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光头闲谈

[短篇小说] 城乡往来(中篇现实题材小说) 连载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1-20 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七、糍粑粘甜

       看着地上堆着小山似的白花花的糯米饭,明文懵了,怎么会这样?
看见碗装饭碟装饭盆装饭锅装饭,从未看见地上堆放着这么多饭!
一直担着心的老爸,听到厨房有异响,连忙赶过来一看:
“哎呀,甑子底垫反了!没有吃到肉,也看到猪子在地上跑!”
经过老爸一唠叨,明文也瞬间明白了缘由。
立即找来饭盆,用锅铲盛满一盆一盆往客厅里的大木盆里地倒,妻子胡小凤也趁热用脸盆快速往大木盆里运。
女儿明静和刘涛两位年轻人,年幼时看到打糍粑的印象,早就模糊了,看到大人们蚂蚁搬家似的进出忙碌,以为这是打糍粑的正常程序,还在窃笑。
老妈在旁边安慰道;
“饭熟了就好!饭熟了就好!”
明文和刘亮火每人手里握着没有锄头的锄头把,对面弓步立着,前脚掌抵住木盆,避免移动,木把相互挨着,你一下我一下,一捣一拉,再捣再拉、、、、、、
看到女儿明静旁边傻看,无事可做,明文说道:
“去厨方给爷爷奶奶帮忙!”
“这地上哪里来的饭呢?”明静看到爷爷奶奶在盛捡地上粘满灰尘的糯米饭,大吃一惊。
“你爸爸把甑子底垫反了,饭漏落下来了。”奶奶解释。
明静看看圆锥形的甑子底,若有所悟:
“饭已经粘上灰尘了,还装在盆里干嘛?倒悼算了!”
“这香喷喷的半盆饭倒悼?你是不是乡村伢?不知道种田辛苦?亏你说得出口!”爷爷教训道。
“用清水漂洗干净,再晒干,就是阴米。日后加红枣煮粥吃,养胃。”奶奶温和地说。
明静再到客厅,看到爸爸和刘叔叔都脱下了外套,使劲地打着糍粑,不时把锄头把放在旁边盛着开水的盆子里浸浸,避免粘上更多的糍粑。想着爸爸今天也做了一件荒唐事,顿觉好笑:
“爸爸,您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居然把甑子底垫反了!”
“静儿,你是大学生,你倒说说甑子底正垫和反垫有什么不同?”妈妈胡小凤笑着给爸爸解围。
明静说道:
我刚才也观察了圆锥形的甑子底,正垫肯定是尖端向上敞口向下扣着,即使受到压力,也会挤撑甑子内壁,不会滑落,而且甑子底与锅里的沸水之间有空间,便于水蒸汽向上蒸发;反垫就是甑子底尖端向下敝口向上,爸爸这样垫着,肯定认为可以装更多的糯米饭,却忽略了竹制的甑子底,长时间高温煮蒸,自然变软,那么多的糯米饭重压,肯定滑落了!对不对?”
明文微笑了一下,表示赞同,自嘲道:
“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一半没学好!”
“到底是大学生,有学问,讲的有道理!”刘亮火赞叹道。
“谢谢叔叔夸奖!”明静欢笑。
刘亮火接着说:“不过,按科学讲,甑子底垫反了,下面的糯米饭泡在沸水里,影响了水蒸汽上升,但是,你还是给全部蒸熟了,也是运气好!”
“火到猪头烂!火候到了不熟也熟了!”明文笑答。
“我也要来试试!”明静看到有些手痒痒。
刘亮火递过来锄头把,明静用力一捣,满木盆的糍粑微微颤动一下,再一拉,锄头把像被咬住似的,拉不出来。
“让我来!”刘涛自告奋勇,接过明静手里被粘着的锄头把,使劲一拉,
“扑嗤”一声,用力过猛,后退两步,重心不稳,连人带锄头把,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捣拉了四十分钟左右,整个大木盆里的糍粑粘连成了一个整体,见不到饭粒,才大功告成了。
胡小凤用干净的毛巾在热水里浸一下,再拧干,隔着毛巾,在盆里给每人挖一砣,放到碗里,沾上白糖,原汁原味的手工糍粑,粘在嘴里,甜在心里。
小东看到众人都在吃,也张着嘴要吃,胡小凤担心孩子太小,消化不好,只喂了一小口。
最后,用湿毛巾把糍粑一砣一砣挖起,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裹上面粉压扁,圆形,椭圆形,或者长条形,冷却后再收藏!
刘亮火父子回家时,胡小凤硬塞给他们三块糍粑做为答谢。

