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古代美

[群众呼声] 在这儿,肯定有你上学时的回忆 邛崃古代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0407oqj8w78qm0xx8jxb.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0420ve6ongn99yl2poll.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0437p6vdaqavzv268i6v.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0453yqh454v75elohof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0508uz4bdgozbisitaym.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0523x881r1j9jnaj5cr4.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0538y0y66qmbslzibmmb.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0608pugrgdn7endl720l.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孔乙己”的由来  转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8a3f8e70102x8xw.html


    “孔乙己”是鲁迅作品中富有特点的人物,文中写道“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描红是旧时学童习字的方法,学童入私塾,初学习字先写仿,仿影由塾师写定范帖,仿影衬于透明仿纸下模写;描红则是以红色印刷范字,学童墨写覆红。



       描红内容并无官方的教育大纲规定,但是历朝历代、全国各地却惊人地统一:


       “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


   这句话出自何处呢?在唐代的敦煌写本里就有儿童习字的记载,“上大人”早在唐代就被用于儿童的启蒙读物了。


       宋人道原《传灯录》:“或问陈尊宿,如何是一代时教?陈曰:‘上大人孔乙己’。”      宋普济《五灯会元》载“郭功甫谒白云,云曰:‘夜来枕上作《山颂》,谢功甫大儒乃曰:‘上大人,邱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元方回诗云:“忽到古稀年七十,犹思上大化三千。”古稀之年,还回忆童年习字的往事。


       明代祝允明(枝山)见解独特,说这组字是孔子写给父亲的书信。他打破三字断句的模式,重新断句为“上大人,孔,一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人可知礼也。”梁章钜引祝允明《猥谈》:“此孔子上其父书也。上大人为一句。孔为一句,乃孔子自称名也。‘一己化三千七十士尔’为一句;言一身所化士有如此也。‘小生八九子佳’为一句,盖八九乃七十二,言三千人中,七十二更佳也。‘作人可知礼也’为一句,作犹为仁与礼相为用;七十子善为为仁,其于礼可知也。”但梁氏申明“此说不知所本”。


    清初褚人获在《坚瓠集》中说:“小儿习字,必令书‘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天下同然,不知何起。”大概取其笔画稀少,易认易写。


    清梁章钜嘉庆七年(1802)进士,《归田录》记载:内孙外孙十余人,延聘塾师四五任,都让学童写“上大人孔乙己”等字。询问先生字出何书作何解?皆不能对。清钱大昭说“取其笔划少,而便习耳。”共同认为:“无取义理”。


   综上所述,这段描红的话在唐朝就已经有了,到宋朝广为流行,最终沿用到清朝末年。明代祝枝山的话应该说是一种趣解,作为孔子家信可信度不高,因为“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出自南宋启蒙书《名贤集》,而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是贤人“七十七”,明末程允升在《幼学琼林》中称:“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所以说,七十二并不是准确的数字,带有后人的传说,所以不大可能出自孔子家信。


   无论如何,这段集合基本笔画、寓意也符合儒家思想的话,被历朝历代认可,作为识字教化之用。在湘鄂渝边区土家族地区,“上大人”还演变为一种纸牌,在娱乐中普及识字、劝诫教化。


       “上大人”一副牌共九十六张,由二十四个字构成的,每字四张,整副纸牌共96张牌数。在打时,以先“和”和“符”的多少而定。所以,对于清符很重要,各种打法所要求的符数稍有区别,少于所要求的符数,就是“诈和”。对于清符,也有一定的规则,一般根据“将牌”和“闲牌”各自的组合情况来区分。“将牌”就是红色的“上大人”、红色的“化三千”、黑色的“丘乙己”这些字牌。其余的都是“闲牌”。

        由于“上大人”影响之广泛,有些地方便以“上大人”的二十四字为头,组合成了一些劝诫的“劝世曲”


