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cdme

【转载】俄乌冲突事件 相关消息与评论的转载专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4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3-12-14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军援乌克兰2亿美元,并告诉司机,可能是最后一笔
发表于 2023-12-1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麻辣,唯有草书仍在吹!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6 12:5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为何总是回避“南京大屠杀”?_风闻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145221&s=fwzxhfbt


12月13日,是第十个国家公祭日。

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86年前,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万同胞惨遭杀戮,古都南京变成人间地狱……

每个中国人都不应忘却这段悲惨的历史。

面对这样一场反人类大屠杀,西方媒体却视而不见,年年回避。

因为西方的冷漠,以前还有一些亲西方的人甚至说:“中国人只会记住仇恨。”

装什么“理性、客观、中立”,这种人骨子里只有奴性和冷血。

什么是理性?不忘历史,积极向前,难道不是理性?

什么是客观?尸山血海,白纸黑字,难道不是客观?

什么是中立?面对日本军国主义恶魔,中立就是纵恶。

然而,当涉及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时,那些人就不会说什么“只会记住仇恨”这种话,西方媒体更会连篇累牍地帮助人们回忆那段历史。

都是二战时期的反人类暴行,西方却要刻意地淡化一个,突出一个,意欲何为?

一、西方在选择历史,解构历史,企图颠覆二战史观,掌握历史话语权;

二、日本战后变成了西方的政治盟友,为了阵营利益,“宽恕”日本。

为了达到这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奥巴马或者拜登从不愿到北京或莫斯科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纪念活动,却宁可跑去广岛看什么和平公园。

美国总统带头示范,西方那些小弟岂能不跟之理?而日本这几年更是借机竭力将自己打扮成了二战受害者。

因此,每一代中国人都应当将“南京大屠杀”牢牢记在心中,否则,它们的阴谋就会得逞。

当西方面对二战历史表现出精神和道德的双重扭曲时,日本人就敢去珍珠港慰灵,蔡英文就敢为台籍“皇军”翻案。

当台湾省有良知的中国人质问蔡英文之流时,民进党就会噙着眼泪告诉你:“转型正义,学会宽容。”

它们真的是为了正义和宽容吗?绝不是,这些人的疯狂和残酷,远不是我们能想象的。

它们还在继续修改课纲,不断删减中国文言文。

中国国民党呢?它们的官方推特账号,昨天没有任何哀悼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信息。不愧是百年烂党,生怕惹得日本和美国不高兴。

美西方回避“南京大屠杀”,还有一层不可言说的历史原因,那就是它们曾经有意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1936年11月25日,日本与纳粹德国签订所谓的《反对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大利加入)

这是日本人为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争取国际支持的外交行动,而西方则因为其含有针对苏联的内容而袖手旁观。

协定签订之后,日本人就加紧准备侵略战争。

1937年7月7日,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日军按计划对中国进行了攻击。7-8月间,日军占领了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城市,8月,日军在上海发动战争,11月上海失守。

12月,日军占领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为了摧毁中国人的抗战意志,炫耀日军的杀人本领,日本人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而在战争开始前,1937年5月,英国就与日本在进行秘密谈判,日本人暗示不会侵犯英国在华中和华南地区的利益,英国则在鼓励日本向北(苏联)进军。

美国所奉行的政策更是如此,从1937年1月到7月,美国出口日本的货物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83%,其中绝大部分是铁、燃料、武器和战略物资。

七七事变之后,美国继续向日本提供这类货物,1938年再增加34%,1939年也增加了34%左右。

美国物资在日本进口总量当中比重为:铜,92.9%、车辆,91.2%、石油,60.6%、车床,48.5%、生铁,41.6%……

美国还在帮助日本升级改造造船技术,并帮助它建立了铝工业。

1939年2月,美国驻日大使格鲁甚至说:美国能够成为日本最好的朋友,如果日本不同其它国家而只同美国合作的话。

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英政府对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根本是熟视无睹。

国民党政府却将希望寄托在国际公理上,1937年9月12日,国民党代表向国联控告日本的侵略行为。

国联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维护成员国--中国的利益,不敢对非成员国-日本(1933年退出)发起制裁。

国联将问题转交给了根据“九国公约”召开的国际会议处理。

1937年11日,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葡萄牙、比利时、荷兰和中国在布鲁塞尔召开了会议,而日本拒绝出席。同时邀请苏联参会。

布鲁塞尔会议牺牲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没有通过谴责日本侵略中国的决议,而只是应美英法的提议,谴责日本损害了西方国家在华权益。

苏联代表波将金提议,参会国必须集体停止对日本的石油和生铁的出口,这样就能切断日本90%的石油和75%的生铁需求。依据是《国联盟约》第16条和第17条。

美国和英国、法国否决了这项提议,最后会议只是发表了一份无关痛痒的“和平宣言”。

苏联不得不单独援助中国进行抗日战争,1938年1月,莫斯科援助重庆1亿美元无息贷款,1939年为1.5亿美元。

同时,苏联派出大批飞行员和战斗机协助中国空军参加空战。

苏联这么做,当然有其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因素,但美国和英国则利用此事挑动日本向北进攻。

对于美英来说,日本人对中国人民带来什么样的苦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从中获取自己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1939年7日,英国与日本缔结了《英日协定》,也就是《克莱琪--有田协定》,英国承认日本在华“特殊权益”,并承认日本有必要采取特别措施“整顿中国秩序”。

这等于是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合法化”。

法国甚至向纳粹德国出口大量生铁,帮助其加强军事力量,为了眼前利益,它们是真不怕死。

美国则继续加大同日本的贸易额,不断增加出口到日本的战略物资数量。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自己遭到了日本的袭击,局势才被完全逆转。美英与中国、苏联结盟,共同进行反法西斯战争。

