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979|评论: 51

嫘祖中国神话研究的分水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9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嫘祖中国神话研究的分水岭

----评石云龙和石小玉的《中华之母嫘祖》

王德奎

一、
盐亭是个可钻出“大油田”的地方

这里说的“石油”首先是与石云龙、石小玉的姓相联系,想出来的。大众文化出版社20092月出版了石云龙撰文石云龙的外孙女石小玉作画历时10年完成的大型画册《中华之母嫘祖》一书。20091221日,石云龙先生把它亲自送到我手中,两人交谈了一整天,我终于认识了石云龙先生。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我认真读完书中石云龙先生的论著,深感石云龙先生是一位值得我们骄傲的盐亭人,他在盐亭嫘祖文化研究上将立下一块丰碑。他们爷孙俩艰难奋斗的历程及其成果,生动地说明盐亭是个可钻出“石油”的“大油田”的地方。这个联系其次,也与我当时每天晚上8点,看中央电视台的《奠基者》电视剧有关。《奠基者》表现的是,从石油部的部长到大庆石油工人们,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那种奋斗精神,让人感动!让人震感!使我久久不能平静。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1-29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顶先生的贴,然后等几天空了来批判你哦.;P :o :lol
发表于 2010-1-29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不厚道,偶只顶不批,批不来;P

发表于 2010-1-29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不厚道,偶只顶不批,批不来
海椒酱泡萝卜 发表于 2010-1-29 00:37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不但要批,还要判!-------------------







------------------(评价)!:lol :lol 然后带大家走出迷城;P :)

发表于 2010-1-29 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嫘祖像2.jpg


如此嫘祖像!



   整体认为:这足以代表目前嫘祖文化的现状!

