篙州拐枣:唐昌蕃篙州(篙州城在今德昌六所的四方碑)有一种柿子树,结的果子有特别的味道。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篙州被南诏攻占,篙州西沪(今西昌)县令郑回被俘。阁罗凤看重他的学识才干,将其名字改为“蛮利”,任王室子弟的教师。郑回在《德化碑》中确立“阐三教、宾四门”即“三教并立,儒学为先”的文教政策,以儒学为立国之本,通过教育达成了南诏王室与贵族思想的大一统,使佛、道本土化,促成了南诏上层与民间精神的大一统,奠定了南诏的国基,并对南诏及其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促进南诏“乌蛮”王室“白蛮化”,有利于南诏文化教育的发展南诏王室之先的蒙舍诏,族属“乌蛮”别种,在统一洱海地区及建立南诏政权的过程中,不断“白蛮化”,最后成为白族的一部分,这对唐代洱海地区的社会发展和白族的形成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郑回在任清平官期内在南诏地区推广种植过篙州拐枣,但是篙州拐枣母树在新社会被砍来当柴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