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则新闻,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
中国核电发展要“降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1-03-18 耿雁冰
“日本这样注重核安全的国家都出了问题,大家要对危险有概念。”3月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能源专家倪维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当日举办的首届中国创造院士论坛上,倪维斗认为中国核能发展需要减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倪维斗表示,据他所知,中国的核电站在设计时,在应对严重海啸方面考虑较少。
刚刚结束的国务院会议通知,暂停审批核电项目,没有正式获得正式批文的内陆核电建设将暂停。对于中国核电迁往内陆的趋势,倪维斗表示目前国内核电技术力量比较薄弱,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否则运行管理都会有很多问题。
“在这些前提下,不要强调速度,而是真正要研究核能如何能够在自主创新的前提下更加安全。”倪维斗告诉记者。
科技领先胜于数量领先
《21世纪》:目前国内核电建设情况怎样?
倪维斗:现在运行的核电机组有13个,在建的核电机组26个。中国原来是准备大力加速发展核能的,按照规划,到2020年达到8600万千瓦,2030年到2亿千瓦,这个量是世界领先的。
《21世纪》:这次日本的核电事故会不会再次引发对核电的争议?
倪维斗:各个国家都在考虑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核能的温室气体排放较少,大家把核能发展作为重点,但是核能存在掌控的问题,原来以为技术先进的日本应该掌握得比较好,但这次大地震引发的大海啸暴露出很多问题。
核能的问题要绝对小心对待,有些事情考虑不到就会出问题,我们的核电站在设计时防海啸考虑较少,万一来了也很难对付,日本是个教训,应该研究如何能够保证核能的绝对安全。
《21世纪》:现在国内正在运行的核电站有对抗海啸破坏的能力吗?
倪维斗:说起来这种大海啸谁也没抗过,据我所知设计时没有考虑到严重的海啸,台湾有个电站是考虑到海啸的问题,有一些堵塞的措施,但万一出事故以后,闸门拉不起来或者下不去了,很多状况都是不可知的,像日本也想不让辐射扩散,但是现在就没有办法。
《21世纪》:目前国家有没有关于核能发展战略调整的考虑?
倪维斗:我们呼吁过很多次,新兴产业必须要科技领先,如果是看外国什么东西好买来仿制,弄到后来技术还是人家的,制造打工是我们的,虽然你可以占领很多国际市场,但是都是低端产品。
《21世纪》:中国的核工业现状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吗?
倪维斗:实事求是地讲,我国核电工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两代半的技术我们是掌握的。
现在国外掌握三代技术,中国也在研究第四代,但还在试验阶段,所以要研究怎么走出中国自己的核工业道路。国外有三代我赶三代,这样永远落后,两代半引进法国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我们已经掌握了两代半技术,但现在三代出来了,三代我们基本上是引进美国的。
此外,现在两代半核电站、三代核电站到底怎么配比,可能要重新加以考虑。原来一窝蜂大步快走,现在看大步快走不见得是合适的办法,风电发力就是例子,应该静下心来好好研究,究竟怎么自主创新,否则就是买外国图纸来做了以后,短时间内可以占领市场,但是外国技术一革新就傻眼了。包括太阳能也是这样,大量引进外国的技术,其实已经是国外半落后的技术,花了好多钱,刚做两年,第三年人家有新技术出来了,你这个又废了。
中国核电要慢下来
《21世纪》: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立即组织对我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同时暂停审批核电项目,会对我国核电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倪维斗:核电站要好好检查,包括所有核电站的设置、制造、运行。从安全角度提高再提高,下面核能发展暂时停止新的核电站的审批。国内核电发展可能要慢一点,核电站建设指标会有所减缓,因为要更慎重。
《21世纪》:需要重新制定安全标准吗?
倪维斗:那些标准不够的要制定。比如说海啸,以前没人考虑的,日本这次出现事故的核电站显然没考虑海啸的问题,海啸导致停电,备用的柴油机启动不了,进水口堵死,周围有辐射人又进不去,空中浇水还进不去,现在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
这就是有些问题考虑不周到,比如应该有防海啸的预案,海啸来了如何保证水能抽上来,这都是一个问题。
《21世纪》:现在中国的核电建设开始从沿海往内陆迁移,你怎么看?
倪维斗:要非常慎重。现在核电站主要在海边,很多内陆也需要电力,但适合做核电站的要地质非常稳定,不会发生大的灾难,同时要保证水的供应。将来万一有什么事故,还要有疏散的余地,这都是要好好考虑的。
《21世纪》:中国核电未来几年的规划来看,以后总的装机容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倪维斗:不好说,我们核电发展的速度是成倍增长,现在1000万千瓦,逐渐发展到7000万千瓦、2亿千瓦,中国整个核的建设、技术、标准、人才、安全运行的规范是不是能百分之百的跟上,这比其他东西要求更高。
内陆发展核电更要注意安全
《21世纪》:二代半、三代和四代核电在安全性上有什么区别?