发表于 2010-1-29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看新闻里说过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此,我把“文化”的含义也看成“大油田”。嫘祖文化研究不是指,盐亭真可以钻出石油来。当然,盐亭真的已钻出了石油和天然气;在盐亭嫘祖故里的大片土地上,现在确实也立有无数石油开采的井架,然而公开的传闻没有说是大油田。这也许与《奠基者》电视剧开头表现的,上世纪50年代末,石油部在川中的石油大会战失败相连。川中是个大油田,这也许是事实,但四川地下,地层地质结构复杂,岩层大裂缝太多,现有的技术条件,难于探明储藏石油的地下,大油盆的具体位置,说是石油大会战失败的主要原因。
著名学者柏杨,其巨著《中国人史纲》一书,把中华人的活动历史,分为四个时期:神话时代、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信史时代。柏杨认为神话时代是从盘古王开始,传说时代是从黄帝王朝开始,半信史时代是从夏王朝开始,信史时代是从周王朝开始。柏杨先生这个划分,也许大家能接受。由此可以说,嫘祖文化研究,处于神话时代和传说时代的分水岭上,这也是一个“断裂带”。神话时代和传说时代也类似石油储藏在地下,看不见。这也类似川中石油大油田储藏,地层地质结构复杂,岩层大裂缝太多,盐亭的“石油”开采会失败吗?文化虽然也类似石油,是一种“能源”,但“文化”也不同于“石油”:文化有一种多元性,既有大众文化,也与个人的开拓有联系;而石油就是石油。
盐亭的“一穷二白”是有名的。改革开放前,人们常说,盐亭人是吃“米儿红苕”长大的。改革开放30多年,盐亭虽然作了极大的努力,但人们仍然形容盐亭是“重工业打石头,轻工业打饼子”。谈起盐亭经济之管见,立足现实给盐亭定好位,分析盐亭的资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仍有一种苦涩和无奈的味道。
有人说,没有文化作支撑的国家,难以成为强国;没有文化作支撑的县市,同样难以成为强县。因此解放后在激烈的文化变构中,石云龙先生一直在注意盐亭乡情文化的构建。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他注意到我在盐亭开发嫘祖历史研究时,就感到一种振奋。当时盐亭嫘祖历史的研究,是作为一种盐亭乡情文化在探索,起步非常艰难。但盐亭嫘祖历史的研究,也如盐亭县城里的百年笔塔,类似石油钻井式的是一种数千年盐亭乡情文化积淀大油盆储藏的地面上的“钻井”。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1888年也称作光绪十四年,这也许没什么可称道的。但有人说那一年,也可以说是濒临死亡的满清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做了最后一次挣扎,经过短暂的回光返照后进入弥留时期----战乱不断,国家体系崩溃,经济跌至谷底;外敌不远千里驾驶着军舰,到中国肆意蹂躏,民生不聊,一个接着一个的耻辱,写在我们的历史书上。但那一年有两件事,可作为盐亭人奋起的坐标。
一是广东才子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吁请“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当时整个清朝朝廷,正是洋务派当道的时候,慈熙还给光绪有足够的空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一年在中国,也是现代货币形式出现的开始---两广总督张之洞设立银元局,铸造银币;同时另一位洋务运动的代表李鸿章,支持上海道龚照瑗及严信厚等,在上海筹办华新纺织新局,颇有现代工商体制的雏形。在教育方面,在天津,中国有了第一家中学天津汇文中学。在南京,建立了一所教会制的大学金陵大学。在军事上那年清政府批准《北洋海军章程》,北洋海军正式成军。这也许是给盐亭“火候文章”和“门第科举”的思维壮了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是1888年,英国借口哲孟雄问题,悍然出兵二千多人,向西藏地方军队发动进攻。攻毁隆吐山藏兵营房。藏兵英勇抗击后,转移到亚东山谷。四月间,藏兵突袭英军营地,终因寡不敌众,隆吐山、亚东、朗热等要隘相继失守。但清廷却命令藏兵撤出隆吐山边卡,并将积极支持抗英斗争的驻藏大臣文硕革职,以长庚代之;又命驻藏帮办大臣升泰驰赴前线,与英国“罢兵定界”,还派海关税务司英人赫政协助升泰同英国谈判,使英国侵略势力打开了中国西藏的门户。这段鲜血化雪莲的历史,也许给盐亭人也有冲击。因为在第二年1889年,盐亭出生了一位叫任望南的人,他与何拔儒同乡,出生时家境清贫,父亲早亡。他在何拔儒的启蒙教育下,选择四川藏文专科学校深造,16岁毕业就投奔藏族地区任教,并从那里崛起。北洋军阀时期,官至山东省代理省长。北洋军阀失败,他漫游欧美,并投向孙中山。到成都解放时,他官至四川省财政厅长。在解放军的感召下,他拒绝随同省主席逃跑,保护案卷财物迎接我军接管。1952年盐亭县法院以支持土匪暴动罪处决。1984年经绵阳地区中级法院查证不实,宣告无罪;四川省委统战部决定对任望南以爱国民主人士对待。任望南在旧时做官期间,曾在家乡创办私立中学,并为盐亭中学等多所中学的发展筹款赠物,有一定影响。

发表于 2010-1-29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尊敬的王先生,现在好多人,连自己的爹妈都不要,何谈嫘祖嫘婆.这大概就是嫘祖在盐亭火不起来的原因之一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是1888年,英国借口哲孟雄问题,悍然出兵二千多人,向西藏地方军队发动进攻。攻毁隆吐山藏兵营房。藏兵英勇抗击后,转移到亚东山谷。四月间,藏兵突袭英军营地,终因寡不敌众,隆吐山、亚东、朗热等要隘相继失守。但清廷却命令藏兵撤出隆吐山边卡,并将积极支持抗英斗争的驻藏大臣文硕革职,以长庚代之;又命驻藏帮办大臣升泰驰赴前线,与英国“罢兵定界”,还派海关税务司英人赫政协助升泰同英国谈判,使英国侵略势力打开了中国西藏的门户。这段鲜血化雪莲的历史,也许给盐亭人也有冲击。因为在第二年1889年,盐亭出生了一位叫任望南的人,他与何拔儒同乡,出生时家境清贫,父亲早亡。他在何拔儒的启蒙教育下,选择四川藏文专科学校深造,16岁毕业就投奔藏族地区任教,并从那里崛起。北洋军阀时期,官至山东省代理省长。北洋军阀失败,他漫游欧美,并投向孙中山。到成都解放时,他官至四川省财政厅长。在解放军的感召下,他拒绝随同省主席逃跑,保护案卷财物迎接我军接管。1952年盐亭县法院以支持土匪暴动罪处决。1984年经绵阳地区中级法院查证不实,宣告无罪;四川省委统战部决定对任望南以爱国民主人士对待。任望南在旧时做官期间,曾在家乡创办私立中学,并为盐亭中学等多所中学的发展筹款赠物,有一定影响。

