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转帖]茶里的时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15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天周末,大概是晴天,望丛祠喝茶确实是人生快事啊

发表于 2009-5-15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淡淡的紫丁香藤下,听着古典音乐,一杯清茶,一本书,,多么惬意的生活


发表于 2009-5-15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禁怀念小时候和大人在茶馆的经历,那才叫热闹啊,和现在的茶楼完全不一样了·········

发表于 2009-5-15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晒起太阳喝坝坝茶,舒坦,安逸哦

发表于 2009-5-15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望丛祠是纪念古蜀国两位著名君主望帝和丛帝合葬的墓地和祠宇,近年重修。殿宇陵墓之间,水池环绕,碧波荡漾。临水就势建有“稻荪楼”,“听鹃楼”等楼台亭阁。墓地及周围二百多株古柏,郁郁苍苍。每年农历端午节,附近民众都要聚集在这里举行“赛歌会”。赛歌会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参赛者都是普通平民,带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场面热烈。望丛祠附近还有子云亭、杨雄墓和杜鹃城遗迹等游览点。
  望帝,名杜宇,相传于春秋时期,带领蜀族的祖先由山林迁移到平原,建都郫县,教民务农,首创按农事季节耕种的制度,使古蜀民完成了从游牧生活向农业生产的过渡。
  丛帝,名鳖灵,相传原为望帝之相,善于治水,据说早在李冰之前就已经开始建设都江堰水利工程了。望帝因其治水有功,效法尧舜,禅位于他。鳖灵继位后国号开明,但他像也禹一样,没有禅让,而是传位于子孙,传到第九世时,他的后继者将古蜀国都城从郫迁到了现在的成都。
发表于 2009-5-1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年古城,如今焕发新姿
发表于 2009-5-1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岷江水浇灌的成都平原,不仅风景美,而且物产丰富,人民幸福。与此相连的周边许多旅游胜地:市内的武侯祠、文姝院、宝光寺……,周边的峨眉山、乐山、九寨沟、蜀南竹海、中国死海…… 成都人民也是好客的人民,正以抗震精神迎战灾后重建的困难,力争早日夺取重建家乡的全面胜利。以实际行动感谢全国人民、感谢世界人民,对灾区人民给予的巨大支援和深情厚意! 现在,一个全新的成都,美丽的成都已大开城门,热烈欢迎来自国内外的佳宾高朋!

发表于 2009-5-15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走喝茶,5角钱一碗的,花茶

发表于 2009-5-15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来看看~~

发表于 2009-5-15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品鉴主角:福建三大工夫红茶如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以及金骏眉。   

    选择理由:几百年前,福建的红茶飘扬过海了走向世界。但今天,这些曾经打动过世界的红茶却慢慢沉默了。沉下的船都可以打捞上来重新打造,走得再远的游子都知道要回家,福建的红茶也开始选择了重生。在福州,这个历史有名的港口城市,细细品味这些曾经辉煌的红茶,一种莫名的情绪慢慢飘散,不知是伤感还是欣慰?


别有天茶艺居的茶艺小姐小心翼翼地每一位茶友端上沏好的红茶。顿时现场立刻严肃起来,茶友们都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着每一道红茶的滋味。
   

  随后,元泰茶业还拿出今年5月2日在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第13届就职典礼慈善拍卖会上,200g卖出18000元港币的正山小种“金骏眉”给在场茶友品尝,不少茶友直呼过瘾。

     坦洋工夫:汤色鲜艳呈深金黄色,香气高而鲜甜,滋味浓厚,叶底肥壮尚红。小茶系用小叶种制成,条索细紧,香似祁红,但欠持久,汤稍浅,味醇和,叶底红匀。

     政和工夫:外形条索肥壮、重实、匀齐,色泽乌黑油润,毫芽显露,呈金黄色,极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香似祁红,却更胜祁红滋,汤色红艳,滋味醇厚。

