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034|评论: 31

邛崃油榨乡历史谁来弘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6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邛崃油榨乡历史谁来弘扬
                                                  —浅谈油榨乡旅游资源和现状
                                                                                                凡 丁
        在邛崃文化兴市、旅游带头的现状中,有两种怪现象值得注意:一是没有的,为了吸引眼球,生编胡造历史,比如说:平落所谓的卓文君私奔码头;另一种则是:对真实的历史和传统出于无知或者偏见,唯我独尊,采取不承认主义,被随意摒弃与糟蹋!岂非咄咄怪事?怎不令人担忧?土生土长的邛崃人,难道不值得深思这是为什么吗?
       常听油榨乡的同学自豪地述说家乡的悠久历史,但一说到现状时,却显得忧心忡忡。他说,油榨乡内如今没有人对乡土历史进行发掘,只有一个叫王大久的老人,还坚持在苏维埃旧址上自发地宣传。虽然王大久对油榨乡的历史了解很多,也充满热情,但是王大久已经86岁了,除了义务宣传革命老区外,他再也没有充沛的精神和富裕的经济,来对油榨乡的历史进行弘扬。   
       开初我认为,这个早已退下来的原乡政府干部说的情形有些片面,但经过我对王大久访谈后,的确感到一丝隐忧,这从我发出的感叹:《一个未被遗忘却让人失望的旅游亮点》一文中可窥见一斑。(详情请搜索原文)
       现将我对油榨乡的初浅认识归纳如下,希望能对油榨乡的旅游开发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油榨地名历史沿革
       展开邛崃地图可见:油榨乡地处邛崃西部山区的中心部位,乡政府所在地在一处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中,西来的火井江流经此处时,形成并留下“油榨沱”和“桃花滩”的地名,如今桃花滩头尚有一株上千年的古榕树竚立着,似在无休止地向过往行人讲述油榨乡的建制和沿革:
       油榨场古称清和场,位于火井江边,火井江为因清和场上曾经设置过火井县衙而得名。清和场至迟在公元前235年,秦惠文王派张若新筑临邛城后,随着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便形成为集镇。此前,桃花滩的两岸曾是羌人生活的地方。
       清和场周边盛产竹、木、茶叶、药材、五谷杂粮等,尤其著称的是:西汉时,清和场人即利用当地天然气和盐鹵资源熬制食盐,因之成为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地方。
       晋.常璩(崇州人)《华阳国志》载:“火井,夜时光映上昭。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井有二,一燥一水。取井火煮之,一水得五斗盐;家火煮之,得无几也。”
       邛崃西部山区历史上还出产铁矿(在原西河乡境内)和煤矿(在今大邑天宫庙镇,1962年前属邛崃),相邻的宝兴县还有铜矿(在铜厂河)等资源,于是当秦始皇从河北移民到四川时,怀有以煤炭炼铁、炼铜技术的卓王孙祖上便选择到邛崃,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汉武帝时期,卓王孙终以冶铁炼铜为业而富可敌国。据考古发掘证明,赿南境内出土的铁器,即为:卓王孙造。
       因食盐是生活必需品,是国家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自古就属于国家统管商品。而铜是青铜礼器的原料,也是国家管控物资。铁的冶炼和铁制农具制造,代表古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生产力。铜和铁又是铸造钱币和兵器的原料,三国时,诸葛亮就曾在此地打造兵器,故历朝统治者非常重视。