       仙界,苦修行,千年万载


       不该,贪红尘,私下凡来


       世间,见风流,谁个不爱


       遇着,行孝人,相配和谐


       仙身,化凡姑,二八裙衩


       身子,腾祥云,来自天外


    仙桥,配董郎,孝感地界


       里亭,盟山誓,同心结拜


       君子,奴与他,永不分开


       一道,狂风起,降落凡埃


      寸长,小金莲,着实可爱


       百年,传佳话,史书垂载


       里事,有奴家,巧手安排


       贤妻,当孝媳,奴本应该


       义信,记心上,豁达胸怀


      要学,张良相,超世贤才


       俩口,谐鱼水,和气生财


      二男,和三女,传宗接代


       卦台,摆的是,华光大彩


       桂阁,跳龙门,百花盛开


       妹们,我配凡,断无改悔


       幸我,好夫妻,情深不懈


       心人,心相印,两情无猜


       待人,孝父母,普天爱戴


       头来,数八门,三字一彩


       大人,第一门,开宗明白


      乙己,为二门,手气齐来


       十士,门三道,对我生财


       三千,聚四方,滚滚财来


       作人,奔五福,笑逐颜开


       小生,六门顺,乳面秀才


       九子,绕膝欢,天伦欢爱


       知礼,八门彩,圆满交待


      家聚,求娱乐,莫赌钱财


       人与人,诚相待,勿怀鬼胎


       这就是,劝世曲,八门牌彩




 楼主| 发表于 2020-2-29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211245x2p43a2t7kp93zzw.jpg 回字四种写法.png

孔乙己炫耀的“茴”字四种写法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085703h95893ki200ivs8s.jpg
解难答疑(1)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085927gx8tkk8w7zuxuv67.jpg
2-2.png
2-3.png
解难答疑(2)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破思维定式
         探求文本深意 韩军《孔乙己》赏析


韩军在线



      曹双英老师点评的,是我的第一个上课实录。而我解读和教学《孔乙己》两次,两次的解读完全不一样,相互呼应又迥异。两次合起来,才完整代表了我对《孔乙己》的完整看法。特别强调的是,我两次解读《孔乙己》,与过去大家对《孔乙己》的所有理解,都不一样,您把我的两篇实录都审读一遍,才能把握我对《孔乙己》的完整认识。求您批评。韩军注
韩军第一次教《孔乙己》
韩军第二次教《孔乙己》
打破思维定式,探求文本深意
韩军老师《孔乙己》教学实录赏析


曹双英


《课程教学研究》2018年11期


从教二十余年,听过许多公开课、示范课,也看过一些课堂教学实录,坦率地说,印象很深的为数不多。但前不久读到著名特级教师韩军的公开课《孔乙己》教学实录(载《中学语文》2018年第3期),笔者的心头为之一震。我仿佛感受到一位倾情于语文教育的布道者,引领学生在文字里穿行,把学生也把倾听者带到未曾去过的洞天,进而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所在。


       《孔乙己》作为一篇经典之作,不知有多少名家大师探讨过,有多少行家里手执教过,有许多结论似已“铁板钉钉”。比如对于小说的主题,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定论:“小说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作品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而人物的赏析,则大多是把小说对孔乙己的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等描写作为重头戏,意在剖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认识主人公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之深。


       韩军老师却打破了这种思维定式,而要打破早已形成的思维定式,必然会受到巨大的挑战。韩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敢于挑战的勇者。


一,通过语言文字走进“凉薄”的世界
大凡勇敢的挑战者,往往能发现常人所不能发现的玄机。韩老师先从常识入手,让学生了解中国酒文化的底蕴。


师:中国自古就有的酒传统,酒文化,是一种温热的传统和文化。古人在漫漫旅途上奔波、跋涉,望见酒店,就像望见温暖的家。过去酒店叫酒家,古诗里有大量写“酒家”的诗。到了酒家,喝一碗温热的酒,浑身温暖,舒畅。所以,酒,酒店,给人香醇、温暖、温馨、热烈的感受。


  这是铺垫,是对比,是人物出场的准备。


  接下来,在这个本应获得温馨和暖意的地方,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呢?


