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原创] 感悟人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文杂谈(133)——又论出身时 (2012-06-05 09:54:33)[编辑][url=][删除][/url][url=]转载[/url]

标签: 杂谈分类: 原创:边活边想

又论出身时

友文

    这几天我在看中央一台的连续剧《知青》,剧中一位家庭出身不好的好女孩正在经受生活的磨难。我心中忽然有所触动:现在难道不是“又论出身时”吗?今日之“官二代、富二代”,比之当时所谓“根正苗红”者,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当然,区别还是有的,择其大者言之:当时口头上论得更激烈,今日实际上分得更清楚;当时深受其害者并不多,今日大得其利者也极少;当时的出路是“重在表现”,今日的台阶为“唯才是举”。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谁说不是呢?



 楼主| 发表于 2018-7-20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文杂谈(136)——可靠最宝贵 (2012-06-16 22:24:47)[编辑][url=][删除][/url][url=]转载[/url]

标签: 杂谈分类: 原创:边活边想

可靠最宝贵

友文

    今天早上,我六点钟就醒了。本想睡个回笼觉,又有些不敢睡。此时的一寸光阴,起码等于三寸金呢!最终白白浪费了,让人懊恼不已。我的手机,设置了定时开机和起床闹钟。可是,它偶尔会失灵。昨天早上,它就没有按时开机和响铃,搞得我非常被动。虽然没有害我迟到,但因为急急忙忙,我把我爱人特意为我出差买的茶杯忘在了家里。我今天早上不敢重返梦乡,就是担心它再次误事。

    可靠,让人有清晰的预期,可以无条件地信任,对于一个手机是很重要的。对于一个人、一个组织,又何尝不是如此?很多人活得太累,不就是因为忙于向别人证明自己或者为自己求证别人吗?很多工作阻力很大,不就是因为群众没有稳定的政策预期吗?很多创新之举饱受诟病,不就是因为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变得太快吗?

    今天傍晚,神九顺利上天了,全国人民以非常轻松而喜悦的心情迎来了这个重要时刻。就算是三位航天员的父母,大概也不怎么担惊受怕,因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光荣历史早就证明了它的极端可靠性。相反,毒奶粉、地沟油之类,就在全中国布下了一个地雷阵,让人民陷于恐怖之中。

    可靠最重要,哪怕死板一点,哪怕迂腐一些。充满“可靠”的社会,天少不测风云,人无旦夕祸福,这才是真正的和谐社会呢!

2012年6月16日于和一宝庆山庄


友文杂谈(126)——防止边腐边升的妙招

友文杂谈(127)——建议用“廉洁化”取代“年轻化”

友文杂谈(128)——下基层前不妨读读《李有才板话》

友文杂谈(129)——凭吊归来有所思

友文杂谈(130)——“五毛”引我思

友文杂谈(131)——星星之火怎样才可以燎原

友文杂谈(132)——又见折腾

友文杂谈(133)——又论出身时

友文杂谈(134)——演讲只是演讲

友文杂谈(135)——得意的作假



发表于 2018-7-20 21:2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渐渐远去的记忆:双抢 (2018-07-22 18:01:51)[编辑][url=][删除][/url][url=]转载[/url]

