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人:
您好!来信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成都体育事业的关注与支持,我局高度重视您的来信,赓即安排相关处室进行办理,现就您的来信回复如下:
一、我市全民健身设施配建情况
一是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市以筹办成都大运会为契机,全面启动体育场馆建设工作,东安湖世界大运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高新体育中心、香城体育中心等13处新建场馆拔地而起,猛追湾游泳池、成都市射击馆、城北体育馆、全国重点乒乓球运动学校体育馆等36处场馆经过改扩建后,焕然一新活力四射,为引领带动全体市民参与运动健身筑强实体支撑。
二是各级各类中小型公共体育场馆(所)方面。大运场馆的建设、改造带动了区(市)县“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1个体育场、1个体育馆、1个游泳池,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覆盖工作的完成。截至目前,全市“两中心”覆盖率达100%;2020年末,“一场一馆一池”覆盖率达到90.9%,全域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及“成都市健身路径‘1+2’工程”(1条标准健身路径+2台乒乓球桌),实现街道(乡镇)级全民健身设施配备和文体活动站全覆盖。
三是天府绿道建设设施配建方面。在已建成的3689公里天府绿道植入体育设施近1300处。洛水湿地公园、交子公园、府河摄影公园等市内多个新建公园内打造的“智慧绿道•科学健身”示范段,能满足3至80岁所有年龄段人群在不同时段的健身需求,市民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实现健身强度实时知晓、运动数据及时获取、身体机能自我检测。同时,为补齐便民运动设施短板,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健身“举步可就”,市体育局会同市委社治委、市规自局、市住建局、市公园城市局编制发布《成都市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谋划布局城市社区步行15分钟健身圈,力争打造以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为主,天府绿道和公园绿地融合植入体育设施为特色,充分激发城市“金角银边”空间体育潜力和加大存量体育设施开放共享为补充的家门口运动空间供给体系。
二、体育场馆开放情况
目前,成都市市属公共体育场馆严格按照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对公共体育场馆开放要求: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35小时,全年开放时间少于330天(因疫情等特殊情况除外)。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学校寒暑假期间等,每天开放时间不少于8小时。同时,为方便市民快速、精准查找周边体育健身场馆,市体育局已正式发布“运动成都•体育生活地图”,您可以通过“运动成都”微信公众号查阅,就近选择健身场地。同时,您在来信中提到“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建议,经向市教育局了解自全市执行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措施后,全市各中小学体育场馆均按照各自学校疫情防控方案执行,有关是否开放,可咨询学校属地教育部门或学校。
三、发放“体育消费劵”方面
自2020年以来,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消费市场带来的影响,市体育局会同市商务局、市文广旅局等部门开展了2020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以“成都新消费•样样都实惠”“成都新消费•用券更实惠”等主题,发放百货、餐饮、体育、旅游等消费券,引导广大市民扩大消费,提振消费市场信心,刺激消费回补增长。有关2021年度此项工作安排,请您关注“成都发布”等官方媒体发布内容。
有关您提到的“限制共享单车”问题,建议您向市级其他有关部门反映。同时,市体育局每年也会组织开展各级各类以自行车运动为主题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如:车迷节、世界自行车日骑行活动。在此,市体育局也诚挚邀请您关注“运动成都”微信公众号,及时了解全市全民健身活动信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带动家人、朋友共同营造崇尚热爱运动新风尚。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成都体育事业的关注与支持。
此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