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赠梦者,赠造梦之翼
“昨夜闲潭梦落花”,道尽幽微心绪;“我欲因之梦吴越”,映照千古追寻;更有“铁马冰河入梦来”,激荡家国壮怀。梦,是我们心灵深处无垠的星海。倘若有一天,我们真能将梦赠予他人,我以为其中真意并非在于复制一段幻境,而在于赠予一颗能够迸发梦想光芒的火种,点亮他人生命深处的造梦之心。
赠梦的真谛,是赠予开启梦想疆域的无形钥匙。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赠梦者”,从不简单描绘梦境,而是点燃后来者心中那份追寻未知的勇气与热望。孔子慨然长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看似困顿,实则以不屈风骨在弟子心中深植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的宏愿,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如永不熄灭的薪火,在代代士人心中激荡起为理想奋斗的豪情。此非赠人一场酣梦,而是赋予后人以“造梦”的胆魄与信仰。
真正的赠梦者,恰如点燃他人内心火焰的智者,那火焰一旦燃起,便有了自我燎原的力量。他们赠予的,是“造梦”的伟力,而非梦境本身。王阳明于龙场瘴疠之地悟出“心即理”之真谛,他并未直接授予弟子某种具体梦境,却以“知行合一”的智慧火炬,照亮了千万颗心,催生了各自不同的精神觉醒与生命创造。这正如伏尔泰所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所捍卫的,正是思想自由生长的神圣权利,正是那孕育无限可能梦想的沃土本身。
由此观之,今日之青年,既是前人梦想光华的受赠者,亦当成为未来梦想种子的慷慨赠予者。我们感念先辈以血泪书写的壮阔诗篇,但更应继承他们那份“造梦”的神圣能力与不屈担当。从梁启超“少年中国”的振聋呐喊,到黄文秀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挥洒青春,他们皆是这“造梦之力”的化身。我们在时代的丰沃土壤上耕耘,手中握紧的不仅是前人递来的火炬,更应淬炼出新的光焰,继续照亮后来者的路途,让梦想的星火在接力中永恒不息。
赠梦之举,非如传送一幅画作那样简单;它是在他人灵魂深处种下一颗能自行生长、开花、结果的种子,使之拥有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能力。这赠予的,是能够冲破藩篱的羽翼,是孕育无限可能的原初力量。当每一颗心都成为新梦的摇篮,当每一代人都能点燃自己并照亮他人——这便如鲁迅先生所祈愿的:“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那万千心火终将凝聚成不灭的璀璨银河,在历史长夜中指引人类精神的永恒飞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