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qctzb

日记故事:写平常事,叙人间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11-5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爱已成为往事 "亦为游戏之作。这句话已被说烂,于是就随随便便再说了一次。

当爱已成为往事

当爱已成为往事
我独自徜徉在河边
让风撕扯我的衣襟
鸟儿追逐我的魂灵

当爱已成为往事
我独自在暗夜中呻吟
让星星烘干我的泪水
黎明找回我的眼睛

 楼主| 发表于 2005-11-5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首“网民之歌(即兴版)”是在与一位网友吵架时边敲边发的。说即兴,一点不过分。当然,它和上面的涂鸦一样,分行排列的方块字而已。有人(包括自己)把它在很多网站乱发一气。竟博得不少喝彩。幽上一默。

原创 网民之歌(即兴版)

----1-----

网站无边无沿兮,
任我游玩--------------
论坛有闹有静兮,
任我参观-----------------
班班有咸有甜兮,
任我评点----------------
网民有谐有趣兮,
任我挑选-------------------
论坛有缘兮,
几分留连----------------
既生瑜亦生亮兮,
休要埋怨--------------
做人要厚道兮,
重任在肩
-----2-------

天下最多兮,
一是人口,二是网站。
天下最少兮,
一是良知,二是兰天。
天下最轻松兮,
一是原创,二是吃饭。
天下最困难兮,
一是识友,二是挣钱。

没有做过官兮,
读过寓言,
没有领导过别人兮,
把玩论坛,
本想远走高飞兮,
还是再看看,
舍弃不下兮,
是圆睁杏眼,笑容可掬,可爱可怜的斑斑---------------
正宗原创哈/
没事偷着乐/

-------3--------

天下最无聊兮,
多发帖子反而减少金钱;
天下最恼火兮,
网页出错而乱按键盘;
天下最快意兮,
网友的话触发了共同的情感;
天下最幸福兮,
虚拟世界造就美妙姻缘;
天下论坛的共同标准是,
人气是生命,点击是财源;
天下网友的共同愿望是,
坏人终究要败给好汉

-------4--------

天下最真兮,
虚拟之名,肺腑之言;
天下最假兮,
砍杀于人后,握手于人前;
天下最美兮,
菜鸟求助,大虾操办;
天下最丑兮,
QQ勾引,信息诈骗;
天下最忙兮,
键盘快击,鼠标轻点;
天下最闲兮,
病毒偷袭,黑屏无边;
天下同祈祷兮,
一网联宇宙,环球共家园-----------------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代码,影响速度。已转换如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6 21:38:56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啊,整理一下。便于阅读

以下是在一个网站的故事接龙中即兴续写的。细节描写略有特色而已。也是边敲边发,未存。找了半天,才从原网站中翻出来 。

恐关闭或撤销此帖,先借麻辣存下。

话说砣砣摸着瘪:的荷包,心痛的直骂那收钱小厮是强盗。 出得校门,转悠了半天,好不容易在一条脏巷头找到一个卖稀饭泡菜的担担,咬咬牙,抽出三张角票,喝了两碗米汤,趁摊主瞟眼看老欺,飞快抓过一块泡白萝卜丢进嘴里,这才觉出口中咸味。

心中稍许平衡。走了半天,人也倦了。靠在围墙边打起了瞌睡。暝暝中有吃咸鸭蛋的感觉。

蒙蒙懂懂中,被一辆象拖拉机响的破吉普惊起。擦擦眼,望过去,但见省城大衔小巷到处是好好坏坏的大小汽车,个个飞驰而去,一个比一个洋盘。悻悻自语,待老子毕业了当上官发了财,买一架晒坝那样大的车,喇叭象打雷,装上几吨鸭蛋,把你几爷子气死!

突然他思绪跳跃,想到我在这儿看了这么久的闹热,怎么这么多的汽车来来往往,这么多的漂亮男女匆匆而过,竟没有碾死一个人?

老子划不过!

发表于 2005-11-6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先生问好

人生运动着记录着的感觉真好

这次在家乡苍溪逗留三日

好象才第一次真正发现她的美丽动人

遗憾啊没有像机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10月30日 晴

6.30,3辆自驾车(已有2辆昨天就走了),出发去唐家河。

一个小城,目前已有全国摄影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各一个,省市会员若干。耍法略有不同,经常约好外出拍照采风,打发假日。

在青溪古城早餐。他们熟人熟路,一家的米粉特别鲜美,比乔庄的好多了,据说蒸的花卷也好,买了两大笼近40个,又抱了几箱啤酒,几瓶白酒,若干水果,零食,装满了两个后备箱。还搭载了一个进沟修路的工人。

此时天气好坏看不出来。街边的老人说一定是大晴天。阴天拍出的PP,画质要大打折扣。

10时过到摩天岭下。详情在游山玩水的帖子里。

再选几幅未发过的。

人下车指路






“新郎换衣4步曲”-----------有点日记的私密性了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1 0:12:4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公认的较好抓拍P之一i