  是掌柜教人羼水的凉、是掌柜脸色的凉、是跟掌柜干活的小伙计心情的凉,是一个“戏谑、耍弄、调侃、玩乐,拿人的伤疤当鲜花”的寒凉之地,是一个“凉似铁,凉如雪”的可怕人间。


韩老师通过语言文字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冰凉的世界。


师:掌柜对“不会学坏”的孩子的态度,是冷漠、冷酷、阴冷、冰冷。再读文章,看看,小伙计的心情怎样?从哪些文字看出的?


生:凉的。“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


师:小伙计学不坏,掌柜是何种脸色?


生:凶脸孔,坏脸色。


师:小伙计的心情:单调、无聊、郁闷、恐惧。刚刚入世的孩子,学不坏,是不会受欢迎的。


生:(批注)心情,凉。


当学生们浸润在这种冰凉的感受中,也便渐渐悟出了《孔乙己》的深意。韩军老师通过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并从相关资料中查证,《孔乙己》的主旨并非通常所说的“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而是社会的凉薄。事实上,鲁迅也曾参加过科举考试(后来主动放弃),但他并未受到多大的“毒害”;他虽然反对科举制度,但并非对其深恶痛绝。所谓“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不过是受固有的思维模式影响而对《孔乙己》主旨的认定。韩老师告诉学生,鲁迅的好友孙伏园曾经询问过《孔乙己》的主旨,鲁迅的回答是“一般社会对于苦人儿的凉薄”。不是吗?从掌柜教人羼水和他的“凶脸孔”到孔乙己在酒店遭到嘲笑和讥讽,无不透着彻骨的凉意。


这个主题是老师教授的,却又是学生感受到的。文字的高妙之处,往往需要高人的点拨。虽然过去在教学《孔乙己》时,教师也会提到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人们同情心的普遍缺失”,但那大多是一种捎带,并未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

    二,独特的解读就是创造
由于“凉薄”主题的提炼,韩老师对于“孱水”“茴香”的解读均有独到之处。这样就使“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有了新的意蕴。请看韩老师对“温酒”之意的讲解(这种看似灌输的讲解有时是不可或缺的)。


师:《孔乙己》有一句话贯穿全篇,这句话是“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孔乙己出场时,喊“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他最后一次来酒店时,喊的还是“温一碗酒”,“酒要好”。


孩子们,既然“凉”这个字是“冰凉无温”的意思,那么,我们仔细会意,鲁迅先生让孔乙己喊出“温两碗酒”、“温一碗酒”,有什么寓意呢?


其寓意,大概可理解为:“我要温热,我要温暖,我要温情!”


对于文中多次出现的“茴香”,很多人并未在意,而韩老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其进行了一番深究。他通过对茴香豆的来历、做法以及何以得名的全面了解,意识到“茴香”在作品中不只是一道简单的下酒菜。由于茴香豆是把生的、野味的蚕豆加入八角茴香煮熟,就有了醇香的味道,因此他认为:“在《孔乙己》中,咸亨酒店充满邪恶之气、野蛮之气、凉薄之气,那么,茴香,就意味着回香,回到醇味、香味、正味,回归‘人间正气’。”同时,“中国文化,‘茴香’二字,就是谐音,回乡、回香的意思”。那么,“鲁迅先生让孔乙己喊出‘要一碟茴香豆’,大概寓意可理解为,‘我要人间回香,回归醇香’。”


