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读书女人

[群众呼声]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你的说法:handshake

发表于 2011-10-5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聪明

 楼主| 发表于 2011-10-5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滴血毁心 的帖子

未命名.gif 呵呵,謝謝您的鼓勵。


什麽是知識呢?

愛因斯坦說:知識不能單從經驗中得出,而只能從理智的發明同觀察到的事實兩者的比較中得出。

若斯科特.帕金森說:博學的人是知識的儲水庫,而不是源泉。不吸收知識之光,心靈就會被黑暗籠罩。

未命名.gif


 楼主| 发表于 2011-10-5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宅女小俊 的帖子

呵呵,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 。这让他新奇不已。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GOODMORNING SIR!”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 姓?”
  


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MORNING SIR ! ”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是问候语......天啊 !!真是丢脸死了。
  


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 SIR ! ”
  


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点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

发表于 2011-10-5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理成熟13标志》:
1.不再盲目跟风;
2.不再犹豫不定;
3.合理安排时间;
4.开始关注新闻国事;
5.开始养生;
6.在爱情、友情、亲情之间,首先想到亲情;
7.不再用哭闹来解决问题;
8.重视身边的朋友;
9.让周围的人快乐;
10.在得失方面变得大度;
11.学着尊重每个人;
12.自信地生活;
13.淡忘仇恨。”
呵呵,一对比,我欣喜地告诉您,我算是心理成熟了。

发表于 2011-10-5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女人是个很有内涵的人,很会用寓言或故事来佐证一个道理,让人信服。

发表于 2011-10-5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哎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灰太狼的哥 的帖子

呵呵,谢谢鼓励!http://img.mala.cn/forum/201110/05/134745212fof4pojkgpkxt.gif


与阳光的人在一起,心里就不会晦暗;与快乐的人在一起,嘴角就会常带微笑;和进取的人在一起,行动就不会落后;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处事就不会小气;和睿智的人在一起,遇事就不会迷茫。此交友之道也!

我对佛说:让我的朋友们永远健康快乐!佛说:只能四天。我说:好,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佛说:三天。我说:好,昨天、今天、明天。佛说:两天。我说:好,白天、黑天。佛说:不行,就一天!我说:好!佛茫然问道:哪一天?我说:每一天!http://img.mala.cn/forum/201110/05/135036rj1gss5p3f7rbv11.gif


 楼主| 发表于 2011-10-6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0-6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与您在一起,总有听不完的哲理,思不完的人生,如沐春风啊!

发表于 2011-10-6 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宅女小俊 的帖子

你说的话确实很有说服力 但是哈 不是是姐姐还是。。我仿佛感受到了唐僧转世:handshake

发表于 2011-10-7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灰太狼的哥 发表于 2011-10-6 21: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与您在一起,总有听不完的哲理,思不完的人生,如沐春风啊!

呵呵,谢谢鼓励哈http://img.mala.cn/forum/201110/05/134745212fof4pojkgpkxt.gifhttp://img.mala.cn/forum/201110/06/203701hnystpstv3unynfz.gif
看到论坛的变化可喜可贺!

今天偶就来说一段毛大爺读西游——孙悟空从政路上的四状态http://img.mala.cn/forum/201110/05/135036rj1gss5p3f7rbv11.gif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灰太狼的哥 发表于 2011-10-6 21: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与您在一起,总有听不完的哲理,思不完的人生,如沐春风啊!

   毛大爷小时候最喜欢读《西游记》,此书打开,总放不下,满脑子里都是一群猴子跳来跳去。他一生读过若干次《西游记》,有人做了一个统计,老人家有70余年读《西游记》的历史,直到晚年,他还将各种版本的《西游记》对照起来读。

毛大爷早年总是将猴子当作反面形象来用,如将其比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法西斯分子。但从50年代后期起,他又把它当成了正面形象。孙猴王的大胆、顽皮、傲视一切和伟大的抱负正适合他的心态。在1966年,他离开北京期间,重读了《西游记》,在1966年3月他对政治局的一位同事说:“打倒阎王,解放小鬼。”“各地都要有孙悟空大闹天宫。”毛大爷对《西游记》中的第一号人物——孙悟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各种不同的场合,评价的次数最多,给予的肯定也最高。以他老人家的一首诗为证,《和郭沫若同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
又重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记》是部奇书,自问世以来,一直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出色的作品。《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初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再后来另两位弟子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明代大作家吴承恩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文学巨著。《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全书一百回,从结构上看,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回至第八回,主要写了孙悟空出世、拜师、大闹天宫,这是全书最精彩的章节。第八回至第十二回主要写了唐僧的出身及取经的缘由。第十三回至最后一回主要写唐僧西天取经,终于取到了真经,修成了正果的故事。《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人物还是孙悟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啥是从政者——主要以管理活动为职业的人,在政坛上的经历往往呈现出四种状态:初期因有本事被组织上看中由技术转入政坛;后来由于初入政坛不懂规矩可能被赶出政坛;再后来因与组织叫板遇到高人被“冻结”起来;最后在组织有难之时让他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重返政坛。这四种状态与悟空同志的发展轨迹又是何其相似!

