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波“最美女教师”走红网络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0-07-2009:17
核心提示:80后女孩马剑霞中专毕业后扎根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大坪子乡深山当起了小学老师,这里至今不通公路,3名公办教师6名代课教师承担了一个乡5个教学点的教学的教学任务。马剑霞在9公里长的崎岖山路上一走就是7年,由于地处深山,环境闭塞,她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男友。马剑霞也希望有一天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想到山里的朴实的孩子,她选择了默默坚持.....
马剑霞正在给孩子上课
“这条9公里长的崎岖山路,只有猴子、岩羊才走的山路,马剑霞老师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走了7年,已记不清走了多少次。”13日,一篇名为《凉山“最美”山村女教师》的帖子在川内某论坛热炒,贴中主角马剑霞外貌与心灵的美让她成为网友心目中“最美”山村女教师。截止昨(19)日,不到一周时间该贴点击量上万,网友被她的事迹感动,有网友主动索要QQ,有热心网友在得知马剑霞单身的情况下甚至当起“红娘”要给她介绍男朋友。
走红网络“最美女教师”感动众网友
13日晚,一篇名为《凉山“最美”山村女教师》帖子在川内某论坛发布,网友“山寨哥哥”不仅发布了马剑霞的一些工作经历,还配上了两张山村女教师工作环境的图片。
据“山寨哥哥”介绍,马剑霞老师从2003年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走了7年,已记不清走了多少次。这条9公里多长的崎岖山路,马老师每走一次不仅劳累,而且心情十分沉重。但是,只要想到路的那一端有自己朝夕相处的彝家孩子和自己为之奋斗的3尺讲台,所有的辛苦和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此贴一出,迅速给设为“置顶”并设精华帖,并一路走红。截止昨日,不到一周时间,该贴点击量为11825,网友纷纷跟帖122条。一时间,“感动”、“最美的女教师”、“敬佩”、“人美心更美”等赞美之词络绎不绝。
网友“飞翔如风”回复说:“在物欲横流的这个社会,像马剑霞这种老师也很少了,你感动了我感动了中国,外星人看了也会感动的,向你致敬!”而网友“大胡子使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他说:“凉山教育事业有你而骄傲!坚守7年不容易,作为同行向你致敬!”
网友们认为“比起现在的一些网络红人来说,这位乡村女教师更高尚、更纯洁、更美丽的多。”当然一些网友甚至要求楼主发一个山村女教师马剑霞的QQ号,在得知马剑霞单身的情况下,一些热心网友当起“红娘”要给她介绍男朋友
对话本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
成都商报记者辗转联系上了贴中的主人公马剑霞老师。
“网友说你是凉山‘最美’山村女教师。”听到这个称呼,腼腆的80后女孩马剑霞感觉很诧异。她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这个称呼太夸张了!谢谢网友对我的关心,其实大家更应该关心的还是山里的孩子!”
“毕业后就考上了老师,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理想。”马剑霞在一个普通的彝族家庭长大,2002年17岁时从四川省彝文学校毕业,2003年参加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小学教师。18岁的马剑霞分到了大坪子乡中心校,而和她一起考试的很多人都分到了县城附近的村小。
“当时非常高兴,根本不知道到大坪子乡在大山深处,到了学校才知道,这是全县唯一不通公路的乡,乡中心校条件异常艰苦,还不如山外的村小。”马剑霞说,第一次去学校,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才到学校。
从省道307线上田坝乡政府处分路到大坪子乡,9公里多长,凹凸不平的羊肠小道在大山山腰弯来绕去。俯首看,悬崖下是汹涌澎湃的金沙江;抬头望,高耸入云的大山露出狰狞的面目。当地群众来往不小心摔下悬崖,或被飞石击中死亡的事时有发生。