 楼主| 发表于 2025-1-21 0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八、雪地撵兔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布。长空雪乱飘,洗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倾刻遍宇宙。
早晨,明文坐在大门前,一边赏雪,一边不自觉地随口吟出了这首描写落雪情景的古词。
昨晚后半夜就开始落雪,先是零零碎碎的小雪花,现在已经是鹅毛般的大雪了。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女儿明静陪弟弟小东玩耍,听爸爸吟古词,也随口吟出了两句古诗!
明文回过头,赞赏地看了看女儿。
为了考考女儿的学问,明文对着门外的大雪继续吟道: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最后一句?”
“白狗身上肿。”女儿明静脱口而出,
“这是打油诗鼻祖唐朝张打油写的打油诗<<咏雪>>。”
明文微笑着点点头。
早饭过后,大雪终于停了,风也不刮了,太阳还羞涩般露出了笑脸。
明文拿上铁锹铲除门前的积雪,还顺便堆起了雪人,十几公分厚的积雪,雪源充足,一会儿就堆成了。
女儿明静找来草木灰给雪人脸部化妆,稻草当辫子,玻璃小球做眼珠,还给雪人戴上草帽,一副劳作妇女的模样。
然后和雪人合照,小东也蹦蹦跳跳前来嬉闹,姐弟俩的笑声在门前的场地上回荡。
明文看到妻子陪老爸老妈在屋内火盆边烤火,自己也无事可做,就脱下外套,仅穿内衣和羊毛衫,脚套皮靴,裤口处用细绳扎紧,避免进雪,摸出根一米左右长,胳膊粗细的木棍,准备外出。
“去碰运气?”妻子胡小凤知道丈夫要去干什么,进城务工前,丈夫曾经干过多次,叮嘱道,
“小心着凉!”
“这雪的厚度适合碰运气!你放心,下雪不冷化雪冷!”明文走进白茫茫的旷野。
下雪不是不冷,而是化雪时吸收了空气中大量的热量,显得更冷。
碰运气就是大雪之后,去撵野兔。雪小雪浅不影响野兔逃跑,它们非常灵敏,根本撵不上!雪大雪深,人行走就困难,也撵不上!
落雪只有十几公分厚,才深浅合适。当然,遇上了野免,未必都能捉住,只能碰运气。
国家严控枪支之后,连乡村的土铳也上缴。加上当地没有狼豹,野兔缺少天敌,这些年大量繁殖,房前屋后就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寻找野兔主要跟踪它们在雪地留下的足迹。由于大雪刚停,雪地上还找不到它们的足迹。
考虑到它们也怕冷,明文专门寻找避风向阳的树兜树洞,土坑土堆。走到一处田埂下,突然,
“啪”的一声,一只野鸡冲天而起,扬起一片雪粉!明文被吓了一跳,那只羽毛艳丽的公野鸡
“歌歌”地叫着飞到距离两百米左右的对面小山坡上。
公母野鸡最大的区别:公野鸡不仅个大尾长鸡冠高叫声响亮,而且背上的羽毛艳丽,脖子上的羽毛还有一圈明显的白色圆环。
它们从前被人们任意捕猎,现在已经是国家保护动物了。
搜寻到另一条田埂下,一只野兔
“嗖” 地蹿出,竖着两只大耳朵急速跳纵,后面溅起一团雪粉!明文急忙撵过去,两米,三米,五米,十米,野兔慌不择路一下子跌进雪坑!
等的就是这样的机会!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明文快速跑近,刚要举棍,野兔又飞快弹出,来了个急转弯,再次逃跑,明文握棍紧追不舍。
野免也许刚才被跌懵了,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加上积雪几乎淹盖了它那双短小的前腿,长而有力的后肢用劲蹬出,重心失衡,又跌了两个跟头,明文瞅准时机,木棍
“啪啪啪”击打,只几下,野兔四肢乱弹了一会,便一动不动。明文从雪窝里把它拎出,哟!一只大公兔!这家伙一双红眼还未闭合,明文调笑道:
“伙计,你别不服气!你的同伴一般才两三斤重,你最低有五斤重,你贪吃饱睡,养尊处优,危险来了自然难逃厄运!”

