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2538457156@qq.c

[群众呼声] 对邛崃市文物局批量复制“自唐故火井处”碑的质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崃山兄弟 发表于 2018-11-2 18:38
十问凡丁
一一关于凡丁《对邛崃市文物局批量复制“自唐故火井处”碑的质疑》一文的批驳

谢谢你对已经回复的:《对邛崃市文物局批量复制“自唐故火井处”碑的质疑》之网络问政再次关注!
为了让你的《十问》得到较长时间的读者关注,从明日起分十天次回复你的十个问题,如果确是我搞错了,我不会推诿!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 0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崃山兄弟 发表于 2018-11-2 18:38
十问凡丁
一一关于凡丁《对邛崃市文物局批量复制“自唐故火井处”碑的质疑》一文的批驳

       回复“崃山兄弟”之一
       1993版《邛崃县志》第二十八篇乡镇括况之“大同乡”载:“民国29年建大兴乡,因乡政府驻地大兴场得名。建国后沿用此名,1958年成立大兴乡人民公社。1958年,邛崃蒲江两县合并,为避免同原蒲江县大兴公社同名,改名大同。”

       同篇历代建制
       秦、汉、三国、两晋时期
      (“笔者按语”:根据《民国县志》总编宁缃考证,以上时期的邛崃县范围包括今蒲江、大邑、崇州、原灌县、新津等)
       以下为1993版《邛崃县志》摘要:

       北朝西魏时期……仍建置邛州,下辖四郡,(其中)蒲原郡:辖广定县,(郡、县治在今蒲江县鹤山镇)、临溪县(县治在今蒲江县西来乡)。

       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仍置邛州,辖依政、临邛、蒲江、临溪。
       唐高祖武德元年……同年再割雅州之依政、临邛、蒲江、临溪、火井五县治邛州,武德三年新置安仁县,高宗咸享二年新置大邑县,均属邛州管辖。
       五代时期……仍置邛州,辖临邛、依政、安仁、蒲江、临溪、大邑、火井。

       宋元时期
       ……(北宋)神宗宁熙五年,改临溪为镇入临邛。
       元朝,改邛州临邛郡为邛州……曾一度辖临邛、依政、安仁、大邑、蒲江、火井。
       至元二十一年,省临邛、依政、蒲江三县入邛州。

       明清时期
       明成化十九年,复升为州,辖大邑、蒲江两县。
       清朝仍称邛州,辖县同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9年2月15日,邛崃县与蒲江县合署办公,1960年4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蒲江县,合称邛崃县。1962年11月1日起,又恢复两县建制。

       另外,清康熙《邛州志》和清嘉庆《直隶邛州志》中,均分别包括了蒲江县和大邑县的内容。
       以上两个方志,依据历代史料,将宋代出生于蒲江的魏了翁归为邛崃人,其鹤山书院始建于宋代的邛崃白鹤山脚下;蒲江的鹤山书院始建于清嘉庆年间。
       所以,过去蒲江的一些墓志铭有“邛崃蒲江县人”字样,不信你多问一些老年人。

发表于 2018-11-3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18-10-26 12:38
这么多的“永平”年号?长历史知识了!
据“兰花村”说,碑后面不仅有“永平”,还有“东汉”字样,由于 ...

如有“东汉”字样,估计为赝品,东汉、西汉是后人的称呼,当朝者都称自己为汉,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崃山兄弟”之二
       关于天罡祠前的“九通碑”之说,来自原油榨乡早就退休的一位党委副书记。此人尚在,既是我的同学,也是我的访问对象。我的《油榨乡的历史谁来弘扬》一文中的题材线索主要由他提供,然后经若干次调查写出。如果你怀疑无此人,便到南宝山镇政府问问。

       至于南宝山镇政府能否找到“九通碑”中除“自唐时故火井处”以外的八通,却很难说,因为1962年邛崃和蒲江分开建县后,接着是“四清运动”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及长达十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
       三个运动前者是清:政治、思想、组织、经济;二者主要是“破四旧、立四新。”其中“破四旧”即: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后者的声势更加浩大,清理的范围更广,更彻底。许多历史文物和古建筑的装饰构建物都被群众组织和红卫兵毁掉了,连瓮亭八方翘角下装饰的龙头都锯掉了。

       如果现今蒲江文管所保藏有一些碑石的话,我知道南宝山镇不过是想复制,或者拍摄一下图片,没有将它们搬回油榨的意思!
       如果经过上述运动的洗礼又时隔半个多世纪,蒲江文管所没保藏下那些碑石也很正常,但不能以此断定那“故事”是我编出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告读者:
有几条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是管理员说:“您在主题帖《对邛崃市文物局批量复制“自唐故火井处”碑的质疑》中的回复因为【重复发帖】被屏蔽。”而重复发帖的原因是昨日早晨我的“回复崃山兄弟之一”老是发不出去,后来通过版主大石老师和彭老师向上级网站反应,搞清楚是当时网络的技术问题,约两小时后恢复正常,故而开了几处“天窗”!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18-11-3 06:21
回复“崃山兄弟”之一
       1993版《邛崃县志》第二十八篇乡镇括况之“大同乡”载:“民国29年 ...