开学后学生进校,马剑霞看到很多孩子穿着不合身的衣服,而且破破烂烂;一些学生打着光脚,书包是家里用完化肥剩下的口袋,口袋里除了课本外,没有其它学习用具。
“没想到大山里的孩子是这样贫困;大坪子乡中心校生活条件那么艰苦。”这样的学校,完全不是马剑霞心目中的学校,令她大失所望。
条件艰苦很多人相继离开
大坪子乡工作条件艰苦,主要原因是不通公路。“孩子们上学要走几公里山路,下雨天特别危险,我也曾在这段路上遭遇过险情。”据马剑霞回忆,2006年7月初的一个星期天,她到教办为老师们领工资,返校经过这段路时,天气突然乌云翻滚,随即雷雨交加,豆大的雨点中还夹杂着冰雹。荒山野岭没有地方可以避雨,瞬间,马剑霞就全身就湿透了。更可怕是雨水夹杂着泥土、石块不停地从山上冲洗下来。马剑霞在暴雨中爬行,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块相对安全的岩石,在岩石下避雨。“那一次是我人生经历中最为恐怖的事情。”马剑霞心有余悸地说。雨后,马剑霞几乎是在泥泞难行的路上爬着回到学校。学校老师和乡干部看到落汤鸡一样狼狈不堪的马剑霞,都说她傻,埋怨她不该拿生命开玩笑。第二天马剑霞感冒病倒了,但她仍然拖着病体为孩子们上课。
据马剑霞同事介绍,马剑霞到大坪子乡中心校前,学生们从没有做过课间广播体操,文娱生活几乎是空白,就连“六一”儿童节也从来没有搞过活动。马剑霞首先推行做课间广播体操,每天课间操时,她都站在队列前示范。她主持开办了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丰富少先队生活。2004年,她首次组织全校学生举行“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大山里的彝家孩子们第一次快乐地庆祝自己的节日。
“一个叫张旭的学生甚至重读了3次4年级。”马剑霞介绍感慨的说倒,山里的孩子很朴实!
原来,在平常的工作中,马剑霞发现彝族儿童很爱读书。学校当时只有1到4年级,孩子们读完4年级,由于家庭贫困,外加路途遥远,多数学生不能到山外的学校继续读书。于是,在大坪子乡中心校出现了这样的怪事,学生读了4年级,因为不想离开学校,要求再读4年级。
在她和同事的努力下,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大坪子乡中心校开办了5年级。马剑霞说,学生们读完4年级,都以为不能读书了。5年级开班时,老师和乡干部一起,爬山涉水到学生家中,一个一个的把学生请回来。2008年7月,大坪子乡中心校开天辟地毕业了17名小学生,结束了乡中心校没有小学毕业生的历史。
7年时间里,她本人2007年教师节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2009年教师节获得了“凉山州优秀教师”。对于这些荣誉,她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目前,大坪子乡中心校班级由1至4年级发展为完小,增加了2名代课教师,全乡还有4个校点,每个校点有一个教学班,1名代课教师。总的加起来,3名公办和6名代课教师,承担了大坪子全乡的教育。
“由于大坪子乡生活条件太艰苦,老师、公务员、医生等都想方设法早日离开。”据马剑霞介绍,在大坪子乡工作的公务员,有的一年时间就调走了,其他的也是3年、4年就调走了,马剑霞在大坪子埋头一干就是7年,这在大坪子乡是非常罕见的。马剑霞说,别的老师调走,她表示支持;但她选择了坚持。
默默坚守和山里孩子们在一起
“什么力量支持你在山里坚持了七年?”面对提问,马剑霞说:“不知不觉就呆了这么多年了,对那些山里朴实的孩子些已经有感情了,是因为情感让我选择这里!”
“没人牵我的手,我就把手放兜里!嘿嘿”这是马剑霞的个性签名。马剑霞坦言,她也想过离开,因为环境闭塞,条件艰苦,她至今没有找到中意的男朋友,一些优秀的男孩子听说她上班的地方那么远,都选择放弃。妹妹上网后告诉他热心网友索要QQ,还有人要给她介绍男朋友一事,她说:“别个不一定能适应这里的环境,还是看缘分了!”
“尽管自己也希望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但山里的孩子上学机会来之不易,如果年后仍没有人来接替自己,那么我还会继续留在山里教下去。”面对未来,马剑霞也有些困惑。
据悉,溪洛渡工程淹没区县城至莫红乡还建公路即将开工,此路建成后,大坪子乡交通条件随之改变。马剑霞坚信“随着交通条件改善,大坪子乡的面貌一定会改变;孩子们也一定能走出大山。(四川新闻网凉山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