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这里不能上的都跑到凯迪去了。
成都中院、省展览馆......还有棉麻,真是天高皇帝远墙内开花墙外香。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小野其实是最辛苦的
还有心酸,她都坚持下来了
除了支持还是支持。
当然可以。
欢迎指出社区工作中不对的地方,我们会虚心接受您的批评指正的
如果不用实名,也可以将你的真实联系方式通过论坛短信告诉我,请相信我会替你保密的
黎明在凯迪网友座谈会的言论 说明:1、孔孟在我身边,为压制他的话语霸权、均衡发言机会和引导话题,我说的多了些,责任在孔孟。 2、会场发言无组织无纪律,发言不连贯,我这是把片断发言分题整合成文,回忆整理不甚准确,有修饰、删帖和添加,责任在老牧。 3、不连贯的发言有时必须交待具体的语境,难免罗嗦,责任在全体与会者。 一、关于凯迪网络发展的话题 KD等经典、特色网站在海南形成,是海南党政的一大政绩。这种现象不可能和党政领导的观念、思路无关。应该承认,成就KD,党政的作为和不作为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河南的评论员阵容可谓强大,但他们的好文章和受欢迎话题都发在外省的纸媒和网站。(虽然看不见一个辐射力能超出本省圈子的媒体,河南仍是文化大省,这就叫牛比。有影响力强的媒体称文化大省、信息大省不算什么,没有强势传媒还是文化、信息大省,即没根底还能有底气,这似乎就更牛比了。)观念上一点超前,心态上多一点自信,管理上多一点宽容,使海南得以在广阔的空间借助人才、智力、信息及其他资源。一旦网站、网络故障发生,我总是接到网友急切问询,各地许多人夜不成眠,守在电脑前一会一点击,揪心。网友对KD的感情让我感动,河南的我上海南的网,觉得能为KD做点工作是本人光荣。刚才听赵处长介绍,地方政府几次在危机关头挽救了革命挽救了KD,这不为我等网民所知,现在知道了,感谢。网民认同KD,KD凝聚网友,大大增强海南的吸引力。KD网友心向海南岛,千万网民遥祝海南岛,希望海南更开放、更进步,政治更文明,经济更繁荣,文化更发达,信息更畅达、更丰富多彩。对网友来说最具体、要紧的是:不要让遍布全球的KD网友因海南的举动而伤心、寒心。 归纳起来,KD的发展是两个问题:一是资源再造,获得更多的优质资源;二是对已有的资源的开发、利用。KD应该始终把人气凝聚、情感凝聚、文化与资讯品位摆在第一位,有了这这些早晚什么都会有。KD品牌,要和具体的标志性的事件、话题、活动挂起钩来,并融入商品、服务之中。今后应加强活动策划与组织。赞同三D关于弥补市场拓展策划专业性不足这一弱点的意见,赞同赵牧关于栏目功能及经济价值的意见。 二、关于我和我的上网心态 我在文章中从没使用“左派”、“右派”、“愤青”等称谓,因为我对这些概念掂不清。我是个社会主义者,可能没几个人认为我是,但我真是的。我接受的教育是彻底革命化的,胎教也是。小时候生活环境比较特别,在那个环境中我“业余”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接受主旋律。我妈当播音员、编辑,听着广播上下班,听觉上强行灌输还自然而然,想脱离开也做不到。不到十岁就看《参考消息》等多种报刊,社论、报道、电影、戏剧、歌曲、曲艺一个也漏不掉,一分钱不花,消费文化产品全包元。早期教育还是相当成功的,我上学早,大概是全国最小的红卫兵,12岁就写传单、画刘少奇等等的漫画,13岁在火线上已经能按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冲锋在前撤退在后”了,打过好多人。