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上面母校学生的吐槽,自己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七十年代末在双河中学读书,那时候学生食堂的物质设备条件肯定比现在差一大截了,这个不说。
就说食堂里那些工人。那时候都是学生自己带盅盅,食堂在大锅里把饭蒸熟。食堂是极少卖菜类的,所以学生都是用自带的豆瓣、泡菜、腌菜之类的下饭。
有些学生有时会把鸡蛋或肉块放在盅盅里,但往往自己吃不成。到吃饭时间拿到自己的盅盅时,只能看到米饭上面的空窝窝,鸡蛋或肉块不翼而飞了。是哪个学生偷偷拈走了吗?非也。因为到高二时,每个班级一个大木桶,到食堂开门前,各班有一个拿牌牌值班的,首先进食堂大门,看着本班的那个大木桶。即使这样,蒸熟了的鸡蛋或肉块还是经常会不翼而飞的。很明显,是食堂的工人偷吃了。
早几年的学生在这里读书的时候,年龄比我们要大些,他们会抓住那些工人一顿痛打。但到我们那一两届,学生年龄普遍小(高中毕业时才十五六岁),所以对那些食堂工人是敢怒不敢言,更别说动手了。
高考前,因为天气炎热,所以同学们都是按照学校的安排,盅盅里只放了米(平时自己加适量的水在这里面),第二天早上蒸饭前,由食堂工人往每个盅盅里加水。高考前一周的早饭时,我拿到自己的盅盅,一看里面的米都是生的,明显的是盅盅里没有加水啊。饭吃不成,总不能饿肚子啊,就在校门外买了一些李子吃了,好家伙,当天就开始拉肚子,每天跑厕所,一直到高考时才松下来。(那时不像现在,外面到处都有卖吃的)
这些都是四十年前的事了,当然和现在的双河中学领导、食堂工人没有任何关系了。
双河中学这地方,地方偏僻,学生吃喝方面,自己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学校在这方面的管理更应该多为学生考虑考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