标签: 情感分类: 社会人生

双抢

自在人心



      这是一段难忘的记忆,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和理解那时我辈经历的双抢岁月,特作此篇,略表情怀。
      在我的家乡过去水稻一般种两季,七月早稻成熟收割后,得立即插上二季稻,还务必在立秋前将秧苗插下。如果晚了,收成将减少,甚至绝收。才二十天左右工夫,抢收抢种,所以叫双抢。记忆里,它却是维系所有我们农家生活命脉的一种繁重劳动的代名词。双抢时,要举家上阵,从7、8岁开始,家乡那片贫瘠的土地上也就留下了我辈儿时那瘦小的身影 。
       天还朦朦亮,在大人由轻到重的呼唤声醒来,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很不情愿的从蚊帐中钻出来,慢吞吞的走向屋后的茅房,解决掉一夜的憋尿,接着听着大人的唠叨声,喝下几碗粥,赤着脚跟在大人背后,双抢期间的某一天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早上清凉,是拔秧的好时机。清新的空气里夹杂着泥土的芬芳,田埂上的小草伸了伸懒腰,身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像一颗颗珍珠在初升的太阳下闪耀着,不时滴落在奔走田埂上人们的脚背之上,透着一股沁心的凉意。一大把整齐的扎秧草放在密匝匝的秧苗上,人们弯着腰把秧苗一小把一小把的从秧田里拔起来,凑成一束,放在水田里“哐当哐当”的把秧苗根部的泥巴洗去,再从前面抽出几根扎秧草,简单绕拧成细绳,熟练地打了个活结,随手就把一束秧苗扎起来了,丢在身后。不一会儿,后面翠绿的秧把越来越多,一个个士兵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秧田里,在晨风中瑟瑟飘。秧田必须要水源充足,农田水利不发达的年代,一般都依池塘而做田,背阴潮湿恰恰也是蚂蟥的天堂。 日上三竿时,我们腰酸背疼,饥肠辘辘的从秧田里走上来,吸附在腿肚上的几条蚂蟥,已滚圆滚圆了,一头粘连在腿肉里,还没有吸饱血,饱了就会自己滚落。这时我们一边骂着,一边习以为常地从腿上将它们拽下来,找根细树枝,插进蚂蟥体内,随着滴落的鲜血,蚂蟥皮被整个穿肠翻了过来,丢在火辣的太阳下,终究化成一滩水,再也不能复活。蚂蟥,这个东西很讨厌,好像即使碎尸几段都没用,翻皮才是绝杀。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四亩多水田,父亲总是胸有成竹的根据每丘田里稻子的成熟度,来决定先收割哪丘田(“扮禾”)。
       割稻时,手持一把铮亮的镰刀顺着水稻倒伏的方向将其一一割断,然后再一把把理好,两把一堆。起先整片金黄的稻穗不见了,一块块稻田在镰刀嚓嚓声中露出了一截截整齐的稻桩。有力气,手快,这是割稻好手。也常见到在田野里捂着手急匆匆、满脸痛苦的小伙伴,手快比不过刀快,你割稻时若有分神,锋利的镰刀就有可能亲吻你的手。如今自己手上的刀疤亦依旧如新,只是不知道那把镰刀烂在哪里……从最初的斛桶到脚踩的打稻机,好长时间我都是专职抱稻铺,裸着身子,只穿个短裤衩,弯着腰把一把把稻谷从泥田里抱起来,深一脚浅一脚踩在泥田里,来来回回,将稻铺递给大人。
        临近中午,骄阳似火。你家田里,他家田里,脚踩的打稻机千篇一律地发出了“嗡嗡嗡嗡……”的声音,震颤飘荡在旷野远方。知了也在声嘶力竭地嘶鸣着,好像在倾诉着夏日的炎热。两种声音在原野上空交织,奏出了农人的艰辛,农人的心酸……
        太热了,歇憩是一件幸福的事。留守家里做饭的母亲用大水壶送来了茶水或早晨吃剩的绿豆粥,再从浸水坛中夹一碗刀豆、藠藠,搅拌上白糖,算是“打腰餐",简直是人间美味。这时满身泥巴犹如泥猴的我们顾不上喝水,噗通一下就跳进了不远处的沩江河。河里的水也是热的,必须下潜到水底,才能感受到一丝清凉,那是一种沁人心脾的凉爽,却需要不停的潜上来换气再下潜。片刻的清凉,温热的茶水,换来一丝暂时的惬意;继而发现胳膊上、胸脯上已然留下了一条条被稻铺划扫的伤痕,汗水流过,感到一阵一阵火辣辣的疼,就脱一层层的皮。这时大人又吆喝起来: 再下田,加把劲,扮完这丘田,就可以回家吃中饭了,下午还要移打稻机到另外一丘田呢……
      轰隆隆的齿轮转动声,哗啦啦的脱谷声汇聚成正午的喧嚣。大人们一只脚用力支撑着躯体,一只脚用力踩着打稻机脚踏板,双手紧紧握住稻把,摁在滚轮上用力转动着。随着打稻机消灭了周边的稻铺,我们疾驰在泥巴田里,在越来越远的地方将稻铺抱回来快速递给大人,在大人身体的晃动起伏中,谷粒唱着欢快的歌,离开了稻草,飞入前方的斗中……