但在今天,西方已经不愿重提共御强敌的历史了,反而将日本当成其“价值观”盟友。

南京大杀屠的历史,它们冷眼以对。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视也视而不见,在舆论场上还要大唱“中国威胁论”。

在美国控制的网络平台上,连旅美画家李自健油画《南京大屠杀》也因“内容敏感”而被隐藏。

而表现犹太人被屠杀的作品则没有任何限制,越惨越好。

显然西方对历史信息是有选择的。由此可见,作为中国人更应当保持清醒,千万不要被无原则的“和平主义”、“人文关怀”给带到沟里去。

西方的双标嘴脸,更加证明我们设立“国家公祭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不仅仅是为了警示下一代中国人,也是为了捍卫二战正确史观。

“南京大屠杀”是血淋淋的历史,绝不是谁能用键盘就能抹去的。

铭记历史也是一场斗争,警钟长鸣,我们绝无松懈余地。

大仇未报,寇焰未熄。

唯有自强不息,方能令死者瞑目,生者无愧!



20231216125241front2_0_7762550_Fr97Ovc51B0HT4EJGM02Zrxf7gIq.png

发表于 2023-12-16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7 15:29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俄两军组织实施第7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  https://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23_12_14_719083.shtml


国防部网站14日消息,根据中俄两军年度合作计划,12月14日,双方在日本海、东海相关空域组织实施第7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



20231217152915front2_0_7762550_Fjr0LJzJ4Z89qItS4-JmLCgFlyZ_.png

发表于 2023-12-17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俄两军组织实施第7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吓坏美日

发表于 2023-12-17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俄两军组织实施第7次联合空中战略巡航,吓坏美日
汉.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18:46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访美“一无所获”,泽连斯基又去了挪威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3_12_14_719027.shtml


周二访美求援“一无所获”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又突访了挪威。这次,他收到了北欧五国将对乌军“撑到底”的承诺。

值得注意的是,在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飙升后,挪威去年的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创下了历史新高,也因此被指责为“战争奸商”,但挪威拒绝接受这一说法。

据路透社12月14日报道,13日,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和冰岛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称,自俄乌冲突升级以来,这五个国家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价值约110亿欧元的援助,并准备继续提供广泛的军事、经济和人道主义支持。声明还称,“北欧国家将与乌克兰并肩到底。”

当天,泽连斯基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与北欧五国举行会谈,并在挪威议会发表演讲。这五个北欧国家中,有四个是北约成员国,瑞典则在等待得到所有31个成员国批准加入北约。

在突访挪威之前,泽连斯基刚刚结束了一场“没有什么成果”的美国之行。

当地时间12月12日,泽连斯基受邀仓促访美,在一天的行程中先后会见了两党国会议员、参众两院多数党领袖、副总统哈里斯和总统拜登等美国政要,寻求推动美国国会尽快通过下一轮对乌克兰的援助。不过,CNN新闻报道称,泽连斯基此行与去年的“英雄欢迎会”访美之行截然不同,似乎未能推进援助,连拜登在会后也改口,首次表示“我们能支持(乌克兰)多久就支持多久”。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3日报道,泽连斯基去年访问华盛顿时,受到了美国国会和白宫的隆重欢迎。不久之后,美国批准了一项500亿美元的援乌计划。这一次情况大不相同。他与美国参议员进行了闭门会谈,见到了共和党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Mike Johnson),后者甚至没有与乌克兰总统一起公开露面。

英媒评论称,泽连斯基的第三次华盛顿之行带有绝望的色彩。在目前批准的援助份额用完之前,这是泽连斯基试图从美国国会获得新军事援助的最后努力。然而,一天结束,泽连斯基和拜登的努力几乎没什么成果。在周二上午与泽连斯基会晤过后,共和党参议员明确表示,尽管他们同情乌克兰的困境,但他们认为移民和美国边境的局势是一个更紧迫的国家安全问题。

面对乌克兰的催促,共和党议员万斯不满称,泽连斯基的讲话意味着“美国要想先确保自身边境安全,就会沦为普京的傀儡”,这样的言论“极其可耻且荒唐”。

BBC写道,“几个月来,共和党人的选民一直对持续支援乌克兰感到不满。至少在目前,共和党人似乎更愿意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以取得选举胜利。”



20231218184616front2_0_7762550_Fh5DIzzCaYuRYKMCF5RX9oJlWAk3.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9 19:4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美乌寻找新战略?美国官员警告:否则一战最惨烈的1916年将重现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3_12_12_718696.shtml


乌克兰反攻失利、美国国会拒绝“打款”、泽连斯基仓促赴美……俄乌冲突至今已近两年,当前种种迹象表明,乌克兰处境不容乐观。据美媒《纽约时报》12月11日报道,美乌军方高级官员正举行会谈,试图寻找一个预计于明年初开始执行的新战略,以确保乌军在预算紧缩的情况下与俄军作战。

报道称,乌方想继续进攻,但美国更希望推行保守战略,重点是守住乌克兰现有领土。有美官员警告说,乌克兰如果不改变战略,1916年,也就是一战期间最致命的一年将在2024年重现。

据报道,美国正在加强向乌克兰提供面对面的军事建议,除美国驻欧洲最高指挥官克里斯托弗·卡沃利外,还派遣了三星中将小安东尼奥·阿古托(Lt. Gen. Antonio A. Aguto Jr.)前往基辅。美国官员说,阿古托将更直接地与基辅军方领导层合作,改进美国提供的建议。

上周,卡沃利、阿古托等多名美国高级军事领导人在位于德国威斯巴登的美国陆军欧洲总部会见了两名乌克兰高级官员,就预计于明年初开始执行的新战略展开讨论。

美乌官员都不愿透露谈话或新计划的细节。但报道援引消息称,在新战略内容上,美乌双方存在分歧。

乌克兰希望继续进攻,通过攻击军火工厂、武器库和铁路线等“非常大胆”的举措,取得象征性胜利并引起全世界注意。但美军方认为,这么做是一场豪赌,希望乌方采取“保持和建设性”行动,守住现有领土并提高自给自足的能力。还有美官员称,许多乌克兰领导人没有意识到,美国的援助资金未来将会多么不稳定。

