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341# 恒山
筹边楼 见证战争与和平
马恒健
摊开四川旅游地图,目光沿317国道向西,掠过理县一个叫薛城的小镇后,你所看到的城镇村寨的名称,都具有典型的少数民族特征,真所谓西出薛城无乡音。当你的目光再次停留在薛城镇,停留在镇旁一个叫筹边楼的景点时,顾名思义,一种探古寻幽的冲动就再也按捺不了。 筹边楼位于杂谷脑河岸的薛城镇老街口,始建于唐文宗太和元年(公元830年)。当时,唐朝与土蕃边境战事频仍,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李德裕为加强战备、激励士气、筹措边事,在此修建了“筹边楼”。这李德裕颇有战略眼光和讲究斗争策略,他并没有把这筹边楼纯粹作为军事要塞,而是将此楼作为交际场所,与少数民族首领勾兑关系,联络感情。因此,在他任上的两年间,唐朝与土蕃在川西相安无事,为边境的和谐安宁做出了很大贡献。正因为如此,唐代女诗人薛涛曾来此登楼凭吊,留下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楼不在高,有诗则名,筹边楼也因此名扬天下。 筹边楼位于薛城小学内一平地突兀拔起的巨石顶上,雄伟壮观。楼为正方形二层重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通高18米,四角飞檐,青瓦红柱,恰似一颗焕发异彩的明珠镶嵌在崖顶。可以想像,在当年这蛮荒之地,它是何等的光彩夺目。它以庄严和雄伟,弘扬着唐朝的国威,布撒着不要战争、渴望和平的人性光辉。 在二楼的方形大厅,四周的板壁及顶部的望板,都彩绘着各种人物故事图案,内容多为李德裕筹边的故事,如商讨军事、协商政务、勘察地形、操练士兵等,人物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见证着筹边楼的荣耀和沧桑。大厅四面各开有方形大窗三幅,厅外有一周木栅栏,凭栏眺望,山峦上树林里隐隐可见羌寨碉楼,杂谷脑河里清花亮色的雪水泛着波光;环顾四方,青山如黛,放眼天边,雪山皑皑。“万里筹边处,形胜压坤维……分弓了,看剑罢,倚栏时。苍茫平楚无际,千古锁烟霏……”当年李德裕在此凭栏,感慨万千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在现代史上,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曾在这“天高皇帝远”的杂谷脑河流域建立苏区。红四方面军曾决策于筹边楼上,从此处出发,翻雪山、过草地,把革命火种播向全国。 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筹边楼,曾毁于清康熙年间,现存的筹边楼是清乾隆年间修建,距今已有260多年。由于多年风雨侵袭,已有倒塌的危险。2005年,四川省及阿坝州、理县投入资金27万元,按照“修旧如旧,保持原貌,保证安全”的原则,对筹边楼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使之成为阿坝州百里藏羌文化走廊中的一处靓丽景观。 在筹边楼上,早已见不到旌旗狼烟和刀光剑影,眼前是炊烟归鸟,耳畔是鸡犬相闻,一派祥和安宁景象。筹边楼,便是战争与和平的见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