       双抢中午的伙食,父母隔两天尽可能让我们吃上点家养的“仔叫鸡”,知道消耗的体力太大,有意让我们补补小小劳动力的身子。饭桌旁边,没有电风扇,流着满头大汗我们狼吞虎咽的吃着鸡块,喝着丝瓜蛋汤……觉得幸福满满,苦楚与疲惫早已抛之脑后了。
       突然,天空中传来轰隆隆一声巨响,外面的人们大喊着:“要落雨了,快收谷罗”,所有的人都无奈地丢下饭碗,离开饭桌,飞奔到晒谷坪上。六月天娃儿脸,说变就变;暴雨可能即将伴着刚才的雷声呼啸而至。我们得快速把上午收回来的摊晒在稻床上的稻谷收起来,否则雨把稻子淋湿后会发芽、发霉,那上半年就白白忙活了。此时,屋前的大场基上熙熙攘攘起来,村里男女老少全部出动,即便你家没有晒谷的也会赶过来帮忙。各种工具将稻谷团成一堆,用大塑料薄膜盖上,压上石头稻草防止被风吹开进雨。整个过程火急火燎,容不得半点松懈,自家谷子盖好后还要帮助其他家盖,总之,必须要保证所有稻谷不能淋雨。也有来不及收,稻谷被淋雨的时候,如果碰上持续阴雨天,那晚上就得一锅一锅的炒干,这就麻烦了,炒干了最多能磨点粉,就不能辗成像样的大米。淋雨的稻子也交不了公粮,粮站收稻员拿根空心的铁钎子插进麻袋,又抽出来,在主人可怜巴巴地眼神中,捏起几粒稻谷丢进嘴里,一咬,白眼一翻,拉回去,不收!碰上这样的事,伴随雨夜炒稻谷声的是女主人的眼泪和男主人的叹息。      
       夏天的暴雨,来的突然而迅猛,走的也快,很快天又放晴了。这时总觉得这雨是来捣乱的,大人们又骂起了天。
       “冰棒冰棒,薄荷冰棒、绿豆冰棒,雪糕”,一声声吆喝伴着自行车铃铛声,将我们吵醒,卖冰棒的来了。大人为了鼓励我们继续好好干活,也扣点零钱出来给我们解馋。五分钱一根的冰棒太令人回味无穷了,小心翼翼地剥开冰棒纸,不忘将粘在纸上的碎冰舔到口里,冰棒表面留有一层薄薄的白霜,一股甜丝丝的雾气夹杂着丝丝凉意一下子钻入鼻孔中,迫不及待狠狠咬上一大口,含在嘴里让它缓缓融化掉,再一点一点咽下肚去,只半支冰棒下肚顿觉通体舒畅极了。那时觉得更觉神奇的是,冰棒放在铁搪瓷缸里,过一会儿瓷缸外面怎么也会变潮变湿呢?      
       终于雨后的凉爽经不住太阳公公的霸道,半个下午左右,息风了,整个原野又像大蒸笼一样闷热不堪起来。插秧的人们已经个个汗流浃背,草帽下的汗水顺着额头流到眼里,一阵刺辣……却也无法分出手来擦一把。大人们将手里的秧苗掐分成一撮撮,快速地按进滚烫的泥巴里,弓腰有序的往后到退着,一棵棵秧苗也就慢慢将水汪汪、白茫茫一片的水田装扮得郁郁葱葱起来。插秧是个技术活,插的不好不能成活,回头还要补棵,所以大人一般都不让我们插,我们娃儿们只能抬抬秧苗,把秧苗往大人身后传递。 火红的太阳渐渐落下去,好像整天锋芒四射让他自己也不好意思了,在这黄昏时分透出了些许温柔。
       双抢的早上、晚上都是干活最佳的时间段,火烧云的映射下,人们经历一天的劳作,体力消耗的所剩无几,可深知明天农活任务更加艰巨,不得不在蚊子牛虻的叮咬下,继续奋力抢收抢种着。阵阵犁田人呵斥牛儿的声音,为田间放水而吵架的声音,跟四起的炊烟一同飘忽在田野上空。天色渐黛,河边上挤满了人,洗脚的,洗农具的,牵牛喝水的,抬水的,洗菜的……我们赤身裸体地在河中翻滚,肆意嬉笑打闹;在相互表演仰浮,肚皮朝上,这在我们这里称之为“漂尸",不会担心溺水的,直到今天我的水性一直很好。   
       现如今,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渐已消失的双抢,伴随着我从7岁一直持续到18岁,已化成一种融入血液与骨头里的记忆,镌刻盘踞在我的心灵深处,其滋味刻骨铭心、五味杂陈,让人想笑,想哭……     
      双抢,让我心悸、惧怕与敬畏……但它的艰辛苦涩,让我在茫茫人生路途中学会了隐忍、无畏、坚强!时光如梭,这种特殊的经历,此生不会再有,回不去的岁月,忘不了的双抢!   
      想想现如今的孩子,手里几乎整天拿着手机,上着wifi,吹着空调,玩着游戏,还有谁念着想着为父母分担点家务活?还有谁记得我辈曾经历的酸辛?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稍有不顺,耍起小性子,顶撞父母……"这些是现在许多孩子的共性,我们做长辈的不应该反思一下原因出在哪儿吗?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文杂记(76)——读史偶记之大将军的小心眼 (2018-07-26 20:40:25)[编辑][url=][删除][/url][url=]转载[/url]