发表于 2010-1-29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位叫任望南的人,他与何拔儒同乡,出生时家境清贫,父亲早亡。他在何拔儒的启蒙教育下,选择四川藏文专科学校深造,16岁毕业就投奔藏族地区任教,并从那里崛起。北洋军阀时期,官至山东省代理省长。北洋军阀失败,他漫游欧美,并投向孙中山。到成都解放时,他官至四川省财政厅长。

  
呵呵,都是我老乡,挨到的:victory: ,名人! :lol :$    一个是才子,一个是财神!   民国时代九龙双才(财)子,:lol


从小听他们的故事长大.  其它不支持,这个赞一下!:handshake
发表于 2010-1-2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熟悉的过岗楼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盐亭老乡之间,今天分为两群人,相信嫘祖可能出生在盐亭,和不相信嫘祖出生在盐亭,而且产生了一些交恶的现象,和以嫘祖之名乱建小庙的现象,但这与真诚的盐亭嫘祖历史乡情文化的纯学术探索无关。解放后,在激烈的文化变构中,改革开放前主旋律是反封资修,嫘祖文化作为封建文化,基本上从大中小学的学校教材中删去,90%的人连嫘祖的“嫘”字都读不准,还谈论信不信嫘祖可能出生在盐亭?改革开放后,主旋律重视拨乱反正,才给真诚的盐亭嫘祖历史乡情文化的纯学术探索带来了春天。所以,信不信嫘祖可能出生在盐亭,都可听其的言,观其行。问题是,嫘祖真不真出生在盐亭,与地下真不真有石油一样,那是一个很过硬钻探的过程。在石云龙来我家交谈中,我告诉石先生,实际我也早告诉过一些询问过的人,1981年我36岁时调回盐亭县科协工作时,正赶上祖国刚改革开放拨乱反正的好时机,那时盐亭县科协创办《科学盐亭人》、《科学知识》等铅印科普小报,其中就是在架设井架,想开钻嫘祖这种“石油”。这不完全靠的是《史记》、《山海经》等历史文献的定论,也不完全靠的是盐亭乡土的传说的定论,而是靠解放后祖国和人民对我们从小学受教育就开始的全程培养。具体到我来说,就是在这些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我还在二十多年中不间断地坚持自学,钻研国内外前沿的自然科学等各类知识,结合家乡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认识,再加上《史记》、《山海经》等历史文献和盐亭乡土的传说,得出嫘祖可能出生在盐亭的想法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盐亭家乡山地边,生长旺盛的土话叫“斯毛草”、“大巴茅”、“桃架子”的植物,小时我们用斯毛草的花茎,编过老鹰等玩具。在我研究八卦文字和《周易》时,对上古占卦用的蓍草,多方考究出蓍草就是家乡土话叫的“斯毛草”、“大巴茅”、“桃架子”。这得到了成都市文化馆馆长、道教音乐研究学者、阆中人的王纯武先生的赞同。这里王纯武的理解,含有一些乡情:宋朝朱熹派人入川复得易图,这不是偶然的;阆中和盐亭接近,我把很多研究细节说给王纯武先生听,他一听就明白。
我的嫘祖“钻探”,类似的还有家乡“大围坪”留存的古堰塞湖-盆塞海、古山寨群落、古冰川冰臼遗迹地貌等等研究。这些都是我从读完小,就开始积累起的疑问;从读大学起,我已开始注意学习计量历史学、海啸遗迹考古等探索方法的研究。在盐亭县科协工作的日子里,我都多方考究,把这些心得严格按自然科学规范写出文章。同时,其中的成长,我也得到过盐亭很多前辈的指引。例如,盐中孙孟吉老先生,文革前我在盐中读高中,就常看到他在文化馆找资料写县志。1981年《科学盐亭人》报创刊号,头版全文刊登孙孟吉老先生的《盐亭建县史略》长文,这是盐亭县科协副主席梁明全先生约定他的文章。