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671|评论: 34

揭开二龙山神秘的面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SC04268_副本.jpg
DSC04319_副本.jpg
DSC05217_副本.jpg
DSC05249_副本_看图王.jpg
DSC04317_副本.jpg
DSC04268_副本_副本.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37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8425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揭开夹关二龙山神秘面纱
——探访夹关镇二龙山
/  高祥君
DSC08423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龙山,这座鲜为外人知晓的神秘仙山,是夹关镇一座名不见经传,连清代、民国的邛崃志书都无记载的普通山峦。殊不知,在这平常而自然风景十分优美的密林之下,却深藏着大量佛、道、儒的庙宇楼亭等神秘宗教历史文化遗址和许多红军长征在此英勇战斗的红色文化遗迹。当笔者第一次踏上山间茂竹、浓荫掩隐的石梯古道,见到一座座气宇不凡的庙宇道观和依山而修筑的防御战壕,立刻引发内心的冲动,勾起强烈的探访欲念,油然涌出不探究竟誓不休的激情。于是两度入山深访,欲揭二龙山传奇而又神秘的面纱。
一、二龙山得名的宋代传说

二龙山,自西而东横亘于邛崃市西南、夹关镇西北,属龙门山南段的延伸山系,海拔高度848米,距临邛古城约41公里,距夹关镇约4公里。对于山名的得来没有历史记载,只有民间传说源于南宋时期,1995年立于现千手观音殿下台地上的《二龙山记略》碑刻记其事:“诗人陆游,其任邛州通判兼天台崇道观主时,路经于此,观其山势,双峰对峙,酷俏二龙昂首,中夹小丘,浑圆如珠,乃戏而吟曰:‘此二龙戏珠也。’二龙山之名,自此发端。”于后,口口相传至今。1950年成立夹关乡后,便以二龙山命名所处区域为“二龙村”。之后,随夹关几经更名“夹关人民公社”(1958年)“夹关乡”(1982年)“夹关镇”(1985年)而先后易名为“二龙大队”“二龙村”,但“二龙”之名均予沿用,可见其植根于民心之深。2020年初,邛崃市实施撤并乡、村时,二龙村并入草池村,原村名虽撤销了,但二龙山仍是草池村向外重点推荐的自然风景和文化底蕴丰厚的旅游胜地。
DSC05308_副本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龙山,这座鲜为外人知晓的神秘仙山,是夹关镇一座名不见经传,连清代、民国的邛崃志书都无记载的普通山峦。殊不知,在这平常而自然风景十分优美的密林之下,却深藏着大量佛、道、儒的庙宇楼亭等神秘宗教历史文化遗址和许多红军长征在此英勇战斗的红色文化遗迹。当笔者第一次踏上山间茂竹、浓荫掩隐的石梯古道,见到一座座气宇不凡的庙宇道观和依山而修筑的防御战壕,立刻引发内心的冲动,勾起强烈的探访欲念,油然涌出不探究竟誓不休的激情。于是两度入山深访,欲揭二龙山传奇而又神秘的面纱。
一、二龙山得名的宋代传说

二龙山,自西而东横亘于邛崃市西南、夹关镇西北,属龙门山南段的延伸山系,海拔高度848米,距临邛古城约41公里,距夹关镇约4公里。对于山名的得来没有历史记载,只有民间传说源于南宋时期,1995年立于现千手观音殿下台地上的《二龙山记略》碑刻记其事:“诗人陆游,其任邛州通判兼天台崇道观主时,路经于此,观其山势,双峰对峙,酷俏二龙昂首,中夹小丘,浑圆如珠,乃戏而吟曰:‘此二龙戏珠也。’二龙山之名,自此发端。”于后,口口相传至今。1950年成立夹关乡后,便以二龙山命名所处区域为“二龙村”。之后,随夹关几经更名“夹关人民公社”(1958年)“夹关乡”(1982年)“夹关镇”(1985年)而先后易名为“二龙大队”“二龙村”,但“二龙”之名均予沿用,可见其植根于民心之深。2020年初,邛崃市实施撤并乡、村时,二龙村并入草池村,原村名虽撤销了,但二龙山仍是草池村向外重点推荐的自然风景和文化底蕴丰厚的旅游胜地。
二、二龙山渊源深厚的宗教文化
二龙山如此清幽胜景,正是宗教迷恋而不可多得之地。据传,这里的宗教建筑始于唐代,后历宋元两朝,屋宇建筑荡然无存。“迄明朝永乐十二年(1415年),先乡人慕此山之清雅,乃营佛殿于山顶,内塑普贤,名曰:‘祖师殿’。不冀沧桑之变,廊庙终成废墟。”(《二龙山记略》)如今,二龙山所见的一些庙宇道观均由一位神话般人物——李老仙,在明代废墟原址上重建。世间留下诸多传奇故事:
