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剧是一种具有曲艺和戏剧特点的演说艺术。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演“一人独演,独演一人”来表演故事。1939年,王永棱自编自演了第一个谐剧《卖药膏》。之后他陆续创作了几十个谐剧剧本,上百个谐剧小段。1980年,王永棱为全国相声座谈会代表示范表演,连演七场,名播京华。王永梭致力于谐剧的推广和普及,他培育了百余名谐剧新,使全省各地都有了谐剧演出活动。十几个省、市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还专程前来学习。 成都著名的谐剧表演者有沈伐、涂太中、张庭玉、夏曼云、李云华、邓滔等。
方言诗朗诵是四川方言编写并朗诵的叙事诗。方言诗有明确的主题、完整的人物,有情节和矛盾冲突,还带有强烈的喜剧色彩,故又称为“有韵笑话”。方言诗篇幅短小,构思精巧,朗诵是单人进行,一个人要表演两个以上的角色,既要叙述故事情节,又有人物语言、评论语言。演员要“跳进跳出”。方言诗由王永棱于1941年首创。建国后很快得到推广。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曲目有《自鸣钟》《苏二嫂》《两瓶酒》《夜班红心》等。
王永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