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桃芝11在2009-5-6 14:12:00的发言:
老师你好,刚进来没做热身,有错请谅.
看过你很多帖,感慨你的语文水平一级棒,你以己之长对咸菜穷追猛打并为之扣上“啃咸菜斗秋雨”帽子,咸菜岂非比窦娥还冤?
你多次说到那“白”字,让我首先想到的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白”,因此当咸菜给出仄声答案时我怀疑错了,但你才是改卷老师,真理掌握在你手上,如果就是"白日依山尽"中的“白”,那是平声中的阳平,读二声.
谢谢赐教.
桃芝哎,看了你的这篇跟帖,我觉得我才是比窦娥还冤哦。我没有“以己之长,攻人之短”,啃哥一直在我的文化之上(至少他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才一直在教训我,我一直是在提醒他)。
我只是具备基本的语文常识,顶多算是“能够讲一口流利汉语”的中国汉族人,从来不敢对外宣称我有文化,更不敢像啃哥一样到处切标榜自己懂平仄懂对联,而且不管我喜不喜欢某位文化名人,我都不会切恶毒地诋毁人家,这是基本素质,也是基本层次,也应该是一个“想做文化人”的人的基本胸怀和德行。这恰恰就是啃哥“自甘下流”的地方。
看了啃哥大言不惭,没脸没皮的表演,实在是不忍心看他这样自我糟蹋,自我作践,我才有心点醒他(尽管方法有些另类)。
其实,余秋雨当不当大师,关我屁事呀。
啃哥不能容忍余秋雨的大言不惭、没皮没脸的表演,难道我就必须容忍啃哥大言不惭、没皮没脸的表演?莫得涅个道理嘛?你说是不是乃?
另外,顺便说一下。
“白日依山尽”中的“白”字,在这里是“入声字”读仄声,这样,才符合“仄仄平平仄”的句式,尽管第一个仄字实际为“仄,可平”,但古代“白”是入声字。
用现代普通话的声调来诵读古典诗词,常有“出拗,且没救”的感觉,其实就是古代四声和现代四声的区别所在,很多入声字现在无法发音。经典唐诗,尤其是宋词(宋词的平仄更严格),真正“出律”不守“规矩”的还是极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