倪维斗:每一代的发展主要是安全性,我们在技术上改进出二代半,自己会了,现在美国提出三代AP1000,我们引进美国的,但是也在做比较先进的而且更具长远性的高温气冷堆,这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堆型,现在还在示范的条件下做,核电的成熟要很多年的。
《21世纪》:除了技术上的安全性提高之外,整个系统对周边可能的灾害防范在技术上应该如何实现?
倪维斗:对各种可能情况日本已经考虑的比较仔细了,但是没有估计到海啸引起的严重后果,它的冷却系统都有,而且还不止一套,但是海啸一来全坏了,所以说每一代核能设计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安全性。
日本的核电站需要柴油机来完成冷却,而柴油机本身就需要外电,还要海水,很多外部条件限制,被破坏就会出问题。现在AP1000就是要在任何情况之下,突然全部配套都没有了,还能够保证安全,不发生问题。原来清华有个低温供热堆,旁边有高位的水箱,就是没有了外部支持,靠水箱慢慢流下来把自己冷却掉。
《21世纪》:内地选址和沿海选址在安全性上有没有差异?
倪维斗:安全性是有关系的,核电站需要大量的冷却水,如果在内地建的话,冷却水要有另外一套东西,造价要贵得多。
在海边是海水冷却,水打进来放出去就完了,一个河道打水进来,冷却完就放掉。内陆没这么多水,水放进来冷却以后,这个热水还要冷却,就像电厂冒气的凉水池一样,现在火电站发一度电要三到四公斤水,核电站就更多了。
《21世纪》:这会影响安全性吗?
倪维斗:这个毫无疑问要保证水的供应,还有冷却堆的问题,实际上内地建核电站,要求就更多了,因为在海边用海水冷却比较方便,在内陆应该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标准,这比以前投资标准更高。此外,核废料的处理问题都要考虑。
在内地建的话,首先要地质非常稳定,同时有充分的水供应,全世界的核电站建了很多,现在应该静下心来总结教训,尤其对我国来说,需要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否则运行管理都会有很多问题。在这些前提下,不要强调速度,而是真正要研究核能如何能够在自主创新的前提下更加安全。
《21世纪》:规划的核电站数量会不会减少?
倪维斗:我感觉肯定要比现在的规划速度放慢一点,中国现在一窝蜂,都要弄。以前一些省长、书记都说要发展经济搞核电,老百姓没意见,各省都要争取这些项目,经过日本的教训,大家对危险都有点概念了,现在劲头会小一点。
----------------------------------------------------------------------------------
第二则新闻,来源:南方都市报
大亚湾核电站称技术领先全停电也能冷却堆芯
青岛新闻网 2011-03-20 09:30:03 南方都市报
新闻报料
2011-3-21 13:19 上传
下载附件 (23.2 KB)
大亚湾核电站与香港对面而居
2011-3-21 13:19 上传
下载附件 (42.52 KB)
大亚湾核电站有关负责人与大鹏居民面对面。南都记者
陈以怀摄
2011-3-21 13:20 上传
下载附件 (28.97 KB)
若大亚湾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将会污染到的地区南都制图:张许君
大亚湾核电站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半岛,是中国大陆建成的第二座核电站,也是大陆首座使用国外技术和资金建设的核电站。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此后,在大亚湾核电站之侧又建设了岭澳核电站,两者相距1.2公里,共同组成一个大型核电基地。
大亚湾核电基地是中国目前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两座核电站共四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年发电能力近300亿千瓦时。大亚湾核电站所生产的电力70%输往香港,约占香港社会用电总量的四分之一,30%输往南方电网。
“为何从未给我们做辐射检查?”“核电站是否储备‘死士’”?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位于深圳大鹏的大亚湾核电站也成为关注焦点,当地居民更是担心。昨日下午,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戴庆宇、核安全专家周建平、核辐射防护专家姚一正、核电应急专家韩敏与核电站周围130余名居民代表首度面对面解疑。他们表示,大亚湾核电站设计标准比福岛核电站先进20年,监测发现当地海水质量跟建核电站之前没任何变化,大亚湾居民可放心游泳吃海鲜。
昨日下午,大亚湾核电站有关负责人及核安全专家与核电站周围130余名居民代表首度面对面解疑。并通报了核电站安全情况。
大亚湾设计标准比福岛先进20年
通报说,日本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是上世纪60年代设计标准的沸水堆技术。目前国内包括大亚湾核电站在内的运行核电站普遍采用的是压水堆技术,属于上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第二代改进型压水堆技术,其安全性多年来得到了持续改进和验证。
比福岛核电站安全壳大得多
通报说,福岛核电站采用的是40年前的技术,没有安全壳。虽然在2001年前后通过改造增加了一个内层安全壳,但其容量与大亚湾的安全壳相比要小得多,承受放射性物质释放的能力要小得多。大亚湾安全壳设计有氢气消除系统和喷淋冷却降压系统,可以降低安全壳中的氢气浓度,防止氢爆。
选址十里挑一 地壳安全稳定
通报说,大亚湾核电站在选址上充分考虑了地震的稳定性要求和海啸的影响。大亚湾核电基地厂址是从广东沿海地区十多个备选厂址中优选出来的,厂区周围历史上没出现过超过5级的地震,20公里范围内没有6级以上的地震能动层,地壳安全稳定。同时,我国海岸记录到的海啸最高在0.5米以下。
即使失去全部电源也能冷却堆芯
通报说,大亚湾核电站即使失去全部厂内外电源,也能通过自带的气动给水泵和蒸汽排放的形式维持对堆芯的冷却。核电站内装备有为应对丧失应急柴油发电机的全厂公用的第五台柴油发电机。
居民发问
日本地震后你们在做什么
核电站:成立专项组跟进信息,做好防水淹等预案
居民:这两天很多人抢购盐,吃盐能不能防核辐射?