李老仙与老虎殿的传说
据《二龙山记略》载,李老仙本名李恒树,夹关响水沟人,生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因家境贫寒,八岁丧母,“随父来山结茅为屋,猗山护林。及其父殁,茕然独处。不期忽来一猫,其形若虎,与恒树为伴,寝食不离。缱绻三秋,猫忽暴毙,恒树恸极,辗转嚎啕,聆者亦哀。……时值炎夏,月余,猫尸不腐,且其目光炯炯如生。乡人奇其事,互相传说,已迺(nă¡)捐资建庙,瘗(yì)猫于堂,且塑其形以飨之。”此庙即今人所称的“老虎殿”。此后李恒树继续“虔心向佛,日夜参禅,久之遂得法术。”加之“老虎殿”因“灾病者往祷,每多效应,于是名传遐迩,争相朝拜,二龙香火于焉以彰。”(《二龙山记略》)此殿毁于上世纪60年代,又于1995年重建 “老虎庙”,正殿为“祖师殿”塑李老仙坐像,殿外庙廊塑有老虎卧像,庙廊右侧供奉“观音菩萨”;左侧供奉2010庚寅年仲秋塑的老子、孔子像,高挂“德垂宇宙”匾,右题“老子、孔子同为中华文明鼻祖。道教取法自然,儒教取分王权,道儒同源。故同殿祀之。”
DSC05416_副本_看图王.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5419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5420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5403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老仙营造二龙仙山
继“老虎殿”之后,李老仙广施法力,画灵符、念灵咒,为乡民除百病解危难深得民众信赖,加之神传他具有呼风唤雨,飞身点天灯等仙人之术,使二龙山逐渐有名。直至“一年大旱,地裂禾黍皆枯,李佩剑赴邻县名山,谒诸县令,许以祈天降雨,刻日可致,令疑之然。于是夜果天降滂沱,县城水淹尺余,令惊其术,询其酬,李曰:‘善哉,无他求,请为我二龙山捐助一笔建庙资金则可。’令喜而允。自此,二龙山名震八方,缘联七县。”筹集到众多善男信女的善款,便在二龙山大建庙宇。到李老仙九十七岁(1835年)辞世时,“计建庙宇三重,院落四座,房廊七十二间,佛像神身,塑以百计。暮鼓晨钟,梵音杳杳。”(《二龙山记略》)现在进山看到“二龙山道观”、“慈航殿”等许多道观、庙宇多毁于上世纪60年代,又于1995年在原旧址上恢复重建。虽没有完全恢复如初,但从现有规模和遗存老建筑的气势上,也可窥其当年寺庙之恢宏。山上建筑虽然甚多,但因佛、道、儒时常更替使用,庙宇自古至今无固定名号,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只有统称“二龙山庙”。现今对庙宇的称谓皆以牌匾上的名称呼之。
二龙山道观的悬念入山第一座“二龙山道观”,歇山式小青瓦盖顶与川西民宅无多大差异,但道家常用的玄黄色门墙却使人产生肃穆威严之感。入观大门上挂着“天地无私,为善自然获福;云开黄道,永依日月之光。”黑底金字木牌楹联;门楣上,乙亥年十一月敬刻的“二龙山道观”牌匾有些令人费解,通观匾上的字似为阴刻,细看:“二”字与“龙”字的起笔横画是勾勒阳刻,其余皆为阴刻。不知这是雕刻的失误,还是有意为之,让人不得其解。问询道长,因是外地人,也不知究竟,给人们留下神秘的悬念。进门绕过“福生无量天尊”神像,二十八级台阶高耸,拾级而上,三开间的“慈航殿”迎面而立。在两侧紫红殿墙上,大约一米见方的“道”字下绘着浑天太极图,忖托出大殿的肃穆与威严。殿堂上供奉着佛道两教都尊崇的观音菩萨,殿门上“千处祈福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的楹联道明了“慈航”之意。 DSC05205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4271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恢宏气势的“财神庙”
顺“二龙山道观”右侧山路上行,不远就到了坐落于山腰的“财神庙”,该庙初建是佛教庙堂,不知何时成为道观,与其它庙宇同期毁于“破四旧”。改革开放后,于1995年在旧址上照原样恢复重建的庙宇。九级石阶上矗立着歇山式三叠水盖顶的山门,两尊一米高的石狮蹲守于石阶左右;庙门两边的红墙之上书写着“道法自然”“无量寿福”八个白色大字。;门楣上高悬“财神庙”木匾,门柱上“举念奸邪,任尔烧香总无益;诚心正直,见吾不拜又何妨。”的对联道明了“神助正直之人”的真谛。