 楼主| 发表于 2025-1-22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九、野味大餐

       明文一手握着木棍,一手提着死去的大野兔,在田野中继续搜寻。
看到雪地上站着一位老人,他柱着拐杖,身裹退色的旧黄大衣,怔怔地呆望着盖满白雪的田野,像一座雕像,一动不动。
明文上前一步,丢下木棍和死去的野兔,紧握老人粗糙且冰僵的双手,有些吃惊:
“老队长,您怎么站在这里?”
老人回头,擦擦流着浊泪的双眼,仔细一看:
“明文呀,是你呀!我来看看田地。”
“您老不怕摔伤呀?!到处都是雪,能看到什么呀?”明文一边扶着老
队长一边说。
从记事时起,明文就知道他是生产队长,后来实行分田责任制,他仍然是队长,当了几十年的生产队长,如今八十多岁了,大伙都亲切称呼他老队长。
再后来,村子里的人都外出了,他也跟着儿孙进城了。
“原来呀,这雪压着的应该是青青的麦苗。唉,现在一株麦苗都找不到。净是些杂草,荒了,这么好的田都荒了!可惜呀!可惜呀!”老队长满脸惆怅伤感。
“是可惜呀!但种田确实只能糊口不能养家!人要活命,只有外出谋生,这田地不荒也得荒呀!”明文劝慰老队长。
“田地是根,粮食是命。种田人,不种田,都挤进城找活做,这不正常呀!”老队长还是忧虑。
位卑未敢忘忧国。明文对老队长更加敬佩:
“我扶着您老回去吧。这雪地里泠!”
“我自己能走,还能骑三轮车。怕雪滑,才临时找根拐杖!”老队长还是在明文的搀扶下,依依不舍地慢慢地往回走。看到明文手里提着大野兔,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笑容:
“你运气不错!”
“正好被我碰上!”明文微笑着,
“您儿子儿媳孙子孙媳都回来了?”
“就我和儿子回来了。孙子孙媳回乡下住不惯,说干什么都不方便。儿媳帮他们带两岁多的重孙子。也在城里过年!”老队长边走边说。
“您们几时回来的?”
“昨天下午,到家时天快黑了。”
老队长的儿子吴海,人壮体黑,绰号老黑,比明文大几岁,也是村子里儿时的伙伴。他正在清扫门前的积雪,看到明文扶着老父亲走回来,连忙迎上去;
“明老师辛苦了!”
明文笑答:
“都是老伙计了,你还讲客气!”
老黑掏出香烟递给明文,明文摆摆手:
“谢谢!”
“还是不抽烟好!”老黑边说边搬两张木椅,一张递给明文,一张扶着老父亲在走廊上坐下,
“老头儿总是心急,雪刚停就要去看看田地!家里长期没有住人,乱七八糟,我要收拾,没有时间陪他。”
“故土难离。理解!”明文答道。看到老黑家门前的大刺槐树叶落尽,光秃秃的枝杈在白雪映衬下更显苍桑倔强,树下光溜溜的几座石凳子空守失落寂莫。
老黑看到明文提着野兔,笑道:
“你腿脚还是那么快!还能撵到兔子!我的锅还生着锈,中午去你家加餐!”
明文爽快应承:
“搭白算数!”
女儿明静看到爸爸提着一只大野兔回来,欣喜跑过去:
“怎么弄来的?”
“当然是撵来的!”
“是你撵住后打死的?”
“有问题吗?”
“野兔是国家保护动物!”
“野兔中的雪兔才是国家保护动物,这是草兔。乖女儿!”
明文把死兔剥皮,剔除内脏,剁块,用开水泡洗一遍,除悼土腥味!在锅里倒上食用油,油滚放肉,大火爆炒,外焦内嫩时,放盐,倒酱油,撒大茴,加红辣椒晒干捣烂的辣椒面,加水炖煮。
翻炒两遍后,再加上味精、蒜瓣、姜片、葱花,再起锅盛钵。
大方桌子上,正中间香喷喷的野兔火锅扑腾扑腾冒着热气,汤汁时不时外溢,胡小凤还加了几道菜:青椒香肠、麻辣豆腐、爆炒腰花、油煎鲫鱼、凉拌酸菜、蚂蚁上树、鸡蛋花、花生米,一大碗糍粑,还有一大钵洗净切条备用下火锅的当地特产三白之一的大白菜!
老爸老妈上座,刘亮火一家三口,老黑和明文夫妇女儿儿子围坐四周,满满一大桌。
明文拿出本地酿制的纯稻谷酒,老爸年老,只倒上半杯,刘亮火父子和老黑都满杯,自己也倒满!明静给阿姨谢敏和奶奶妈妈都倒上饮料,众人开怀大吃!

