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885|评论: 50

[及时新闻] 泥溪乡梨园村—川东北最后的传统村落,“巴中市文联”通江采风行2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5-12-21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泥溪乡梨园村—川东北最后的传统村落,“巴中市文联”通江采风行2。
        梨园坝村位于通江县泥溪乡西北部,距乡政府8公里,车程约20分钟,是川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被专家誉为“川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第一村”、“大山深处的香格里拉”。我真的很想以摄影人的视角探究它的起源、习俗和文化传承,静静聆听数百年古村落的诉说。但以我122日中午2小时的仓促拍摄既无法探究它们的起源、习俗和文化传承,也实难完整的用图片把它的全貌介绍给网友,但通过我奉上的70张图片,你或多或少会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因这个古村落是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的结晶之一,承载着大量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
    在去往梨园坝的路上,通江田先生等人就较为详尽的给我们介绍了梨园坝的前世今生:梨园坝又称犁辕坝。前者主要源于“梨园起教”的历史传说,也有古时此地遍种梨树一说,后者缘于风水地形更多的是人们对农耕文化的领悟和解读。
  犁辕坝,传统农耕文化厚重,民风朴实淳厚,村人勤俭持家。这里是巴山传统民居村落与田园风光自然相融的典范。这里有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而依然完好的传统三合院四合院落。犁辕坝全村有80多户共600多人的马氏后裔在此繁衍生息。该村现存穿斗木结构院落58套,其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筑30套,明清建筑28套(四合院5套,三合院23套,保存较好的有20套,年久失修的有8套)。 “三()合院、吊脚楼、雕梁画栋、石砌院坝”是犁辕坝民居最突出的特点。深刻遗存了乡村社会的历史文化面貌,承载着马氏家族数百年聚族而居的农耕生活的生活形态,是四川东北部地区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具备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成文过程中查阅了百度)
1.jpg

2.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泥溪乡政府出发约20分钟客车停在一座由四块长条巨石搭建的平桥头上,这里就是犁辕坝村,弯弯的河流从桥下顺着坝子静静趟过,河水清澈见底。这是一条形似太极的风水小河,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客车从石桥上部淌水进村,我们沿河逆流而上,右边是大片平坝,精致的种满了农作物,左侧的这段河道似乎刚经过疏通,希明年山水来恢复自然神态,我们即将从前边刚建成的廊桥上进入古村,石桥和廊桥是进入梨园村最先看到的风景。
3.jpg

4.jpg

5.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了廊桥,彩林中露出青瓦粉墙木柱的吊脚楼—古老院落的清晰轮廓呈现。
6.jpg

7.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们参观的第一个规整的三合院,看牌子上的简介对院子有了一点了解,同行的民俗专家补充说:不仅是牌子上讲的这么简单,中堂前站人石板的长宽制式也大有文章在……
8.jpg

9.jpg

10.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房子上新翻盖的小青瓦大家不太认可,精致的小青瓦缺乏传统人工瓦的古朴和粗放轮廓,更不具备农耕文化的信息,随之房顶的结构都将改变,它的通风透气性,它的排水性也不见得好,有专家建议可低价购买周边地区废弃旧瓦,可就地取材烧制土瓦,成本未必比泊来品现代小青瓦高好多,借此还可恢复和保留传统技艺,同时也成了一新景观,何乐而不为呢?
11.jpg

12 (2).jpg

12.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旧民居都有三到四步宽的小院坝,个柱基上都有雕刻。
13.jpg

14.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经过维新后的院子,门窗都有特色,这里几乎家家户的门窗都有特色。
15.jpg

16.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梨辕坝家家户户都有火塘。山区天寒,柴火便利,农家就在灶屋附近挖出四方火塘,上方有楼扶穿过挂上土法自制的可升降吊钩,再挂上铁罐、铜壶,只要火塘火灰里尚有火星或余热就随时都有热水可供取用。我还记得十多二十年前在农村做客,入夜大家围坐在火塘边烤火,捧一堆红薯或是羊芋在火塘的火灰里里烧熟,喷香的烧烤物剥去皮好吃惨了,火塘至今仍是川东北农村旧屋取暖烤火和熏制腊肉的首选场所。
17.jpg

18.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随便一件什物都会令摄影人怦然心动—即便是杂乱无章
34.jpg

35 (2).jpg

35 (3).jpg

35.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平坝里来的摄影人看到这个也激动,但我要稳重些。过去山区或城镇河边修木板房的地势大都成阶梯状,或二层三层,因穿逗结构的超强稳定性,一两支撑点地基的蹋根本不会危及房屋安全,因此不需要较大的石头码墙,这些石头的作用主要是固土,我所知的从没见一处这样的石墙垮过。
19.jpg