       另外你不是说:“我们蒲江县的兄弟”吗?但是起了一个“崃山兄弟”的网名,看来你是知道邛崃和蒲江的渊源历史的,为何明知故问!
       其实我才是真正的“邛崃蒲江县人”,因我的母亲是蒲江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18-11-3 06:21
回复“崃山兄弟”之一
       1993版《邛崃县志》第二十八篇乡镇括况之“大同乡”载:“民国29年 ...

       补充:
       现又在清嘉庆《邛州志》中,查得清乾隆时知蒲江县的纪曾荫《重修鹤山书院》碑记:“……辛卯春,前司铎刘公偕余于北郭外东岳庙后,仰睇高山……则见荒烟蔓草平芜断碣中,尚有明时碑二屹然……字迹多模糊而约略可辨。刘公谓余曰,此鹤山先生书院旧址也。”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崃山兄弟”之三
       关于“隋文帝大业14年”的笔误问题,我在2018-10-23 15:08时,便更正为:“隋文帝大业14年,应为:隋炀帝大业14年”了,读者有目共睹!
       而你在2018-11-2 18:38时,还硬往我的头上扣:“公然篡改中国隋朝历史”的大帽子!
       要知道,我在文化大革命中是受到过群众组织的围攻和声讨的。这一经历我写在回忆录《把往事留住》中,全篇29万字,你若感兴趣,可在新浪网和邛崃麻辣论坛查找!
       但是,无论如何我应当感激你,是你提醒了我:在整理《民间调查邛崃地名历史集》的定版(目前约40万字)和后续的调查及引证中,必须格外谨小慎微,避免不小心走进“文字狱”!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18-11-5 08:36
回复“崃山兄弟”之三
       关于“隋文帝大业14年”的笔误问题,我在2018-10-23 15:08时,便更正 ...

       另外,有关“火井县”建制的时间,还有:隋朝、隋炀帝大业13年、隋炀帝大业12年的记载,1993版《邛崃县志》采用的是后者。我为了说明袁天罡是第一任火井县令,采用的是隋炀帝大业14年,这不算篡改中国历史吧?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崃山兄弟”之第四问
       这一条我也用不着再重复啰嗦一遍!
       在原文和对高老师的回复,以及邛崃文物局对本《质疑》回复之后,在我的“再回复”中,我对今火井镇和南宝山镇的“大火井概念”已经阐述得很清楚了!
       仅引1981版《四川省邛崃县地名录》(邛崃县地名领导小组编)中〈火井公社概况〉于下:
     “据县志(应指民国和清代县志,因新的《邛崃县志》成书于1993年)记载,隋朝曾设火井县于此,唐时移县治于东五里许之油榨沱,北宋移于平落(今名平乐),明成化后移火井巡检司于夹门关,清乾隆以来又徏于火井,民国初年设县分知事于此,后改分县为区。火井乡,解放后沿用此名。
       ……还有《元和志》、《太平环宇记》、《博物志》、《异苑》等志均记有有关火井煮盐之说。三国时诸葛亮曾前往视之,而更盛。至后主景耀元年(公元258年),人以烛投即灭,火井之名也由此来。”
       故由于历史上分乡区划所造成的“火井”和“油榨”两个不同名称的地方,都是古时的火井县,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天燃气的地方!又都在邛崃市境内,不宜、也不能区分哪里是第一!哪里是第二。
       既然同属邛崃市,政府部门在打造宣传时,不应厚此薄彼,造成年青人对全面、真实的古火井地方历史的认识偏见!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崃山兄弟”之第一问
       1993版《邛崃县志》第二十八篇乡镇括况之“大同乡”载:“民国29年建大兴乡,因乡政府驻地大兴场得名。建国后沿用此名,1958年成立大兴乡人民公社。1958年,邛崃蒲江两县合并,为避免同原蒲江县大兴公社同名,改名大同。”

       同篇历代建制
       先秦时期
      (笔者按:根据《民国县志》总编宁缃考证:当时的临邛县范围包括今蒲江、大邑等地。)
       以下为1993版《邛崃县志》所载摘要:

       北朝西魏时期……仍建置邛州,下辖四郡,(其中)蒲原郡:辖广定县,(郡、县治在今蒲江县鹤山镇)、临溪县(县治在今蒲江县西来乡)。

       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仍置邛州,辖依政、临邛、蒲江、临溪。
唐高祖武德元年……同年再割雅州之依政、临邛、蒲江、临溪、火井五县治邛州,武德三年新置安仁县,高宗咸享二年新置大邑县,均属邛州管辖。
五代时期……仍置邛州,辖临邛、依政、安仁、蒲江、临溪、大邑、火井。

       宋元时期
       ……(北宋)神宗宁熙五年,改临溪为镇入临邛。
       元朝,改邛州临邛郡为邛州……曾一度辖临邛、依政、安仁、大邑、蒲江、火井。
       至元二十一年,省临邛、依政、蒲江三县入邛州。

