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418|评论: 25

石守愚先生和土耳瓜引进推广的故事 图/邛崃古代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4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1-1.png
石守愚先生和土耳瓜引进推广的故事
                                                                                                                                     图/邛崃古代美
     在邛崃,无论山区和坝区农户的房前屋后、地坎岩(崖)边,都可能看到一丛丛的土耳瓜瓜棚。
2.jpg
土耳瓜瓜棚
     土耳瓜是多年生攀援性宿根草本植物(北方为一年生) ,土耳瓜的学名叫做佛手瓜,除了这个名称之外,还有安南瓜、寿瓜、丰收瓜、千金瓜、隼人瓜、棚瓜、虎儿瓜等名称。它是属于葫芦科(一说锦葵科)、佛手瓜属,原产于墨西哥、西印度群岛、中美洲等地,现在主要在我国江南一带种植。它的口感很清脆,味道比较好,同时含有丰富的营养。
0-1-1-2.png
土耳瓜瓜果和花朵
0-2.png
龙须菜(土耳瓜卷须)

0-3土耳苕.png
土耳瓜块根(俗称土耳苕)


      在邛崃,人们以前主要食用土耳瓜的瓜果和四五年的地下块根(俗称土耳苕,味同山药,更比山药营养价值高),现在又时兴摘取土耳瓜的瓜蔓卷须(颠颠),美其名曰“龙须菜”食用。当然,这种“龙须菜”如果很嫩,炒出来的味道还是不错,如果卷须(颠颠)很老,吃起来就嚼不烂了。
1.jpg
    据有关资料:土耳瓜的果实、嫩茎叶、卷须、地下块根均可做菜肴,是名符其实的无公害蔬菜。庞大茎蔓可作饲料;瓜蔓可作为强纤维的来源,可用来加工绳。果实含锌较高,对儿童的智力发育、男女不育症、尤其男性性功能衰退疗效明显,可缓解老年人视力衰退。生长20d的嫩瓜含钙比黄瓜、冬瓜和西葫芦高2倍多,含铁是南瓜的4倍、黄瓜的12倍,以白色或奶油色品种品质最佳。果型优美,适合庭园种植,可供观赏和遮荫绿化。
IMG_20210612_175642.jpg
     说起土耳瓜,可能不少年轻的朋友不知道它和过去邛崃教育界文化达人石守愚先生的故事,下面笔者摘取《邛崃文史资料》第六、七辑其中的各一篇文章分享给网友,你就会知道石守愚先生和当年邛崃县政府建设科相关人士在引进、试种和推广土耳其瓜所作出的努力了。
    有一次笔者曾经读到石守愚先生的后人对土耳其瓜引进、试种和推广的文章的一些表述颇有微词,不过笔者当时没有收藏相关文章,至今留下遗憾。希望相关知情者在楼下指正、补充,让这个故事讲得更完美。
   笔者仅仅是一个搬运工,只想把图书馆的典籍变成网络文字,让更多的读者知道,没有其他目的。
                                                                                                                                 2021-7-14

                                                                                                   
说明:一些插图来自网络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1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传遍江南的土耳其瓜
作者:周丕棻
                              --摘自《邛崃文史资料》第六辑
    “土耳其瓜”,原产于地跨欧亚两洲的土耳其国,经外国传教士引入邛崃。后经邛崃引种推广,现已遍种于长江南北。20世纪初,法国传教士希司铎(神甫)利用庚子赔款,在邛崃县城西街中段建天主教堂,继在礼拜堂西侧兴建九间教室,开办了一个启蒙学堂。1919年,比利时的雍守正(华名)来华任第二任司铎,自筹资金,在天主堂后面开办高小,名为“邛崃县私立上智高等小学校”,后于1924年春开办初中,雍自任校长。雍氏来华时,将其随带的一个土耳其瓜,种在天主堂后面住宅内的小花园中,用铅丝搭棚,使瓜藤满架,常在下边小憩乘凉,会客谈心。从此,这一设在邛崃的司铎住地,学校师生和教堂员工都不能进出,就是雍氏的亲朋好友也“非请勿入”。
   

        雍氏任职期间,每年“圣诞节”,他都要在其住所设家宴招待宾客。宴席上一道珍稀而又神秘的佳肴,其主料便是土耳其瓜。邛崃教育界人士石守愚,是每年“圣诞节”雍氏家宴上的座上客。一次,石举筷指着那道珍稀神秘的佳肴,问雍:“此菜何名?是何原料?”雍随手指其园中瓜棚说:“土耳其瓜。我从土耳其国带来,自种园中,以供自食,兼待密友,不传于市。”雍离任时,重嘱接任司铎:“此瓜系我从土耳其国带来,只供自食,若不喜食,可留藤遮阴,将瓜尽毁,切勿外传!”就这样,这窝土耳其瓜,便在邛崃县城西街天主堂后花园内,被传教不传瓜的天主信徒“幽禁”了30余年。1952年冬,笔者一日在新公园(今瓮亭公园)内巧遇石守愚先生(他是笔者初中时代的老师)。他问:“你在那儿工作?”笔者答:“县人民政府建设科,主管农业。”他说:“你何不将天主堂内的土耳其瓜引出推广?”我答:“不知道。非我不引。”
   