长大后又搞宣传调研,阅读思考成为职业。因此,对时事、理论、政策的宣传、教育内容及其各阶段的变化,我算得上一大明白人儿。对官员生活环境和行为特点也比较熟悉,革命的话几乎都会说,革命的歌几乎都会唱,不革命的话儿歌儿也会不少。革命化教育到林彪事件对我就失效了,开始使用自己的脑袋。这种教育失败其实很正常,教育宣传和现实相脱离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一场空,形势比人强,比伟人强,比任何理论、方法强,说到底是革命实践击败了革命宣传,不是我的错,我的精神、思想不过从“神经法西斯”修正到比较正常而已。这几年发表文章所说的,其实许多问题是几十年前就想通了的。所以,一般意识形态官员水平都高不过我。 现在我还是社会主义者,但不讲意识形态,不问姓资姓社。发帖的标准是有的――我要问问自己:这对我儿子真诚吗?这对儿子有利吗?答案如果是否定的,我就不发或者修改。对自己最亲的人不说谎,把这个标准运用到网上,责任心就算强到顶了吧。强国从不说谎开始,幸福从不说谎开始。讲利他,我是为儿子这一辈上网的。我这类货,对什么风波乱相都不在乎,但还是担心下一代。他们比我们孱弱得多,赢得自由解放所需的素质,他们并不具备,至少现在还看不出这些小辈能有多大出息。教育还是一副下三滥德行,社会“择劣淘优机制”在强劲运行,他们有被同龄人中向黑帮发展的那部分人所统治的可能。他们个人中心意识很强,但在强权专制环境中,个人中心意识却使人生更具悲剧性,反而会强化社会的“一盘散沙”性质。我老人家不希望后辈像我辈那样愚昧无知麻木不仁且亡命嚣张威猛刚烈,希望后辈能活得明白,能在基本和谐社会中活出个人样来,不再活得窝窝囊囊。所以,老一点的家伙们应该在网上传播生活和思想经验,补救信息的失真、失衡和胆识的欠缺,这是真疼孩子。我们有混帐透顶过的宝贵经验,应该能做些什么来避免后代混帐透顶的。说“我是人民的儿子”,眼下并不高级,现在儿子都猛花老子的钱,让老子日夜操心,不大给老子做事的。但对别人对网友像对自己儿子一样真诚的话,那就道德了、得“道”了。当然,上网也为利己,网友表扬我“忧国忧民”,这我不承认,我可没这嗜好。事实是我除了国计民生和一点文化艺术别的狗屁不通,你不让我“忧国忧民”我就不知道怎么个活法了,那不是要命吗? 我的帖子历来客观、严谨,“三贴进”的,故而拍砖难,叫好多,挨骂少。有人骂我一点也不生气,更不做技术处理。(有网友提到网上的心理障碍现象)有点心理问题的网友在那里尽情表现也是一种好现象,那说明坛子宽容啊。他现在混帐,俺曾经混帐,想想混帐过咱的人毕竟凤毛麟角,也就释然了。如我辈等人,历尽劫波又长期受愚,能心身基本健全已经是奇迹了。社会和谐度不高,对个人精神和谐程度的要求就不能高。(问参会的官员:“你们看到和自己观点严重对立的帖子,分明是胡搅的帖子,你们会义愤填膺大冒肝火吗?”答曰“不会”。我说“就是,要是那样还不几天就给气死啊”。) 三、关于“建设理性社会” KD页面上方8个字,其中“理性”是根本。官方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一直有点想法没说没写。这个纲领性的口号太片面,执政内容不全,政治和思想品位很低。“建设和谐社会”,高一级了,但还是单薄、空泛。让我说,要得是“全面建设理性社会”。中国人逻辑思维太弱,这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中国社会理性探讨的氛围一直形不成,哀莫大于此。我们民族经受了太多的灾难和挫折,非理性情绪与思维其实是个祸根。中国人要走上幸福康庄大道,需进入“以头立地”的时代,理性建设非进行不可。建成“理性主导社会”,也就是“和谐社会”了,也就“划时代”了。