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九龙闲人

盐亭嫘祖文化研究批判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快乐就好,高兴就好!
ytr 发表于 2010-3-1 11:47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  海兄,你优点是: 一个老实人, 缺点:有点太老实!老实到不解风情(参见海兄有一篇网文):lol 赠号:老实和尚.(见陆小凤系列小说)
             Ytr兄,你优点是:一个好人! 缺点: 好得过余了。脾气好得让人不忍心伤到你,你急死盐亭人。;P     封号:好好先生!;P


   看你不爱开玩笑,今儿特拿你开涮:victory:
ytr

发表于 2010-3-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海兄,你优点是: 一个老实人, 缺点:有点太老实!老实到不解风情(参见海兄有一篇网文) 赠 ...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0-3-1 12:02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继续泡坛吧,继续“研嫘”吧,想“研海”也可以。
   “不解风情”这话出自男同胞之口无所谓........“好好先生”恐怕是你的误解,不过这话也是褒贬兼具,如你意实为贬义我自己把它理解为褒义可亦。

发表于 2010-3-1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王xx迂腐了些;

 楼主| 发表于 2010-3-1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泡坛吧,继续“研嫘”吧,想“研海”也可以。
   “不解风情”这话出自男同胞之口无所谓... ...
ytr 发表于 2010-3-1 12:31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基本无贬义!:handshake   你理解很正确!  说明海哥看得懂闲人的贴嘛,:victory:

 楼主| 发表于 2010-3-1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嫘研”系列文章较为专业,包括我在内的好多人都不大看得懂。
      这个“盐亭论坛”不是“嫘研”专业论坛,希望“嫘研”热心人士把此类文章更多地发表到专业的学术论坛上去。
      如果在这里发表,也希望以“科普文”的形式出现。

    如此一来,闲人致个歉!  闲人只是偶尔犯点横,  不喜欢海哥上面贴子里隐隐的"官腔"在!;P

     闲人有个习惯,在所有的排列中,一般都把官员排在末,呵呵!  那样显得隆重,最后出场一般.

发表于 2010-3-2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过份求真,反而会让人会不停要求你拿出证据来。
深有体会。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过份求真,反而会让人会不停要求你拿出证据来。
深有体会。
...蝉 发表于 2010-3-2 00:38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你是盐亭的,说一下就行了!  可你老是隔会儿就重复三四遍地说,  反而让人不信!  要看你身份证后再定!
ytr