       为了便于监控,从隋文帝大业14(616)年开始,便建置了火井县。县境以清和场(即今油榨)为中心,包括现:火井、高何、南宝、水口、大同、茶园、石坡、马湖、平乐、道佐、三和、夹关、天台、太和,连同今大邑县西部山区在内。
       上述地区,南北朝以前皆属临邛。
       唐武则天时期,著名的数学家、星相家—袁天罡担任大唐火井县令,可见武则天对火井县的重视。
古火井县之土城墙:沿梁岗、黄鹤嘴、石羊岗山脚,略呈椭圆形,周长约四里。
       当浅表的天然气(古代的科技水平尚不能开采页岩中贮藏的天然气,故今邛崃西部山区,仍有相当贮量的优质天然汽)、盐、铁,等矿产资源开发殆尽时,便于元世祖至元12(1284)年撤消火井县,共历时668年。撤县时,火井县境并入大邑县,民国2(1913)年,邛州改邛崃县时,原并入大邑县的区域复划归邛崃。
       可能此段火井江上,曾经利用水力资源修建过榨油的油坊,当元代火井撤县建乡时,有人在火井江的深水中,发现榨油用的金属击打器—铁锤,被称为油榨沱(或砣),此后原清和场便更名为油榨场,始建油榨乡。
     尚待开发、升级的旅游亮点项目(仅作为提示、不涉及如何规划)
       一、苏维埃政权旧址
       袁天罡塑像广场以西150米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根据地—油榨乡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九军拔起政治部旧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邛崃政府申报并获批准的革命老区之一。旧址的老屋建于清嘉庆15(1811)年,如今亟需维修与保护,同时加强宣传,切莫让游客寒心,产生吃水人忘了挖井人的错觉!
       二、黄盐溪上的廊桥和古碑
       天罡祠前的黄盐溪上,原有一座约两米宽的、叫做“桥楼子”的廊桥,如今原桥已改建成水泥桥。 桥对面(临天罡祠一侧)的路口旁,原先并排有九通历代遗存下来的古碑,总长度约八米,民谚曰:“八步跨过九通碑。”碑文记载:古火井县建制沿革、天罡祠历代修缮情况、以及廊桥修建等珍贵史料。
       1962年,邛崃蒲江分县时,蒲江县文管所派人将九通古碑拆卸到蒲江县,当时的邛崃人不稀罕这些古董,任其拆卸;
       三、火井及盐文化
       最令油榨人自豪并可使油榨璀璨的,当属一条由北而来注入火井江的黄盐溪,(顾名思义,古时黄盐溪是一条流淌岩盐鹵水的溪流)以及黄盐溪旁边的古火井。(遗址在原天罡祠东,如今已不见踪影)古人利用井中的天然气将黄盐溪的盐鹵熬制成食盐,古清和场(今油榨)因之成为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然气熬制食盐的地方。
       从汉代始,在清和场周边便留下:火井、大火地、黄盐溪、盐水沱、炕盐坝,等古地名和许多历史记载。东汉时,诸葛亮曾到此视察过熬盐的火井,还改进了天然气的利用技术;
       当然,在原西河乡境内以及今火井镇(原名高家场)境内、蒲江县(原属邛崃)境内亦产盐鹵,也分别留下了盐坝、晒盐坝等地名,但从火井县衙始设在清和场来看,毫无疑问,世界第一口火井在古清和场,即今之油榨!这已为考古发掘出土有引导天然气的火槽子所论证,并被四川盐业界所认可。
       [注:现火井镇的建制沿革]
       现今火井镇原名高家场。元世祖至元12(1284)年,撤消火井县并入大邑县时, 在高家场设巡检司至清末。民国2(1913)年,当邛州改邛崃县时,原并入大邑县之区域复归邛崃,并在高家场设分知事公署。民国23(1934)年分知事公署撤销改为火井区,下辖高西、高北两乡和高家场。民国29(1940)年火井区改为高家乡,同年冬改称为火井乡,1985年置火井镇。
       四、火井县衙及天罡祠  
       历史悠久的火井县衙,后来改建成为纪念大唐火井县令袁天罡的祠堂—天罡祠,并且历代皆在进行修缮,供人们缅怀。
公社化时期,天罡祠被改做敬老院,约四年前又被改成为民营茶厂,如今所有古建荡然无存,唯一留下的是:能标示火井县衙位置的“衙背后”地名。稍感欣慰的是:现代人在广场中央塑了一座袁天罡铜像;
       注:袁天罡后来调任阆中县令,现代阆中人极为重视,为宣传阆中,对袁天罡竭力进行烘托宣扬。