此外,美乌还在如何部署新的机械化部队的问题上存在尖锐分歧。美方认为,突破俄军对于乌克兰南部海岸线的控制至关重要。但乌方认为,乌南部防御工事难以穿透,乌东地区才是战事重点。

《纽约时报》指出,无论最终协议是什么,改变当前俄乌战局至关重要,目标在于制造足够可信的威慑,让俄罗斯考虑在明年年底或2025年进行有意义的谈判。分析人士认为,这场战争陷入僵局的时间越长,就越难获得美国的额外资助。

“乌克兰将不得不为紧缩的预算而战,”有美国官员透露,在乌克兰反攻失利之际,国会共和党人对继续援乌的支持正在减弱,因此如果不改变战略,1916年的情形将有可能在2024年重现。1916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致命的一年,战线陷入僵局,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失去了生命。

报道提及,美国及其盟国花费了数百万美元向乌克兰派遣坦克和其他装甲车,并训练新部队掌握先进军事战术。但乌克兰的反攻计划举步维艰。尽管乌克兰针对俄罗斯克里米亚黑海舰队和军事指挥所进行了一些成功的破坏性攻击,但俄军仍控制着乌克兰近20%的领土。

美国官员表示,最初,乌克兰人几乎突破了俄罗斯的第一层防御。但此后的事实证明,俄罗斯的防御能力远远强于美国评估。随着冬天的临近,乌军仍被困在位于乌克兰南部海岸线附近的罗博特因地区,几乎没有希望在短期内突破俄罗斯的下一道防线。

乌克兰军方高层将失败归咎于美方援助不到位,认为美国的期望不现实,因为乌军缺乏足够的空中力量。美国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学者西亚拉梅拉(Eric Ciaramella)说:“反攻失败有很多原因,但乌克兰的批评有一定道理。这是一种集体预期通胀。”

在乌克兰反攻失利和美国援助恐无法到位之际,美官员重申,乌克兰不需夺回失去的近20%领土,更重要的是取得一些战略上和象征性的胜利,同时加强防御并增强自给自足的能力,以增加未来和谈时的谈判资本。

“他们必须打得聪明而有效,”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俄罗斯与欧亚项目高级研究员科夫曼(Michael kaufman)同样认为,乌克兰和西方只有在长期战略上做出正确决定,“乌克兰才可能会重新占据优势”。

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学者肯德尔-泰勒(Andrea Kendall-Taylor)也说:“我不认为这是为了强调美国援助的重要性而夸大其词。如果援助不继续下去,那么这场战争的性质就会完全不同。”

当地时间12月10日,白宫发布公告称,美国总统拜登邀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2日在白宫会晤,讨论俄乌战争以及美国对乌克兰“至关重要”的持续支持等事项。

公告发布之际,美国国会参议院刚刚否决了一项包含价值约610亿美元的援乌法案,英国《金融时报》民调结果显示近50%认为美国在援乌方面花费过多。对于邀请泽连斯基访美,不少美媒认为,这是拜登为争取国会通过援乌法案进行的最后一搏。



20231219194053front2_0_7762550_FiRRVtI7om2xuApnjSYjTd-3rXwj.png
发表于 2023-12-19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约不死,争战不休》 
          ——有感芬兰入北约

      结伙打群架,
      北约总扩大。
      前有乌克兰,
      近有坟加沙。
      有来就有往
      再无芬兰化。  
      争战久不息,
      祸根是美霸。
发表于 2023-12-19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合一2017 发表于 2023-12-19 22:50
《北约不死,争战不休》 
          ——有感芬兰入北 ...

此贴为啥不能发主帖?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0 22:2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绍伊古通报:乌军伤亡已达38万  https://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23_12_20_719721.shtml


据塔斯社12月19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国防部部务扩大会议上通报了特别军事行动的情况。

绍伊古表示,俄军2023年全年接收了1530辆新坦克、2518辆步兵战车和装甲运输车、237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86套防空装备以及67套雷达。海军接收了4艘潜艇和8艘水面舰艇。在2022年2月后,俄罗斯军工复合体增产坦克5.6倍,增产步战车3.6倍,增产无人机16.8倍,增产炮弹17.5倍。

除了通报俄罗斯的武器生产情况,绍伊古还通报说,自去年2月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乌军已有38万多人伤亡。乌军在今年6月开始的反攻期间有15.9万名军人伤亡,损失了766辆坦克,包括37辆“豹”式坦克;装甲车2348辆,其中包括50辆布雷德利。

绍伊古还表示,乌克兰从外部赞助者那里获得了2030亿美元,比其国内生产总值还多300亿美元。但并没有阻止军事失败。俄军还消灭乌军编制内约5800余名外国雇佣兵,包括1427名波兰籍雇佣兵、466名美籍雇佣兵、344名英籍雇佣兵。乌军雇佣兵人数缩减了到原来六分之一。

绍伊古随后介绍了俄军的动员情况,他表示,2023年,俄罗斯武装部队招了49万名合同军人,超过4000名俄罗斯学生自愿休学假并执行战斗任务。合同军人、志愿者和在特别行动区动员的人每月收到21万卢布(约合2万元人民币)或更多。目前,乌军准备第十轮动员,而俄军暂时没有动员计划。

乌克兰方面一直对于己方伤亡严格保密,但当下,乌克兰政府和西方媒体都透露了乌克兰人力紧缺的问题。根据路透社和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12月1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年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军方曾提议再动员45万至50万乌克兰人参军,对此他仍在考虑之中。