       1953年春,由建设科安排把那窝土耳其瓜的几株幼苗精心移植到县城西郊黄坝村试种。入秋,瓜果累累,或煮或炒,皆甚可口,受到试种农户的欢迎。次年春,又在全县山丘、坝区推广种植,秋后抽查,大都获得丰收。县农技站的邓润民同志便写稿寄《川西日报》该报很快便报导了土耳其瓜易种、丰收、质好、味美的情况。
  

       1955年到1956年,相继有安徽、江苏、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有关部门见报后,纷纷来函索要土耳其瓜种,我县大力推广,有求必应,义务代为收购,以木箱为包装发运。几年之内,土耳其瓜即遍种于祖国的江南各省。
   

      土耳其瓜,因瓜形像“佛手柑”,又称“佛手瓜”,属锦葵科,多年生蓄根性藤蔓作物,可幼苗分株或用全瓜种植。不论庭前屋后,地坎岩边,各种土壤,皆可种植,并获丰收。据水口、火井地区农民群众反映:凡种植四、五年的,一窝可产瓜一、两千斤,其蓄(宿)根味美如山药。另据黄坝村农民群众反映:在那“粮食缺,瓜菜代”的三年困难时期中,土耳其瓜缓解了他们的实际困难。
                                                                                                 一九九二年六月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守愚先生事略
          作者:张正德
                           (摘自《邛崃文史资料》第七期)
      石恒智(字守愚)先生(1900—1956),邛崃三和乡凤凰村人,是邛崃县教育界前辈。先生自幼勤劳聪颖,屡学至毕业于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先生热爱教育事业,刚直敢言,注重实干,先后任江津、邛崃县教育局长,宁雅邛联中、邛崃县中、私立蜀才学校校长、民教馆长等职。行政上在筹措教育经费,整顿学风,加强社会教育等工作上和在执校中遴选教师,严饬校规,敦促学生课业德、智、体兼顾发展,均作出丰硕贡献,成为学界泰斗,在邛崃教育界连选连任县参议员。
   

    一九三四年,私立蜀才校创办人,因故大缩办学经费,停办职中,先生争之不得,惟第三班续读两期即将毕业,赖先生呼吁,请得政府少许经费,求告本籍教师数人,义务授课,使诸生得以完成学业,遗爱所惠,至今仍传。抗战开始,虽经费迭受制约,经先生精心擘划,团结教师,复办初中班,素以学风谨严著称的蜀才学校,救亡壁报,琳琅满目,抗日歌声嘹亮,全县运动会上,屡获冠军奖,朝气磅礴,呈现一派救亡图存景象,在校学生达七百余人,为全县各校之冠。随着国内局势险恶,以蜀才校之声望,觊觎校长之位者有人,或以政治方式,间迫某些教师离校;或以经费管理上多方掣肘,先生审知眷恋之害,毅然辞去校务,时为一九四三年,论者谈蜀才校兴盛史,多断此为圭臬。先生服务教育界数十年,恒赁屋家居,离蜀才校时,始于三步石街结庐,环堵萧然,以竹代檐椽,众多以为陋,先生却晏如也。
   

    先生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承担过邛崃游民习艺所事务,在预测玉溪河水文情况,修建新公园,省中建校工程中,都浸入先生劳绩
   

    先生夙好古文物:对县境十方堂邛窑,唐龙兴寺等遗址的发掘整理,都起到率先作用,而对新生事物极具敏感。邛崃夙无土耳其瓜,而今普遍种植成为节令主菜,胥赖先生引进试验推广之结果。先生对收藏古钱币,长期不辍,嘗谓:“平生无积蓄,节余泰半投入此中”。解放后,将藏品全部献给邛崃文化馆,供群众欣赏研究,北大历史系教授来邛参观后,认为价值颇高,其中珍品较诸故宫博物馆所藏,亦属罕见。
      

      先生艺术造诣极深,尤擅西洋画法,象物造型,精致可爱,虽一手杖,烟杆,经觅点雕一飞鸟草虫,无不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
      


     使先生能留世至八十年代,对桑梓之建设,国家之贡献必大有作为,知先生者,每临有关设施,无不婉惜而道之。
                     一九九三年五月 胡承治,抄荐
                     摘自《邛崃文史资料》第七期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210714_081706.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210613_1725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210613_17250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210612_17565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210612_17564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210612_175636.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20210522_165250.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0-8.jp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0-4.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0-3土耳苕.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0--2-1土耳瓜卷须.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0-2.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0-1-1-2.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0-1-1.png

 楼主| 发表于 2021-7-14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0-1.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