       五、马岩顶丝路遗存急需保护
       古时的火井县境内,丝绸之路便四通八达:
       以今油榨场为中心,丝绸之路呈十字形:东边连接马岩顶、纸坊沟、马湖、邛崃;北边连接水口、大同、茶园……成都;西边连接南宝、木梯栳、仰天窝、大、小胡椒,至芦山县大川镇。或者从木梯栳通:彭家营、金仙寺、风动岩、桅杆槽,至芦山县大川镇;南边从桃花滩起,走廊桥,顺山边,过火井,经高何,至芦山县太平场。
       其中从邛崃经马湖至油榨,或者平乐经马湖至油榨之丝绸古道,马岩顶是必经之处。马岩顶是一个非常险要的关隘,任何人爬上马岩顶,不会不产生“雄关漫道”的感觉。
       马岩顶尚有古树名木—桢楠树数棵、马刨井等古井两个、韩朋庙址、碉堡及关口遗址、佛教石窟—十二圆觉寺遗迹等,曾有数十户民居,建有旅馆、饭店,日供数百马帮、背夫食宿。
       马岩顶东边是纸坊沟,系旧时邛崃纸生产基地之一,有24处造纸用黄锅,代表24家造纸厂,还有竹根坡古道、民居、客栈、马店等遗迹。马岩顶西边是油榨,从马岩顶上眺望,油榨场及火井江被群山环抱,风光尽收眼底。
       难得的是:马岩顶东西两边的丝绸古道还保存得相当完好,据说还时有现代的马帮经过。
       惋惜的是:马岩顶的原住民因现代公路交通的便利,禁不起这儿从康庄大道沦落为偏乡僻壤,于是纷纷搬迁进城镇化的楼房,而条件是必须拆除老屋,说是要退耕还林。哎……
       六、桃花滩码头
       油榨还有水上丝绸之路和码头。
       油榨场位于火井江边,江边原有一处桃花滩码头,水路上可达火井;下可达葫芦湾和邛崃十方堂码头,顺流而下还可达彭山江口、宜宾……千里江陵,乃至通往海上丝绸之路。
       昔日的桃花滩码头非常繁荣,船、筏密集,船工们喊着号子,将竹子、木材、火把柴、杠炭、木制品、蓝靛、杂粮、药材、茶叶等运销至邛崃、成都等地,返程又运回日用百货、红糖、烧酒、布匹等物资。
       根据有学者将水路运输称为水上丝绸之路,并将北方水道称着北方水上丝绸之路,南方水道称为南方水上丝绸之路。那么,火井江和白沫江因同属长江水系岷江支流,自然分别是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首段!邛崃则理所当然是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首城!!
       如今桃花滩头的那棵古榕树,还在默默地等候桃花滩码头重现。
       七、油榨民居
       油榨乡内本不缺少地方特色的民居,但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正在快速消失。原因是已城镇化的户主必须将老屋拆除,用于退耕还林。
       这在乡坝田有必要,在欲以旅游拉动经济的场镇和景点,则应该变通!要知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能吸引游客的地方,不是随处可见的现代化水泥洋房、水泥坝子、水泥道路,而是具有乡土气息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构建物!
       我认为:油榨场上的古民居和新区应该并存!(当然要统一规划)譬如邛崃城中的大北街和兴贤街,并没有丢这座城市的脸!
八、其它
       除火井县衙、天罡祠外,还有桃花府、穿城堰、川王宫(祭祀蚕丛)、川主庙(祭祀李冰)、大火地、望君顶、岩洞、碉楼,等遗名、遗迹和历史传说,虽不知保存现状,但值得发掘。
                                                                                                                                     2016/3/6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3-6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油榨与南宝合并,在开发打造南宝山中,除了山水,羌文化外,不要忘记油榨的1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这是一块宝藏,有关部门要深思。