标签: 历史分类: 原创:边活边想

    前119年,刘彻命李广为前将军,随大将军卫青出征。出边塞以后,卫青自己带领精兵去追逐单于,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队伍合并,从东路出击。行前,刘彻曾私下交待,李广实在是年纪太大了,最主要是他命运乖蹇,如果让他直接面对单于,只怕会坏事儿。曾经救过卫青的中将军公孙敖刚刚丢掉侯爵爵位,卫青想让公孙敖跟自己一起与单于对阵,故把李广调开。李广当时也知道内情,所以坚决要求卫青收回成命,让自己担任前锋。卫青于公于私都不能答应,命令长史(秘书长)发文书到李广军中,催促李广回去,执行命令。李广一肚子火,也不向卫青告辞就与赵食其合兵从东路出发。奈何军中没有向导,数次迷失道路。直到卫青与单于决战之后,回军渡过瀚海沙漠,李广和赵食其还在沙漠南侧晃悠呢。卫青派长史带着干粮和酒送给李广,顺便向李广和赵食其询问迷失道路的情况,要给天子上书报告。李广不理,卫青也恼了,让长史责令李广的参谋人员速到大将军幕府核对情况。李广说,我亲自到大将军幕府去受审对质。到了大将军幕府,李广对手下说,老夫与匈奴征战一生,大小阵仗七十余次,此番,有幸跟随大将军出征,打算与单于对决,可是大将军又让我从东路出兵,道路迂回绕远。老夫今年六十多岁了,岂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羞辱!(指行军失期,回长安后将面对司法刑讯)于是拔刀自刎。
    前117年,关内侯、郎中令(宫廷禁卫官司令)李敢怨恨大将军卫青逼死他爹李广,向卫青发动突击,卫青受伤。卫青不但没有追究此事,甚至还为李敢隐瞒。
    过了不久,霍去病听闻此事,决定要给舅舅报仇。恰逢李敢随刘彻前往雍县(陕西省凤翔县),到甘泉宫(陕西省淳化县)打猎,小霍逮住机会,将李敢一箭射死。此时,小霍正受宠信,声势显赫,刘彻为其隐瞒真相,宣称李敢是被鹿撞死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8-8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梁实秋《旅行》