泽连斯基说:“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数字,这是一个“高度敏感”的问题,在决定是否将该提案提交议会之前,军方和政府将进行讨论。我需要更多的论据来支持这一举动。因为首先,这是一个关于生命的问题,其次,这是一个涉及公平的问题,是一个有关防御能力的问题,同时也是关乎财政的问题。”



20231220222530front2_0_7762550_FoWhinwHLYZSnWMqLOGP_JcLqI8o.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2 12:15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媒爆料:乌克兰的征兵人员用残酷手段来补充军队  https://www.guancha.cn/military-affairs/2023_12_18_719493.shtml


美媒《纽约时报》在12月15日的专题报道称,随着伤亡增加和战场僵局,乌克兰当局加紧了“强迫征兵”:乌克兰当局征兵官员把男人从街上拉走,用恐吓甚至武力将他们带到征兵中心。

据曾遭受胁迫手段一名乌克兰律师称,征兵人员没收了(他们的)护照,剥夺了工作。在社交媒体和当地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乌军士兵将市民推入车内、强行将人扣押在征兵中心的视频。

与此同时,受贿和逃避征兵在乌克兰境内无处不在,进一步引发了不满。而缺乏人力导致乌军开始胡乱征召不适合参战的人,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乌克兰征兵人员至少曾试图将一名智障人士送去接受军事训练。

乌克兰情报部门负责人布达诺夫15日称,在冲突的前六个月里,所有想要参战的人都加入乌克兰军队了。如今有作战欲望的人已经所剩无几,而新征召的人“无法作战”,乌克兰面临“动机问题”。《纽约时报》评论称,这表明乌克兰军队在一场伤亡惨重的战争中维持兵力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34岁的德米特罗-叶菲缅科是一名店主,到了服兵役的年龄,但他今年早些时候摔断了右臂,他以为自己可以免服兵役。今年6月,当他前往西部小城维日尼察附近看医生时,征兵人员在一个检查站拦住了他。

叶菲缅科称这名男子没有提供身份证明,“没有任何解释,没有文件,没有理由,一名武装人员钻进我的车里,强迫我开车去征兵中心。”叶菲缅科说,他被匆匆进行了体检,并被拘留在招聘中心,此后他设法在夜晚逃脱出来。

强迫征兵案件没有官方统计,因此无法核实确切数字。乌克兰的律师和活动人士说,在乌克兰各地,像叶菲缅科这样受到不同程度胁迫的例子数以千计。《纽约时报》为撰写本文采访了二十多位律师、活动家、士兵、应征者和应征者家属,并查阅了短信、军事和医疗文件,管中窥豹了乌克兰征兵乱象。

被强制征召的人有时会选择起诉,这些人声称的他们收到了错误征兵的通知, 并对不专业的医疗委员会和强制动员提出了质疑。根据公开的记录,仅在11月份,就有226起与征兵动员有关的法庭判决。

乌克兰律师和其他人士指出,与执法人员不同,征兵人员无权拘留平民,更不用说强迫他们入伍了。接到征兵通知的男子应该到征兵办公室报到。但如今(征兵官员)的激进的方法远远超出了招聘人员的权限范围,在某些情况下是非法的。

使问题更加复杂的是,去年2月份俄乌冲突暴发以来,乌克兰一直处于戒严状态;一些律师认为,这为征兵法的主观解释和滥用奠定了基础。

乌克兰西部切尔诺夫策市附近的一个公共组织为征兵案件中的男性提供法律代理服务,该组织的负责人、律师特蒂亚娜·费夫恰克说:"军方觉得他们可以逍遥法外”,她说,她认为有些策略违反了乌克兰法律。

而投诉征兵恐吓手段的短信提供了一个了解问题全貌的窗口。《纽约时报》看到一条发给基辅一名律师的信息,上面写道: “我丈夫早上下夜班时,征兵中心的人挡住了他的去路,他被强行带去通过医疗委员会,情况就是这样,穿着迷彩服的人来到医疗委员会,抢走了这些人的电话,并把他们带到征兵办公室,强迫他们在什么东西上签字。”

日益激进的征兵策略都在提醒人们,军事人力是乌克兰最重要也是最有限的资源。这也说明了近22个月的血腥战斗对乌克兰民众造成的残酷影响。当俄乌冲突爆发时,基辅阻止18到60岁的男性离开该国,并开始了几波军队动员。今年5月,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投票决定将征兵年龄从27岁降低到25岁。

面对征兵困境,乌克兰政府也承认,自愿的应征者越来越少。

律师费夫恰克说,对于强制征召的抱怨“大幅度增加”。她说,在战争开始时,不乏志愿战士。但最近几个月,她有时一天接到30到40个电话,说男性被迫服役。其他律师也表示,相关投诉明显增加。

对于乌克兰政府加强强迫征兵的原因,律师们说可追溯到几个因素:法律模糊,残酷的战斗,伤亡人数增多,以及腐败。

尽管乌克兰严密保护其伤亡数字,但美国官员今年8月份估计伤亡人数远远超过15万人,其中死亡7万人。即便美方认为俄罗斯的伤亡人数更高,但同时承认俄罗斯其军队能动员的人口大约是乌克兰的三倍。

一些人认为,伤亡人数多是征兵策略激进的部分原因,但也有人指出了另一个原因:许多乌克兰男子要么逃跑,要么通过贿赂逃避征兵,导致应征入伍者人数不断减少,而在剩下的人中,有许多来自贫困环境。

“这是一场穷人的战争,”一位基辅的律师说,他要求匿名,以免公开批评军方。

面对民众的不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最近表示,政府将改变征兵制度,但他没有提供具体细节。今年8月,泽连斯基因为贿赂丑闻曝光,解雇了24名地区征兵负责人。

但接受采访的律师和活动人士认为,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因为那些地区征兵负责人他们手下的官员大多仍然留任。律师费夫恰克说:“什么都没有改变——恰恰相反,因为他们的任务是派一定数量的人到前线,他们抓住了所有能抓到的人。”