当时孙孟吉老先生已经80多岁,组稿时我去取文章,孙先生拿出的只是一些手写的资料稿,内容虽然丰富,但年代发生的顺序是交叉在一起的,无法直接使用。我拿到这些材料,就按《新华字典》后面公布的《我国历代纪元表》的年代纪元时间的顺序,一条条地归序整理出初稿,交梁明全主席修改补充,再全部交还孙先生手里,请他亲自过目定稿。在我们四五次来往的交换意见中,孙先生很赞成这种年表王表的历史研究方法,这为我后来编撰《嫘祖年谱初编》打下了基础和增强了信心。然而我的这些不合常规的按自然科学规范研究嫘祖历史,也引来不少争议。《科学盐亭人》、《科学知识》等铅印科普小报不能办下去了,我就把这类文章投寄到《四川日报》、《绵阳日报》、《今晚报》、《四川文物》、《四川丝绸》、《文史杂志》、《民间文学》等报刊杂志编辑部,数十篇这类文章在川内外报刊杂志的发表,使嫘祖历史研究走出了盐亭,走向了全国;在盐亭县内外,也引起了更广的争议。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年后的今天再回头来看,支持的有不少乡情,反对的也有不少乡情。他们中有不少人是我们家的亲朋好友,我们相知相识多年,在我们聚会时,仍有不断的熟人小声问我:“嫘祖出生在盐亭,是真的吗?”我已经调离盐亭工作十多年,并且已经退休。不管他们的意见如何,我个人都感到是他们对我的关心。嫘祖历史研究,最使我遗憾的是,正如石云龙先生“浅析西平嫘祖文化研究”一文提及,2006年西平嫘祖文化研究出书,有一位先生写文说,“西陵”地望有多说,最没“于史无徵”的是盐亭。
西平学者说的也是一部分事实。但反过来说,盐亭是“西陵”地望,“于史有徵”, 盐亭还需要去钻,才知道是“大油田”吗?但是,要有历史文献的定论,是历史研究的常规;是数百年来,历史学家靠此吃饭的“饭碗”。过不了这道坎,就过不了历史学家们承认的这道关。对我个人来说,盐亭是“西陵”地望“于史有徵”的考究,也做过大量的工作。我们甚至追溯到语言学家公认的那些最古老的原始母语,或称遥远过去所说的一种源语的研究,来说明“盐亭”的读音与“西陵” 的读音的相近。而且我们也最早提出“西陵”地望评判的几条标准,被段渝等研究盐亭嫘祖的一些学者所采用,但要在著名的历史文献中,确切找到是盐亭的直接证据,这确实是一件遗憾。
然而要从一本古书到另一本古书,从一个古人到另一个古人,寻找他们对盐亭是“西陵”地望“于史有徵”的记述或注释,我做不到,也没有这个条件,恐怕我们很多人也做不到。但现在我们要说,在30年后,在石云龙先生撰文的大型画册《中华之母嫘祖》一书中,把“西陵”论证在古蜀地望,功夫是下够了的。该书从111页到140页,用了4篇长文,5幅古地图,总结了石云龙先生30年来一本本地研读《史记》、《山海经》等著名的历史文献书籍的心得,再加上石云龙先生亲口对我的讲述,给人以像一座高高耸立的石油钻井的印象,又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中午在我家请他吃饭时,饭桌是电视机前的矮台桌,石云龙先生说他不能坐矮板凳,我才知道他的腰和腿骨折过。一位80多岁的老人,还有伤病,10年辛苦出版了著作,又从盐亭老远到绵阳给一些同志送书,联系举办《中华之母嫘祖》一书的发行会,真是让人百感交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等待乡情未来奇迹的涌现
我是当代盐亭嫘祖研究的“始作俑者”。盐亭一些反嫘祖的强硬派常常问一些支持嫘祖研究的熟人:“你怎么也和搞嫘祖研究的搅在一起?”20多年来我也常常自问:“他们为什么也跑来搞嫘祖研究?”
