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故事 许世友血战恩阳杏儿垭
马绍贵
杏儿垭,老地名。今属恩阳区燕飞村。距巴城约20华里,是恩阳河至巴中之间的军事要道。当年(一九三三年二月),曾任红十二军副师长兼三十四团团长的许世友曾率领两个机枪排和一个团在此和田颂尧的部队进行了一场血战。 杏儿垭、平梁城、恩阳河三道关卡构成一个三角形,阻击进犯巴中之敌。恩阳河为前哨阵地,杏儿垭为第二道防线,平梁城为第三道防线。杏儿垭地理位置特殊,高约600米,靠近仪陇至巴中的大路,又通巴中捷进小路,与齐家梁高地对持。扼小路之咽喉,控大路之侧背。从杏儿垭进,可出击恩阳河对岸之敌;退,则能与平梁城与巴中城南郊南龛坡的红军部队相接应。因此,杏儿垭是兵家必争之地。 二月十二日,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的中路纵队组成了10个团,共1600余人,集结在花丛垭、柳林铺、万安场一带。这天上午,副师长许世友正在平梁城的山头上巡视二营和三营的阵地,一营的通信员跑来报告说:“敌人开始以小部队在我阵地前沿进行袭扰和侦察。”许世友深感战斗即将来临。随即作出兵力部署:一营的第三连位于恩阳河东岸与西岸的田颂尧部队隔河对持;一营的另外两个连和一个机关枪排,位于巴中西岸二十多里的杏儿垭及近邻的齐家湾高地;二营和三营位于巴中西北十余里的大山寨平梁城;又根据上级精神,“收紧阵地,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要求各个部队利用险要地形,构筑必要的防御工事,以运动防御给敌以大量杀伤,然后逐步向中心收缩,达成兵力的集中,待反攻时机成熟时,再集中力量粉碎敌人的围攻。布置停当以后,专等敌人来攻。 十八日,国民党第一路军在李炜如的配合下,开始向恩阳苏区发起攻击。这天早晨,大雾漫天,遮天蔽日,分不清东南西北,辩不明四面八方;早春二月,背阴处的冰雪还未化尽,冬的寒意还未全消,敌人妄图利用天气、山地作战,趁我军立足未稳,部队尚未扩编,根据地又属初创,加之敌人兵力是我军的数倍等不利因素,突然来攻。哪知,许世友奉命在北岸一线阻击,边打边收紧阵地,向巴城撤退,敌军占领恩阳河后认为红军败退,又继续追赶。 八点钟左右,随着太阳的升起,越来越淡的雾色游移着、流动着,消失得无影无踪,太阳从远山背后露出脸来窥视着大地。担任前哨任务的三连按原定方案撤回来了。连长擦着脸上的汗水向指挥部报告说: ‘’敌人大约有三个团的兵力,从恩阳镇过河向我们进攻。我们坚持了两个小时,歼灭他百把人,我连伤亡十余人。” “打得好!现在你们的任务是下去休息,随时准备参加战斗。”许世友师长拍着连长的肩膀说。 追赶的敌人,慢慢吞吞地前行,一边走,一边打枪壮胆。 一直到十一点钟,敌曾宪栋师的廖刚旅长才沿着仪巴公路,慢慢吞吞进入伏击圈。 当敌人的先头部队追至杏儿垭、齐家梁一带时,在此设伏的一营和担任前哨任务的三连迅速出击。三挺重机枪“哒哒哒”地吼叫起来,突然、猛烈的炮火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敌人的后续部队看到前面的吃了亏,改变了进攻的方向,他们以一个团的兵力,分三路向齐家湾高地再次发起进攻。战士们利用有利地形、居高临下,顽强阻击敌人,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尸横片野、狼狈逃串。 中午,激战后的战场显得格外沉静,阵阵北风吹得人连打寒噤。这时,炊事班送来了热气腾腾的午饭,战士们吃得津津有味,仿佛正在参加一次丰盛的美宴。午饭后,许世友立即命令战士们抓住战机,抢修工事、整理弹药、擦拭枪支,当一切准备就绪,敌人把三个团全部拉上来,向我齐家湾、杏儿垭一线进攻。 “轰!轰!轰!”敌人向我机枪阵地开炮了。在一营长的指挥下,机枪排转移到杏儿垭阵地。守卫在齐家湾高地的连队,在给敌人以大量杀伤后,也退至杏儿垭的预设阵地。在炮火的掩护下,敌人向我阵地步步逼近。他们虽然遭到了大量杀伤,但是仗着人多势众,仍然一步步地往上爬,情况变得越来越紧张了,前沿阵地已经被敌人占领,许世友和一营长商量后,决定让预备队投入战斗。修整后的三连战士们早就盼望上战场了,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憋足了劲儿,迅速运动到杏儿垭左前方高地,以突然的火力袭击敌人的翼侧。正面部队乘势发起反击,把前沿阵地上的敌人赶了下去,并乘胜追击敌人于数里之外。这次战斗,敌人死伤数百人。许世友所率领的红军三十四团,打败了数倍于该团的敌人,出现红军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 太阳落山时分,远处的天和地仿佛连在了一起,夕阳正慢慢地向地底坠去。太阳的身边,渐渐地聚拢了许多祥云,五彩缤纷地展示着它们的美丽。三十四团的战友们在完成迟滞、消耗后,扛着刚缴获的武器,悄悄撤出阵地。他们迈着坚定的步伐、怀着喜悦的心情沿着山间小路向平梁城前进。走了一里多路,身后的杏儿垭方向还响着激烈的枪炮声,愚蠢的敌人,大概以为红军还在阵地上,任然疯狂地向山上反扑。 笔者发表于(《巴中日报》2019年8月4日) 同时参加中宣部全国红军文化征文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