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第29集团军的真实作战故事(整理版二)
(系参战昔日第29集团军老兵口述)
-----将军黑夜活捉少佐 老王遭日本人亲了一口
1940年年底,王缵绪因通讯故障亲率总部参谋赴162师开作战会议,返回司令部途中。王缵绪武艺本出自于名家,山地夜间行走极强,遂自绕前开路,正值缓进时,与初学“摸夜螺蛳”的日军正面相撞,和日本人头碰头,面对面了一盘,王缵绪机敏地跳出一米开外,在双方均后退时,王缵绪突然下令“上”,所部参谋卫士一拥而上,迅速歼灭了这一小股日军。
事后发现,王缵绪亲自抓住的是个日本少佐,看日军脚底,居然学四川人穿草鞋,以同样的“摸夜螺蛳”战术侦查、袭击29集团军,居然想尽奇招要拔掉他这颗眼中钉。居然被日本人亲了下,怒不可遏,几脚将日本人踢得半死。随后,王缵绪即令29集团军各部,防止日军以相同方式夜袭,开启对敌大规模反夜袭战的军事准备。大洪山区所驻日军倾尽所有兵力在板凳岭一线与第29集团军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山地夜战。日军的这次进攻,总司令王缵绪早就胸有成竹、志在必得,遂令王士、王卓凡分率第29集团军直属卫队及机动部队围绕日军进攻各师、各团之路线半渡而击,打乱敌军进攻步调,并令王士所部脱掉草鞋,待日军以为看脚动作是川军暗号时,出其不意的歼灭之。此时第29集团军各部在王缵绪的指挥下,在大洪山深处与日军壁垒森严、严阵以待;待王士、王卓凡等迂回穿插时,日军旋即腹背受敌、点点堵漏、疲惫不堪。一时间,日军阵前风声鹤唳,前来偷袭的日军尽成散兵游勇。战至深夜,在王缵绪的指挥下,第29集团军所部战斗气势雄壮、各隘口据点羽甲林立,双方炮火地动山摇,经报王士率总部直属队,准备穿插敌后袭敌归路,王缵绪遂电令各隘口守军全线出击,围歼日军。“日本草鞋兵”抵御不住第29集团军的攻势,弓折刀尽、全线溃退。是役,王缵绪得报,各部日军共遗尸1138具且仅4人毙亡前发声,而王卓凡所率司令部直属队还是零伤亡。至此,王缵绪自进大洪山以来采取机敏的游击战术,利用复杂有利地形和川军善打山地战、野战的特点,在山区之中与日军周旋,搞得日军飞机、大炮不能用、精准打击不得力、规模突袭徒悲泣。王缵绪以此达到了绞杀日军的目的,至此第29集团军使日军之后数月不敢对王缵绪所守大洪山一线发动大规模进攻。(前后连续打了5个多月不休息,以大规模进攻为止战标准,那么日军停止进攻就有几个月了)
---------大洪山作战的日子真的很难过
表面看大洪山对日军的进攻节节胜利,乃至于对日军的打击收获颇丰,然而,在大洪山区的战斗并非像读者看着那样过瘾,普通的士兵就不讲了,就沿着前面的内容简单描述一下,王士、王卓凡都已经属于总司令王缵绪的贴身人员级别了,打仗的时候,听见枪炮声,还是半夜,老王率司令部在阴暗的房子里面指挥战斗,文职人员有些轮班的都已经休息了,指挥战斗的人员仍然在做详细的谋划和指挥。在和日本人的作战当中,看着身边的指挥官一个一个的带兵出去支援,作为最高指挥官心里还是很难受的,出去了还不知道回不回得来。身边的人员走得越多,就说明战况就越激烈,各部已经有指挥官了,还需要从司令部亲自调人指挥,这种情况可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到当时的战况激烈程度,说明当时的中下级军官阵亡很多,总司令身边的人一般作为卫士,有些人派出去就要作为中下级军官指挥战斗了,人越走越多,那种心情是未临战场且没指挥过的人终身体会不到的。日军打仗并不笨,虽然山地丛林战川军有自身的优势,但他们会现学现卖,打法得体,偶尔的大胜都是建立在此前于敌血战数次的经验上积累而来,作为总司令晚上睡觉都想着如何打仗,连身边的参谋也会想日本人如果知道全军部署的情况下会怎样打,用他们的打法还是我们的打法,指挥部的人员完全就进入了战斗疯狂模式了。除了文职人员轻松点以外,其余都不轻松哦。