发表于 2010-3-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嫘研”系列文章较为专业,包括我在内的好多人都不大看得懂。
      这个“盐亭论坛”不是“嫘研”专业论 ...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0-3-1 19:38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就象我也不喜欢一些“酸腔”一样,你也有你不喜欢的腔调,这是正常的,不因为这个影响了你泡坛发贴的兴致就好。
    还是回到你的“嫘祖”话题吧,我有个感觉,盐亭在这方面没有起色主要还不是宣传不够而是做得不够。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只举两个例子:其一,重庆丰都历来以鬼城闻名,打造的“鬼文化”相当成功,以“鬼文化”为卖点发展旅游也成功,他们并没有去证明鬼的故乡就在丰都(没有称“鬼故里”可能是因为这个名称不好听所以换了个说法叫“鬼城”),也没有大势宣传鬼文化。其二,近来新发掘的“观音故里遂宁”也同样成功,观音是菩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他们照样可吹成“观音故里”,并且有实际的东西。而盐亭的“嫘祖”除被骗子利用整了几个夭折的项目外没有实际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有少部分文人研究嫘祖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自己出名(不是全部也不是大多数嫘研人士哈,不然又打击一大片了),闲人提出的“把嫘祖文化开发研究作为重点”的观点(我把这理解为“嫘研应用技术”)其实我是赞同的,只是我对这个东西的前景持不乐观的态度。可能还有很多的盐亭人也是这种态度,并且部分利用嫘祖这个大旗行骗的事被很多人知道后,有人对此话题反感也是正常的。个人认为盐亭值得发掘的历史文化还有很多,值得开发的项目也很多,应该做的事也还很多,不局限于嫘祖这个话题。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象我也不喜欢一些“酸腔”一样,你也有你不喜欢的腔调,这是正常的,不因为这个影响了你泡坛发 ...
ytr 发表于 2010-3-2 09:47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盐亭在这方面没有起色主要还不是宣传不够而是做得不够。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只举两个例子:其一,重庆丰都历来以鬼城闻名,打造的“鬼文化”相当成功,以“鬼文化”为卖点发展旅游也成功,他们并没有去证明鬼的故乡就在丰都(没有称“鬼故里”可能是因为这个名称不好听所以换了个说法叫“鬼城”),也没有大势宣传鬼文化。其二,近来新发掘的“观音故里遂宁”也同样成功,观音是菩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他们照样可吹成“观音故里”,并且有实际的东西。而盐亭的“嫘祖”除被骗子利用整了几个夭折的项目外没有实际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有少部分文人研究嫘祖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自己出名(不是全部也不是大多数嫘研人士哈,不然又打击一大片了),闲人提出的“把嫘祖文化开发研究作为重点”的观点(我把这理解为“嫘研应用技术”)其实我是赞同的,只是我对这个东西的前景持不乐观的态度。可能还有很多的盐亭人也是这种态度,并且部分利用嫘祖这个大旗行骗的事被很多人知道后,有人对此话题反感也是正常的。个人认为盐亭值得发掘的历史文化还有很多,值得开发的项目也很多,应该做的事也还很多,不局限于嫘祖这个话题。


    你这么一说,  觉得海哥是个明白人!  完全清醒的,握爪!:handshake

   
     但也不能因为上过一回当,就害怕做这个事情!     嫘祖文化在盐亭这个事情本身是很好的,没错,即使有错,也错个别操作的人!   人都走了,换了.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ytr

发表于 2010-3-2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同理,也不能“嫘祖障目,不见盐亭”,我个人认为:至少在眼目下把盐亭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希望寄托在嫘祖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上不现实的。
“盐亭论坛”如果真成了“嫘研专业论坛”也就不好耍了,我担心的是这个。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同理,也不能“嫘祖障目,不见盐亭”,我个人认为:至少在眼目下把盐亭经济社会发展的 ...
ytr 发表于 2010-3-2 14:10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叶障目,不见森林!
同理,也不能“嫘祖障目,不见盐亭”,

   这个观点闲人也赞成!参见闲人<<盐亭闲话>>主张!  盐亭不中只有一张嫘祖牌可以打!:handshake

我个人认为:至少在眼目下把盐亭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希望寄托在嫘祖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上不现实的。

       一个地方经济不经济先不管!  没有特色一点的独特的地方文化! 就会失去吸引人的久远魅力!  抑如人一般:穷可以,但不能没有个性!

“盐亭论坛”如果真成了“嫘研专业论坛”也就不好耍了,我担心的是这个。

     你的担心纯属多余哈!  盐坛只有叶眺新老师是"专业"(闲人认为专业,但也不定哈,叶老师不承认)搞这个, 其它如闲人者,都只是响应,希望老家多个文化特色而矣!

   即然班班的"盐坛指导方针"如此,以后闲人少提就是!  一心写好我的2010年主打贴,<<盐亭闲话>>就是?:lol 呵呵,
ytr

发表于 2010-3-2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障目,不见森林!
同理,也不能“嫘祖障目,不见盐亭”,

   这个观点闲人也赞成!参见闲人主张!  盐 ...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0-3-2 14:20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我们立场观点基本一致,只是站在不同角度在说罢了。“盐坛”没有什么指导方针,就算有什么规则那也不是版主定的,是论坛举办者定的,继续快乐泡坛吧!

