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 星期三 阴
有很多人在与我的交谈与接触中都说我的思维是一种比较偏激的思维,甚至有一些什么都不相信,什么都要怀疑。有很多朋友在看了我发表在社区里面的日记后,也这样告知我,确实,我自己都这样认为。我现在时常记起父亲批评我的话语“你的世界观还不成熟“,每每听到这一席话,我就有些忿忿不平。不过一想,毕竟父亲是一个老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这里我想叙说一下自己关于日记的一些随想和记事。
记得我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就喜欢一些文字的东西,在父亲的办公桌的抽屉里边经常看到一些装帧非常精美的日记本,当然我最开始是经常翻阅其中的一些好看的插图,这些都是一些中国著名画家的作品,这也就使我从小就认识了一些中国的知名画家,这一点,我觉得真的是受益终生。那时的父亲,在我的记忆中就是一个成天都在上班的人,每天早上就提拎着一个人造革皮包出门,中午有时一家人还要等他吃饭。而且就是假期也不例外,父亲说“学校的行政人员是没有假期的”,就这样父亲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终日忙碌的人。当我慢慢长大以后,我才知道,父亲经常在一个本子上面写的东西就叫做“日记”。后来读书后,父亲就说,一个人是应该写日记的,那时的榜样和教材就是《雷锋日记》和一些英雄人物的日记,老师也说,日记就是要记载一天当中最有意义的东西,以至于后来我看见《鲁迅日记》后,我都在怀疑,这就是我们以前所说的日记?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就逐步开始写起了日记,现在回过头去看以前的日记,往往是一种“悲喜交加”的事情,喜的是,这是自己一段成长的经历;悲的是,这些日记太多扭曲的东西,因为其中有很多文字并非自己心声,而是一种伪善和逃避。好在我们今天对历史的观照已经清醒和实际得多,事实就是,如果我们反观昨天的时候,脱离历史,漠视背景,人人都会成为超人。
在农村插队的时候,每天的劳作是非常辛苦的,晚上回来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我写日记的习惯依然没有荒废,现在时常翻开那些简陋而镂刻着时代印记的日记本时,脑海中尽是一些使人难以忘怀的画面,好像那时的人、那时的事又存放在自己的面前。
回城读书后,日记仍然坚持,当然这时的日记写的尤为简洁,有时就是一个记帐,真正对于读书的许多经历和事体却都略去了,是读书的生活枯燥,还是读书的生活实在繁忙,这些都无法在日记当中找到“影子”和记录。现在很想写写读书时候的一些事情,遗憾,同学的名字忘却了,音容笑貌远去了……(今天暂时写到这里,明天补起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