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幽默 友文 昨晚看了刘墉的文章《教你幽默到心田》,开头就讲,“有人说中国人最缺乏幽默感。这一点,我不同意,因为我从小就发现中国人处处在表示幽默。”他在文章中列举了许多例子,在我看来还不是很过瘾。 随后,我又看到一篇摘自《北京日报》的短文,说贾平凹在四川二郎镇采风,遇一在北京女儿家住了一个月刚回来的老者,问他“北京多好啊,怎么不多住些日子”,老者答道“北京好是好,就是太偏远了”。这个真还有点味道。 今天上午去理发。快九点了,还只有老板娘一个人上班,大家只好等着。有人问:“怎么只有一位师傅啊?”老板娘把脸转向里屋道:“他们在绣花呢!”其中一男子吃完早饭过来给一位老人家洗头。老人家问他:“你住哪里啊?”答:“没地方住啊!”又补充道:“住屋檐底下咯!”这个亲耳听见的更有味,我听着直想发笑。 回想起早上出门时我和老婆的对话,也不失为幽默呢!老婆几乎是习惯性地抱怨:“没什么衣服穿!”其实她刚花大价钱买了一条裙子,所以我问她:“新买的裙子为什么不穿呢?”答:“没有好鞋和好包配。”我假装不高兴道:“按你这个思路发展下去,你会觉得没有好老公陪!” 又想起刚才路上的一幕:迎面而来一位老者,我正纳闷“现在老太太怎么也喜欢把衬衣扎在裤子里面呢”,定晴一看原来是一位老先生。这大概也可以算另类的“幽默”吧?只是不好确定,是他幽默呢,还是我幽默? 有网友在我的文章《当官随想》后评论道:“当官总是有些好处的。有机会,估计想当官的人还是为多。只是,真的当官不是为名利权钱的,恐怕很少了。”我突然灵机一动,模仿四川二郎镇那位老者的口吻回复她:“当官好是好,就是太累了。” 成年人幽默,小孩子自然也被潜移默化。也是今天上午在理发店,我问一小男孩:“今天为什么不上学啊?”他气定神闲地答道:“逃学!” 钱钟书先生说过,“一个真有幽默的人别有会心,欣然独笑,冷然微笑,替沉闷的人生透一口气。”现在中国人的人生似乎越来越沉闷了,且让我们在追求名利之外也追求一下幽默。 2011年6月16日中午于师古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