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疆都市消费晨报的一名热心读者,今天我看到晨报转载成都商报报道:在四川大学攻读法学研究生的李昊将为其母亲代理一起全国罕见的劳动仲裁案,(内容是李昊母亲是平顶山市银行出纳科副科长,今年55岁,按有关政策,单位令其退休,她不服提出异议),对这件事我代表大多数的妇女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我是一名国有(现已和日产合资)大型企业的一名女职工,今年40岁,是厂里的职工代表,今天我拿来报纸给大家看时,职工们议论纷纷对这件事发表了很多看法,因为我们厂前不久实行职工提前退养政策:男:55岁,女:45岁,干部、工人同等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出现很多怪现象,绝大多数干部不愿退,尤其女干部,而工人却积极要求退休,为什么呢?
第一:女干部退休在工资上损失很大一部分,而女工呢?反而工资增加了;第二:女干部到这个年龄已功名成就,大多在相当舒服的位置,而女工却在生产第一线,没有在机械行业的大型企业呆过的人是不会想象那里的劳动强度和恶劣环境的。
我现将以上两点做以说明:女干部在岗时,工资、奖金比退休拿得高,而在企业她们都是老资格,有什么重活、急活都指挥年轻人干,她们只是指导一下,但就这指导都跟年轻人产生分歧。年轻人有知识、有活力,对于新事物、新知识接受快,有自己的看法,而多数中年以上女干部思想僵硬,知识落后,经常以老经验来办事,还摆老架子(恕我直言),使年轻人发挥不了自己的优势,让企业变成一潭死水,我也承认有部分女干部、女教授、女博士对企业和社会做出重大贡献,但这占广大妇女同志的百分之几呢?在我们这样的大型企业还不到1%,难道就为这不到1%的人来改变我国的现有退休政策吗?我国每年的大、中院校都毕业许多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而她们找工作却非常难,尤其女大学生,在适合她们工作的岗位上,有像李昊母亲这样55岁还不想退休的人,难道我们新一代研究生、博士生(包括李昊)在知识结构、身体状况、精力方面还不如一名55岁的人吗?在经验方面年轻人是有点欠缺,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有多少是靠经验办事呢?那么为什么不让出位置让年轻人来发挥自己的才能呢?如果都像她们一样,55岁、60岁,甚至65岁都不想退,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年轻人苦读寒窗出来,却无所事事,而在业人员老龄化却加大,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吗?而55岁以上女干部又有多少是从国家正规院校毕业出来的呢?就算是有她们30年前学得知识能适应现今激烈竞争的社会吗?就算是不停地在补充新知识,难道你比年轻人还学得快吗?人的记忆力随着年龄增加,是会衰退的,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她们中大多数人也感觉到记忆力不如年轻时候,这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吗?如果说,企业不实行现有退休政策,采取竞争上岗,她们中有多少人能有岗位呢?如果你真是企业的不可缺少的人才,任何企业都会采取各种方式让你退休后,重新上岗,比如说返聘,如果不留你,证明你的工作谁都可以代替,那么你为什么不把位置留给年轻人,自己颐养天年呢?如果你真想为企业国家做贡献,退休了也一样,像我国著名女指挥家郑小英70岁了不拿一分钱报酬组建女子爱乐乐团,把自己余热献给社会,像她这样才是我们崇敬的女知识分子,但有多少像她们这样的呢?你能做到吗?
我再来说说生产第一线的女职工,她们在恶劣的工作环境里,跟男职工一样干高强度、高体力的活,每个月有严格生产任务考核,有时在机床前一站就是8小时,完不成任务就扣工资、奖金(而女干部却没有),你还不能说照顾,因为我们天天不都在喊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吗?像她们这样的群体在女职工中占大多数,你能让她们像男同志一样干到60岁吗?如果她是你的母亲,你能忍心看她60岁了还在机床前搬铁块吗?所以否定任何一个政策时,都要全方面考虑,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不要高高在上,要深入实际到下面去调查研究,打有准备之仗,否则会伤害大多数女职工的感情的。
这一段时间报纸上经常发表文章,要求退休制度改革,男女平等,但这都是女干部在讲,那么有谁站出来为女职工说话呢?在体力劳动上,男女是不能讲平等的。这是我多年做职工代表,和大家一起交流的感受,写出来我们一起探论。
2005年9月12日 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