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后河人家 的帖子
针对在旧城改造中因“代民做主”拆迁引发的诸多问题,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在全国率先推出了以“市场杠杆”和“民意自主”为核心的“阳光+市场+保障”的拆迁模式,经过几年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所谓“阳光+市场+保障”,就是在房屋拆迁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补偿标准上以市场价进行评估,自身房产价值过低、经济条件困难的拆迁居民,采取“托底保障”的办法予以安置。在推行这一模式中,他们以群众同意改造、“模拟签约”两个比例为拆迁先决条件,“模拟拆迁”签约率未达到100%的拆迁项目自动终止。在过去两年多时间内,共启动实施12个“模拟拆迁”项目,完成6个,终止4个,正在进行的2个。2010年9月1日,该区启动了对大慈寺片区旧城改造的“模拟拆迁”,虽经大量工作,但截至今年3月31日,747户中签约率仅为58.63%。4月6日,经公证处公证,区危旧房改造中心宣布终止此次拆迁工作。在拆迁补偿上,除了按市场价评估外,还实行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补偿原则,杜绝了“老实人吃亏、钉子户得利”现象。
锦江区“阳光+市场+保障”的拆迁模式,所以取得了良好效果,避免了矛盾冲突和群体事件的发生,确保了社会和谐和稳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它颠覆了传统拆迁模式。变以往政府“代民做主”为“民意做主”,即由政府提出拆迁改造意向和规划,不搞行政命令、以权压人,是否拆迁完全由拆迁群众说了算,模拟拆迁签约率不达100%项目就终止。其次,较好地运用了市场原则和规律。包括:在补偿标准上,实行市场评估价;在是否拆迁和签约上,按照双方自愿、平等交换、诚实守信、遵守契约等市场原则和规律进行运作;第三,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真正把旧城改造和拆迁工作当成了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做,把保护群众利益始终放在了第一位。例如,在攀成钢旧房改造拆迁中,有近200户困难户既无力补差、他处又无住房,区政府决定以提供的最小户型安置房评估价总值为保障基准线,对低于基准线的,实行“托底保障”安置,他们不需要出一分钱“补差”,以旧换新就住上了新房。因此,该区的做法受到了群众欢迎,乃至出现向政府送锦旗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近年来,由拆迁导致的群体事件频发,并酿成多起血案,以至新《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于今年1月颁布实施后,仍未得到彻底解决。这其中,原因是复杂的,但关键在于城市决策者要放下身段,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保护群众利益,创新思路和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成都市锦江区推行的以“市场杠杆”和“民意自主”为核心的“阳光+市场+保障”拆迁模式,应该对各地有所启发。
给被强拆户平反,纠正强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