 楼主| 发表于 2025-1-23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席间畅言

      席间,众人谈论的话题绕不开各自进城的故事。
明文说:
“老黑,你比我才大几岁,你孙子都两岁多了,我儿子才三岁多!”
老黑:
“你们有文化,女儿也是大学生,生活讲质量。我们一家人都是大老粗,儿子初中算是混毕业了。只能早些打工赚钱结婚生子,没有什么追求!”
“听说你在城里已经买房子了?”刘亮火插话问道。
“房子买是买了,也是遭罪!”老黑边啃兔肉边说,
“都是东借西挪付的首付,剩下的银行按揭!每月月底银行催款短信就像孙猴子头上的紧箍咒一样,一念头都疼!”
“大势所趁。不在城里买房,儿子就找不到女朋友!”谢敏边说边看儿子,儿子刘涛一手啃着兔肉,一手玩着手机,对大人们的谈话充耳不闻。
刘亮火苦笑着摇了摇头。
“那你们一家人在城里做什么?”胡小凤一边喂儿子小东一边问。
老黑喝了一口酒,无不感慨:
“说出来丢人!没有手艺没有文化,又快五十岁了,只能做点小生意赚点辛苦钱。当菜贩子!半夜三四点蹬三轮车去蔬菜市场批发,天蒙蒙亮就要摆好摊,从早晨一直守到天黑!天天如此!”
“赚钱都不容易!”谢敏感叹。
明文问:
“吃饭怎么搞?”
“俩口子轮换,一人回家先做饭吃好后,再带点到摊位来吃。儿子在公司当普通员工,赚的钱只够他自己花,儿媳专门带孙子!”
“来,边喝酒边聊!”明文又给刘亮火和老黑倒满谷酒,
“你老爸老队长专门在家养老了!”
“唉,养什么老哟!”老黑叹气,
“几代人住一起搞不习惯。他一个人租住在车库里,骑三轮车早出晚归连收带捡搞废品。有时赚几块钱,有时赚十几块钱!饿了随便在街上买点吃的。都八十多岁了,儿孙满堂,理应享福,但还是要为生活奔波,唉,也是我们当后人的没有本事,让他受罪!”
“他能骑三轮车,身体还硬朗,当了一辈子队长,也吃尽了苦。”明文老爸深有感慨。
“城里老人退休了,都有退休费。打牌、下棋、跳舞、钓鱼,怎么舒服怎么玩!农村老人只要还能动,就要做事,真是不公平!”谢敏有些气愤。
“修十世,住街市。”明文老妈说,
“都是前世修来的!”
“奶奶说的是迷信!”明静插话。
“就是不公平!极不公平!”刘亮火更是怨言多多,
“城里人那时上班,交了养老金,农村人那时交的免费公粮,还有按规定卖的低价余粮和廉价牲猪!凭什么不能算养老金?现在经济发达了,国家有钱了,给农村人带来了什么实惠?还不是像叫花子一样东奔西跑到处找活路!城里人是人!农村人就不是人?”
“粮食价格一直不上涨,种子农药化肥噌噌疯涨,让农村人种田没有效益,便相逼着进城打工!”老黑感触更深:
“城市租房贵!好不容易省吃俭用攒点钱,考虑到子孙以后上学方便,买套房子,就欠下一屁股债,没有成富翁却成了负翁!人老几代人又要日夜愁着还债,你说,几时才能混出头!!”
明文听着他们的话,不知如何应答,因为他们说的事,都是不容置疑无须争辩的事实。
“大过年的,你们还是说些高兴的事!”胡小凤连忙圆场。
散席之后,胡小凤用一次性饭碗盛了一碗饭和半碗兔肉另加其它菜品,带给老队长,老黑再三致谢才带回。