安德烈-塞马卡现在是一名士兵,战争初期曾在维日尼察征兵中心工作。他说,其中约有四分之一的被征召对象会贿赂他的上司,出价约1000美元以避免被征召入伍。自那以后,这个价格只涨不跌。他说,“这是对死亡的买断——你出钱,就没有人再碰你了。”

他说,附近一家医院的一名医生在接到征兵中心的电话后,会伪造医疗委员会的文件。收过钱的征兵主管会打电话给医生说:“写下他不合适(入伍),另一方面,写下他很健康。”他今年6月份起被拉到了巴赫穆特前线。

当地政府在8月表示,它已经立案了100多起涉及征兵腐败的案件。但该地区的居民最近仍表示,男性可以买到不服役的方式,这是公开的。

一边是普遍的腐败问题,另一边乌克兰政府将不适合参军的残疾人征召进军队。

律师费夫恰克的一位客户、36岁的赫里霍里·哈拉西姆患有精神残疾,正在服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纽约时报》审查的军事文件显示,他被允许服兵役,尽管能力有限,随后被传唤入伍。

费夫恰克通过与征兵人员对峙,并指责他们无法无天来阻止他被征召入伍。“他们把一个从小就被正式诊断为'精神残疾'的人召集到军队。”在接受《纽约时报》的简短采访时,哈拉西姆先生对自己的经历只字未提。当费夫恰克提醒他要避开征兵官员,并在发生任何事情时打电话给她时,他开始抽泣起来。

而对于从未被俄罗斯军队占领过的社区,强制征兵和动员兵的死亡给这些社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去年冬天应征入伍的波尔霍夫7月在乌克兰南部的战斗中阵亡,他的死给小镇带来阵阵寒意,加剧了居民对被从街头带走,并战死沙场的恐惧。

博尔霍夫的遗孀称,波尔霍夫一直在试图躲避附近的征兵官,但最终他在工作的时候被带走了,"他们很久都没有放他走,直到晚上才放他走。征兵官根本不想放他走”。

据乌克兰媒体15日报道,乌克兰情报部门负责人布达诺夫当天表示,在冲突的前六个月里,所有想要参战的人都加入乌克兰军队了。如今有作战欲望的人已经所剩无几,而新征召的人“无法作战”。

布达诺夫说:“目前乌克兰武装部队有超过100万军人。任何招募活动都无法满足此类需求,只有动员。但很多人并不觉得这是自己的‘战争’。这是一个非常根深蒂固的问题,金钱无法解决,在动员的背景下,出现了动机问题。”



20231222121550front2_0_7762550_FnydY2hT5ju5bR08VV5MX_9wMB9t.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3 18:2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帝国主义太乖了......_风闻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146745&s=fwzxhfbt


20年前,美军给伊拉克人民送来了“自由”。20年过去了,伊拉克人民总要用自己的方式对“王师”表达一下感谢之情。自10月17日以来,美军驻伊拉克基地已经遭受了41次袭击,驻叙利亚基地也遭受了41次袭击。公知们总是在吹伊拉克如今自由民主、幸福美满,伊拉克人民喜迎王师,和美军军民鱼水情……然而20年过去了,就连今天民主选举上来的伊拉克政府,都成了反美派了。自巴以冲突以来,导弹、火箭弹、无人机、迫击炮,总共已经被炸了82次了,你得佩服美国的“战略定力”,不但没有报复,甚至都没有大声讲话。

20年前的鲍威尔何等煞气,发动侵略战争都不需要正经理由,手提一管“洗衣粉”就敢说这是“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20年前的小布什何等威风,开口就是:

“这是21世纪的十字军东征”、“世界各地区的每一个国家,现在必须做出决定。你们要么和我们站在一边,要么站在我们的敌人那边!”

短短二十年,天翻地覆。

现在胡赛武装在红海扣押以色列商船,袭击美国军舰;伊拉克、叙利亚的军事基地天天被炸;伊朗支持的“抵抗之弧”到处大地方袭击,美国也只会“谴责”……别说还手了,甚至都不敢公开伤亡的人数。

看到有人给帝国挽尊,说什么“帝国不能承受两线作战”之类的就好笑。当年帝国可不是这么讲的,别说两线作战,就算是四面开火,又何惧哉?当年一管洗衣粉都能犁庭扫穴,今天胡赛武装、伊朗势力都骑在头上拉屎了,帝国也不敢下场开干啊。什么自由灯塔、世界警察,欺软怕硬、外强中干的裘千丈罢了。不要觉得几个无人机、几发导弹这种事没什么大不了,这就是在打帝国的脸,换了20年前,谁敢这么干哪?但自从伊朗直播俘虏美军,让他们当众下跪;自从伊朗轰炸美军基地,把几十号人炸成“脑震荡”;自从美军屁滚尿流跑出阿富汗之后……这种事就越来越多了,谁看见些“天兵”,都想踹一脚试试。武器供应不上,盟友保护不了,说话都不敢大声。美国“天兵”在红海面对伊朗的代理人玩不动如山的静坐战,航母被伊朗无人机骑脸威胁,也不敢还击;美国的亲爹、以色列天兵在加沙被穿着短袖牛仔裤的游击队直播开盒……这丑态,已经把几十年舆论宣传积累下来的无敌之姿败得一干二净。

还有人挽尊说,帝国的注意力在东方,所以不在乎这些“疥鲜之疾”、无视这些“蚊虫叮咬”,可拉倒吧,连蚊虫叮咬没法还手,还看着东方大国?看个der看。

什么“双线开战”,很了不起吗?

当年东方大国建国的时候,举世皆敌,全面被封锁,一边进军大西南,一边解放西藏,一边全国剿匪,一边抗法援越,一边抗美援朝暴打17国联军……简直就是四面出击,而且每一场都打赢了,帝国有本事也学一个啊?

