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为什么要研究陈玉福及其作品?
简单的哦
zaozilili@sohu
发留言
发邮件
[修改] [删除]
看原贴,回复请点击
为什么要研究陈玉福及其作品?
刘博/文
一
去年“5.12”大地震,我的家乡陇南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我们省里前后公费组织了三个作家代表团,浩浩荡荡前往灾区采访。陇南是甘肃的地震重灾区,文县又是陇南最重的灾区。文县离兰州很远,但是离四川汶川、青川县很近,文县碧口镇距离四川重灾区青川县直线距离只有18.8公里。按理说,我们的作家们去不了四川也在情理之中,陇南的文县那是必须要去的。可是,作家代表团三次都没有到文县去,原因是作家们的生命可贵,生怕牺牲在地震灾区。陈玉福老师则不然,地震发生后第十天,也就是5月22日,他自费组织了一个采访团,到甘肃、四川等地采访,一去就是55天。他和他的学生们冒着生命危险,走遍了文县的山山水水,采访了灾区的干部群众和交通警察近两百人,创作出了长篇纪实文学《1号交警.抗震救灾纪实》。这部作品被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评定为年度重点文艺项目,给予了很大的扶持。今年“5.12”抗震救灾1周年之际,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和甘肃省文联、甘肃省作协、甘肃省公安厅在兰州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省上领导及省内外评论家、作家及专家160多人参加了首发式。令人惊奇和费解的是,紧接着的甘肃文联下属的文学院在兰州举行了一个全国性的抗震救灾文学作品研讨会,写了三句顺口溜的所谓的诗人都登台亮相,大谈特谈所谓的“抗震救灾”文艺作品创作体会。实际上,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到地震重灾区(陇南文县)去,却被当成英雄互相吹捧。陈玉福老师创作出了几十万字的抗震救灾大部头纪实文学,却没有资格参加这样的研讨会,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仅如此,陈老师老师在四川省地震灾区采访期间,还发现了一桩几百个孩子人为死亡的惨剧,写出了著名的至今还在网上流传的网文《用生命完成的采访》,由此,他被四川某地震灾区的警方追杀了三个多月。(被广元青川县原县委书记李浩生派人追捕-----发帖注)直到春节期间,他的举报材料被中纪委受理后,才回到了家里。<br>陈玉福老师的所作所为不但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还受到了灾区人民和网民的爱戴和支持。在找不到陈老师的日子里,不少网民四处打听、八方寻找陈老师的下落,有的网民还前往兰州寻找。地震无情,人间有爱,英雄壮举,感天动地。人世间的真感情,谱写了一曲正义之歌。
二
中共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励小捷部长题词评价说:“玉福同志在抗震救灾斗争中的突出表现,是一个心系人民的作家的真情迸发,令人赞叹。”
下面是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吉西平代表省委宣传部在《1号交警.抗震救灾纪实》首发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
在“5.12”抗震救灾斗争胜利1周年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共同参加《1号交警.抗震救灾纪实》首发式,这不仅弘扬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而且也是对大地震中罹难同胞最好的纪念。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向陈玉福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前来参加今天首发式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谢意!