现在我的答案是:“乡情”!反对的是乡情,支持的也是乡情。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这里的每个人,都需要有文化归属感的乡情。这类似,发表文章需要说明自己的学校,认识朋友需要介绍自己的单位,对外交流需要表明自己的身份,这些是归属感的外在表现;归属以一种共同的方式对外呈现,没有人在能够做到脱离乡情而独立存在。乡情文化的共同,有时被认为是社会阶层间最深层的一种本质认同,有时又是应对大的困难与挑战的一种理想的选择,是发展与前进的助推器。也唯有由一个核心因素的“文化”,无形地把人们联系在一起。不管是国际的风云变换,还是国家的祸福相依。从生命的摇篮,到青少年成长的童年,乡情都是个体铸锭自身的,最直接的第一口无形的熔炉。这种无形的熔炉,铸锭的有如我们绵阳闭路数字电视机顶盒用的“收视卡” 。
有形的收视卡类似无形的“电子刷卡”;有形的乡情和乡情文化铸锭就是的无形的“电子刷卡”。所以这种“电子刷卡”是多种多样的,但它深藏在你的大脑“机顶盒”中,牵引你的爱好情趣,它可以和你谋生干的工作相合,也可以相离。以纯学术爱好情趣的“电子卡”为例,同样是搞嫘祖研究,有的情趣爱好,是把嫘祖研究与它的应用结合,如与旅游、经济等发展联系,做大做强。这没有错,也许唯有如此,今天才有生命力。但也有把嫘祖研究,作为纯学术,探讨社会历史真实的发展道路的。无古不成今,是各种各样的规律、几率、位置、奖惩、读书,铸锭了这样的无形的“电子卡”的,我无法说清。但从开始到至今,我对嫘祖研究,都是纯学术的爱好情趣。不是如有的省份,是因为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需要一个嫘祖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2010年1月《中国青年报》、《科学时报》等有文章说,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似乎一切在市场化。搞研究的不权威,权威的不搞研究。谁拥有的平台高,谁就成了品牌经营公司,真的假的学术都可以有市场。京城机构想到地方上办一届年会,地方上也乐意出钱“承办”,而地方自然也有地方所图,于是学术成了一种资源。管中窥豹,“曹魏大墓”考古认定是曹操墓,河南专家考古发掘一年多,结论广受质疑。中国社科院专家团走马观花一天半,把它列入“2009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也可能只是适应市场需要,下了一次海,走了一次穴,特别是在当地政府把它与旅游、经济发展联系起来后,外界更是疑虑重重。专家并非都是书呆子,如今学术不是纯而又纯。学术公信力下降,是因为在现实中,存在一些自身丧失独立性、为权力诱惑、被利益收买的问题。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葛洪义就说:“谁请专家,专家就替谁说话”。学者拥有“专业权威”,对那些先是抛弃学术尊严捞好处、后是拿着“学术独立”做辩解的行为,公众无法判断。
到送书时为止,我和石云龙先生一生还只是见过四次面,而且在他爷孙的嫘祖探索上,我们曾有过误会。这四次见面是,第一次是1965年我考上大学,要转粮,即把农村户口办为吃国家供应,就要把半年分的粮食卖给国家,实际就是交谷子。当时我们家生产队全年一人也只能分到20多斤谷子,但国家也有一个变通办法,就是3斤红苕干抵交一斤谷子,即可以多卖红苕干,少卖谷子。父母亲总算为我到盐亭县玉龙区粮站交够了红苕干,他们要我拿着这些证明,找粮站站长签字办手续。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石云龙先生,因为他就是盐亭县玉龙区粮站的站长。当时他正当壮年,我原以为他会讨我的麻烦,因为听人说石站长办事很认真。其实他拿到我的卖红苕干收据和录取通知书后,看了看,连话也没问就给我签字办好了手续,给我留下难忘的印象。