DSC05220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5224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庙前院坝左侧,一座高约5米的三层空心“惜字库”成四方台形石塔,攒尖式塔顶,三级石檐四角上翘;每层塔身门柱上皆刻楹联,其中“有字须放库,无文不藏中”“魁飞三界,笔通九州”两幅对联表明了字库的作用和对文人前途的美好祝愿;同时,字库也充分体现了邛崃自古就有尊崇文化和惜字的民俗。字库左后方,与现庙门相距约20米处,一对残缺的石狮坚守在几级旧石阶前,石阶正对着墙上古庙原建、但已封闭的门洞,与残缺的石狮一道见证着古庙曾经的沧桑岁月。据《二龙山简介》碑刻“二龙山始建于唐代,历有小西天之说,有1100多年历史,碑文风化。现有城隍殿石柱对联、山门外石塔、石狮见证。”所载,该字库、石狮当属唐代遗存实物,充分证实了二龙山的悠久历史。
DSC05232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5238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5249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5250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05251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庙门进入,迎面屏风上的“文王八卦太极图”以阴、阳两仪和天、地、风、火、山、雷、泽、水自然八象诠释宇宙间万物演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与深邃哲理,瞬间将你引入道家神秘的玄学之中。绕过屏风进入一进二庙院,正中大殿坐北向南,殿前宽约24米,纵深约20米的宽阔大天井;两边的厢房没有复建,使原左厢房后面的侧院与大殿天井连成一片,更显天井宽阔。原左厢房地基上的翠柏和金色银杏呈现出古庙的沧桑。
正中4柱3开间两转角的歇山式盖顶大殿,长20余米,进深9.6米,通高7.2米,穿斗榫卯结构屋架保留着明代建筑风貌。大殿的正中供奉着贴金财神赵公明,右手持铁鞭,左手托金元宝,坐骑黑虎——虎目圆瞪,巨嘴大张,露出十足的野性,把财神衬托得更加威风凛凛。清代始建大殿的六根高3.84米、见方32厘米的原石柱屹立于大殿檐廊,石柱上篆刻着一副概括二龙山风貌的“风月无边,金龟山前迎三宝;江城如画,凤凰水后送二龙。”的楹联古跡仍清晰如初。该下联石柱的左侧面刻着“邛州施主高月仲、侄怀强、怀古三人上树子三根,合钱伍千文”的善捐记载留下了建造信息。据此,查《渤海郡川西高氏宗谱》得知:高氏叔侄三人系夹关高沟人,高月仲叔侄系明代入川驻邛州指挥使高君赞之11、12世孙,均无生卒年月。但查到,月仲之同辈堂兄仲荣逝后有“清同治元年(1862年)冬月”的立碑记载,据此推算高月仲叔侄捐树的时间约在道光早期(1830年左右),即李老仙的暮年。从而佐证了《二龙山记略》所记李老仙在二龙山修建庙宇的时间。
DSC05280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财神殿前院坝左侧相连的小院坝南北,分别置“城皇殿”“太上老君殿”。但“城皇殿”的“皇”字与众不同,不是通常用的“隍”字,问及道观众人均不知缘由,给我们又留下一个难解之谜。殿前楹联“举念奸邪,纵尔烧香总无益;存心正直,对吾不拜又何妨”阐明了诚心向善的真谛在于 “勿生邪念”“存心正直”。
DSC05266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灵山仙殿儒道同列走出财神殿,沿石阶古道上行,过“千手观音殿”“石刻罗汉堂”便来到了“灵山仙殿”。仙殿三间,正中的三皇殿供奉着华夏始祖“三皇”——伏羲、炎帝神农和轩辕黄帝。右设“李老仙大殿”供奉着二龙仙山的传奇神人李恒树——李老仙。殿门“仙山二龙,敬三皇华夏始祖;名邛两地,拜李老普救众生”对联将儒道二教紧密联系在一起。结合前面所述,充分展现出二龙山从古至今的佛、道、儒三教融洽相处,共存共荣的和睦境况。 DSC05315_副本.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