2017年优秀版主 2019年优秀版主 2020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2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6-3-6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因为更名,就丢了它的历史文化,使人心痛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3-6 19:50
留住历史的印迹。历史,不应在照片中,想象中。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6-3-6 09:15
油榨与南宝合并,在开发打造南宝山中,除了山水,羌文化外,不要忘记油榨的1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这是一块宝 ...

但愿版主的话一句顶我一万句!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石 发表于 2016-3-6 09:34
如果因为更名,就丢了它的历史文化,使人心痛

确实令人痛心,可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机用户 222.53.251.x 发表于 2016-3-6 19:50
留住历史的印迹。历史,不应在照片中,想象中。

说得好,非常赞成!

发表于 2016-3-10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楼主的真知灼见,不知道邛崃市旅游部门,南宝山镇政府,水口政府,火井政府有何高见?

发表于 2016-3-10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天罡(生卒年不详),或作袁天纲,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唐朝初年著名相士。 隋朝任盐官令,唐朝任邛州火井令。相传他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盐官令、火井令、后军师、国师。著有《推背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等著作,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久佚,尤其《推背图》流传最广。

发表于 2016-3-10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天罡(生卒年不详),或作袁天纲,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唐朝初年著名相士。 隋朝任盐官令,唐朝任邛州火井令。相传他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盐官令、火井令、后军师、国师。著有《推背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等著作,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推背图》(和李淳风共著)《袁天罡称骨歌》等。通志著录,其有《易镜玄要》一卷。久佚,尤其《推背图》流传最广。

发表于 2016-3-10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则天还在襁褓之中时,袁天罡见到其母杨氏,马上说她“法生贵子”,杨氏召二子元庆、元爽,请天纲看相,天纲说:“官三品,保家主也。”又见武后之姊韩国夫人,天纲说:“此女贵而不利夫。”此女后嫁给贺兰越石,果然早寡。武则天乃杨氏所生第二女,尚在襁褓中,由保姆抱出,其服饰似男儿,天纲仔细观察她的耳目,惊呼道:“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3]

杨氏大为惊喜,从此善待天纲,及武后权熏天下,对天纲更是武则天
武则天
尊宠。

发表于 2016-3-10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则天还在襁褓之中时,(其父为崇州州官)袁天罡见到其母杨氏,马上说她“法生贵子”,杨氏召二子元庆、元爽,请天纲看相,天纲说:“官三品,保家主也。”又见武后之姊韩国夫人,天纲说:“此女贵而不利夫。”此女后嫁给贺兰越石,果然早寡。武则天乃杨氏所生第二女,尚在襁褓中,由保姆抱出,其服饰似男儿,天纲仔细观察她的耳目,惊呼道:“龙瞳凤颈,极贵验也!若为女,当作天子。”[3]

杨氏大为惊喜,从此善待天纲,及武后权熏天下,对天纲更是武则天
武则天
尊宠。

发表于 2016-3-1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天罡(生卒年不详),或作袁天纲,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唐朝初年著名相士。 隋朝任盐官令,唐朝任邛州火井令。相传他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

发表于 2016-3-10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天罡(生卒年不详),或作袁天纲,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唐朝初年著名相士。 隋朝任盐官令,唐朝任邛州火井令。相传他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盐官令、火井令、后军师、国师。

发表于 2016-3-1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天罡(生卒年不详),或作袁天纲,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唐朝初年著名相士。 隋朝任盐官令,唐朝任邛州火井令。相传他懂得“风鉴”,即凭风声风向,可断吉凶。又精通面相、六壬及五行等。盐官令、火井令、后军师、国师。著有《推背图》、《五行相书》、《易镜玄要》等著作,尤其《推背图》流传最广。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pzj737618411 发表于 2016-3-10 08:49
面对楼主的真知灼见,不知道邛崃市旅游部门,南宝山镇政府,水口政府,火井政府有何高见?

据说《邛崃经纬》编辑部已将《邛崃油榨乡历史谁来弘扬》及《一个未被遗忘却让人失望的旅游亮点》原文转发给了合并油榨乡的南宝镇政府了,效果如何,尚不得而知。不过尽人事,听天命吧!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昰说嘛,大唐火井县令非袁天罡莫属!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1079278312 发表于 2016-3-10 11:15
袁天罡(生卒年不详),或作袁天纲,唐初益州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唐朝初年著名相士。 隋朝任盐官令,唐 ...

昰说嘛,大唐火井县令非袁天罡莫属!

发表于 2016-3-11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袁天罡的历史就是临邛文化的最最重要的一部分!易经。并非是我们凡夫俗子眼中的八卦之说。是道!

发表于 2016-4-2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老家就是马岩顶的,听奶奶说老屋以前还住过红军的,本想把有历史意义的老屋保留下来的,奈何政府说必须拆掉,最终还是拆了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