约40年后,我第二次见到石云龙先生,已经是2003年在绵阳铁牛广场举办盐亭与黄陵“皇茶嫘锦 敬祭轩辕”大型省亲活动大会。那时我已经在1992年调离开盐亭县科协工作,会后盐亭籍的一批嫘祖研究者在一起吃饭,石云龙先生带着他的外孙女石小玉,拿着石小玉画的嫘祖画像,让我也提点意见。那是一张单独的嫘祖全身正面像,我早已经看见过,由于有点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古代的衣饰,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赞成把嫘祖的衣饰画得很先进,原因是我认为,柏杨先生说的从盘古王到黄帝王朝之前的神话时代,其著名的历史文献书籍记载的一些神话传说,反映的不是一些生活秀,而是“战争秀”,本质反映的是一些非常敏感的远古政治传说,这是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学人也是没有理解到的。以生活秀和“战争秀”来区分神话时代,就能揭示中国早期文明为什么是辉煌的,它的光辉在于什么地方?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长度,起点于约公元前6390-6210年盘古王开辟的法天法地时期;二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广度,地处四川5000多年前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遗址,说明它孕育了后来的东西文明;三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高度,地处四川5000多年前的山寨城邦文明和海洋文明遗址,说明它曾诞生过一个类似和谐一统的“远古联合国”。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笔者多年研究发现,中国除四川盆地外,其它地区难于建立八千至五千年前中华多代“远古联合国”历史实地研究的平台,原因是没有如目前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的那种远古文明遗迹。虽然那里的远古原有的生态景观和古建筑群早已被破坏,但那里的海啸地质地貌和山寨城邦遗迹结合的景观随处可见,如在绵阳涪江和梓江下游区域,距今8000年左右的古山寨群落遗址犹存,它们规模宏伟,气势壮观;围绕古山寨的处于半山腰的大围坪,延伸数百里,境内文物古迹众多。这些与古书记载的蛮荒历史无一相似;俗称“洋港子土”的丹霞地貌的浅土崖层剖面,“低岸为陵,高山为谷”的地质突变造成的高山鹅卵石延伸带的古河床遗迹、古冰川冰臼遗迹等也有数十处。这使人想起了20世纪初留学日本归乡的绵阳学人何拔儒,通过长期考察和研究从盐亭辐射嘉陵江流域两岸的大围坪和古山寨地质地貌,得出从1.2万年至8千年前的大冰川末期起,四川曾发生和存在过多次盆塞湖和盆塞海现象,从而为5000年前中国的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提供了地质地理条件,而被人称为中国上古海洋文明和城邦文明古环境研究的第四部书。所以如果把类似苏三等学者的观点反过来,把1.2万年至5千年前的四川盆塞海的海洋文明和山寨城邦文明现象,看作是人类文明的“孵抱期”,而中东文明则仅是它的“应用期”,不是也行吗?所以从约公元前6390年盘古王开辟的“远古联合国”,发展到约公元前6210年的嫘祖西陵领军“远古联合国”时期,已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最先进的文化、最先进的发展方向的地区。如此嫘祖画像的衣饰,高出同时代其他不发达地区几千年,也是可能的。但具体高到什么年代,仍是需要考虑的;我认为高到接近商王朝前的宫廷理解衣饰,也许还是可能的,但高到接近“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代,恐怕有些不自然。
