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试对流沙河先生上联
(修改稿第三稿)
流河河先生“繁湖盛肆”上联挂网以来,应者如云,我上不来网,看了几百副下联,心痒难禁,让学儿将前几天自己对的三比下联,跟帖上网,以文会友,致流河河先生,并求教于诸方家。
出句:青白水长,卫公遗泽今犹在
对句1:繁湖月朗,盛肆联歌夜未央
对句2:新繁月朗,盛肆湖歌夜未央
对句3:繁都月朗,盛世莲歌永未央
(进士莲歌尚未央)
流沙河先生为四川著名学者诗人,我20年前在棠湖公园读过先生写的公园门联:“千枝铁脚,飞花梦海;一双玉腕,流水归江“。奇特的想象,飞扬的文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年过去,今天看到先生的这比上联,更生崇拜之情:姜是愈老愈辣了!首先是平仄协调,音韵流转,自然妥帖;二是语言老道,返朴归真;三是内含丰厚,发人深思。
正如网友所言,上联初看平实不惊,细思确为不易。
新繁数千年历史,山川胜概,人物风流,从何处着笔?“青白水长”四字高度概括,举重若轻。青白(清白)二字巧用地名又引人遐思,“水长”者,源远流长也。从而自然地引出唐代清官李德裕疏江凿湖,造福一方的善举。“今犹在”三字,把历史拉回到今天,当年的东湖、唐代的园林、寺庙、古街,我们今天还享受着古人留下的遗产和恩惠。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上联短短十一个字,概括了这许多的内容,也许还远远不止这些。这种举重若轻的笔力,少有人办得到。
更难能可贵的是,流沙河先生上联给下联留下了无比广阔的创作空间,与有些所谓名人的所谓“绝对”故意刁难应对者,形成鲜明的对照,可谓虚怀若谷。
话虽如此,要对好上联,难度很大,以我的理解,难点有四:
其一:上联以“水长”为眼,一以贯之;下联需另觅一“眼”,并与上联相应;
其二:上联“青白”巧用地名,且含有深意,一语双关;
其三:上联“卫公”需用官诰人名相对方见工稳;
其四:“今犹在”是有出处的熟语,下联忌生造。
下面以我的三比下联,求教于流沙河先生并诸联友:
对句1“繁湖月朗”承接上联,自然过渡到写今天;“繁湖”指古人留下的“繁江”和“东湖。“月朗”含比喻义;“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是古人没见过的清平盛世————这是下联创作的基点。接下来是具体的描写:“盛肆联歌夜未央”,“盛肆”使用借对的方法,“肆”借“世”或“氏”的音(借对,有借义和借音两种,古人常用,例略)。“联歌”即对歌,是民歌对唱的一种形式。“夜未央”是“长乐夜未央”的缩写,古人常以之写夜宴的欢乐;“夜未央”,指良夜还没有结束。曹丕《短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夜未央”即月正中天的意思。整个下联分嵌“繁湖盛肆”,以“月朗”“联歌”“夜未央”等元素,表现“繁湖盛肆”是一座不夜之城。
对句2有个别字的不同。“新繁”指“新都”“新繁”,用“新”“繁”的字面义与“青”“白”对仗,“新繁”又谐音“星繁”与“月朗”自对,似更妥贴。但遗憾的是失掉了“繁湖”的意境。只好改“联歌”为“湖歌”来补意。全联散嵌“繁湖盛肆”。
对句3:用了宋王安石之父王益(宋真宗祥符八年进士,曾任新繁县令)作《新繁县东湖瑞莲歌》与梅挚等唱和的典故,主要是考虑人名官诰的对仗,“莲歌永未央”指造福人民的田园事业,永远不会结束。(此联也于14日书信寄出,现略作修改,一并上网,供联友讨论)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是站在古人的肩头上,做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新繁在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已经走在历史的前头,但继承传统文化,打造田园城市,“繁湖盛肆”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一个结束。我们应该比古人做得更好。这也许就是流沙河先生上联让我们思考的问题吧?不知拙联合流沙河先生之意否?
匆匆不敢具名,谨留电话以候教。
(对网友的评论顺致谢意。愚以为上联直白精深,举重若轻;下联如再以直白应之,则全联失之厚重;下联应举轻若重,用语典雅,才能使全联显得厚重而耐人寻味。另“夜未央”其出有典,内涵丰富,联中语义翻新:“夜未央”指良夜没有结束,除表现“繁湖盛肆”是一座不夜之城的意义外,也隐喻新繁人民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从字面来看:“夜”对“今”,时间名词相对;“未央”对“犹在”,动词性偏正短语相对,所以“夜未央”对“今犹在”为工对。白云网友评论误矣!)
手机:138801282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