韩敏(核电应急专家):福岛核电站虽然发生部分放射性物质向外释放,但因事发地点离大亚湾及周边地区有3000海里的距离,发生核辐射的可能性比较小。此外,虽然盐里面含有碘,但含量小,即使有核辐射,基本不起作用。
居民:去大亚湾海上捕鱼有没有影响?
周建平(核安全专家):大亚湾周边的环境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监测手段,环保部门也有一套监测系统,我们曾经从海水的取样进行对比,监测发现海水质量跟建大亚湾核电站之前没任何变化。所以居民可以放心去游泳去吃海鲜,我自己也在享受这些东西。
居民:为什么核电站建成到现在,没有给我们体检一下?
戴庆宇(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其实阳光也有辐射。我们自己也没做辐射检查。在核电站周边有19个监测站,结果证明核电站并没泄漏,跟建站之前的资源本体是一致的。
居民:昨天发生山火,搞得我们整个村的人都跑了,都担心是核电站出问题。核电站这么封闭,我们进入很难,生活安全度到底有多高?
戴庆宇:这是个问题,我们一直在研究,需要跟政府一起来研究解决。不过昨天的山火并不在核电站的范围内,是在周边地区,过火面积不大,并且很快被扑灭,起火原因公安部门已介入调查。
居民:日本地震后你们在做什么?
韩敏:保证基础安全运行,成立专项组跟进相关信息,做好预案准备,比如防水淹的预案。大亚湾基地的生产很安全,设备很高端。三年来我们总共发电30亿万度,并没有发生过一例非计划性的自动停机停堆。主要是把握住安全发电、团队协助、诚信透明、追求卓越等四个原则。
居民:对核泄漏如何防范我们根本不知道,你们怎么进行普及?
戴庆宇:本来核电站有一部分资料,但发得并不多,希望借这个机会多搞一点,这个建议我回去后会向核电站方面提议。
答记者问
万一大亚湾核泄漏,居民该怎么办
核电站:关门窗,听广播看电视,撤离,政府储有大量碘片
记者:万一大亚湾发生核泄漏,居民应该怎么办?
韩敏:把自己隐蔽起来,关上门窗,听广播看电视;然后进行撤离,一般是5公里内,在隔壁街道葵涌虎地排村有一个污染检测站,可以在那附近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我们也会跟附近部队立刻联系,增加营救车辆;政府目前储存有大量的碘片,如果出现意外,会给市民发放这些东西。
记者:去年大亚湾也曾被怀疑核泄漏,香港媒体报道后内地媒体才跟踪,大气辐射监控信息能否向居民或媒体及时通报?
戴庆宇:澄清一下,那是燃料棒破损,并没造成外泄。我们聘请了一批香港知名人士作为核电站咨询委员会的委员,是他们把消息泄露出去,然后一些媒体炒作,实际上并没有那么严重。因为我们对外发布消息都要向国家核安全局汇报,由国家核安全局掌握。不过信息公布是个好建议,但一周公布一次太密,我们争取向上级部门申请,一个月向市民公布一次。
记者:日本福岛留下50名死士,大亚湾是否有这样的储备人才?
周建平:大亚湾有应急值班队员、运行人员、解救人员,这些人员都是经过严格培训的,若发生意外,有关人员会在现场进行落实相关措施。我们肯定比日本福岛做得更好,日本自卫队的队员开始什么都没做到。(
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韩敏:我们一年365天都有应急指挥人员在值班,每年还有2—3次的综合性应急演练,这些应急指挥人员是从核电站几千人中挑选出来的,先由领导提名,再经过审核,培训的时候我们已经讲清楚,出现意外情况,他们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
记者:大鹏半岛面对香港,跟香港之间如何进行联动?
周建平:大亚湾核电站主要是给香港和广东电网供电,所以我们有公关中心与香港方面及时进行沟通。(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周伟涵
陈以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