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校的出现,不是教育的幸事而是教育的悲哀。四川每年的高考资源总量只有那么多,基本集中到成都、绵阳等少数几个地方,意味着全省其他地方的老百姓要么子女没有升大学的机会,要么就只能背井离乡到异地求学,这只能说是教育的悲哀,民生的悲哀。我是绵阳的一名高中教师,我深感在当前教育下的无益和无助,全社会浮躁的升学愿望与地方教育政绩的叠加,学生及家长狂热的追“名校热”与在利益驱动下学校教育的非教育化,让我们一起绑架了学生的兴趣、愿望、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越来越高的升学比例,越来越多的重点名校大学生走向社会,而社会的需求又是什么呢?几十年以后我们需要的服务社会的清洁工、养老护工、其他直接从事服务性劳动的体力劳动者哪里去找?不要为眼前的虚荣所迷惑,多看点远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