夜袭这一次,都是老王摸索了20多天,偷偷的召集了各部的士兵,天天光脚板跑步,跑习惯,跑得脚出血、起泡能忍着不吭声,方才取得了大胜。回来的人脚板全部磨破,数日站立不得,王士回来拍了下老王的肩膀,老王紧张异常,问整赢没得,王士把头低着未发声,老王差点吓得坐到地上,看着王士的笑容,才安了心,谁知王士已经痛得站不住了,连忙一把抱住,遂命人把所部参战将士安顿好,吃好喝好,那段康复的日子已经是参战将士在大洪山地区过得最好的日子了,随时都有人照顾,回忆起来安逸惨了哦。
--------第29集团军吃败仗的时候也是有的哦
在枣宜会战期间,日军13师团向大洪山区发动了猛攻,老王令150师出击,配合友军阻击敌人,策应枣阳各部,并另派149师、161师围歼通过之敌,149师算29集团军里面精锐中的精锐了,然而在与敌作战中,动不动就和日军发生遭遇战,双方都是按指挥部命令开赴战场,双方想法居然都是一样,一边要围歼、突袭,派的是精锐,另一边仍然防的是突袭,同样派的是精锐,数量还比你多,日军此举令149师从突袭包围变成节节抵抗,最后撤退。当撤退后,日军猛冲猛打,数十辆战车、飞机、大炮接踵而至,令29集团军所部从包围、聚歼的战术,立即改为人在阵地在了,日军的进攻也是反复突击、连番进攻,根本不给喘息的机会,好在机械化部队是需要充足的弹药供应的,抗住了鬼子的天罡36斧,第37斧鬼子又没学,就这样守住了阵地,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也粉碎了日军的企图,从战术应用和作战角度上29集团军算是和第13师团这回打了一个平手,但从人员、武器消耗,持续作战能力的角度上讲,还是亏大了。老王认为是败仗,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划球不错哦。
另一次是在大洪山期间,王家大山附近阵地,150师与敌几个联队作战,起初在149师的配合下击退了日军的进攻,毙敌百余,斩获颇丰;然而日军在149师与150师合击分开后,又派重兵反复打击150师阵地,致使150师阵地差点丢弃,此役虽保住了阵地,但是军官阵亡上双,一个师才多少中下级军官哦,一仗就殉国了一个双数,老王又要从司令部派人了哦。这些事想写,但不能写更大的官要写中下级军官,可惜的是在战斗中已经殉国了,简单介绍下就行了,实属无奈。
板凳岭一线是大洪山老王推磨打得最凶猛的地方之一,从战略角度上讲和日本人是平手,数次粉碎日军侵犯的企图,守住了阵地,使日军的进攻一次次无功而返,未能达成战略、战术目的,这次是在1941年前后的一次战斗,149师与150师配合夹击侵犯大洪山的敌人,川军战术还是很得当的,由150师吸引住该敌,而由149师迂回突击包抄敌人,作战人员比我敌双方3:1,兵力占优,但日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在5天的激战中,149师和150师加起来阵亡1000余人,军官数十名。老王又开始发愁了,身边又要派人去当官了。
39年冬季攻势军官伤亡最大,都要赶得上日军的一个小队了(共计作战20余天)。大洪山一年余伤亡了70多名中下级军官,实属惨烈。
-------------------西充名将孙黼鏖战鄂西,两次机智率部退敌
鄂西会战前夕,第29集团军第162师孙黼所部驻防在长江第一洲----百里洲。此时日军一个小队乘雾色沿着长江,在夜暗中袭来。黎明拂晓,日军小队数十人登陆百里洲,与借调至第162师的王奠宇所部激烈交火。王奠宇遂令人通知师部,亲率所部顽强抵抗。遂指挥沙滩上的前哨部队后撤到江堤上,集中到工事和地堡中,以猛烈的火力打击敌人。此时王奠宇亲率领指挥部前进至百里洲以东指挥战斗,同时通报江防炮兵对准长江北岸各渡口,以火力层层封锁,不让日军继续抢渡。