  我们中国人是最怕旅行的一个民族。闹饥荒的时候都不肯轻易逃荒,宁愿在家乡吃青草啃树皮吞观音土,生怕离乡背井之后,在旅行中流为饿莩,失掉最后的权益——寿终正寝。至于席丰履厚的人更不愿轻举妄动,墙上挂一张图画,看看就可以当“卧游”,所谓“一动不如一静”。说穿了“太阳下没有新鲜事物”。号称山川形胜,还不是几堆石头一汪子水? 我记得做小学生的时候,郊外踏青,是一桩心跳的事,多早就筹备,起个大早,排成队伍,擎着校旗,鼓乐前导,事后下星期还得作一篇《远足记》,才算功德圆满。旅行一次是如此的庄严!我的外祖母,一生住在杭州城内,八十多岁,没有逛过一次西湖,最后总算去了一次,但是自己不能行走,抬到了西湖,就没有再回来——葬在湖边山上。
  古人云:“一生能着几雨屐?”这是劝人及时行乐,莫怕多费几双鞋。但是旅行果然是一桩乐事吗?其中是否含着有多少苦恼的成分呢?
  出门要带行李,那一个几十斤重的五花大绑的铺盖卷儿便是旅行者的第一道难关。要捆得紧,要捆得俏,要四四方方,要见棱见角,与稀松露馅的大包袱要迥异其趣,这已经就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所能胜任的了。关卡上偏有好奇人要打开看看,看完之后便很难得再复原。“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很多人在打完铺盖卷儿之后就觉得游兴已尽了。在某些国度里,旅行是不需要携带铺盖的,好像凡是有床的地方就有被褥,有被褥的地方就有随时洗换的被单,——旅客可以无牵无挂,不必像蜗牛似的顶着安身的家伙走路。 携带铺盖究竟还容易办得到,但是没听说过带着床旅行的,天下的床很少没有臭虫设备的。我很怀疑一个人于整夜输血之后,第二天还有多少精神游山逛水。我有一个朋友发明了一种服装,按着他的头躯四肢的尺寸做了一件天衣无缝的睡衣,人钻在睡衣里面,只留眼前两个窟窿,和外界完全隔绝,——只是那样子有些像是KKK,夜晚出来曾经几乎吓死一个人!
  原始的交通工具,并不足为旅客之苦。我觉得“滑竿”“架子车”都比飞机有趣。“御风而行,冷然善也,”那是神仙生涯。在尘世旅行,还是以脚能着地为原则。我们要看朵朵的白云,但并不想在云隙里钻出钻进;我们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并不想把世界缩小成假山石一般玩物似的来欣赏。我惋惜米尔顿所称述的中土有“挂帆之车”尚不曾坐过。交通工具之原始不是病,病在于舟车之不易得,车夫舟子之不易缠,“衣帽自看”固不待言,还要提防青纱帐起。刘伶“死便埋我”,也不是准备横死。
  旅行虽然夹杂着苦恼,究竟有很大的乐趣在。旅行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间的丑恶。“大隐藏人海,”我们不是大隐,在人海里藏不住。岂但人海里安不得身?在家园也不容易遁迹。成年的圈在四合房里,不必仰屋就要兴叹;成年的看着家里的那一张脸,不必牛衣也要对泣。家里面所能看见的那一块青天,只有那么一大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风明月,在家里都不能充分享用,要放风筝需要举着竹竿爬上房脊,要看日升月落需要左右邻居没有遮拦。走在街上,熙熙攘攘,磕头碰脑的不是人面兽,就是可怜虫。 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虽无勇气披发入山,至少为什么不带着一把牙刷捆起铺盖出去旅行几天呢?在旅行中,少不了风吹雨打,然后倦飞知还,觉得“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这样便可以把那不可容忍的家变成为暂时可以容忍的了。下次忍耐不住的时候,再出去旅行一次。如此的折腾几回,这一生也就差不多了。
  旅行中没有不感觉枯寂的,枯寂也是一种趣味。哈兹利特Hazlitt主张在旅行时不要伴侣,因为:“如果你说路那边的一片豆田有股香味,你的伴侣也许闻不见。如果你指着远处的一件东西,你的伴侣也许是近视的,还得戴上眼镜看。”一个不合意的伴侣,当然是累赘。但是人是个奇怪的动物,人太多了嫌闹,没人陪着嫌闷。耳边嘈杂怕吵,整天咕嘟着嘴又怕口臭。 旅行是享受清福的时候,但是也还想拉上个伴。只有神仙和野兽才受得住孤独。在社会里我们觉得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的人居多,避之唯恐或晚,在大自然里又觉得人与人之间是亲切的。到美国落矶山上旅行过的人告诉我,在山上若是遇见另一个旅客,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脱帽招呼,寒暄一两句。还是很有意味的一个习惯。大概只有在旷野里我们才容易感觉到人与人是属于一门一类的动物,平常我们太注意人与人的差别了。
  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太脏,如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太闷痒不能沐”,也不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

发表于 2018-8-9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太脏,如嵇叔夜“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太闷痒不能沐”,也不能有洁癖,什么东西都要用火酒揩,不能如泥塑木雕,如死鱼之不张嘴,也不能终日喋喋不休,整夜鼾声不已,不能油头滑脑,也不能蠢头呆脑,要有说有笑,有动有静,静时能一声不响的陪着你看行云,听夜雨,动时能在草地上打滚像一条活鱼!这样的伴侣哪里去找?”

人生之旅亦如是!
 楼主| 发表于 2018-8-9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jianghuyouxia11 发表于 2018-8-9 09:09
”真正理想的伴侣是不易得的,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 ...

谢谢来访!
 楼主| 发表于 2018-8-9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朝有个叫唐球的隐士很喜欢写诗,但山里难找到同好。诗写好了没人看,多郁闷呀。
亏他想出了个办法,把诗作藏到葫芦里,让它顺着溪流而下:找你们的读者去吧。
他几乎日夜祈祷:“斯文不沉没,方知吾苦心。”


 楼主| 发表于 2018-8-20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愈在妻子面前提求官失意之事,妻:“科场屡挫,自己必有不足。”韩:“俗话说自己瞧不见自己脸上的黑,请赐教。”妻随即挥笔: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韩愈捧赠言,一阵沉思:自古道骄兵必败,自己身上缺少的正是谦虚之情。于是选赠言中“退之”,给自己起了个字“韩退之”。

发表于 2018-8-20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鼓励!中秋节快乐!

发表于 2018-9-23 11:2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断的学习才不致于精神空虚,
不断的实践才不致于豪无建树,
只有深刻理会了《舍得》二字
的真谛,并付诸行动,那么你
的人生也就无所遗憾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9-24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闾窝框 发表于 2018-9-23 11:22
不断的学习才不致于精神空虚,
不断的实践才不致于豪无建树,
只有深刻理会了《舍得》二字

言之有理。中秋节快乐!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