20.jpg

21.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套不规整的三合院,有吊脚楼亦院中有院,真是奇特罕见。      22.jpg
23.jpg
     通过图片右边(转角拌桶处)进约7米的小巷子,忽见主人煞费苦心修建的一处小小四合院,既有四水归堂聚财之意,又十分隐秘。
24.jpg

25.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大娘出来的小门巷进去即是她家厨房,在灶旁边是一眼地窖,我知道的是一般用于存放红苕,因为红苕怕冷易坏,我家居小镇,以前我家板屋前土屋里也有这么一口苕窖,我小时候还在里边挖了一个小暗室存放压岁钱呢,猛一见这地窖又勾起了我的回忆,同样紧邻厨房后我家也有这样一个踏门子通到楼下,楼下喂猪或其它牲畜还有就是堆放杂物,踏门子钻孔穿拉索以便打开和关闭踏门子,然后用铁钉闩住,以防坏人从楼下进屋,有时途方便或保险也用重物压在上面用于防盗。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家的房局我不懂(可能以前是祠堂什么的,从这么高的街院来看过去的房屋规模或许运比现在要大,在她家堂屋前吊着一束拐樟(稀少的可食用水果,风味独特)这家女主人打着眯笑,似乎还有一些些羞涩,大姐的笑和后来看到的板桥女郎的笑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不是传说里古训中说的女子笑不露齿呢?大姐对自己生活的评价是满足,大姐告诉我这些反季节疏菜是从外边买来的,如果有游客要求,她随时可为客人做农家饭。
33.jpg

32.jpg

30.jpg

31.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家估计是七八十年代新民居,院坝里有两个布娃娃在晒太阳,或许是晒东西的人在想布娃娃们的主人了吧!
      一条狗在旁边就要垮塌老屋的阶沿上对我吵闹,晒东西的这家有人出来和我打照呼……
历经沧海桑田,梨园坝的许多房屋都开始歪歪斜斜(别担心,穿斗式房子只要不漏雨永远不会垮塌),但整个村庄保护得还是比较完好,原住民们几乎还全部住在老房子里,我不知道这遗存古村落里的80户马姓人对此是否悲情,我想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守,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后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这对于外部世界那些一味离经叛道忘了自己是谁的人何偿不是一种无声的鞭挞。我想说梨园坝你不要悲观,你们所拥有的是现代文明最缺乏的,如今在你们可能憧憬过的城市,回归自然的号角一再被吹响,且一浪高过一浪!梨园坝即将迎来和你们祖辈一样的骄傲和自豪!
36.jpg

37.jpg

38.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梨园坝古村落的建筑大多坐北面南,依山傍水而建,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在风水学上是极佳之地。“风清云淡”先生对犁辕坝很熟悉对犁辕坝的风水很有研究,他说犁辕坝整个北坡具有极为难得的“上下三停”气象,即村落建筑采用分段跌落的台阶形地基方式设计,分别建于三层台基或多层台基上。这样的民居建筑格局和样式,高低错落,颇富立体感。
39.jpg

40.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山的公路对原有地形地貌有一定的改变,但在较高的山上还居住着梨园坝三个队和“铁林城遗址” (据碑文记载,梨园坝后山的“铁林城”始建于明代,在清嘉庆和咸丰年间两次加固维修,是米仓古道重要的军事基地。)及其他古文化遗产,于是这就变得可以接受了。
40.jpg

41.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梨园坝和时下其它地方农村一样,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务工了,只留下老人和一些小孩子守着这些老房子,守护着山村古老的历史和宁静,但令人欣慰的是农耕活动仍较其它地方活跃。我估计梨园坝村也面临着传承的困扰,我们的保护性开发不能仅仅要保护和修缮其物质载体(原来的古村落和老建筑),还需要保留并延续原生态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和生活气息,使其与现代文明适应,在乡村的不断建设、发展中传承下去,并散发出新的活力。否则就有可能会使古村落变成一个只有历史建筑物,而没有软文化的空壳。这在我们第二天的行程中应验了,诺水两个久负盛名的传统村落都变成了清一色的仿古建筑,其中一个更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空村,以致游人至此,兴味全无……
43.jpg

44.jpg

45.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女子下来的院子是一个较为标准的四合院,这院子设计严谨,建造讲究。堂屋前的“地落檐”门坎石皆为打磨细致的长条整石,石砌天井“地坝”,堂屋前及两边的花窗及活动门与厢房花窗相互应。  
46.jpg

46 (2).jpg

47.jpg

48.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犁辕坝无论我走到那里总有一种久违了的亲切感
50.jpg

51.jpg

2017年优秀网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52.jpg

53.jpg

54.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