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3976|评论: 85

[即时新闻] 银行员工出售征信报告 200多万人遭了……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6-9-28 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绵阳警方日前打掉了一条买卖个人信息的犯罪产业链,涉及个人信用报告等信息200余万份,令人吃惊的是,这一信息泄露的源头,竟是来自于山东某银行一员工!

  最近,绵阳市民杨女士,经常接到小额贷款公司电话,也时常收到类似诈骗短信。虽然她确实有贷款方面的需求,可让她疑惑的是,名目众多的小额贷款公司是如何获知她的需求的?她的个人信息又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呢?如果看完绵阳警方日前破获的这起案件,杨女士的疑问也许能得到一部分解答。

  ●犯罪链链条

  >>街头伪基站牵出大量“征信名单”

  2015年11月,绵阳民警设卡治安检查发现,一辆轿车形迹可疑。民警在该车后备箱,发现一套疑似用于群发短信的伪基站设备,并现场挡获犯罪嫌疑人赖某。

  调查发现,赖某是绵阳一小贷公司销售经理,月收入十分可观。民警在赖某使用的手机、电脑中发现了含有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公民个人信息3288组。审讯中,赖某交代了他购买个人信息用于转卖、发展客户的事实。赖某除了将所购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免费提供给下属、亲戚用于推销小贷业务,还将部分信息高价转卖。

  >>列为部督案件,打掉银行为源头的犯罪产业链

  为查明信息来源,民警明确了赖某的上线之一湖南人刘某。2016年1月5日,刘某在湖南被抓获。经突击审讯,刘某交代,从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5日期间,他通过微信、QQ、电子邮箱、支付宝等网络工具出售、购买个人信用报告等公民个人信息累计达43万余条,获利32万余元。而且,刘某的下线达到400多人,也就是说,刘某将信息销售给了400多人。

  今年5月6日,该案被公安部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通过从刘某、赖某入手,专案组民警对其上线进行层层追查,辗转江西、山东、湖南、浙江、河南、四川等全国10多个省市,历时40余天,成功抓获山东某银行工作人员丁某等19人,摧毁了一条以银行员工丁某为源头的买卖银行个人信用报告的犯罪链条。

  ●如何买卖

  >>银行员工获取“征信名单”后售卖

  绵阳警方介绍,本案查获的200多万份公民个人信息,大部分是“征信名单”,而信息源头,就是银行员工丁某。他是如何获取“征信名单”?又是如何卖出去的?

  >>获取信息直接售卖,每条20到30元

  山东人孙某与银行员工丁某是朋友,而孙某专门从事买卖“征信名单”业务,他利用丁某的职务便利,从丁某处获取公民个人“征信名单”。

  所谓“征信名单”,就是公民因为有资金需求,到银行查询的个人征信记录。在征信记录上,详细记录了个人存款多少、贷款多少、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等所有详细信息。

  “丁某利用职务便利,获得公民征信记录后,就偷偷售卖给朋友孙某,每个人的信息,价格在20-30元不等。”孙某获取这些信息后,又利用网络工具,售卖给他人。

  >>订单式卖信息,每条最高可以上百元

  警方介绍,除了丁某获得公民征信名单后直接售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丁某被委托查询固定人员的征信记录。这种方式是指一些小额贷款公司遇到公民要办理贷款业务,公司为了保证资金安全,就想通过银行的朋友查询获得办理者的征信记录。 “由于小额贷款公司要得比较急,因此,丁某查询的征信记录价格也较高,经过孙某转手,价格可以达到60-100元/份。”

  ●如何防范

  >>被骗者账户余额多在10万元以上

  他们购买“征信名单”到底用来做什么呢?民警介绍,购买公民个人信息者,除了进行小额贷款推销、网络电信诈骗外,还可能进行售房、装修业务等等推销活动,给公民带来不必要的骚扰。比如绵阳市民杨女士,她因为购买房屋需要办理贷款业务,就到银行查询了自己的征信记录。小额贷款公司获知其信息后,就把她列为了目标客户。

  办案民警说,在此案的侦查中,有一个细节让警方很意外,即公民存款在10万元以下的“征信名单”,基本上没有人购买。

  >>公民如何来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呢?