你知道现在东方大国一年的工业增加值是七国集团之和吗?

你知道现在东方大国农民用的相控阵雷达、无人机、全地形车都比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军队更多、更先进吗?

你知道现在东方大国一年的发电量、钢产量、造船量、水泥、电解铝、工程机械、电子工业都只能和“全世界”比吗?

你知道东方大国一年下水的军舰,比某些五常大国的总吨位都多吗?

帝国呢?一年造舰数还不如东方的一个厂。

盯着东方,就有用吗?

以现在帝国十个指头按跳蚤的窘态,能看的住谁?

只能说,如今帝国的水平,配不上东方几十年来的艰苦奋斗、战略谋划、认真准备。

被这种帝国当做“假想敌”,东方大国发通缉令的派出所民警都觉得羞耻。

帝国主义的末期,看似摊子铺得大,管的很多,其实外强中干,就像抗战后期的鬼子兵,只敢躲在碉楼里,连门都不敢出。这世界霸主有什么用?既护不住走狗的屁股,也保不住自己的脸面;这满天下的军事基地又有什么用?不过是被天下反美力量、爱国者捏在手里的睾丸,今天踹一脚,明天给一耳光,帝国主义连发怒拼命的勇气都没有。别觉得这些火箭弹、迫击炮没用,打不到它,没关系,打到铁门就行,让全天下听到响声就行。黄四郎不是被四个人打死的,而是被400个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死的。



20231223182205front2_0_7762550_FtTCppH7hUpwktnwSj_y0-i40uYJ.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4 21:5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官宣20多个国家加入“红海护航联盟”,遭盟友打脸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3_12_24_720144.shtml


五角大楼本周官宣称,已有20多个国家同意加入美国近日发起的“红海护航联盟”。但近期报道显示,其中不但有3个国家直接表现出了“别沾边”的意思,还有至少8个国家要求匿名,剩下国家提供的支持也是有限。

据路透社12月22日报道,由于各国行动缺乏细节和明确性,航运公司倍感困惑。一些国家还没有证实他们参与新行动,另一些国家则表示,他们帮助保护红海商业交通的努力将是现有海军协议的一部分,而不属于美国领导的“繁荣卫士”行动。

比如,法国在阿联酋设有海军基地,并在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的吉布提驻扎了1500名士兵,它的护卫舰“朗格多克号”目前正在红海。法国国防部称支持确保红海及周边区域航行自由的努力,法国已经展开行动。但它表示,其军舰将继续由法国指挥,而且也没有说是否会部署更多的海军力量。

意大利国防部表示,它是“应意大利船东的具体要求”,派遣海军护卫舰“弗吉尼亚·法桑号”前往红海,以保护意大利的国家利益。它强调,这是其现有行动的一部分,并不属于美国新发起的“繁荣卫士”行动。

西班牙国防部也表示,它只会参加北约领导的任务或欧盟协调的行动。“我们不会单方面参与红海行动。”

英国、希腊宣布将派遣军舰参加“繁荣卫士”,分别是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护卫舰。但荷兰只说要派2名参谋军官,挪威说会派10名海军去巴林的“联合海上力量”(CMF)总部,丹麦说将派1名军官参与行动。

综合美国彭博社、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21日报道,澳大利亚也拒绝了美国关于派遣一艘军舰帮助保护红海国际航道的要求。澳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理查德·马尔斯(Richard Marles)称,“我们不会派一艘军舰或一架飞机”,澳大利亚的战略重点必须保持在印太地区。

据报道,美国此前向“联合海上力量”的39个成员国发出请求,要求它们加强努力,保持这条关键航线的畅通。然而连日来,澳政府一直表示不会派遣军舰,最终称将再派11人前往巴林,那里是美国领导、旨在维护中东航运安全的“联合海上力量”总部所在地。

因频频遇袭,多家国际航运巨头暂停在红海海域航行。当地时间18日,美国宣布组建名为“繁荣卫士”的海上联军予以威慑,公开名单中包括美国、英国、巴林、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荷兰、挪威、塞舌尔和西班牙十国。多家媒体注意到,其中没有一国与红海接壤,仅巴林位处中东,且没有中东大国公开参与这一联盟。但也有匿名美国官员透露,还有其他几个国家也同意参与此次行动。

等到21日,五角大楼进一步表示,“我们现在已经有20多个国家签字参与。那些已经同意公开讨论他们参与的国家,我们已经把它们列出来了。”五角大楼发言人帕特里克·莱德(Patrick Ryder)在发布会上特别提到了希腊和澳大利亚。

也就是说,除了最初10国、希腊和澳大利亚,至少有8个加入的国家拒绝公开身份。路透社称,这表明在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争导致地区紧张局势加剧之际,这项行动具有政治敏感性。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也门胡塞武装第一时间宣布支持哈马斯和巴勒斯坦事业,并表示将打击任何将要前往以色列的船只。

英国《经济学人》16日刊文称,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曼德海峡连接红海与亚丁湾,是国际航运要道之一,全球约12%的贸易运输和30%的集装箱运输从曼德海峡通过。近日,胡塞武装显著扩大了行动规模,迫使多家国际航运巨头宣布暂停途径红海的航线。

20日,也门胡塞武装领导人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发表讲话称,美国组建所谓海上联军,意在将更多国家卷入其中保护以色列及相关船只,借机实现红海、亚丁湾和曼德海峡的军事化,此举违背了国际法,并威胁了海上航行安全。

马利克·胡塞还在讲话中承诺,该组织在红海的军事行动仅针对与以色列相关的船只,敦促各国不要参与美国带头的护航联盟,尤其向阿拉伯国家喊话:“阿拉伯人要是想给美国鼓掌,跟着他们舞,都可以,但不应加入美国针对我们的战争。”

