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baiyangjian

[百家争鸣] [讨论]不要在川剧网上发京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1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川剧文昌会在2009-9-23 11:48:00的发言:
川剧的胡琴戏来源于外剧种。弹戏来源于梆子、二簧来源于汉二簧、高腔来源于四川民歌。京剧怎么了就不能来到川剧网做客吗?川剧的今天就是这种排斥思想导致了川剧的落后。《红梅赠君家》就是教训。当时许多没有学问、没有教养的川剧前辈充当泼客。打击了许多有识之士不愿在为川剧谱曲了你知道吗?

据说:川剧高腔来源于江西弋阳腔,弹戏来源于秦腔(陕帮子),胡琴来源于汉剧,川昆来源于昆曲,灯戏来源于四川民间小调。不知对否?

发表于 2009-10-21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九峰客在2009-10-20 23:41:00的发言:
五九先生是川剧网的笫一大功臣,无人能比,五九先生辛苦了,保重身体啊.

五九先生辛苦了,保重身体啊.

发表于 2009-10-21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发表于 2009-10-23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楼主,与川剧无关的希望版主能毫不留情地删了!!!

发表于 2009-10-23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的国粹京剧在自称文化资源大省的四川,在要争当西部第一的口号中,很有可能在有京剧的西部省份中第一个消失!

孤芳自赏的川剧迷们就没有唇亡齿寒的感觉?

 

发表于 2009-10-23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五九先生”的意见。中国川剧网是应该以川剧内容为主,其实中国的戏剧艺术是不分家的。

    清代名伶魏长生,进京演出,就给当时京城演出的班会的旦角化妆带去一阵新风,其他班社的旦角演员在化妆上也学着魏长生旦角化妆贴片子。对我国戏剧旦角化妆作出不小贡献。

    上世纪川剧形成之初,川剧大名鼎鼎的天籁,就是出身于旧八旗子弟,开始喜好京剧。后来把京剧的唱腔韵律融于川剧胡琴之中,使得川剧胡琴的唱腔韵律更加流畅悦耳。 

    著名川剧旦角陈书舫的父母是京剧演员,陈书舫也是发萌于京剧,后转学川剧,一举成名的。

    著名的川剧演员沈铁梅,其父就是重庆市京剧院著名的旦角名家,从小受到其父亲的重要影响,把川剧演唱推到一个高峰。她本人的京剧演唱也不逊色。

    现在有一些成都市川剧院的退休演员,也常到成都的京剧票社演唱。

    戏曲,是戏是曲我们都喜欢看喜欢听。当初正是在这个论坛里看到听到很优美的川剧和曲艺的唱段,才喜爱上这个论坛的。

发表于 2009-10-24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四合院在2009-10-23 13:22:00的发言:

我们的国粹京剧在自称文化资源大省的四川,在要争当西部第一的口号中,很有可能在有京剧的西部省份中第一个消失!

孤芳自赏的川剧迷们就没有唇亡齿寒的感觉?

 

也许四川川剧太强大,使京剧没有市场。京剧在云贵川要数四川的最差。关肃霜领军的云南京剧团在全国都很有名气,并拍有艺术片电影《铁弓缘》,贵阳京剧团没什么名气,但也拍有艺术片电影《苗岭风雷》,成都京剧团却什么表现都没有,重庆的厉家班解放前后听说很有名气,后来同样默默无闻。

发表于 2009-10-2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相信喜爱川剧的戏迷朋友们,对其他剧种自然也会有一分亲切之情!爱屋及乌、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现在,即使是做为“正宗”国粹的京剧,即使是中央戏曲频道几乎办成了京剧频道,(让我们川剧爱好者们实在是有一些愤愤不平)但是,京剧在四川,京剧在中国,也依然是萧条冷落的态势..........。川剧网是川剧艺术家和川剧戏迷们共同的家园,是我们四川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窗口,为了振兴戏曲,弘扬国粹,就让我们敞开胸怀,接纳偶尔来家做客的其他剧种的作品吧!

发表于 2009-11-3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发其他剧种的内容,如果是文字研究的,可以看看别的剧种怎么发展变化,怎么求生存壮大。各剧种怎么互相影响,这些都可以。毕竟中国的大梨园历来其实就分得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上千年来,互相都有借鉴吸收,当然也有竞争,是有趣的值得研究的话题。

 

 

 直接的音频视频资料,其他剧种的如果与川剧关系紧密可以发来借鉴看看。如果关系太远了,没什么可帮助川剧的,就不要发了。

发表于 2009-11-3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竹枝青在2006-1-1 22:58:00的发言:
对嘛!请看沈铁梅,川剧唱得这么好,京剧也非常棒。这才是大家风范啊!

沈铁梅在艺术人生自述,小时候样板戏正红,父亲送她去学京剧,因为父亲爱好京剧。可惜京剧不招生,川剧恰好招生,又送进川剧班。他们家很高兴的是,管他啥子剧,只要学戏就好。

 

这样的家庭造就了京川双料的沈铁梅。而且这个名字显然模仿自李铁梅,足见她的父亲多么爱京剧。 呵呵。一点逸事。

发表于 2010-1-8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取长补短,又道是,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引进点京剧觉得可以,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川剧戏歌,特别喜欢,可是坛子里太少了,哪里还有啊???

发表于 2010-1-1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很多川剧演员“夜郎自大”,居然有网友也是如此,唉!川剧的悲哀啊!

发表于 2011-9-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59老先生说的要兼收并蓄才有利于川剧的发展"
支持59的发言!"京剧乃"国粹"楼主保守,错误的认为"川网"就只能发川剧,完全是无知,那中国是5千年文明古国,为何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还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文明,若没有引进西方的科技,在这高温酷暑的季节,你能享受"空调"吗"为何当今文艺,流行歌曲,摇摆爵士音乐,充斥整个中国,你去禁止吗?你能禁止吗?卑人之见,凡是中国戏曲,均可发在川网上,以增加川网的登录注册率,楼主实乃"井底之蛙"眼光短浅呀!属无知的人!

发表于 2011-9-2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在"他山之石"分栏中发表其它剧种乃至歌曲.

发表于 2011-9-2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在"他山之石"分栏中发表其它剧种乃至歌曲.

发表于 2011-9-2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五九先生意見,本人既喜欢川剧,更喜欢京剧,京剧在吐字,发声。气口技巧上,值得学习。本人认为,能唱京剧,肯定他川剧一定能唱得好一些:反过来说京剧移植了一些川剧剧本用京剧形式演出,如柳阴记,杀伯奢;秋江……其效果就不如川剧。没有比较,怎能提高。

发表于 2011-9-2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九老先生你不要多意,我们一看就明白不是针对你的,望你不要在意,这里我们不能没有你!

发表于 2011-9-2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楼主的出发点也没有错,他也不是什么斑竹,只是一位酷爱川剧的年轻人而已,各人看法不同,大家不要过于责怪。五九老先生说得很对。各剧种都有相通的对方,应该兼收并蓄,我在没有接触川剧之前,就会很多其他剧种的唱腔,戏剧有剧种之分,作为一个戏迷,我认为不应该有剧种之分,当然楼主也没有说不喜欢京剧,只是说不要在川剧网谈京剧,是一个度的问题。

发表于 2011-9-2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这已经是很多年前的贴子了。没有必要再过多谈论。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