉很有气势的。
发表于 2015-10-9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的夕阳 发表于 2015-10-3 22:31
尼族先民在战国之际的居地河流     史诗是这样描绘诺玛阿美的地形:睁大眼睛瞧瞧、只见宽宽的平原。一条大 ...

查阅史料很辛苦的,谢谢,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的夕阳 发表于 2015-10-5 19:52
蜀汉建兴三年春丞相诸葛亮南征:时孟获僭为蛮王,诱扇诸夷,牂牁、越嶲皆应孟获。其人素为夷、汉所服,占据 ...

德昌靡莫人始于秦汉,时有‘莫’(莽、孟)人族,孟获是接受了汉文化的‘孟’人”。劳浸、靡莫虽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但滇国建立以后,他们的实力尚不足以和滇国抗衡,一部分边邻地区便受到了同化,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关键是汉武帝的一次南征。《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天子发巴蜀兵击灭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郡。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也就是劳浸、靡莫的同姓激怒了天子,天子发兵先打败了处于曲靖地区的劳浸、靡莫部落,然后又打败了处于昆明地区的滇部落,然后授予滇王印,成了一个遥控诸侯国。此战成了劳浸、靡莫人的灭顶之灾,所剩极少,部分被迁徙昆明地区同化,另一部分留了下来。康熙《东川府志·种人》记载:“孟人,亦靡、莫种,蜀汉孟炎部民……当诸葛亮南征,斩雍闽,释孟获,擢炎为辅汉将军,召诸蛮赐以汉姓。”诸葛亮南征后,孟获归附汉朝,部分劳浸、靡莫族人便随孟获进入四川,逐步演化成了汉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3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手机网友00 发表于 2015-10-9 11:48
大坟包感觉很有气势的。

