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水泥生产线被拆除 峨眉山市二氧化硫排放将达标
四川日报报讯(杨海红 记者 刘若辰)12月16日,四川金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峨眉水泥厂两条拥有39年历史、曾经号称“亚洲第一”的湿法旋窑水泥生产线正式拆除,峨眉山市排放的二氧化硫将因此每年减排1200多吨。
金顶集团峨眉水泥厂曾是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湿法水泥生产厂家,这两条年产130万吨水泥湿法生产线于1970年从丹麦引进,被称为“亚洲第一”。
近年来,峨眉山市结合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特别是在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方面成效显著。随着金顶公司这两条生产线的拆除,峨眉山市的二氧化硫排放将在年内达标。
川口地区三家水泥企业旋窑生产线被爆破拆除
来源:铜川招商网
为进一步加大水泥企业治理力度、根治铜川环境污染顽疾,调整水泥产业结构、做大做强水泥产业,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12月21日,我市对川口地区市东风建材厂、骊山工贸公司和秦川水泥公司三家水泥企业旋窑生产线实施集中爆破拆除,淘汰水泥落后产能120多万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无立窑、旋窑落后工艺。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前进宣布爆破令暨声威日产2500吨特种水泥生产线开工令。市委副书记、市长冯新柱在拆除仪式上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史敏、副市长袁丁兴、市政协副主席杨忠鹏、市公安局局长严金合等出席仪式。副市长尚洪泽主持仪式。
上午11时30分,随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吴前进一声响亮的爆破令的下达,工作人员启动引爆装置,市东风建材厂“服役”了数十年的高达60多米的烟囱轰然倒下。同时,吴前进宣布了声威日产2500吨特种水泥生产线的开工令。当天下午,骊山工贸公司和秦川水泥公司两家企业的水泥旋窑生产线及破旧厂房也进行了集中爆破拆除。
冯新柱在讲话时说,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这一主线,先后关闭拆除了100多家小造纸、小炼铁、小水泥等“十五小”企业,新上了一批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重大项目,经济正在从过去“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的发展模式中走出来,增长速度已连续六年位居全省前列。特别是在转变水泥产业发展方式上,我市坚持“上大关小、治旋关立、集中煅烧、分散研磨”的思路,关闭了39条污染严重、工艺落后的水泥生产线,淘汰水泥落后产能420万吨,提前两年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关闭立窑的目标任务。腾出环境容量用来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相继建成了4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水泥产能由治理前的420万吨提高到1700万吨,水泥产业在治理污染、破旧立新中实现了优化升级,铜川作为西北地区建材基地的地位更加巩固。目前在建和正在做前期工作的还有8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全部建成后我市水泥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
冯新柱指出,市东风建材厂、骊山工贸公司和秦川水泥公司都是市级骨干企业,曾为铜川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些水泥企业达标水平不高的生产线难以达到更高的环保要求,破旧厂房也严重影响着铜川的对外形象。为此,市委、市政府自加压力,决定对这三家企业的水泥旋窑生产线及破旧厂房集中实施爆破拆除。希望这三家企业以全市大局为重,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安置好职工生产生活,全部拆除残留建筑物,对腾出场地进行规划整理,全面绿化,为把铜川建成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园林城市做出新的贡献。他要求,各区县、市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在抓紧抓好集中拆除工作的同时,继续推进环境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共赢。
据悉,从2004年12月以来,我市集中关闭拆除了川口地区9条水泥立窑生产线,使铜川地区烟尘污染明显减轻,改写了卫星上看不到铜川城区的历史。为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相应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主题精神,节能减排,降低碳排量,根除烟尘污染顽疾,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东风水泥厂、骊山工贸公司和秦川水泥公司三家企业的水泥旋窑生产线及破旧厂房集中实施爆破拆除,这是我市治理水泥粉尘污染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拉开了210国道铜川沿线综合整治的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