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寒山寺你可能会脱口而出:“姑苏城外行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让多少人为止牵动。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唐代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而天有不测风云,在此后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寺内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我们先看看寺里的碑文吧。 自《枫桥夜泊》问世,历代文人墨客为寒山寺刻石刻碑者不乏其人。据《寒山寺志》载,《枫桥夜泊》诗的第一块诗碑,为宋代王硅所书。此碑因屡经战乱,寒山寺多次被焚而不存。至明代重修寒山寺时,画家文征明为寒山寺重写了《枫桥夜泊》诗,刻于石上,这是第二块《枫桥夜泊》诗碑。此后,寒山寺又数遇大火,直到清末光绪三十二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