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当然要“先理性起来”,并且要“不经允许先理性起来”,这是社会理性起来的前提条件。“非理性”在中国社会是个跨阶层、跨行业、跨派别的流行病,“全面建设理性社会”,就抓到了“中国社会综合症”的病根,途径、方法也包含其中。 “全面建设理想社会”的文章好写,但我想到这有好几年却一直不写,为什么呢?因为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也就是没有让社会各方能理性交流、能理性对待对方的制约条件。既然建设理性社会,谁来主导建设?谁是“理性裁判”?显然,目前条件下,谁有权力就是谁。这样我就担心起到负作用,对我儿子不利。如果强势的一方接过“建设理性社会”口号,打压不同见解,宣布对手为“非理性”,网民们就会骂我“帮贵党的忙”,我还无话可说。不顾前提条件,好动机好思想好办法好药方也可成为祸害,这我得注意。 建设理性社会,有几个必要条件。比如,开放而非封闭的的信息交流机制,自由的言论和传媒等等。理性,在不同观点、资料的冲突、交流过程中发育到健全,指定某些人某些机构担当“理性裁判”和“理性警察”,那就不是理性建设而是在铲除理性了,即便这些人和机构真有水平,总的看来也是理性之敌。 这就离不了宽容。但这种宽容不能是某些人“大气”和“忍耐”的结果,而是有制度为支撑为保证的,使现实中拥有其他手段的强者不得不对他人宽容的那种宽容。“风格型宽容”绝对靠不住。一张一弛的宽容,随时变脸的宽容,“赦你无罪”的宽容,“礼贤下士”的宽容,对交流、对话的对方,是侮辱。 民主建设即理性建设;民主是到达理性社会、和谐社会的唯一通道。 四、关于“有害信息”和“极端” 我看网上信息,除了“特型”的如“黄毒”等,有两大类,一是事件、现象型信息;二是思想、观点型信息。前者,假的还不是搞笑的那就是有害的,判断标准是真不真。这种判断在网上的表现相当出色,各个视角各种技术各种联想一起上,以往许多具体事件证明,中国网民打假的能力是一流的,社会上能蒙人一大片的假信息,到网上就能立马戳穿。所以,根本不用害怕假信息发到网上,它是早到网上早走光,找死的。对思想、观点型信息,则不能也不必用统一的标准去裁决。各自表述,各自判断,自由探讨,人人可当裁判,但谁也无权出示“红牌”,这才对路。判断思想、观点,只能用“对不对”为标准,但实际上并没有“一贯正确”的“绝对权威”,凭什么要有“思想裁判”、“科学警察”呢?我看来是不对的观点、思想,也有思想和发表的权利,得尊重人家。“不对”的思想、观点,也反映某种利益或需求,或干脆就是人家没道理可讲的信仰、情趣,也得尊重。新思想,思想家的思想,必定会超越原有的“对错标准”,必是超出“权力裁判”知识范围和认知水平的,如果按一个模子衡量取舍,新思想也就都被扼杀了,那就人人都是旧思想,人人都是僵化的人。想想我这些话有没有道理,想通了会大大减轻管理者的工作量,也利于精神健康。 开放与宽容,是现成的生产力、思想力、鉴别力;开放与宽容,比任何出色的管理和组织都更公正、更有效。 老牧说“‘极端’的就是有害的”,有道理,但要仔细考察一番这个“极端”。(拿了支铅笔)这根棍棍,它的两端就是“极端”。我们社会生活中曾被当作“极端”的有很多,在20年前高跟鞋、披肩发就是。再早的“极端”如今想来就更不可思议了(如“公安六条”等等),禁忌多如牛毛,人们动辄得咎,随便一个理由就可以把人打入“异端”,那时是人人自危,小心翼翼处处提防自己千万别显得和大家不一样,连衣服颜色也选择出了几种“安全色”。通过努力,我们拉长了两个“极端”的距离,“极端”之间包容了许多过去曾视为洪水猛兽淫毒邪魔的东西,现在证明了这并没怎么不得了,证明我们努力奏效,社会的确是进步了。