所以当石云龙先生拿着拐棍,带着他的外孙女石小玉站在我面前,要送我他外孙女的嫘祖画像,请提意见时,我的脑子里翻腾开了:面前的石云龙已从我的壮年印象变成十足的老年,他的外孙女石小玉已经20多岁的大姑娘,没有工作、没有成家,靠着石云龙一点退休金,爷孙俩以探索嫘祖相依为命,单从石小玉的画艺来说,还是很不错,但如果我照实说出接近“梁山伯与祝英台”时代的衣饰,恐怕会伤他爷孙俩的心。所以我一开口,是离题反复叙述着约40年前,他在玉龙区粮站当站长时,为我升大学转粮办手续没有刁难而感谢他,以此拖延时间想个说辞来两全齐美摆平这一盛情。我终于想到盐亭中学著名绘画老师汪大启先生,在盐亭县科协时,我和汪大启老师相识,汪大启老师创办的盐中幻灯片厂,他画的课本故事内容教育幻灯片行销全国。汪大启先生在盐亭金鸡嫘祖故里的“四川嫘祖纪念馆”墙上,画的嫘祖和轩辕巨幅画像,虽然我也认为没有体现出远古政治传说的神话时代的“战争秀”气质,但那衣饰还比较原始,人物也画得很美、也有一股英雄气概。所以我终于说到石小玉的画像,除称赞一翻外,就说到我认识的汪大启老师,请石云龙爷孙俩能去拜访他,这样可能会更有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10-1-29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知石先生一下冒起火来,生气地说:“石小玉所画的嫘祖像,2002年被选入四川省嫘祖文化学术研讨会《文献汇编》,又被北京炎黄文化研究会以珍品收藏……”他列数着嫘祖画像所取得的荣誉。我感到十分地尴尬,也许石先生是听出了我话中的弦外之音,也庆幸我没有直说对嫘祖衣饰的感受。我赶忙道谢收下他们的画,到座位上去吃饭。一晃又是四年,2007年我第三次见到石云龙先生,那是我带着西南石油大学研究地质学的老教师常健民先生,到盐亭考察嫘祖故里和盘古故里的地质地貌。离开盐亭前,赵均中先生告诉我们,石云龙先生搜集了很多古桑硅木化石,要请常健民先生去看看。作为地质学家,和化石打交道是本行,我极力怂恿常健民先生去拜访石老先生,虽然这之前我和石先生之间有一些误会。
这是当天的晚上,我们去时已是晚上9点钟。石云龙先生的家在盐亭县粮食局家属区,住地不宽敞,房间楼板上有一个大洞,用木板盖着,给人觉得不是很安全。石老先生的老伴早已去世,他和他的二女儿,即石小玉的妈一家住在一起,石小玉不在。石先生把我们迎接进房间,热情地拿出搜集的大批硅木化石交给常健民先生看,并一边解说。在间隙中,他告诉我,他撰文外孙女石小玉作画的《中华之母嫘祖》一书已经完稿,正在联系找出版社出版。房里的灯光不是很好,他在翻给我这些手稿的同时,他又告诉我,他写的《论<山海经>佐证轩辕之丘在岷山》的论文,投寄给《江苏省炎黄研究会会刊》杂志已经被全文刊登,这一下提高了我的兴趣。《江苏省炎黄研究会会刊》杂志刊登的这篇文章很长,一个不认识石云龙的省级刊物能采用,说明他的论文有分量。问他还有没有短的一些类似论文,我好带回绵阳,帮他在网络论坛上转帖。石云龙先生这一下也高兴了,他连连说有,还说他能找人帮他在电脑上打出文章,用电子邮件寄給我,再请我帮他在网络论坛上粘贴。
我们就这样约好,我给他留下我的电子邮箱。后来石云龙先生用电子邮件,給我寄来了《<史记>佐证嫘祖诞生川北盐亭县,再论<山海经>佐证轩辕之丘在岷山》、《三论<山海经>佐证古蜀与唐虞夏商的关系》、《<史记>佐证 “西陵”、“江水”、“若水”皆在古蜀》、《浅析西平<嫘祖文化研究>》等几篇文章,我都先后一一在《光明网论坛》、《巴蜀网论坛》、《西平网论坛》等一些网络论坛上转帖出来。看的人很多,石云龙先生也多次打来电话,说他看到了这种情况。例如有一位网友说:“这些天考察炎黄历史,重新翻了翻《山海经》、 《通鉴》、《外纪》之类的的书,总觉无以为继。佩服老先生,居然能洋洋洒洒写出这么多来”。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