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7·3”地质灾害抢险应急指挥部召开第六次会议(简报第37期)
2011年7月7日,州委常委、县委书记、县“7·3”地质灾害抢险应急指挥部总指挥青理东在指挥部办公室主持召开抗洪抢险救灾专题会议,传达学习、深刻领会吴泽刚州长在龙溪、绵虒、银杏罗圈湾、草坡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当前重点工作。
一、传达贯彻泽刚州长讲话精神,全面抓好三项重要工作
泽刚州长调研时指出,汶川当前要重点抓好救人、保桥、抢通三项工作,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积极避险,积极抢通保通。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务必认真落实泽刚州长讲话精神,扎实抓好当前重点工作。
(一)全力以赴救人。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继续主动投入到抢险救人工作中去,千方百计杜绝因应对不力造成的人员伤亡。要妥善安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抓好救灾物资和生活用品的调运及供应,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饮水、有病能得到及时救治。要进一步加大对受灾群众思想疏导和教育工作,增强受灾群众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二)全力以赴保桥。桥梁是联系乡镇之间、村组之间、农户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设施,也是汛期受到洪水威胁最大的基础设施,一旦桥梁出现问题,汶川县乃至全州都有可能出现孤岛、孤村现象。我们务必站在全州安全稳定发展的高度,严格按照泽刚州长的指示精神,千方百计确保县境内的所有桥梁安全。县交通、公路等部门及各乡镇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抢通现在断道的桥梁;要切实加大病险桥梁的加固和排危工作,对周围存在地质灾害的桥梁要会同国土、安监等部门,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潜在威胁,确保汶川境内桥梁通畅和安全。
(三)全力以赴抢通。“7·3”地质灾害先后造成全县境内近百处道路受损,其中国道213线银杏乡罗圈湾段断道已扩大至400余米。在异常天气和地震次生灾害的双重影响下,汶川县境内道路的抢通保通工作十分艰巨。县交通、公路等部门要密切配合“7·3”罗圈湾抢通保通北线指挥部和南线指挥部,要密切综合协调、抢通保通、后勤保障、应急运输四个工作组关系,加大与县级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全力保障道路抢险工作顺利进行;要加快三江、水磨、漩口、映秀、雁门、龙溪、草坡等乡镇通乡、通村主干道的保通工作,加快病险道路的抢修和保通工作,提高道路抗击洪水冲击能力,确保县内区间道路的畅通。
二、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精神
州委常委、县委书记、县“7·3”地质灾害抢险应急指挥部总指挥青理东主持学习了《中共阿坝州委办公室 阿坝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群众临灾避险安全转移工作的紧急通知》。
会议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做好长期迎战的准备,全力抓好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是务必把群众临灾避险安全转移作为当前防灾减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乡镇党委、政府,县级各部门一定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充分认识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突发、并发的特点,充分准备可能发生的灾害,正确估计抵御灾害的能力。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把组织群众临灾避险转移作为重中之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大灾不发生群死群伤。要加大“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宣传教育,结合实际,增添措施,根据排查出的隐患点制定好安全转移路线、避灾场所、临时安置救助方案,狠抓安全转移群众准备工作的落实,确保在灾害发生前,坚决有效地将危险地带群众提前转移到安全场所,安全转移群众务必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不留遗憾、不留骂名。二是务必抓好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要进一步排查洪涝、地质灾害隐患,落实排查责任,落实监测责任。对隐患点的监测要坚持专业监测与群策群防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基层监测员队伍建设,确保每处灾害隐患点都至少有1名监测员。要认真落实定点定员、24小时监测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做到险情早发现、早预警、早转移、早处置,牢牢掌握防灾减灾的主动权。要进一步完善“预警到人、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一旦收到预警信息,立即通过广播电视警报、发送短信、敲锣打鼓、逐户通知等形式,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达到受灾害威胁的乡(镇)、村(组)、农户、学校、企业、一线施工单位和一切应当通知到的人群。要落实紧急避险转移的组织和指挥,果断下达紧急避险转移命令,迅速组织受威胁地区的群众按预先制定的转移路线疏散到临时避灾场所,并逐户、逐企业、逐施工场所清理是否有遗漏人员,做到无一遗漏。三是务必落实避灾防灾工作责任,严肃工作纪律。要全面落实首长负责制,全面落实应急值守制,全面落实责任追究制,以铁的纪律确保防灾减灾工作有效落实。
三、安排部署当前重点工作
(一)整合各方力量,确保大局稳定。县境内地质灾害频发,受灾乡镇流动人员的转移、道路的中断、雨情的不断,造成干部群众不同程度的恐慌心理,社会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增大。县维稳办、县群众工作局、乡镇维稳办要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始终坚持一手抓信访稳定和抗洪抢险工作,一手抓发展振兴工作,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高度重视群众信访和突发性事件处置工作,严格按照群众信访工作“四有”和矛盾纠纷调处“四有”要求,认真梳理和妥善解决县内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确保我县大局稳定;要加快发展振兴,未受灾或受灾较轻的威州、绵虒、克枯要加快乡村旅游和城市建设,要同步推进灾后重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和三年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
(二)把握舆论导向,信息适度开放。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和灾后恢复重建,汶川已经成为了政治高地、旅游高地和发展高地,备受国内外关心关注。宣传部、广电局、新闻中心要坚持内紧外松、适度开放的原则,本着为汶川发展负责、为汶川人民利益负责的高度,时刻与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要从稳定民心、化解矛盾、促进发展的角度,客观、真实、有效地做好宣传报道工作。要特别注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要实事求是宣传受灾损失,不能顾此失彼。
(三)加强物资储备,保障应急供应。要提前做好抢灾物资、装备以及运输工具等储备工作,对近期抗洪救灾损耗大的物资和装备,该维修的抓紧维修,该补充的及时补充,该添置的尽快添置,确保满足“抗大灾、抢大险”需要。组织好救援队伍、志愿者队伍,提高武警部队、公安消防队伍、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抢险的实战能力。
(四)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处置经验。要加强县城应急演练,确保及时有序应急。县人武部的流动警报车,由县应急指挥部统一调配,随时待命;县广电局要制定停电和不停电情况下警报器、发电机、喇叭等应急设施设备的保障方案,及时更新购买;供电部门、自来水厂要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及时增添设施,千方百计确保县城和乡村不断电、不断水,确保全县正常的生活秩序。
(五)科学规划重建,规范项目申报。“7·3”地质灾害灾后重建项目编报,坚持“民生为重、规划先行”原则,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分工,以防灾地质灾害治理、河道疏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恢复、重大产业建设等项目为重点,认真梳理,以灾情统计数据为依据,科学合理编制,归口到县发改局,经县发改局、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逐项审核,并经县指挥部审定后及时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