中国古代似乎有表达物理学上“物质无限可分”的说法,算哲学思想的……说一根棍棍“日取一半,万世不竭”?我背不出来(阿通、好帖、赵牧、孔孟等人乱背一气古文)……如果棍棍可随意裁取,“极端”可任意缩短,那怕你我处在最中间位置,也都跑不掉的――“极端”距离越长,安全的人就越多,反之,受害人和需要打击的人就越多。(会议室外几位躲避烟毒的MM掌声响亮,其他掌声叫好声我没听见)所以,我们对“极端”的砍折裁截应该高度敏感。进步中的社会,“极端”是扩展延伸的,“异端分子”是与时俱退、与时俱减的。如今的“极端”真是极端吗?将来看现在,我们会有现在看过去的感觉。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作许多是“极端”的,其实是正常、平常的;也就是说,其实我们现在还处在荒唐和神经过敏中。 五、关于“网评员” 操作是笨了点儿。 虽然,向全国人民公布了这个消息――但这个事情却仍是机密。 宣布了,大家都知道派出一大批人在网上,但要求这批人证明自己并不存在。 添了一件不方便提起的事。凡不方便提的事都是大事,可这件事和其他大事待遇相同,感觉总有点不伦不类。 没等上岗就臭了街,一次都不露面也臭街,罕见,不符合常情。越是反常罕见现象就越值得深思。 要光明正大,不必当地下工作者。不是在白区,不是地下党。执政党的“地下党情结”祸民祸己。身份透明,观点透明,用了公款和公共资源,考核和财务也该透明。 公开身份就意味着代表形象,没准也会滥显权力背景,这有实际风险,人也不够格。上级对网评员也不放心,可以理解,两难啊,就是我也没更好的办法。遵循基本逻辑,照顾决策大原则,干脆去掉矛盾的一面,不管“形象代表风险”,或许是最好办法。 新闻官徐主任认为凯迪网友素质很高,说“看来(对网评员)再培训一年也不行啊”。当时我压下几句话来没说,又在会场外说了,这里补上: 其实是培训一辈子也不行。别人我不熟悉,就以到会的这几个为例:李方、赵牧、童大焕、盛大林、曾颖,还有那位黎明先生。这些家伙都是纸网两栖,评论界硕鼠,有哪个是被人培训出来的?普天之下,又有谁敢站出来当教俺们写评论的老师?能培训俺们的老师还没出生,打一针催生下来,也是俺们的徒孙辈了。好的评论人,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读者选出来的,“市场”上销出去的,万马嘶鸣中能一鸣动人的,是不依赖权力扶持在舆论场竞争中凭真才实学先进文化一刀一枪冲出来的。我看,需要培训一月的,难成优秀评论人;需要培训一年的,这辈子就永无希望了。 也许网评员不光是在单位给领导写“论文”、写简报、参加“优秀通讯员”评选的那些伙计,其中也许有大才。但武器也是决定的因素,给他一管破枪上战场,规定他不能使用制式外武器、弹药,又不准自造先进武器,可那枪早就打不响了,子弹也是哑弹,他本人素质、斗志再高也不是民兵的对手。 六、关于评价网民的一句话 徐主任对网民颇有好感,经常被网友发言所感动。说有关方面曾认真做过分析,结论是90%以上的网民是好的。这时我插了一句话:“即便90%以上的网民都是坏家伙,那也不是他们的错”。呵呵,明白人和明白人交流,便捷而直达,往往产生一种难以言说的快感,相视一笑,足抵千言矣。先前徐主任说过一句话:“政府不能和网民对着干”,本民以为然也。
.......................................完
zt在这里不会是不对题吧?
三河收费站的帖子到底还是被消灭了
以下是引用[I]wjwdg[/I]在2005-12-31 22:20:00的发言:[BR]三河收费站的帖子到底还是被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