已被楼主删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1 0:14:1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1日 阴

收到一笔稿费20元。小T,小Z“爱心在行动”中要去了我不久前的两篇稿子。

水平非游戏之作可比。

先后在两家平面媒体上刊出。这是第一笔。

有人说,现在什么都在涨价,唯独稿费不涨。话儿说的太极端,但稿费涨不赢其他,倒是真的。

转念一想,东西写出来了,有人愿发表,就很不错了。稿费不要白不要,还有很多报刊发了东西一分钱不付,你奈何?你还赔进去信封信纸外加0.80元的邮票钱,还不说等待好消息的精神折磨了。文人太多,值几个钱?

20元,小城打的,可4-6次。成都乘市内公交,可20次。1.8元一包的不错的方便面,可买11包,勉强可对付4天。2元一小时上网,可耗去一天时光..............

知足者常乐!

玩笑了玩笑,还真感谢小T小Z。他们对这两首诗的评价不低,所以如此热心。

读诗吧。

诗人大熊猫(外一首)

你从饥荒中走来

竹子是佳肴美味

步履从容

存几分贵族遗韵

你从灾难中逃逸

黑白的皮毛

便是生与死的证明

喃喃自语

吟诵着

沧海桑田的一瞬

奇迹般地绵延不绝

因为宇宙需要诗人

思考是永恒的生命

但小说越写越多

树木砍伐殆尽

化作了纸浆

诗人越来越少

你浪迹天涯

寻找消逝的森林

流浪汉娃娃鱼

小时候

到处是水

我长出四只足

为了寻找陆地

而现在

森林堕落成荒山

陆地变态为沙漠

水越来越少

我要回去

人太多了

我的叫声

也象了婴儿的哭声

我不停地爬行

爬行在梦里

那寻找山林河流的途中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中国人民很行在2005-11-6 11:14:00的发言:

向先生问好

人生运动着记录着的感觉真好

这次在家乡苍溪逗留三日

好象才第一次真正发现她的美丽动人

遗憾啊没有像机

几天无声无息,差点到公安去报失踪。

苍溪是不错啊,县城广场,滨河大道等等,广元全市首曲一指。

今年3月梨花节我来过。拍了不少PP,发在游山玩水及党政网上,别人还以为我是苍溪人呢!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6日 星期六 大晴天

有人在网上出了这些历史题,称答不上就休谈国事----------本人至少可得80分以上吧-------------不知是否合格----------------------

1.中国第一个朝代叫什么?
2。春秋战国和三国哪个更早?
3。卫青霍去病是那朝将领?
4。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是谁?
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中的飞将说的是谁?
6。什么事变之后东北军撤出了东北?
7。什么事变代表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8。国共合作了几次?西安事变后是第几次?
9。上海和南京那一个先被日军占领?
10。白求恩是哪国人?
11。飞虎队主要成员是美国人还是苏联人还是其中一个国家培训过的中国人,指挥官叫什么?
12。当时日本天皇叫什么,首相是谁?
13。中国国歌叫什么名字,作曲家是谁?
14。抗美援朝哪一年开始的?
15。上甘岭我们守住了吗?
16。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
17。哪一年收回的香港?

后边稍微有点难度:
18。武汉会战中日军被成建制消灭过吗,多大编制?
19。中国远征军出国第一仗在哪里打的,师长叫什么?
20。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号称东方隆美尔的是谁?
21。衡阳保卫战中我军守军规模?指挥官叫什么?守了多少天?

其实还有很多常识性的问题是不应被忘却的,天天说勿忘国耻,到底我们记得什么,记得多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6 21:31:4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1-6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6日

几天前曾在川剧上发出一帖:

[讨论]刘时燕女士有没有音像资料传世?

我省已故著名诗人,评论家竹亦青先生的夫人刘时燕女士,

也是当年省曲艺团的名角.

不知有没有音像资料传世?

当年我是文科学生,只顾了向张先生讨教诗艺,

而未及欣赏刘女士的舞台水平.

遗憾呀!

y123cd先生回帖:

有,她曾和周乐富和作,录过<<三祭江>>,


还在成都电台播过.

1.此事唤起了尘封已久的记忆,当录。

2.说明“川剧"设立以来已渐成气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6 22:30:15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1-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模糊而惶恐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子生涯中,有幸被抽调参加过一次全省文艺活动,省各单位也有不少后来大名鼎鼎的人在此,如仲呈祥,严福昌,高文等等。不知怎么起因,尽管年龄,学识都不在一个层次,却突然和这个怪怪的名叫“竹亦青” 的人关系日渐密切,进至无话不说 。他称我小向,我称他张老师。

高而略瘦,牙微突,抽烟,眼镜。说一口慢慢的下江普通话,清晰而好听。文质彬彬,自有一种儒雅之气。后来从交往中得知,竹亦青系笔名,先生本名张继顺,浙江人。北大中文系读书时,曾参与编写当年赫赫有名的师生合著的“中国文学史”。与当年才华横溢的很多热血青年一样,当上了右派。好像属情节较轻一类,勉强毕了业,被发落往四川------他的同辈,大多到了中央机关,或权威报刊,读读现在很多回忆录即知---------------他再被分配至省曲艺团写曲艺词谱-------------一个下江人,弄去干这种营生,可悲乎?可笑乎?

