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野味大餐
明文一手握着木棍,一手提着死去的大野兔,在田野中继续搜寻。
看到雪地上站着一位老人,他柱着拐杖,身裹退色的旧黄大衣,怔怔地呆望着盖满白雪的田野,像一座雕像,一动不动。
明文上前一步,丢下木棍和死去的野兔,紧握老人粗糙且冰僵的双手,有些吃惊:
“老队长,您怎么站在这里?”
老人回头,擦擦流着浊泪的双眼,仔细一看:
“明文呀,是你呀!我来看看田地。”
“您老不怕摔伤呀?!到处都是雪,能看到什么呀?”明文一边扶着老
队长一边说。
从记事时起,明文就知道他是生产队长,后来实行分田责任制,他仍然是队长,当了几十年的生产队长,如今八十多岁了,大伙都亲切称呼他老队长。
再后来,村子里的人都外出了,他也跟着儿孙进城了。
“原来呀,这雪压着的应该是青青的麦苗。唉,现在一株麦苗都找不到。净是些杂草,荒了,这么好的田都荒了!可惜呀!可惜呀!”老队长满脸惆怅伤感。
“是可惜呀!但种田确实只能糊口不能养家!人要活命,只有外出谋生,这田地不荒也得荒呀!”明文劝慰老队长。
“田地是根,粮食是命。种田人,不种田,都挤进城找活做,这不正常呀!”老队长还是忧虑。
位卑未敢忘忧国。明文对老队长更加敬佩:
“我扶着您老回去吧。这雪地里泠!”
“我自己能走,还能骑三轮车。怕雪滑,才临时找根拐杖!”老队长还是在明文的搀扶下,依依不舍地慢慢地往回走。看到明文手里提着大野兔,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
“你运气不错!”
“正好被我碰上!”明文微笑着,
“您儿子儿媳孙子孙媳都回来了?”
“就我和儿子回来了。孙子孙媳回乡下住不惯,说干什么都不方便。儿媳帮他们带两岁多的重孙子。也在城里过年!”老队长边走边说。
“您们几时回来的?”
“昨天下午,到家时天快黑了。”
老队长的儿子吴海,人壮体黑,绰号老黑,比明文大几岁,也是村子里儿时的伙伴。他正在清扫门前的积雪,看到明文扶着老父亲走回来,连忙迎上去;
“明老师辛苦了!”
明文笑答:
“都是老伙计了,你还讲客气!”
老黑掏出香烟递给明文,明文摆摆手:
“谢谢!”
“还是不抽烟好!”老黑边说边搬两张木椅,一张递给明文,一张扶着老父亲在走廊上坐下,
“老头儿总是心急,雪刚停就要去看看田地!家里长期没有住人,乱七八糟,我要收拾,没有时间陪他。”
“故土难离。理解!”明文答道。看到老黑家门前的大刺槐树叶落尽,光秃秃的枝杈在白雪映衬下更显苍桑倔强,树下光溜溜的几座石凳子空守失落寂莫。
老黑看到明文提着野兔,笑道:
“你腿脚还是那么快!还能撵到兔子!我的锅还生着锈,中午去你家加餐!”
明文爽快应承:
“搭白算数!”
女儿明静看到爸爸提着一只大野兔回来,欣喜跑过去:
“怎么弄来的?”
“当然是撵来的!”
“是你撵住后打死的?”
“有问题吗?”
“野兔是国家保护动物!”
“野兔中的雪兔才是国家保护动物,这是草兔。乖女儿!”
明文把死兔剥皮,剔除内脏,剁块,用开水泡洗一遍,除悼土腥味!在锅里倒上食用油,油滚放肉,大火爆炒,外焦内嫩时,放盐,倒酱油,撒大茴,加红辣椒晒干捣烂的辣椒面,加水炖煮。
翻炒两遍后,再加上味精、蒜瓣、姜片、葱花,再起锅盛钵。
大方桌子上,正中间香喷喷的野兔火锅扑腾扑腾冒着热气,汤汁时不时外溢,胡小凤还加了几道菜:青椒香肠、麻辣豆腐、爆炒腰花、油煎鲫鱼、凉拌酸菜、蚂蚁上树、鸡蛋花、花生米,一大碗糍粑,还有一大钵洗净切条备用下火锅的当地特产三白之一的大白菜!
老爸老妈上座,刘亮火一家三口,老黑和明文夫妇女儿儿子围坐四周,满满一大桌。
明文拿出本地酿制的纯稻谷酒,老爸年老,只倒上半杯,刘亮火父子和老黑都满杯,自己也倒满!明静给阿姨谢敏和奶奶妈妈都倒上饮料,众人开怀大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