       明清时期
       明成化十九年,复升为州,辖大邑、蒲江两县。
       清朝仍称邛州,辖县同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9年2月15日,邛崃县与蒲江县合署办公,1960年4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蒲江县,合称邛崃县。1962年11月1日起,又恢复两县建制。

       另外,清康熙《邛州志》和清嘉庆《直隶邛州志》中均分别包括蒲江县和大邑县内容。
       以上两个方志,依据历代史料,将宋代出生于蒲江的魏了翁归为邛崃人,其鹤山书院始建于宋代的邛崃白鹤山脚下;
       所以,过去蒲江的一些墓志铭有“邛崃蒲江县人”字样,不信你多问一些老年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邛崃县志》中宁缃考证:秦始皇置临邛县时,“县治即秦时蜀守张若城(之)临邛城故地也。临邛者,南临邛崃大山也。当时郡县未定,临邛疆土奄有(包括)今崇、新、灌及大邑之地!”
       注()号内文字为笔者所加。

 楼主| 发表于 2018-11-6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奄:《现代汉语词典》释义:覆盖;包括。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崃山兄弟”之第五问
       记者向丽琴的网络文章,我真的没有空去找来读,但是我确实对她说过:“我除了会计和书记没有任过,什么都做过”的话,而且对很多初次认识我的人都说过!
       我没有哄大家,不信你就去搜索我的回忆录:《把往事留住》吧,那是我真实的阅历。

       为什么我要对记者说那样的话,有一个理由或者原因,听我如实道来:
       为了避免别人对我的误判,我分别在回忆录:《把往事留住》和《民间调查邛崃地名历史集》的“作者简介”中坦白地说,我的文化程度初中三期,并将自已定位于平凡人的层面,我的网名“凡丁”便由此而产生,虽然那并不值得我自豪。
       然而
       2016年春夏,上一届政府打算将城关粮站西仓库拆除后开发房地产时,引发了民间和媒体的关注并网络热议。于是,上一届邛崃市人大主任在7月份找到唐文栋和我,希望写一篇民间对此事情看法的材料作参考,当《关于原地保护并利用老城关粮站西仓库的建议》(可在麻辣论坛搜索)写出后,该主任便以民间反应材料转呈邛崃市政府,在政府领导组织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讨论时,有人顺应当届政府的想法,挖苦式地进言道:“那是一个自以为是邛崃文人的小学生写的……”
       不是我愿意抓屎糊脸,人家指到和尚骂秃子有一定的道理,第一,该文由我主笔;第二,唐文栋进修过大学课堂。同时又出主意说:“将城关粮站西仓库拆除,然后异地重建也不算违规!”

       不言而谕,那座本该保留——由城隍庙改建的,具有各个时期、各种中、苏式和邛崃自创风格的粮仓,曾在和平解放西藏中,源源不断地从此处运输粮食作后勤保障,同时还见证了统购统销时期、计划经济时期、改革开放的过程,已然成为历史文物之“城关粮站西仓库”,便拆除成为一片废墟至今!

       由于有人曾经挖苦我“是一个自以为是邛崃文人的小学生。”后来我每逢记者和初识的人,首先声明我只读过初中三期,因而笔名凡丁。并解释说,我的知识积累除了自学外,还来源于“社会大学”这门课程,以及我从事过的复杂工作。
       同时,我还对每一个采访过我的记者都说过,我进入调查邛崃地名历史文化纯属偶然,也不是我个人的作用,而包括前后不同阶段合作过的唐文栋、陈善兵、董伟等人的参与以及默契支持!
       而我对记者说过的整段话,可能被记者“断章取义”了

       至于“竹管说”和“陶管说”,那是你的认识和自由,我不与你争论,因为,此问题我已回复过高老师。

       而有资格“忽悠邛崃人民和中国网民”的是胡立嘉,因为,他的身份是文物工作者和副研究员。所以,我只针对他,如果他觉得委曲的话,由他本人亲自出马吧!

       顺便说一下,在我查到的所有历史记载中,只有诸葛亮视查其中一口当时火势式微的火井(因为临邛火井有二处),之后转盛的记载,只字未题“诸葛亮发明竹筒引火”的字样!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18-11-7 08:58
回复“崃山兄弟”之第五问
       记者向丽琴的网络文章,我真的没有空去找来读,但是我确实对她说 ...

更正:“诸葛亮发明竹筒引火”应为“诸葛亮发明竹筒引用天然气。”

 楼主| 发表于 2018-11-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2538457156@qq.c 发表于 2018-11-7 09:41
更正:“诸葛亮发明竹筒引火”应为“诸葛亮发明竹筒引用天然气。”

更正:不言而,应为不言而

发表于 2018-11-7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崃山兄弟 发表于 2018-11-2 18:38
十问凡丁
一一关于凡丁《对邛崃市文物局批量复制“自唐故火井处”碑的质疑》一文的批驳

更正:文管所复制碑放到高何石塔寺应为18年前的事。文中误为8年前。特此更正。抱歉。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