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贿了”网站蹿红折射出民间反腐智慧
【 http://www.newssc.org/】 【 2011-06-12 15:45 】 【来源: 四川新闻网 】
· 更多"朱清时"发声才能推动高教改革 ·成都“涨价治堵”的“三重担心”
· 女厅官索贿不办事落马是偶然性翻船 ·多大的尺度能让导演诚惶诚恐
· 三个轮奸犯的洗冤路不该像等待戈多 ·别让奢侈品压断富二代的“翅膀”
· 水陆空立体排污,哈药总厂牛气何来 ·还有多少“三聚氰胺”混进官场
刘敬文
日前,有媒体发表“印度网站‘我行贿了(ipaidabribe)’蹿红”文章,介绍了印度反腐败网站“我行贿了”成功经验。截至今天,国内已出现三家效仿的克隆网站,分别是“我行贿了”、“我行贿啦”和“我贿赂了”。这三个网站出现后,立即吸引许多网友在上面发帖,揭露自己行贿内幕,同时这些帖子引起许多跟帖评论,人气越来越旺。(据6月12日新华网)
腐败问题已是当前中国的一个毒瘤。针对腐败问题,党中央也是不遗余力,3月14日,温总理宝在人民大会堂回到记者提问时就说到:“当前,我以为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在应对腐败问题上,党内的对权力监督应是主力军,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也是必不可少。而互联网方便、快捷、能迅速引起围观,甚至影响有关方面的决策过程,就成为一条重要的民间参与反腐之路。我们先回想一下南京“天价烟”。2009年10月,抽“天价烟”而被网民曝光、后接受调查的房产局长周久耕,最终因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没收财产人民币一百二十万元。可以说,正是网民对天价烟的曝光,才引起司法检察机关对周久耕的关注,才使这种蛀虫被清除出官员队伍。
为了更好的反腐,网友积极学习印度的反腐经验,创办了“我行贿了”、“我行贿啦”和“我贿赂了”三家网站,让行贿者自己揭露自己的行贿内幕。行贿总是见不得人的,偷偷摸摸的,内情除了当事人之外,即使是自己的亲人,都可能是雾里看花,不知实情。受贿者以权谋私,获得了好处,慷了国家人民利益之慨,又恐受到法律的惩罚,遭受铁窗之苦,当然会惟恐避之而不及。这时,若让受贿者出来道出真相,得到政府的重视,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并且,这些网站,又是以匿名的形式,当事人不担心遭到打击报复,有了说真话、实话的决心和勇气。当然,因为匿名,也难免可能出现造谣诽谤,传播不实信息的情况,这只能说明这种方式还需要完善。
可以说,这种反腐网站,是民间智慧的体现,是民众积极参与政治,防治腐败的举动,也蕴含了民众对于一个清廉、高效政府的期许。对于这样的民间社会责任的举动,有关单位决不能因其存在局限性而打压,而希望要多帮助其完善机制建设,多重视上面反映的贪污腐败信息,依法查处和惩罚腐败行为,根除腐败的毒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