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小人书的大意义 据媒体报道,一次特殊的读书活动日前走进沈阳市沈河区北一经街小学,小人书收藏爱好者王俭带着100多册小人书参与“书香校园共同缔造”活动。这些书多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出版物,已有40多年历史,甚至比一些小学生的父母还要“年长”。虽然“字少没颜色”,但孩子们还是喜欢。 对于已为人父母的家长来说,小人书是过去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许多人就是在《三国演义》《杨家将》《水浒传》等故事中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并由此爱上阅读。但遗憾的是,自2005年以来,图画书尤其是国外图画书被大量引进,在一个个城市掀起了阅读热。而小人书却渐渐被人遗忘。一些组织或个人的推荐书单里,只有图画书而无小人书。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唯国外读物的极端状况。 小人书也叫连环画,与图画书、漫画等虽然相似,但是属于不同的读物,在开本大小、文图关系、阅读感受上各不相同。但这不妨碍儿童去阅读,不同的读物正如不同的营养,能更好地滋养孩子的成长。换而言之,诸如凯迪克奖、凯特·格林纳威奖等国外作品固然要给孩子读,国内原创的小人书、儿童文学、诗歌等也应列在孩子的书单里。 与国外图画书相比,小人书有着强烈的中国特色,讲述的是中国故事。像《西厢记》《聊斋》《铁道游击队》《渡江侦察记》等,能帮助孩子领略精彩的故事,让其无形中感悟到久远的传统文化。在国家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小人书阅读对于重拾传统、提升文化自信都大有裨益,应该成为校园阅读的一部分。而且,小人书看似不起眼,却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即启发孩子对某些门类的知识产生兴趣,走向更为宏阔的阅读天地。 例如,许多孩子读过小人书版的《三国演义》后,会逐渐转向文字版的三国故事,进而去阅读更多的历史书籍。况且小人书的题材多样,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到传统经典故事,再到家喻户晓的当代小说改编作品,一应俱全,完全能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而从图文结合到纯文字,从简单到复杂,从一段历史到贯通上下五千年,一步步拾级而上的阅读旅程,暗含了儿童阅读的黄金定律,完善着孩子的知识结构,也是培养其阅读习惯的重要方式。
因此,重视了小人书的价值,在学校教育中巧妙运用小人书来撬动孩子开启更多种类图书的阅读,抑或利用小人书来营造书香班级、书香学校,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在其中得到延续,终身读者的种子也就此悄悄埋下。 (作者张贵勇系本报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