   白琳工夫:外形细长弯曲,汤色浅亮,内质香味鲜纯有毫香,滋味浓醇隽永,中外茶师谓之“秀丽皇后”,

     金骏眉:外型细小而紧结,颜色为黄黑相间,一开汤空气中就满是淡淡的甜香,汤色是类似色拉油般的金黄色,啜一口入喉,有着水果般的甘甜,比正常小种水更绵软,果香更加醉人。

发表于 2009-5-15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影散酒寒人寥落)[转帖]茶里的时光

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发表于 2009-5-15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正是喝茶好时节啊
发表于 2009-5-16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端杯茶,坐到起晒太阳,安逸

发表于 2009-5-16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成都不大,穿城9里3,城墙就在府南河内。70年代前,一环路内都有农田。一环路内外,象川大、工院、七中、科分院、川棉、前锋、营门口立交桥、体院都被农田环绕,还稻花瓢香。成都的茶铺有名有姓的,就只有春熙路的饮涛、曹家巷的大安、九眼桥的悦江春、东大街的一洞桥、青羊宫的庆丰、南大街(文化宫前)的春籣、八宝街的红星茶社。70年代以后,新闻电影院、大华电影院、锦江剧场和成都各公园等都增办茶铺,成都的茶铺也是屈指可数,哪里是每条街巷都有?还有,那两年哪个敢打麻将?!至于旧社会,达官贵人、三姨太、四姨太在家里打麻将,大多数老百姓没有钱和条件打麻将。那些海袍哥的、操社会的、做生意跑单帮的、有闲又有点钱的,到茶铺去主要是交友、聚会、谈生意、摆龙门阵、听书听唱,在茶铺打麻将的也少。旧时代,麻将文化没有那么发达。

发表于 2009-5-16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人天天要喝茶,不假。可绝大多数人是在家里喝、铺子里喝、办公室喝。只有客人、朋友来了,在家里或办公室难尽地主之宜、或说话不方便,或朋友聚会、打牌,才到茶铺、茶楼喝。喝早茶,是少数人的习惯。天天坐茶铺、茶楼的;天天打牌,特别是一天打到晚的,只有没有工作又不做家务的老年人和无所事事的闲人、游人才有条件做到。老成都的人和现在在成都的人,年轻的、有工作的、做生意的,没有那么闲散安意。旧社会和开放前的茶铺,早上5、6点钟开门,一般子时就关门。一般茶铺都又小又挤,规定一茶一座,不准打牌,不谈国事,哪有屁股坐一张椅子脚又跷在另一张椅子上的,那么悠闲,那么宽敞,那要出两份茶钱!而且,对那种张狂和霸道的行为,有人是会喷痰的—本码头的大爷要开腔。

  即使是现在成都的时尚茶楼,也不是一天开到晚,一般中午才营业,晚上12点也要关门,除非客人有特殊要求。

发表于 2009-5-1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成都自古就是西南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辐射西部各省,自己又人口众多,是货物集散、商贾云集、官宦往来、乡里向往之地。官人、商人、客人来了,要吃、要喝、要耍、要住;饭店、茶铺、旅店比别的地方多一点,这是客观的造就,历史的必然,很正常。
其三:成都人爱喝茶,这和成都人的气候和饮食有关。四川盆地,气候温润潮湿,川人自古吃得辣、麻、荤、腥,“尚滋味,好辛香”,满肚子辣麻油大,当然爱喝茶,这是饮食习惯。同时和欧洲人爱喝咖啡是一个道理。

发表于 2009-5-16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茶馆让所有人自然而平等地享受着生活,享受着这个城市带给他们的舒适和安逸,这便是成都茶馆的优点。


发表于 2009-5-16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外有群山环抱,内有河流交织,温温和和一片天地里交织出一方滋滋润润的乐土,这铸就了成都茶馆温和的秉性。外来人,接触到成都茶馆,便会爱上这个城市。

发表于 2009-5-1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茶馆是每一个成都人心中的家园,在这里没有贵贱之分;没有茶馆的成都犹如没有美食的成都一样,将会陌生、枯燥、干涩、焦灼。 

发表于 2009-5-1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成都,茶馆一词实际范畴更具平民意义,各色人等皆可在这个随意、开放而收费低廉的地方感受时间的流逝、生活的轻松。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