——悟空同志的第一种状态:花果山上的美猴王。自从盘古开天地,产生了四个州,即东胜神洲、西牛
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西游记》单表东胜神洲之傲来国之花果山之顽石变成的猴子。虽然这个猴子本不是体制内的人,但在他诞生之时,就得到了体制内人们的关注,不过当千里眼和顺风耳告诉最高领导者,有这么一个东西降临时,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这个小顽猴很快就凭着自己的本事在同伴中崭露头角、脱颖而出。“今日芳名显,时来大运通”,他在进入水帘洞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的领导地位。而且他还比较会做领导,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不过,乐极生悲,为了寻找长生不老之道,他走出花果山。最初,他学人理、说人话,但参
访仙道,无缘得遇。后运气来了,遇到了祖师,不仅被赐名“孙悟空”,而且还教了长生之妙道,并学会了保证妙道的七十二变之术和一个跟头翻十万八千里之术。不过大凡刚出道之人,往往有一点技术就好卖弄,悟空同志亦然。最后祖师爷不得不将其赶走,并不允许提及师傅的名字。这是悟空第一次但也不是最后一次离开组织,他回到了“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而且剿了混世魔王,夺了一口大刀。此时的悟空已非彼时的悟空,他不仅能让自己的同伴接受,也能让外人不敢欺负,老孙已成气候。他在傲来国界搞来了大量的武器,又让满山怪兽,都来参拜猴王为尊。他们每年献贡,四时点卯,也有随班操演的,也有随节征粮的,齐齐整整,把一座花果山造得似铁桶金城。后来,他还觉得自己的本事不大,要有一个更好的武器,于是听一老猴子的建议,到东海龙宫去寻找。在这里他可是发了财:如意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金冠、金甲和云履,哪知道龙王只是缓兵之计,他们已商量好了:“打发他出了门,启表奏上上天,天自诛也。”没有本事就不能让周边的人服你,就不能成为领导者;太有本事就不能让组织上放心,就不能不盯着你,悟空同志的好日子到头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悟空同志的第二种状态:玉帝身边的弼马温。话说悟空同志强取了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并闹了地府后,被龙王和阎君双双进表告了一刁状,引起了玉皇大帝的重视,于是如何处置他的问题提到了桌面。对于小人物犯错误,组织上的一般做法有两种,一是采取高压手段,严惩不怠;二是采取低压手段,招降纳叛。玉皇大帝采取了后者,说到这个作法不得不谈到两个人,一是玉皇大帝本人,二是给他出主意的太白金星。我的一位老哥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教授,写过一本《神魔佛怪话西游》,他说玉帝是一个最大的官僚主义者,贪图享受,只想清静,昏庸无能,既不能防范于事发之先,也不能断然处理于事发之后。而太白金星则是个左右逢源、受人尊重,十分圆通的“和事佬”。他对玉帝说:“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 玉帝闻言甚喜,道:“依卿所奏。”即着文曲星官修诏,着太白金星招安。就这样悟空同志来到了天宫并被授予“弼马温”一职。客观的说,悟空初到天庭表现尚好,由于他既好露才又好扬己,所以管几个养马之人绰绰有余,加之他“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很快工作就大有起色。如果他安心工作、安于此位,那也就不是悟空同志了。一日,他与下属论官品从是,才知道“弼马温”是个“只唤做未入流”的官。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于是悟空又回到了花果山,并自封为“齐天大圣”,身穿“赭黄袍”。可这还了得,于是玉帝老儿派人下界处理此事,但是没想到铩羽而归,悟空占了上风。于是又是那个“和事佬”出面,再次建议玉帝接受悟空的条件,给他一个“有官无禄”的空衔。玉帝道:“怎么唤做‘有官无禄’?”金星道:“名是齐天大圣,只不与他事管,不与他俸禄,且养在天壤之间,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宁也。”玉帝闻言道:“依卿所奏。”玉帝亲自接见悟空,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今宣你做个齐天大圣,官品极矣,但
