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据说:川剧高腔来源于江西弋阳腔,弹戏来源于秦腔(陕帮子),胡琴来源于汉剧,川昆来源于昆曲,灯戏来源于四川民间小调。不知对否?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五九先生辛苦了,保重身体啊.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们的国粹京剧在自称文化资源大省的四川,在要争当西部第一的口号中,很有可能在有京剧的西部省份中第一个消失!
孤芳自赏的川剧迷们就没有唇亡齿寒的感觉?
清代名伶魏长生,进京演出,就给当时京城演出的班会的旦角化妆带去一阵新风,其他班社的旦角演员在化妆上也学着魏长生旦角化妆贴片子。对我国戏剧旦角化妆作出不小贡献。
上世纪川剧形成之初,川剧大名鼎鼎的天籁,就是出身于旧八旗子弟,开始喜好京剧。后来把京剧的唱腔韵律融于川剧胡琴之中,使得川剧胡琴的唱腔韵律更加流畅悦耳。
著名川剧旦角陈书舫的父母是京剧演员,陈书舫也是发萌于京剧,后转学川剧,一举成名的。
著名的川剧演员沈铁梅,其父就是重庆市京剧院著名的旦角名家,从小受到其父亲的重要影响,把川剧演唱推到一个高峰。她本人的京剧演唱也不逊色。
现在有一些成都市川剧院的退休演员,也常到成都的京剧票社演唱。
戏曲,是戏是曲我们都喜欢看喜欢听。当初正是在这个论坛里看到听到很优美的川剧和曲艺的唱段,才喜爱上这个论坛的。
也许四川川剧太强大,使京剧没有市场。京剧在云贵川要数四川的最差。关肃霜领军的云南京剧团在全国都很有名气,并拍有艺术片电影《铁弓缘》,贵阳京剧团没什么名气,但也拍有艺术片电影《苗岭风雷》,成都京剧团却什么表现都没有,重庆的厉家班解放前后听说很有名气,后来同样默默无闻。
我觉得发其他剧种的内容,如果是文字研究的,可以看看别的剧种怎么发展变化,怎么求生存壮大。各剧种怎么互相影响,这些都可以。毕竟中国的大梨园历来其实就分得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上千年来,互相都有借鉴吸收,当然也有竞争,是有趣的值得研究的话题。
直接的音频视频资料,其他剧种的如果与川剧关系紧密可以发来借鉴看看。如果关系太远了,没什么可帮助川剧的,就不要发了。
沈铁梅在艺术人生自述,小时候样板戏正红,父亲送她去学京剧,因为父亲爱好京剧。可惜京剧不招生,川剧恰好招生,又送进川剧班。他们家很高兴的是,管他啥子剧,只要学戏就好。
这样的家庭造就了京川双料的沈铁梅。而且这个名字显然模仿自李铁梅,足见她的父亲多么爱京剧。 呵呵。一点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