    这无疑是一种独特的阅读感受。在语文教学中,这种独特而具有说服力的见解实在太少。而没有独特,就没有创造。


三,在诵读中领悟意蕴,体验情感
韩军老师在《孔乙己》的教学设计上,没有常见的“整体感知”“认识人物”“妙点揣摩”……这种规范性的步骤,而是贯穿着一种方法,那就是“诵读”,在诵读中领悟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意。这样的精彩在课堂上随处可见。比如诵读理解讽刺、挖苦孔乙己的五句话,韩老师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身份、运用不同的声调朗读,通过鲜明的对比,体会孔乙己所受到的伤害。而韩老师充分利用自己朗读上的天赋和优势,适时地加以示范和引领。那一刻,学生生动的朗读,老师全情的投入,把所有人都带到场景之中,感同身受,悲切不已。


因此,孩子们便有了自己的领悟和发现。


师:听了这些风刀霜剑的话,孔乙己内心感觉怎样?


生:凉的。


生:孔乙己觉得生无可恋。


生:愤怒。


生:孔乙己伤透了心。


生:孔乙己生气。


师:孔乙己感觉到人间阴冷,感受到社会的炎凉。


又如体会描写孔乙己表情的文字。


师:读描写孔乙己表情的词语。


生:青白→涨红→青筋→灰色。


师:由孔乙己表情的变化,我们感觉到孔乙己被侮辱、被打击、被挖苦;那种痛苦,向谁诉说?所以,这酒店人间的氛围,阴冷,冷酷,冷冽,冷漠。


过去,人们把此处的描写更多地归结为孔乙己“死要面子”,虽然并非没有道理,但这并非作品最重要的意旨。而韩老师的这堂课无疑是对那种误读和浅读的修正。


还有掌柜那别具深意的“哦”,以及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都读得非常精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堂课告诉我们,只有沉潜在文字里,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孔乙己的“痛”和“悲”,而不应简单地给主人公贴上诸如“懒惰”“迂腐”“可怜”……的标签,孔乙己的形象远比这几个词语丰满得多。


当然,一堂课无论教得多么成功,都会留下一些缺憾。由于这堂课对《孔乙己》的全新解读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执教者多一些讲解是无可厚非的。但韩老师也许是担心学生能力有限,在课堂上时有越俎代庖,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实,当学生走进了那个“凉薄”的世界,就不难体会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深意,并会有所发现,进而发表独立的见解。这样,就可尽量避免那种缺乏思维含量的浅问浅答,如“掌柜的让小伙计往酒里羼水,这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这类问题未免过于简单,没有什么思考价值,学生的回答也只是为了应付。此乃一己之见,聊供参考。


期待韩军老师更多的精彩!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亨酒店中“咸亨”是什么意思?

     “咸亨”的含义指为生意兴隆、万事亨通、财源通达。“咸亨”二字出源于《易经·坤卦》:“品物咸亨”,意为“万物得以皆美”。“咸”是副词,“全、都”的意思,“亨”是形容词,“顺利、通达”的意思,“咸亨”合起来就是“万事顺利,一切通达”。旧社会一般商店取这样的店名,目的是为了讨吉利。


扩展资料
       清光绪甲午年(公元1894年),鲁迅堂叔周仲翔等在绍兴城内的都昌坊口开设一家小酒店,店主取“咸亨”两字为店名,鲁迅先生在《孔乙己》、《风波》和《明天》等著名小说中,把咸亨酒店作为重要背景,使咸亨酒店名扬海内外。1981年,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老店新开。晚清时的绍兴建筑风格如旧:屋沿下正中悬挂白底黑字的店匾,横书“咸亨酒店”四字。当街曲尺柜,柜端置有直书“太白遗风”的青龙牌,牌下青瓷坛、蓝边碗,形成了独特风貌。“温一碗醇香的黄酒,来一碟入味的茴香豆”,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深入人心,酒店门前的“孔乙己”塑像也成为游客争相合影的“明星”。这个在鲁迅著作中多次提及的酒馆,已成为绍兴的旅游“名片”。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评价孔乙己--来源:知乎


1、作者:姑苏小太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85484/answer/101901457