发表于 2010-3-2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同理,也不能“嫘祖障目,不见盐亭”,我个人认为:至少在眼目下把盐亭经济社会发展的 ...
ytr 发表于 2010-3-2 14:10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D 同意斑斑的盐亭论坛话盐亭。
嫘祖也只是盐亭论坛众多话题中的一个话题。

发表于 2010-3-2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们跟这些帖子,
1.也确实是因为这些前辈们写得太好了。
2.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看人家给我们回了啥帖。
假如人家给我们回了帖,我们不答一下,不看一下,多不礼貌哈。
ytr

发表于 2010-3-2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斑斑的盐亭论坛话盐亭。
嫘祖也只是盐亭论坛众多话题中的一个话题。
...蝉 发表于 2010-3-2 16:48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按你说的,不回复不礼貌。欢迎常来哦。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跟这些帖子,
1.也确实是因为这些前辈们写得太好了。
2.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看看人家给我们回了啥帖。 ...
...蝉 发表于 2010-3-2 16:52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看到蝉礼节性的来回我的贴!这要提醒一下,你不赞成的还是不支持哈!  这不是赶情, 非要我500你还600的!

        但听到蝉把闲人也喊:"前辈!"   很是受用!  以后就这么整启走哈!:victory:

发表于 2010-3-2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lol写得好的东西就是给人看的嘛。
:D他们写得好,还要我们看了觉得好,才会说好撒。

发表于 2010-3-4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苏三并非写给盐亭嫘祖去存的信(摘要)
苏三
【编者按】《盐亭嫘祖文化研究批判》,是网友“九龙闲人”先生在《盐亭论坛》开创的一个栏目,很好。而《盐亭论坛》,是一个公共言论平台,只要是健康的话题,各人都可以讲各自的。例如,盐亭讨论嫘祖去存问题,但一些年青人却觉得妨碍了自己的兴趣,很反感,也许苏三教授下面的文字有一些参考价值。南京大学哲学系李曙华教授发表在《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上说:今天,我们对传统之追根溯源,其意义不仅在历史,更在当下;不为复古,乃为创新。朱子之名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试想古今中外,任一民族之文化复兴,又何一不是返本开新,去源头寻求那“原发创生”之灵感?苏三是当代杰出的创新文化学者。下面的文字摘要自她最近推出的新研究成果《汉字起源新解》(东方出版社)。