切不可胡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悟空同志的第三种状态:五指山下的被压者。小人物造反,往往是把有限的自由都搞掉了。玉帝待悟空同志不错了,给他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府内设个二司:一名安静司,一名宁神司;另外赐御酒二瓶,金花十朵,意在让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可是他,先偷蟠桃,后偷仙丹,再偷御酒,并因没邀请参加“蟠桃会”而大闹天宫。而且说什么“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回到花果山后,带一点好酒给众弟兄喝。这就惹了大麻烦了,玉帝“故调十万天兵,天罗地网收伏”。众天神下界与“齐天大圣”厮杀,最终“小圣”将“大圣”俘获。悟空被俘之后,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烟熏火燎,虽没有烧死但也让他难受之至,特别是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火眼金睛”。可是他出来之后,不仅不思改悔,反而蹬倒八卦炉、挥舞金箍棒,“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只打到通明殿里,灵霄殿外。”好猴精,你也太把村长不当干部了,于是组织上派高人如来佛来也。如来佛果然非等闲之辈,他让双方停息干戈,并问悟空,你有何想法?大圣说,我要让玉帝让位。佛祖说,你是嘛东西,玉帝有今天是何等不易。大圣说,“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于是佛祖提出与大圣打赌:“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大圣以为机会来了,生怕佛祖反悔,叫了一声“我出去也!”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以为到了尽头路。为了证明自己的本事,不仅写下了“齐天大圣到此一游。”还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哪知当他明白原委,已来不及了,急纵身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地把他压住。他还用“六字箴言”——“啊嘛呢叭咪哞”封住五行山,不仅让他伸出头来,而且念动真言咒语,将五行山召一尊土地神祗,会同五方揭谛,居住此山监押。但他饥时,与他铁丸子吃;渴时,与他溶化的铜汁饮。让一个想干事的人没有事情做,是组织上对一个人最大和最有效的惩戒。
悟空同志,不明白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5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悟空同志的第四种状态:西天路上的戴箍人。自从如来佛祖用掌压住悟空同志之后,他就思考何时以何种方式让他翻身,因为他压根就没有置他于死地。此时,一百回的《西游记》才过了七回,“果然脱得如来手,且待唐朝出圣僧。”从该书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后,真正的故事才开始,前面不过是个序幕而已。当由如来佛同志亲自缔造,南海观音同志直接指挥,决定为唐僧西天取经“保驾护航”时,“设计方案”出台了:第一,组成一个以师徒关系为结构的战斗小组,唐僧为当之无愧和当仁不让的组长,而且领“家长”衔。不要小看家长,在那个时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且“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可是了得。而且,悟空及几个弟兄,还指望唐僧在西天取经成功之后,给他们写“鉴定”,以期得到“秉善皈依,将功折罪”的评价。第二,给孙悟空戴上一个“紧箍咒”,这个东西成为唐僧驾驭悟空的最终和最有效法宝,而且也是小说中最受非议的手段,在这个手段下,那么能干的孙悟空还不是:头痛如裂、满地打滚、口喊饶命、叩地磕头。1957年的7月,毛大爷在一次会议上谈到对地、富、反革命摘了帽子的,要调皮再给戴上时说:“唐僧这个集团,猪八戒较简单可以原谅,孙悟空没有紧箍咒不行。”第三,给唐僧当然也包括孙悟空设计了九九八十一难,包括天灾和人祸。这些考验有些是必然发生的,有些是偶然发生的;有些是敌人干的,有些是朋友干的;有些是同事干的,有些是领导干的,有些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有些是为了解决未来期盼;有些是使考验对象施展才华、扬名天下,有些是使考验对象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如此等等。别的不说了,就说许多磨难都是领导身边的人干的,不打他们不行,打死他们也不行,让老孙甚是为难。第四,给孙悟空一个期盼: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一部《西游记》虽然渲染了孙悟空我行我素。天不怕、地不怕的品质,但是其归宿却是希望他早得金身,立地成佛,至少也是不再受罪。在全书的最后有这样一段描述,孙行者对唐僧道:“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悟空同志陪唐僧西天取经的历程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一个上司和组织,一套规章和制度,一堆
机遇和磨难,一组许愿和预期,这是任何从政者都无法回避的“从政四情景”http://img.mala.cn/forum/201110/05/135036rj1gss5p3f7rbv11.gif
发表于 2011-10-26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多一个敌人多一堵墙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