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保卫朝鲜
十六世纪,日本一位巨人丰臣吉秀崛起,他统一了日本,担任了日本最高行政长官,在国内建立了不朽的功业后,日本三岛已不能容纳他的野心,他决定征服朝鲜。
1592年,丰臣秀吉统率海陆军十五万人,渡过对马海峡,在朝鲜半岛的釜山城登陆。朝鲜不堪一击,日军长驱直入,抵达首都王京(汉城)。王京陷落,国王李日公逃到北方的开京(开城)。开京又陷落,又逃到更北方的平壤。平壤又陷落,李日公于是逃到跟中国一水之隔的鸭绿江畔新义州。日本兵团自四月在釜山发动攻击,到六月夺取平壤,只不过三个月时间,朝鲜全国八省(道),全部失守,只剩下新义州一个孤城。李日公向中国告急,他认为复国无望,请求举族内迁。
明神宗朱翊钧派派遣精通日语的沈惟敬作为中国使节,前往日本占领下的平壤了解情况,日本大将小西行长表示:“日本无意跟中国为敌,我们愿跟中国共同瓜分朝鲜,以大同江为界。中国如果同意的话,日本就撤出平壤,退到大同江以南。”遭到中国拒绝,提出必须维持朝鲜领土的完整与主权的独立。
1592年9月,中国派大将李如松率援朝军队出发,12月渡过鸭绿江,跟国王李日公会合。1593年1月,李如松带领的明军进攻日军,日军节节败退。援朝军队追击三百余公里,克复平壤。再追击一百五十余公里,克复开京(开城)。日军节节失利后,在王京(汉城)北十五公里碧蹄馆,布置埋伏,由间谍向李如松报告说:“日本人已放弃王京,向南逃窜。”日本无力反攻,而且鉴于平壤之败,不敢固守后勤交通线有随时被切断危险的孤城,不久放弃王京(汉城),撤退到朝鲜半岛南端最初登陆地的釜山。车臣秀吉返回日本,留下小西行长:等候命令。这时除了釜山一城外,朝鲜全国光复。中国命国王李日公还都王京(汉城)。
据《日本战史》记载,平壤之役后,小西行长部减员11300余名,仅余6600人,减员近三分之二,完全丧失了战斗力。据朝鲜史记载,此战共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烧杀溺毙无数,逃散者不及总数的十分之一。《万历三大征考》记载,平壤之战“斩获倭级一千五百有余,烧死六千有余,出城外落水淹死五千有余”。李如松凭此一战,威名大振,可以说平壤大捷超过其父李成梁在辽东任何一次战役,奠定了李如松在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将的历史地位。
日本退守釜山后,中国援朝军在外围布防,日军要求谈判。1596年,明朝兵部尚书石星派精通日语的沈惟敬组成中国使节团,前往丰臣秀吉所在地大阪参与谈判,日本首要条件就是要求中国惩罚朝鲜,中国自然不同意。其实,日本不过是一个骗局,丰臣秀吉需要时间重新集结兵力,在釜山发动第二次攻势。
1597年6月,丰臣秀吉又调集14万陆军和数万水军,海陆并进,卷土重犯。李如松已回国述职,升任辽东总兵官,在1597年4月,他在平息鞑靼土蛮犯辽东之战中,已经为朝廷殉职,明朝皇帝朱翊钧只好重新任命杨镐、邢玠两位大将援朝,分别围堵日军。杨镐是著名的债帅人物,他在釜山北方被日本的凌厉攻势击败,死伤惨重,只身逃脱。邢玠在与日军的交战中,发现参与日本谈判的沈惟敬充当日军耳目,石星通敌误国,他立即禀报朝廷,明朝皇帝朱翊钧勃然震怒,将其二人下狱处决。刑玠剪除敌军耳目之后,挥兵进贡日军,连挫日军,获稷山、青山大捷,迅速扭转被动局面。又授计部将陈璘前后夹击,斩首日军5000余级。11月,他指挥蔚山一战,以轻骑诱敌入伏,出奇制胜。1598年,刑玠擢升兵部尚书,他“摽剑登坛”,大会诸将,兵分三路,水路与朝鲜名将李舜臣的水师密切配合,将敌人压缩在蔚山、泗水、顺天3个地区,使其陷入困境。11月,敌人调集战船500艘,企图掩护逃窜。中朝联军立即发动强大攻势,在露梁一带海面聚歼逃敌。中朝战船闯入敌阵,炮矢俱发,敌船着火,烟焰张天。中朝战士跃上敌船,奋力拼杀,敌人纷纷落海。露梁一仗,大获全胜,击沉敌舰900艘,在朝鲜南海海面全歼日本水军,日本陆军随即逃窜回国。
1599年春,邢玠率明朝援军凯旋回国,朝鲜战友挥泪言别,父老乡亲拥途相送。朝鲜廷臣卢稷等挥笔题诗,寄托深情。为表彰邢玠抗日援朝,朝鲜人民特铸铜柱纪功,并在釜山建祠绘像,以志纪念。这是日本第一次侵略朝鲜,也是中国第一次保卫朝鲜,打败日军,日军撤退后,中国援朝军队也随即撤回国。这是历史上国与国之间,最标准的无私援助,中国战士的鲜血,洒遍朝鲜半岛,而一无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