那是哦!现在王所乡的董家坡和魏烧房在一首史诗中的地名叫九龙口。属人皇九部的一部、因为大地震向现在的邛崃迁移。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6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爨文爨字的起源:据说,由于古彝文不是拼音文字,其造型与独体汉字有相似之处。因此,民间有传说称古彝文也是孔夫子所创,传说孔夫子右手造的是汉字,所以汉字书写顺序是自右向左(指古代汉字书写习惯),左手造的是彝字,所以彝文书写顺序是自左向右。 古彝族文字是谁创造的呢?云南《滇系·杂载》记载:“汉时有纳垢酋之后阿町(此字的标准写法应该是左边一个“田”,右边一个“可”,但由于如今的字典、字库已没有了此字,所以现多见“町”“珂”的写法,以下皆同)者,为马龙州人,弃职隐山谷,撰爨字如蝌蚪,二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有奇,号书祖。”贵州《大定县志》卷十三《风土志》也有记载:明朝“安国亨所译夷书九则,内载阿町唐时纳垢酋,居岩谷撰爨字,字如蝌蚪,三年始成,字母一千八百四十,号曰韪书,即今彝字。文字左翻倒念,亦有象形、会意诸义。”《天启滇志》《一统志》《云南通志》(旧)、《景泰云南志》《开化府志》等也有类似记载。 除了孔子、阿町创造彝族文字的说法以外,在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彝族民间,还分别流传着毕阿诗拉祖、伯博耿、杜米那确左、 密阿叠、恒本阿鲁、伊阿伍及纳西文字演变等不同的造字说。有专家依据近年湖南澧县彭头山、河南舞阳贾湖等地出土的一批刻划符号也可以用古彝文释读的说法,认为:“古彝文有九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如果加上它的草创时期,可能有一万年以上”,并称古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 还有专家认为,彝族曾经是夏代的统治者,彝文曾经是夏代的官方文字,为夏代文化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夏王朝灭亡之后,彝族被汉族逐渐迁移到云、贵、川三省高原山区,不能再重新建立统一的民族政权……因此彝文不能作为公开的官方文字使用了。古彝文产生于中国,使用于西南广大地区,这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但是许多彝文专家认为古彝族文字是世界文字。有专家认为在4672个甲骨文中有323个完整的古彝文字,印度河谷印章文字中有300多个在现今彝族毕摩经书中能找到,认为有“古彝文——苏美尔文——拉丁文——英、法、德、俄文”和“古彝文——印度印章文字——太平洋复活节岛象形文字”的文字历史线。彝族在9100年前就使用了古彝文字,进入了文明时代。距今7500年前,是彝族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我国90%以上广阔疆域上都普遍使用过古彝文,就在这个时期古彝文传播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古彝文对世界古文字的广泛影响涉及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广大地区,包括7500年前的西亚两河流域的彩陶符号、苏美尔楔形文字、印度印章文字、复活节岛象形文字、北欧如尼文、北非的巴蒙文与瓦伊文、巴甘语文字、古罗语文字等,以及日本北部虾夷人所有权符号等等。有专家通过用26个英文字母的原始形态如A、B、C、D等是“牛头”“院子”“直角”“门扇”等形状与彝文对比,这些形状的勾画符号与彝文有诸多相同或相似处,这不是偶然的巧合,大量字符的写法基本一致,说明其中显然有一个相互影响的问题。此外,有专家还认为,彝族除了十月太阳历之外,还有一种古老太阳历,规定一年365天,分为18个月,每月20天,余5天为祭祀日,与古玛雅人使用的历法基本相同。法国境内阿尔卑斯山脉中的10万幅左右距今3500年以前的岩画,许多牛耕图案及描述表达的意思,与云南九乡彝族崖刻的图像几乎完全一样。毕节著名彝文专家王继超教授,如今能用毕节地区的彝族文字解读被称为世界古文字中的苏美尔文字、腓尼基文字、阿拉姆文字、伊特鲁里亚字母、塞浦路斯字母的一部分。毕节地区还有不少学者也能部分解读出这些距今数千年前的世界古文字。以上事例活生生地提供了彝族文字能够与世界其他古文字对话交流,可能是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或重要同源的现代例证。在古代,创造一种文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那时并没有造字专家,也没有可供参阅的其他文字资料任意取用。特别是那些在很早的历史时代就已造出文字的民族。后来还要好些,一些民族如大和民族等可以借用汉字的造字方法造出适用于本民族的文字。但是与汉字同时代创造出来的文字,就没有这种方便了,比如古彝文。因此,关于古彝文有什么造字特点、造字规律,一直是关注此问题的专家热切探讨的一个问题。汉语有谚语说:“仓颉造字是一石,孔夫子读了九斗六。”说汉字是仓颉创造的。那么,古彝文又有什么造字特点呢?由于古籍《天启演志》《大定府志》等史籍都有“唐朝阿町撰爨字,号曰韪书,即今彝字。文字左翻倒念,亦有象形、会意诸义”的记载。从那时起就有人认为象形、会意是彝文的主要造字法。而且用汉字“六书”造字和用字规律来解释彝文造字,认为彝文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类形、类声、类义六条原则,也称其为彝文“六书”。持此观点的专家认为:彝文与汉文同出于刻划文字,同样可分笔划部首,在它们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循着象形、指事、会意的造字规律和转注、假借的用字方法,仅由于彝文后期发展缓慢,以致形声来形成系统而已。还有的专家认为:彝文属于从形造字的文字。彝文的起源本于绘画,绘画演进到象形字,象形字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人们对事物的深入认识……又创造了会意字和指事字,但象形字在彝文中占主导地位。彝文的造字法从象形、指事、会意便告中止,继而向表音的异体字方面发展。由于彝文造字方法的基本特点以部首为主导,所以自古彝文书法字形的布局和结体也有长、短、编、斜、大、小、疏、密、堆、插、并、向、背、弧、单、圆等,这一点上与汉字书写用笔一样。因此,从目前发现的古彝族文字金石铭文、碑刻、摩崖石刻和古彝文手抄本看,文字书写主要还是扁形字体。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各地彝族方言间有些无法进行直接沟通,但相同词汇超过60%,语法结构相同,经短期熟悉能对话。属于彝语支的语言还包括傈僳语、纳西语、哈尼语、拉祜语、白语、基诺语等。传统的划分方法将彝语划分为6个方言区、26个土语。曲靖的彝语属于东部方言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和云南省,其次分布在四川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其四界是:东至贵州黔西、关岭、广西隆林;南至云南师宗,与东南部方言区接界;西至云南安宁、元谋,分别与南部方言区、中部方言区接界;北至云南永善、巧家、昭通,与北部方言区接界。操东部方言的彝族有近200万人。威宁彝语是东部方言区的代表音点之一,其辅音有46个,元音有9个,声调有4个。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7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元至元二十三年,设置德昌路军民总管府。治本州葛鲁城(今王所乡土司衙门)。赛典赤在本路立军民屯田。乌则任土知府。根据“召片领”规定、称宣慰为“昭”,即“主人”的意思。其下有“叨孟”、“昭录”、“昭纲”等官职,为大小不等的领主。叨孟“总统政事,兼领军民,多者十数万人,少者不下万人”。昭录所统领的“亦万余人”、昭纲“所统领千人”“赏罚皆任其意”。昭纲衙门在今六所镇永兴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德昌收集到的钱币。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