不断有人提出:为什么这样一个明显牵涉到“中国史”的工作,却由苏三这个与中国史本来毫无关联的“外语系学生”来完成?我有一些浅显而简短的答复可能有助于大家理解。
盐亭复兴是否从清理她的远古根系开始
1、中国的学术过分封闭,尤其是历史学,向来眼睛向内,不向外看,所以中国的历史都是某种程度的“割裂史”“单独史”,而非客观的历史——不过我认为这是中国整体文化的一种表现,不太是人为的结果,并且还有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导致了这个结果,比如中国面积大而历史长。所以“中国史”喧宾夺主地盖过了“世界史”的光辉,并且中国历史上一直有自己为世界中心的“中国”情结,这也妨碍了中国人开放眼界与胸怀。
2、中国现行历史学体制,可以说更加剧了这种割裂或封闭局面。因为现代中国的历史学甫一建立就分设了“世界史”与“中国史”,而“世界史”中无“中国史”,“中国史”中无“世界”。这两者之间没有一个过渡的连接地带。苏三恰好是一个同时关心中国文明发展史的西方文化研究者,所以天然地忽略或者屏蔽了中国历史学的割裂弊端。可能正是这种对于中国史学界的完全“无知”,无意中就打通“世界史”与“中国史”的“任”“督”二脉。
3、我常常暗自笑称自己的研究是将“中国史”扩展为了“世界史”,每次我写的旨在揭示中国文明起源的文字,写着写着就成了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世界史”,不自觉地就把中国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了一起。世界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一体。其实世界本来就应该是一体的,全球文明本来就是同源的。
4、我认为,通过历史科学研究,不仅可以大致回答“为什么中国如此”的问题,而且也可以对中国未来的问题做出理性的指导。因为决定一个地区文明进程的因素其实无非是文明传播与交流的问题,而这些因素都是可以相对清晰把握的。历史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是可以信任的,但前提是必须诚实、客观与科学。无论你对于中华民族的明天予以怎样的期盼,我们必须从清理她的远古根系开始,这是毫无疑问的
嫘祖去存为什么出现于这个时代
1、“苏三”之所以能够出现于这个时代,也是中国社会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结果,假如还不是恶果的话。无论如何,误解苏三事小,一个民族缺少“科学创新”事大,所以在此特别强调一个可能有别于一般中国人“科学”逻辑的科学观,不仅是为了求得更多谅解,更是为以后长远的中国科学发展。
1、无数代知识分子关心中国的兴衰与中国的未来,我也是这中间的普通一员。我认为,在历史的追溯中,我们是可以对大家关心的“中国为什么是这样”的重大问题,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的,但这个前提必须提供相对真实的史实。
2、尽管这是一本存在着各种问题的书籍,但我可以很坦然地说,通过中国各地区古陶文,对中国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史前遗址进行了“陶文断代”,其结果令人震撼——暴露出的诸多严重问题可能预示着中国的早期文明史应该全面反思乃至改写。
3、历史研究反映时代,在中国进入这样一个正在巨变的伟大时代,中国历史假如没有一个像样的改写,那肯定就是这个学科没有真正地与时俱进。所以,对于历史学界在之后的时代里所应有的翻天覆地的变革,我是有所期待的。简言之,我认为,中国旧的历史学者充当中华民族“大族谱”书写者的身份,应该结束了,历史学应该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让“以史为鉴”真正充实起来,让历史之鉴“科学”起来。
嫘祖去存为什么存在着较大的分歧
1、我想,我与普通中国人在科学研究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个分歧实际上在历史研究的方法,尤其是史前史研究的方法与态度,并且也牵涉到“大胆假设”与“严谨考证”之间的辩证关系。我在这里再次与大家重温近代科学史上一位大师的有关思想,或许可能会略微平息一些人的情绪。达尔文曾经把“科学的态度”描绘成“怀疑主义”和“大胆设想”的一种适度关系,即:每一种论点,哪怕是人们最能够接受的,也还是应当做为一个“假设”来看待;而每一个假设,哪怕是最奇特怪异的,也应被看做一种日后可能加以论证和发展的定论。
2、面对达尔文的科学观,我一直认为,我是非常“严谨”而“科学”的。那些常常从态度、立场上反对我的人,我认为他们多半并不真正懂得“科学”的含义或真谛,起码并不懂得全面的“科学”含义。中国是一个科学相对落后的国家,我认为这多少就与中国人科学观的不健全有些关系,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假如认识不到达尔文有关“怀疑主义”与“大胆假设”之间的合理关系,“科学创新”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中国人常常将“科学”等同于“严谨”,而中国人的“严谨”实际上常常只是“保守”的一个代名词而已,所以,我也常常说,中国人言语里的“科学”实际上是“小科学”,“大科学”概念有些中国人其实并不真正懂得。“大科学”与“小科学”实际上经常看是反方向发展。
3、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已经逐渐认识到,由于偏居世界一隅,中国历来缺乏一种全球意识。而我假如有一些与中国人截然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那很可能就是因为从一开始我就站在了一个国际平台上来客观反思和研究中国文明,它不是凭空而来的闪念。我个人对于中国与全球文明关联性的研究,其实也完全可以理解为中国整体走向世界的一个“全球化”意识的深层觉醒。这个颇具开放性的学术问题的提出,实际上也是当今中国整个文化面貌发生根本改变的一个象征。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