路透社援引消息称,航运公司对联军的军舰数量和护航计划仍“一头雾水”,许多船只只能继续避开红海海域。多名航运业人士质疑称,联军“除了把导弹从天上打下来,还会干嘛”。



20231224215809front2_0_7762550_Frz4pUULks-Yd0cdYo76_urNELv9.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5 22:50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朱利安·巴恩斯-达西、杰里米·夏皮罗:西方已经输掉“叙事争夺战”  https://www.guancha.cn/JulienBarnesDacey/2023_12_14_718978_s.shtml


许多励志书籍都在引导我们,要过真实的生活。拥抱真实的自己,承认缺点,通过把缺点转化为优点来成为更好的人。这些都是廉价的流行心理学话术,但它们可以帮助受压抑的个体感到放松,甚至可以说,对西方文明也有同样的效果。如今,西方是时候接受真实的自己并放下执念了。

出人意料的是,惨烈的巴以冲突为这种自我解脱提供了机会。长久以来,西方大肆吹嘘他们对国际规则的庄严拥护,而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集体惩罚”正在迫使人们重新认识、推翻这一说法。

西方不应该退缩到自我辩护式的叙事争夺战当中,而应该将其看作一个机会,超越那套从来没有站得住脚的话语。如果西方坦然接受现实,在交易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建立伙伴关系,而不是空谈国际规则、矮化全球南方国家,那么西方将更有望巩固其全球影响力。

自从美国及盟国在冷战中赢得令人陶醉的胜利,随后民主在东欧与其他地区迅速扩张以来,西方一直对“基于规则的自由主义秩序”抱有美好幻想。他们坚信,自由主义已经“战胜”共产主义,民主的胜利大军终于可以在国际社会普及法治的理想。比如,寄希望于国际法能够同时制止战争、捍卫主权和保护人权。

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从来没有实现的可能。权力的诱惑导致西方一再违反自己设立的规则。当认为有必要时,西方国家会入侵别国(伊拉克),雇佣高级律师使自己免受法律约束(科索沃),同时希望靠这些法律约束其他国家;一边鼓吹“人权”一边与专制政权达成交易(沙特阿拉伯);设立国际刑事法院来审判非洲领导人(包括苏丹领导人)的同时,拒绝承认该法院对自身的管辖权(美国)。对于实力较弱的国家来说,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无非就是一种全球层面的虚伪双标。

多年来,这一切都被西方压倒性的全球力量所掩盖。在西方以外的国家,没有人真心相信这套说辞,但面对美国的军事霸权,许多人选择了更明智的做法,把疑虑藏在心底。

但至少从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南方国家(大致可定义成“认为基于规则的秩序是一派胡言”的国家)日益崛起,并越来越强烈地表达他们对当前全球秩序虚伪内核的不满。

全球南方国家尤其不满的是,西方国家一边要求他们牺牲核心物质利益来捍卫所谓的国际秩序;西方国家自己却完全不愿做出类似的牺牲。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和欧洲恳求世界各国切断同俄罗斯的金融与能源往来,碰了一鼻子灰。巴以冲突至今,西方国家试图动员国际社会支持以色列的努力也举步维艰。

中国和俄罗斯经常指控西方的虚伪,西方则认为两国并没有完全遵守“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全球南方国家在许多问题上的立场也未必一贯。

但这并不会削弱对西方虚伪做法的指控与共鸣。归根结底,各国很难对“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保持信心,尤其是当你并没有参与制定规则,也无权纠正那些违规行为,而巧合的是,这套规则下的种种结果似乎总是契合西方的利益。

由于以上原因,到2022年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之际,“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已经基本崩溃。只有美国和欧洲那些活在过去的自由主义霸权拥趸们还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因此,当他们以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由,替乌克兰争取国际支持却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全球南方国家的嘲笑时,许多人对此猝不及防。西方世界一批冷静思考者开始反思,为什么会失去全球南方国家的支持?他们决定打赢所谓的“叙事争夺战”(battle of narratives),包括反击来自中俄的叙事,并向那些不再能被排除在外的国家分享对“基于规则的秩序”的控制权。

不过,哈马斯对以色列的残酷袭击、以色列接下来更残暴的还击再度揭示了,西方对自己设定规则,充其量只是选择性遵守。

一些开明人士担心,这将挫败西方围绕全球南方国家展开叙事争夺战的努力。比如,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博雷利(Josep Borrell)坚持认为,如果西方不能基于国际法的标准一视同仁地审视以色列的行径,只会严重损害自身的国际形象。

但那也只是个人的经验之谈。多年以前,在伊拉克的沙漠平原、加沙地带的小巷和尼日尔河口的油田,西方已经输掉了叙事争夺战。俄罗斯和中国的叙事反击只是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描绘他们长期感受的现成话语:所谓“基于规则的秩序”仅仅是掩饰西方权力与控制欲的道德盾牌。在最近的加沙冲突中,以色列以享有“自卫权”为由,对200万巴勒斯坦人民(其中40%以上是儿童)实施“集体惩罚”。这种荒谬的说辞已经彻底失败,就连西方都不能假装视而不见。

不过,失败中也蕴含着机遇。西方大可承认已经输掉了这场叙事争夺战,并选择向前看。

全球南方国家明确表示,他们不会追求任何一方强加的叙事。全球南方并不是西方必须赢得或输掉的地方。



20231225225054front2_0_7762550_FqB27iiNaMOFGB92_aUtkFBqaqxQ.png

发表于 2023-12-26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4528652383.jp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7 13:1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捷克总统警告称:俄乌冲突明年或迎来重大进展,不好的那种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3_12_20_719768.shtml


据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欧洲版12月19日报道,捷克总统帕维尔(Petr Pavel)预计,俄乌冲突明年将出现“重大进展”,而且不太可能对基辅有利。