陈玉福同志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作家,也是一名卓有成就的作家。多年来,陈玉福同志立足本土、坚忍不拔、辛勤耕耘,把短篇小说《血异》中篇小说《西部女神》和“1号系列”长篇小说《l号会议室》等500多万字的力作奉献给了养育他的沃土,在文学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其作品获得了敦煌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钟奖项。
去年“5.12”大地震发生后,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深入灾区采访,创作出了不少优秀作品。其中的陈玉福同志就是优秀代表。在大地震发生后第十天,陈玉福同志就踩着余震、冒着生命危险,到我省地震的重灾区文县碧口镇等地区采访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英雄交警,历时50天,采访并创作出了这部长篇纪实文学。陈玉福同志的行动,不但赢得了灾区交警和人民的尊重,而且也受到了省上领导和中国作家协会领导的高度评价。省委常委励小捷同志赞扬说:“玉福同志在抗震救灾斗争中的突出表现,是一位心系人民的作家的真情迸发,令人赞叹。”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陈建功同志说:“玉福同志是一位很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在地震发生不久,即毅然奔赴灾区与家国共患难和人民共担当。对此,我甚为钦佩并深以为荣。”
过去,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交警的形象不是很好,动辄罚款,一不小心就扣车。当然,这跟大家不了解交警的工作性质有关系,也跟我们不重视对交警的宣传有关系。当我们读了这部《1号交警》的大书后,才发现,我们交警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在大灾难来临的时候,交警首先想到的是人民生命的安危。甘南交警在自身受灾严重的情况下,组织了一支40辆大客车的救援队伍,拉着大米面粉,带着甘肃交警和甘肃人民的重托,在大地震后第7天赶到汶川抗震救灾,成了第一支到汶川的外省救援队伍。甘南舟曲的交警,在大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里,冒着生命危险赶到房倒屋塌的农村去救人……这一组组镜头、一个个故事,都让我们对英雄的交警刮目相看。我们在称赞英雄的同时,也想到了我们的作家。其实,我们的作家也是英雄。陈玉福同志,一个不享受国家工资的作家,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竟然冲到了战场的最前沿。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里,不把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是不敢到文县的碧口镇去的。中央来的作家代表团也想到碧口镇去,可我们不敢让人家去,我们怕他们有生命危险。陈玉福同志他没有怕这种危险,他知道,如果不到重灾区碧口镇去,他是收获不到真正的抗震救灾精神的。他毅然决然的去了,所以,才有了我们案头的这部交警抗震救灾大纪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现了英雄交警的作家,实际上也是英雄。
文学是人学,要想创作出真正动人心魄的艺术作品来,首先得深入到生活中去。只有这样,作家才能真正点燃“民族精神的火炬”,奏响“人民奋进的号角。我们真诚的希望以陈玉福同志为代表的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能够勇敢的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大责任与神圣使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坚持“三贴近”,花大力气,认真研究本土文化,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创作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经得起人民检验和历史考验的文学艺术作品来,为加快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和促进文学艺术事业的更加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
陈玉福,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于甘肃省凉州四十里堡村(金昌市人,现定居兰州)。中国民革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一级签约作家、编剧,华夏文化文学创作委员会主席,国内多所大学客坐、兼职教授(主讲影视文学创作)。曾写过9本“1号系列”长篇小说,被媒体誉为“1号作家”。
1978年开始发表小说作品。早期有中短篇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凉州魂》)、《小说》(《圈圈外的人》)、《小说月报。原创版》(《血异》)《小说家》(《倒霉的人》)、《电影文学》(《都市晨曲》)等国家级大刊。出版中篇小说集《马莲花》,短篇小说集《西部狼》,电影文学剧本集《人生有几博》和报告文学集《1号罪案》、《1号交警》等。新世纪初开始长篇小说和电视剧本创作,著有“1号系列”长篇小说《1号会议室》《1号别墅》《1号考查组》《1号专案组》《1号检察官》等9部,电视文学剧本《西部人》《共和国长子》以及《陈玉福文集》(8卷)等,500余万字。1号”系列长篇小说被海内外100多家报刊杂志、网站连载,其中有3部登上了全国百家书城十大畅销书排行榜。作品曾获第四届敦煌文艺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
2004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在北京举行了“陈玉福‘1号系列’长篇新作《1号检察官》研讨会”;2005年12月2日,中共金昌市委、市政府和甘肃省文联、甘肃人民出版社等单位,在兰州举行了8卷本《陈玉福文集》首发式;2009年3月20日,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联、甘肃省作协、甘肃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在兰州举行了《1号交警。抗震救灾纪实》首发式……与会领导和专家给予小说、文集、报告文学很高的评价,《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人民网、新华网等100多家新闻媒体作了详尽报道。
研究中心地址:
http://q.blog.sina.com.cn/chenyufuzuopinyanjiu
http://club.sohu.com/read_elite.php?b=whmt&a=8194793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