说到底,孔乙己只是一个看不起底层人民却又挤不进上流社会的一类可怜人而已。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或会遇到这样的一类人,他的成绩比一般人要好,但是又比一部分要差。全班的成绩以他为分水岭,在他以上的学生,最差的也拉他几十分;在他以下的学生,最好的低他几十分。就像韩寒写的三轮车一样,比汽车少个轮,比自行车又多个轮,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孔乙己就是这样一个尴尬的存在!成绩好的不愿意和他玩;他却又自恃清高不愿和成绩差的为伍。孔乙己是自负而又自卑的一类人!他穿着长衫却又会红着脸和别人争辩。他会欠酒账,但人品又比别人好,有钱就还。孔乙己又是一个特别孤独的人!知乎上之前关于孤独有句很经典的话——稍有人问,你就会敞开心扉,其实就是孤独——到现在,我们还是会记得那句:你可知道回字有几种写法吗?是不是觉得有点像往日或是现在的自己?读书十二年,浑浑噩噩,文不成,武不就,连打游戏都没别人厉害。想调皮一下却又没勇气,没有早恋过,从不旷课,老师说上一句要脸红好几天,不敢迟到早退。想想,这些年活得还真是中规中矩啊!然后,终于混得一纸文凭。发誓老子一定要混出点人样来,却又被现实一点点的割碎了最初的梦想。算了,随便找个工作混日子算了。朝九晚五,也好像不错。到了年纪,娶妻生子,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然后,我们开始愤怒别人混得如鱼得水,开始艳慕别人前呼后拥。看看自己,身后总是空无一人。叹自己生不逢时,恨老天有眼无珠。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终于有一天,你发现,那些好的差的同学都好像过得比自己好,看他们朋友圈里同学聚会的场景你才发现原来和他们其实没读过书。你一腔抱负无人诉说,壮志难酬终于又憋死在自己心里。就像那最后消失不见的孔乙己一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真的只是在说孔乙己吗?




2、Cilyn果

在我看来,对孔乙己的评价其实没必要那么刻薄。


鲁迅先生惯喜欢写些小人物以讽刺时局,孔乙己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


他知道“茴”字的四种写法,却中不了半个秀才;天天穿着长袍,却要站着喝酒;绝不拖欠酒钱,却要偷书度日。


他是当年社会上大批迂腐读书人的缩影,像一块朽木,好吃懒做,死要面子,成不了大器,但是却不能说是个坏人。我尤喜欢他把茴香豆分给孩子的那一段,总感觉,这该是一个虽然落魄但是善良和蔼的瘦老头。


这也是鲁迅文字的闪光之处,他笔下的人物,无论好坏,看起来都是饱满的,完整的一个人。


孔乙己在那个时代,有这样的一生,并没有什么值得惊异和唾弃的,他只是万千凡人中的一个,深陷泥淖,也没能力自我救赎。


鲁迅同样生在那个时代,他是新思潮的领军人之一,是有思想、有觉悟、有勇气的人。他写下孔乙己这个人,是把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血淋淋的落于纸上,警醒世人,为的是破而后立。


但是我们作为后来人,再去看孔乙己这个人的时候,不应该用现代社会的东西去进行衡量。孔乙己的很多行为,放在现在来说是该为人诟病的,但是放在当时的社会,完全可以理解。当然,理解不代表接受。


他本来就算不上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再加上文中的他并没有做什么泯灭人性的事情。事实上,他是整个社会的陪葬品。无论是一开始选择读书进学,还是后来为了读书人的身份死要面子,都只是他身为社会人做出的选择。如果说他真的有什么错误应该被诟病的话,应该就是他的懒了,但凡他愿意做些伙计,都不至于沦落到“窃书”被打断腿而后惨死的地步。


我们看到了百年之后截然不同的社会,再返回头去讥讽百年之前的孔乙己的迂腐并不恰当。不能因为在那个时代有一批思想的变革者,就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