“Politico”称帕维尔在俄罗斯和中国相关问题上是“鹰派”,他完全支持乌克兰,也支持北约进一步扩张。

当被问及明年对这些问题的预期时,帕维尔称,“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因为乌克兰冲突的发展表明,我们明年很可能看到一些重大进展。”

他在捷克媒体周一发布的采访中警告说:“到目前为止的迹象表明,它不会像我们希望的那样出现最好的情况”,而是会出现“我们必须应对的新局面”。

根据捷克政治体制,捷克总理是捷克的政府首脑,由赢得捷克众议院多数席位的政党提名,之后再由捷克总统任命。捷克总统虽然是公民直接选举的国家元首,但在捷克政治体制中,总统更多起着象征性作用,没有太多实权。

报道指出,帕维尔作出这番判断的时候,基辅正面临困难时刻。乌克兰官员自己也承认,基辅的反攻进展比希望的要慢。随着冬天的临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战场上的阵地将维持稳定状态。

另一方面,基辅正在努力维系其盟友的支持。在欧洲,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对欧盟计划为乌克兰拨款500亿欧元持反对立场。在美国,由于共和党议员的反对,向基辅提供进一步援助的计划已经在国会搁置数周。

帕维尔在采访中提到,美国明年还将举行一场不确定的总统选举,这也将影响乌克兰的局势。他解释称,“对选举的预期也会给战场带来某些变化。”因为普京曾表示,他认为美国是这件事上唯一“可能进行谈判的伙伴”,而谈判只可能在选举后进行。“在普京这边,人们预计如果特朗普赢了,他将能够与特朗普相处,无论乌克兰或欧洲其他国家怎么想,而且……将让俄罗斯重新成为关键角色。”

与此同时,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John Kirby)18日已经发出预警,如果国会再不采取行动,通过拜登政府被搁置数周的紧急追加支出请求,那美国拨给乌克兰的资金就将在本月耗尽。

柯比告诉记者,拜登政府计划本月再宣布一项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计划。“这项计划完成后……我们将没有追加更多的权限。我们需要国会毫不拖延地采取行动。”

当地时间12月12日,泽连斯基受邀仓促访美,在一天的行程中先后会见了两党国会议员、参众两院多数党领袖、副总统哈里斯和总统拜登等美国政要,寻求推动美国国会尽快通过下一轮对乌克兰的援助。不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泽连斯基此行与去年的“英雄欢迎会”访美之行截然不同,似乎未能推进援助,连拜登在会后也改口,首次表示“我们能支持(乌克兰)多久就支持多久”。

在与泽连斯基会晤过后,共和党参议员明确表示,尽管他们同情乌克兰的困境,但他们认为移民和美国边境的局势是一个更紧迫的国家安全问题。

英国广播公司(BBC)写道,“几个月来,共和党人的选民一直对持续支援乌克兰感到不满。至少在目前,共和党人似乎更愿意停止对乌克兰的援助,以取得选举胜利。”



20231227131258front2_0_7762550_Fj6yVgAcoWn4B03cP_9RQ08-QIyJ.png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8 10:42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俄方宣布夺取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地区城镇马林卡,普京:俄军有望进入更广阔作战区域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3_12_26_720288.shtml


当地时间12月25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向俄罗斯总统普京汇报工作时称,俄军已经完全控制了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地区城镇马林卡(Maryinka),这是俄罗斯自今年5月控制巴赫穆特以来所取得的最重大进展之一。

位于俄控顿涅茨克地区西南部的马林卡,大多数人将其称为一座“鬼城”。据路透社报道,在一段克里姆林宫记者发布于网上的视频中,普京在同绍伊古交流时表示,控制这个曾经有一万多人口的城镇,将使俄军能够把敌人的作战部队从顿涅茨克赶出。“我们的部队(现在)有机会进入更广阔的作战区域。”

塔斯社则报道称,普京称赞俄军控制马林卡的行动是成功的,并向俄罗斯军人表示感谢。他说:“我们(与绍伊古)将单独讨论进一步的计划。我们今天与(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瓦列里·格拉西莫夫进行了交谈。这是一个单独的主题,我们将讨论下一步该怎么做。”

据克里姆林宫网站发布的会面文字实录,绍伊古当天向普京介绍了俄军彻底控制马林卡的有关情况,以及定居点解放的相关报告。

随后,普京向绍伊古表示:“向所有人员,所有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参加控制马林卡战斗的军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感谢。”

普京指出,控制马林卡将至少有两个“积极影响”,首先是俄军正击退敌军的作战单位,其次是成功闯入了这一设防区。他表示,自2014年以来,乌军就一直在那里建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而随着这一设防区的瓦解,俄军将有机会进入更广阔的作战空间。

路透社指出,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取得的最近一次重大胜利是在今年5月拿下巴赫穆特,在那里曾发生过一些最血腥的战斗。乌克兰方面则在6月发动了反攻,旨在夺回该国南部和东部的土地,其中就包括巴赫穆特。

报道称,面对俄罗斯方面坚固而顽强的抵抗作战,乌克兰军队在反攻中几乎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自10月中旬以来,俄罗斯军队还加强了对附近城镇阿夫迪夫卡的地面和空中袭击。在这场持续了22个月的冲突中,俄军在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缓慢推进的重点就是此处。

乌克兰总参谋部在当地时间12月25日早间的简报中曾称:“乌克兰国防军继续在顿涅茨克地区的马林卡和诺沃米海洛夫卡(Novomykhailivka)地区阻击敌人,击退了俄军的五次进攻。”不过在俄方宣布控制马林卡之后,乌方一度没有对最新的事态发展发表评论。

另据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12月25日报道,乌军“塔夫里亚”作战集团发言人什图蓬当天在电视节目中说,马林卡已被完全占领的说法“不准确”。他表示,战斗仍在继续,乌军还在马林卡作战,但整座城镇已被完全摧毁。



20231228104237front2_0_7762550_FtIT-TqESeLO5yIQNBmV4SkFahMQ.pn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