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落幕了,全民健身的时代开启了!在现在的成都,健身氛围并不浓厚,运动似乎被当成小众爱好而不是全民参与的活动。以国球举例,我在五线城市长大,那时随便一个小楼附近能找到好几个乒乓球桌,虽然很陈旧,砖头代替桌网那种,但非常实用,任何人闲暇时间都能拿拍子去玩玩,出门回家看见二人对杀,即使不打乒乓的耳濡目染也被带动, 潜移默化成习惯,这样才叫全民健身吧!
后来大学毕业,在蓉定居,搬进了高楼大厦,反而很少看到球桌了,从前见怪不怪的乒乓球为何变得一桌难见呢?不只是乒乓球, 在成都这这么多年了,有什么运动是可以零成本参与的?我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到!羽毛球,足球,游泳,甚至跑步......都是要去健身场馆花钱才能玩的运动。比如西村那边,十几个付费足球场,为什么那么多球场要集合在一个地方?分散不好吗?我路过过几次看大多也都是闲置状态。(广场舞倒免费,不过不适合每个人......)
成都的运动场地少是事实,场地少,意味着运动的人也少,所以城市健身的氛围就不足。何为全民健身?我觉得应该是低成本、低参与度,闲暇时间皆可运动,男女老少皆宜的......本人从一个996打工人的角度提些许建议,欢迎补充。
1、增加体育场馆的开放频率
运动场地不足,要么多修建,要么多开放。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成都会免费对外开放一些场馆——
(部分截图) 换句话说,这些场馆一年只开放一天......跟不开放基本有什么区别吗 建议增加免费开放的频率,改为每周对外开放一天。另外,暑假寒假学校的运动场所也处于闲置状态,建议条件允许的可对外开放,一方面有利于居民参与锻炼,另一方面也是合理运用资源。
2、增加低成本的健身设施建设
首先夸一波,成都的绿道建设还不错,如果能在绿道、步行街等地增设乒乓球桌、漫步机、转腰机之类的低成本运动设施,就更好了。
3、发放体育用品消费券
成都在2020年发放过几次消费券,主要适用于餐饮超市等商家。这边建议发放一些体育场馆、体育用品的消费券,能促进很多不运动的人参与运动。比如鸿星尔克不是很火吗?就可以纳入消费券可使用商家范围,还能刷一波存在感。
4、请成都不要没事就限制共享单车
从去年开始,成都各个区域有事无事就把共享单车限制一波......"成都共享单车神秘消失"这事甚至还上过新闻!!!想不通这是为什么?骑行既绿色低碳,又是少有人人都能参与的户外活动,还是希望多多益善。
以上建议主要从参与度考虑,不针对某个群体或某项运动,而且这些大都是短暂实施过、或者有参考案例的。总之希望健身成本越低越好、参与运动的人越多越好。不知有生之年能否看到一个真正全民健身的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