从感性上来说,孔乙己最后的结局实在是让人有些触动。如果我身处那个时代,应该也并不会去比他好多少。


不过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分析吐槽孔乙己的错误之处,但是我不能赞同只揪住他的错处,不考虑时代背景,也看不到他善良之处的分析。



毕竟,人类社会的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无谓流逝的漫长岁月。








3、袁灏阳

在«孔乙己»一文的结尾,鲁迅先生写道: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看到这里,嘴角的微笑大概还未消逝,我的心底便立刻泛起了深深的哀叹:孔乙己终究还是被那个社会吃掉了。


是的,我认为正是由于时代的弊病,孔乙己死掉了。


孔乙己死亡的直接原因,自然是丁举人:他到丁举人家偷东西,被打断了腿。这虽然是孔乙己偷东西在先,咎由自取,但丁举人的蛮横粗暴的行为,未免有失公允。通过酒客的描述:“……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我可以想见丁举人在鲁镇是一霸,势力不小,对于同是读书人的孔乙己,竟动用私刑,将其打了大半夜,打断了腿。可见孔乙己之死,丁举人难辞其咎。


但我认为丁举人身后,隐藏着孔乙己死亡的根本原因:封建思想与科 举制度。这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而丁举人仅仅是代表这个社会向孔乙己的心脏刺了最后一刀而已。


孔乙己宁肯冒着被毒打的风险去偷东西,也不去做别的营生,是由于他那可笑可悯的封建思想作祟。孔乙己的封建思想,自然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整个社会灌输给他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多少知识分子一生的夙愿。几十年的寒窗苦读,就是为了一朝的荣华富贵。孔乙己自然也是有这个梦的,但他终于没有成功,却形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认为读书人高人一等,不屑于做别的营生,再加上他好吃懒做,自欺欺人,一步步地从一个读书人,沦为了小偷,最终走向了死亡。可以说正是当时的社会氛围,促成了孔乙己的死。


科举制度也是孔乙己死亡的原因之一。孔乙己是下层知识分子的代表,而丁举人则相反。尽管如果将丁举人放在人才荟萃的京城,他可能极不起眼,但在鲁镇,丁举人绝对鹤立鸡群。在这里,丁举人有足够大的势力,甚至可以动用私刑。这就是科举制度的真实写照。在庞大的读书人群体中,只有极小一部分祖坟冒青烟的能成为举人、进士(乡试每三年一次,各省名额100人左右,录取率小于10%)。孔乙己失败了,于是他失去了鱼肉他人的机会,自己却成为了鱼肉。而丁举人,则是刀俎。



孔乙己为时代的洪流所裹挟,最终卑微地死去。他的死因,是时代的弊病,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弊病;而他的死亡,也昭示了封建社会的没落与腐朽。鲁迅先生通过此文,为封建思想与科举制度敲响了丧钟。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101818oe895qq9zy56e3f8.jp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孔乙己 》情境朗读 九年级语文下册
https://www.iqiyi.com/w_19rrbn5cpd.html





10.png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孔乙己》中的
          “君子固穷”背后的深刻意蕴
    https://www.docin.com/p-1949935631.html
摘要:《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经典小说之一,仔细研读《孔乙己》一文,其身上处处散发着封建文化的气味。他坚守孔孟之道,“君子固穷”的传统价值观。正是这样的一种价值观,使得孔乙己沦为不会营生的废物;毒害着他的心灵;并且操纵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常态价值观。本文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旨在探索“君子固穷”背后的深刻意蕴,从而对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做出新的考察。   
关键词:孔乙己;君子固穷;深刻意蕴;悲剧意义  
120201ec6rhvhp9l6pohbh.jpg
1-2.png
1-3.png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120423a9y1pf2p32339ze1.jpg
2-2.png
2-3.png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121344g6uulu4le68ltew6.jpg
3-2.png
3-3.png

 楼主| 发表于 2020-3-1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121430gp011b7mmmd1vt0z.jpg
4-2.png
4-3.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