他老老实实地改造,学习,竟终于有所成,我回校后,因与图书馆负责人熟识---------------又可写一篇文章--------曾从学校尘封的仓库里翻找出《诗刊》等,记忆最深的,1964年12期{1965.12?}有他的长篇四川琵琶弹唱“琵琶的传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0 22:05:2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啊,上班时间到了,暂且打住,下次再谈。

发表于 2005-11-8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我已联续读到今天了。

这是我所读到的真诚,有趣的不多的网文之一。

期盼中.................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啊..............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我学生时代的那些涂鸦之作,还不是一无是处吧,他給我留下了通讯地址。从此以后,我俩就书信往返。毕业,返乡,任教,一直持续下来。

80年代中期一个暑假,我在川师阅完试卷,去省曲艺团宿舍他家。记得当时先从狮子山坐公交经一部队服装厂到九眼桥,再转一路电车(?),到盐市口后走标志性建筑领袖像往前,从东城根街一小巷进去,张先生搬入不久的新居在顶楼。

记忆中好像卫生间下水道是直直下去,大概当时设计水平如此。女主人刘时燕先生热情接待,与一家人吃完饭,就和张先生在客厅打地铺,展凉席,摇蒲扇。记得当时我的脚感染了,穿的是当年极大众化的那种软软的塑料凉鞋,无袜的双脚,红肿而有水泡,历历在目。他们视而不见,包括他们上初中的儿子,令我大为感动。不久前,脚无疾时,我曾去过刃具厂一位朋友家中,一家人硬是花言巧语,要去了我本来要送给亲人的一张圆桌,--------当时时兴原木家具----------所谓吃人嘴软吧。这以后,我就与这位朋友断了联系。

当晚自然是在聊天中入梦的,诗歌,人生,大学,他颇为满意的这套两居室的新家,妻子的老师及最近的演出......他说,我听,所以对刘女士及曲艺团有些了解(90年代,有幸接待过王永梭先生,高缨先生等,可能见我这山野后生对曲艺还不白痴,王先生竟运气发力,赠我墨宝----这又可写一则日记-----其实,我的这些一知半解,全来自于张先生)当时还留有一包山珍,托张先生转交我的一位长辈,他们毫无夺人所爱之意,当了一回尽职的中转员。

后来成为热门话题的人的尊严,善良,人道主义,诚信和谐等等,我认为,在张先生一家人身上,体现得很充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0 22:30:09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11-8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8日

这个时候,可能张先生的“右派”早已改正,他已调往省文化厅剧目室,忙于审查,修改各地大旱逢甘霖后,创作的移植的众多各式题材,体裁的剧本。他的才华喷薄而出,成为当时文坛颇有知名度的评论家。诗歌,小说,剧本........,都有涉猎。记得新星名刊《读书》曾发过他的一篇长文《诗歌中的蒙太奇》,彗眼别具,以电影术语解诗,生动活泼,好读易记,正应了苏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籤语。印象特深的中国诗例有杜牧《过华清宫》,一位骑士,从长安方向飞马扬尘,身后的河川,花团锦绣,渐次远去,前面骊山的门户,为这位疾驰而来的骑士一道道打开。谁人知道,这是皇上(唐玄宗李隆基)为了博得宠妃的笑容,令专行军机公文的朝廷驿站,不远千里,从涪州等地,快马交接,运送鲜荔枝来給在此避暑消夏的杨玉环品尝食用.........而这个过程,被绝句大师杜牧用四句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山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正如现代电影剪接的蒙太奇手法,一幅幅画面跳跃闪回,极富动感,鲜明地表现了出来.......

正当盛年,却突患癌症。忘我于事业之中,忽略了必要的体检。知道时,已到晚期。入院,抢救,终于不治。一切一切来得突然而迅猛。一些报刊发了讣告,当时的《诗刊》破例写了几句简要介绍,好像特地转发了上文以示哀悼。

当年我正以愚公子孙的移山精神,几乎每年带高三,教语文,两个班,还当班主任。未能奔丧,托了成都的一个朋友去看视。

《诗刊》和《读书》坚持常年订阅,特地保留了有关的几本。可惜后来搬家时,弄丢了。但记忆是丢不了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1-16 22:33:07编辑过]

发表于 2005-11-8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感动中

期盼中

发表于 2005-11-9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飘飘。。顶。。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