 楼主| 发表于 2025-1-24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十一、新年祈祷

    转眼之间大年三十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做迎接新年的最后准备。
明文家的家务事由老婆胡小凤和老妈联手,早就收拾妥当,他倒落得清闲。
天气转晴,背阴之处仍有积雪,温度零下,依然寒冷。
他抱着儿子来到村子里最大的堰塘边,水面上结满了冰!冰纹千奇百怪,有的像镜面、有的像房屋、有的像树枝、有的像花瓣、有的像山峰、有的像云朵、、、、、、
明文感叹着大自然的神奇魔力,放下儿子,玩起了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
用皮靴踏破堰塘边的冰面,双手拾起一块冰,举起向堰塘中间的冰面扔去,
“啪” 的脆响,冰块碎成千千万万的小冰块哗哗地四散滑滚开去,小家伙见后,喜得双腿乱蹦!看来,喜欢乐趣是儿童的天性。
多年前,每次结冰,他都会和村子里的小伙伴们玩这种游戏。
那时,几乎每家都会喂养一两只鸭子,让它们下蛋改善伙食。小伙伴们把一大群鸭子赶到堰塘的冰中间,然后,把大块冰扔向它们,可怜那些鸭子们,在地面上行走就摇摇晃晃,在冰面上更是一跌一滑,加上无数冰块的袭击,躲无可躲,被击翻撞倒,吓得“嘎嗄” 乱叫!塘边则是一片嬉笑声。
那时堰埂宽厚坚固,两头大水牛可以并行,堰底间隔几年就会清除塘泥,把塘泥挑到麦田去,即是有机肥料,同时也扩充了堰塘的库容量。
现在堰塘长期无人管理修缮,堰埂垮垮塌塌,行人通行还勉勉强强,堰底也被塘泥填塞,仅能容装有限的雨水。
农谚:小伢身上三把火,大人身上棉絮裹。
明文看到儿子也玩得高兴,摸摸小手也是热的,估计他不会冷,就又继续玩。
快到中午了,过足了扔冰瘾,才回家供公祖。
乡村习俗:年底年头或重大喜庆日,请仙逝的众位列祖列宗回家
“吃饭。”即是供公祖。
尽管带着几分迷信,却也包括孝文化的传承。
中堂柜上点燃蜡烛和高香,八仙桌四周摆正八张木椅,八仙桌面中间摆放盛满肉的火锅,也有的人家陪放几盘菜肴,桌面上四边放置八双筷子和八个酒盅,椅子和筷子都不能是红色。
按照上席下席左右陪席顺序给每个酒盅斟上白酒,斟酒时小心翼翼,酒不能溅洒在桌子上,也不能绊动椅子,旁边的人更不能喧哗,以示对祖宗的尊重和敬畏。
第一次斟酒不能太多,因为后面还有两次斟酒,否则酒盅的酒就会满溢。
一次斟酒后,把八双筷子的一端都搭在火锅周围的边上,寓意祖宗们开始喝酒吃菜。
间隔几分钟,每个酒盅再斟两次酒,直到满盅。然后,再盛八碗米饭,筷子两端分别搭在火锅和饭碗上,让祖宗们继续享用。
最后,用大饭钵收集每个碗里的饭,再把空碗倒上白开水,让祖宗们酒醉饭饱之后喝茶。当地习俗称,喝白开水称喝茶。
地上烧着纸钱,全家人都给祖宗们作揖叩头,答谢祖宗们的庇护和保佑!
明静看爸爸有条不紊做着这一切,甚感荒唐可笑,但是,又看到爸爸妈妈特别是爷爷奶奶庄严肃穆虔诚认真的样子,想笑又不敢笑,只得顺从家人们的指意,给看不到摸不着的祖宗们叩头谢恩。
妈妈抱着弟弟,连哄带按让不懂事的小弟弟,也给祖宗们作揖叩头。