  绵阳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支队长杨彬表示,“征信名单”是非常隐私的公民个人信息,公民自身无法完全防范,还需要银行加强内部管理,银行员工讲究职业操守,多学法律法规,不泄露公民信息。

  除了“征信名单”外,公民在其他社会活动中,不要轻易泄露自己的身份证号、手机号码,不要在大街上贪图小便宜,随意扫描二维码以泄露个人信息。同时,公民在接到小额贷款公司推销电话、诈骗电话和短信后,要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相关新闻

  >>盗卖徐玉玉电话的,竟是四川18岁黑客

  今年8月19日,一个诈骗电话骗走了山东临沂准大学生徐玉玉全部学费9900元,也带走了这个18岁女孩的年轻生命。目前,涉案的8名犯罪嫌疑人悉数归案。

  此次精准诈骗案中至关重要的“个人信息泄露”环节,竟然出自一个同样只有18岁的四川宜宾少年杜天禹之手。网名叫“法师”的黑客杜天禹已在成都被抓获。杜天禹向警方交代,他于今年4月利用安全漏洞侵入“山东省2016高考网上报名信息系统”网站,下载了60多万条高考考生信息,高考结束后开始在网上非法出售,总计获取赃款5万多元,其中就包括徐玉玉的个人信息。

  >>我们来看看老师和母亲眼中的杜天禹:

  电脑天才,初中时便自己设计电脑程序;初二辍学,梦想在三年内做到计算机全国200强;17岁时,杜天禹前往中关村某科技公司工作,月薪超5000元;今年春节后,杜天禹又前往成都应聘;智商高,但是情商低,有电脑天赋,但没人教他学习法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7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8 08:32
被泄露是"正常"的,不被泄露才不“正常”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8 08:40
请问职业操守哪里去了

发表于 2016-9-28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太可恶了

发表于 2016-9-28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信息安全是个重要问题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8 08:46
建议以后增设法律考试,比如金融专业的毕业须要金融相关法律考试才发毕业证,计算机等级考试需要相关的法律知识配套一起考。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8 08:53
真的该严惩这些泄密之恶人,天天都收到这些信息或诈骗电话,甚至半夜被吵醒烦不胜烦!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8 08:55
小贷公司不是银行哈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8 08:56
国家机构都不能对老百姓的隐私进行保密,你难道还指望其他民营企业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8 09:04
应将这种银行里面吃里扒外的员工,罚款、开除、判刑。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8 09:05
被泄露个人信息应起诉银行有管理失责赔偿损失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8 09:13
银行是国家企业,平民百姓无权要求政府严惩!但盗卖信息、骗人钱财总可以要求政府严惩、格杀!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8 09:21
感觉这个事情就是任其自然,不然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8 09:21
这种卖信息的应重判重罚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8 09:23
坚守部门的失职,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8 09:48
严查盗卖个人信息犯罪,就像交警在公路上不惜代价多多的安装攝像头,罚款违章驾驶员的那种精神来对待,我看哪有这么多诈骗份子敢再猖獗,什么都讲认真,只要公安部门认真负责任,老百姓就少了些上当受骗遭受诈骗!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8 09:52
个人觉得,这种行为不同程度地侵犯着当事人的利益。是否能够通过强而有力的刑法来处理。有些当事人受到的利益伤害已经超过了民事伤害。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6-9-28 09:55
像赖某这样的银行职员就应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叫他永不得翻身……

发表于 2016-9-28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早就怀疑有银行人员倒卖客户个人信息甚至直接参与诈骗过程,今日一见报道,果不其然;我相信,今后还会有,甚至银行人员参与金融诈骗案要见于报端也是迟早的事。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