接到战报的第162师师长孙黼立即命令李清芳(也或是李铁青,29集团军总部参谋长有几个,王士、钱镇亚、李清芳、黄敬修、李铁青,一般老王使用的是西充人或老部属带部队,反正最后一个集团军参谋长是黄敬修;在各部主要将领的更替当中,老王数次使用西充人或心腹,如67军副军长先后为王士、彭诚孚、廖震、佘念慈、王卓凡,44军副军长先后为彭诚孚、王泽浚、杨勤安、孙黼,各师师长基本还由得力或亲信担任如悍将许国璋150师长、亲家孙黼162师师长等,其余各旅、团长不是西充人就是原刘湘部王缵绪师旧部担任,加之中央系屡次派人安插,斗争颇为激烈,故王缵绪部除师长基本是固定外其余变化颇大)带第四八六旅绕至敌后,准备包围日军。此时,登上百里洲的敌人已达到一个中队的规模,采用熟练的步炮协同战术向王奠宇所部猛攻。在步炮协同的熟练的日军面前,该部伤亡惨重,此时乘着弥漫的大雾,此时参谋数着日军数量,约莫估计接近两个中队,遂提议逐步后撤,等待支援。凭借着优势的空中力量,师长孙黼断定日军是固守待援,同时会抽调大部队对第162师进行反包围,日军不仅仅是志在百里洲,还要吃掉第162师所部。孙黼遂通报炮兵以一个基数的弹药压制日军增援部队,同时命令四八六旅尽速增援王奠宇,因百里洲面积大,日军炮火凶猛,两支增援部队增援速度缓慢。孙黼即令前沿部队摸夜螺丝袭扰进攻日军,继续坚守待援。第三天,增援部队终于赶到,双方对峙几天,仍未收复丢失的阵地。王奠宇是跟随王缵绪征战多年的骁将,遂与增援的李清芳商议,先三面佯攻吸引日军注意力,再夜袭日军阵地,当日军大乱时,放开缺口使日军选择突围;四八六旅增援部队则预先在日军突围路线以马克沁重机枪、启拉利轻机枪、川造仿汤姆森冲锋枪等武器狙击日军,一举歼灭。
然而进攻的是当地百姓几代人的祖房,老百姓以死相逼,不得炸毁祖房。此时蓄势待发的杨觉、王奠宇只得上报师部。孙黼得报后,果断下令,仍按原计划摸夜螺丝,但三面佯攻改为先佯攻,后猛攻,围歼日军。战斗开始后,日军果然中套,先抵御王奠宇部,致四八六旅于不顾,正当日军注意力在王奠宇所部的时候,四八六旅对日军进行猛攻,兵力有限的日军旋即突围,正中下怀,在马克沁和仿汤姆森的强大火力压制下,日军重伤的中队长竖起了白旗,起初以为是投降旗,走近一看遮住了红圈圈,远看就是投降的意思了,上书四字“天皇敕令”。
(枝江地区为日军的一个旅团编制)
1943年对第29集团军而言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刚入夏,日军鄂西会战全面展开。日军纠集三个师团准备以一周时间击溃王缵绪第29集团军,攻占洞庭湖以北的南县、安乡地区。而此时的第29集团军由第44军和原67军合并为第44军,外加湖南汪之斌第73军,表面看是两个军,实际上老王这次指挥了整整3个军。
是役,第73军汪之斌所部由于日军变换战术,第73军险些全军覆没,伤亡比达到100比1以上,第29集团军又只剩下原版川军的人马独自与日军对抗。第73军遭到日军重创以后,王缵绪改变战术,令原第67军所属第161师、第162师佯装撤退,第149师、第150师固守不出,待敌战线拉长,后勤补给不继时,佯装撤退的2个师反突击,固守不出以逸待劳的第149师、第150师全力出击追击日军主力。
在诱敌深入的过程当中,孙黼第162师被日军两个支队(第13师团)在飞机的配合下,连战连退,一直退入地形险要的甘家地区,由于日军第一波攻击就对第29集团军投入了17个步兵大队,而王缵绪的战术又是先诱敌后还击。因此作为诱敌的两个师相当凶险,两个师要面对的是作战区域内17个步兵大队的侦查与围剿,随时都可能被机动快速的日军包围。此时,孙黼第162师边打边退,终于在伤亡惨重的代价下,引诱了日军两个支队前来围剿,但是孙黼已经率部退入川军最擅长的丛林战区域当中,日军一个支队尾随而至,进至一半,日军接令退出险地,遂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旋即撤退。正在日军后退之际,孙黼令杨觉第四八六旅反击日军,仓促退出的日军被反击的四八六旅打个正着,被俘数十人,连日来被日军炮火、炸弹压制得喘不过气的162师官兵,抓住这数十名俘虏用四川人特有的群架方式,拳头和双脚就落在了这数十名俘虏身上,结果就毋须多讲了。
此役,孙黼第162师成功引诱了日军两个支队孤军深入,成功的消耗了日军的补给,为第44军其他部队追击日军赢得了时间。随后,王缵绪率第44军所部重创撤退的日军,切断日军交通要道,并以此连续击溃正在后撤的日军,斩获颇丰,取得了鄂西会战中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后来的常德会战中被日军提及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