傍晚,明文在每副门上贴上从街上买回的对联和年画。前些年,对联都是买来红纸和墨汁,自己用毛笔书写,有时也帮乡亲们书写。
如今街上都卖现成的,直接粘贴,倒也省时省力。
晚饭后,一家人围着火盆,一边烤着火,吃着花生和点心,,嗑着瓜子,喝着茶,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
明文边看电视,边思考着日后的人生路:
长期这样打工也不是办法,吃喝之后略有盈余,父母都年岁已高,疾病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倘若有什么意外,哪里有钱医治?自已耳闻目睹加上亲身体验,城乡差别越来越大,富贫差距越来越悬殊,能否通过笔端向世人披露警示?!
新年的钟声终于敲响:
到处都是轰隆隆的冲天炮声和啪啪啪的鞭炮声,有的烟花腾上半空,闪出耀眼的五颜六色的火花。
人们新年的笫一件大事开始了:祭祀天地,俗称出行。
在门外宽阔地上,燃上香蜡,供上熟肉甚至整个猪头,或水果点心,焚烧纸钱,向天地诸神祈祷:许下新年大愿!保佑新年好运!
应广市一个小区的空闲处,刘桂莲按照传统习俗向天地祈祷:
“愿儿子儿媳工作顺遂!”
停了停,“也愿他早日功成名就!”
黄东:
“保佑全家老少平安!”
谌贵:
“希望风调雨顺!”
李从兴:
“生意兴隆!母子平安!”
陈老师:
“愿这批下岗教师都老有所养!”
胡大柱:
“新年从新开始!”
刘亮火谢敏夫妻俩;
“儿子快成家!”
老黑;
“早日还清欠帐!”
明文:
“希望天下太平,社会和谐,共同富裕!”
想了想,
“愿她生活幸福!”




上篇完                                               私信邮箱:2386913950

 楼主| 发表于 2025-2-7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光头闲谈
链接:https://www.mala.cn/thread-16656109-1-1.html
来源:麻辣社区  - 四川网络社区

 私信邮箱:2386913950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文欲言又止,又能说什么呢?说了又有什么用呢?

 楼主| 发表于 2025-7-22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乡村的荒凉,留守群体的凄惨和悲伤;都市的繁华,道貌岸然的贪婪和伪装;同乡朋友们的真诚,初恋情人间的放荡、、、、、、
       敬请关注中篇现实题材小说''城乡往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5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愿合作者,QQ2386913950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愿合作者,QQ2386913950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