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 王玲
亲爱的各位网友:
我是四川电视台妇女儿童频道王玲,2004年春节,我带着采访任务,走进了西康福利学校。从此与这所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
位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成立于1998年的西康福利学校,如今已走过了8个年头,该校的创办者多吉扎西校长是一位在海内外颇具声誉的爱党爱国的现代活佛。多年前,多吉扎西在内地学习考察,看到内地独生子女的优越生活。从而想到了在藏区有许多无家可归的孩子,于是萌发了要在藏区建立一所孤儿学校的念头。在他的组织下,在海内外各界爱心人士的资助下,西康福利学校建成招生。8年来,国家教育部、民委、省教育厅、成都市教育局等各级部门给予这所学校极大的支持和首肯。
该校实行全免费、封闭式的管理模式。目前有132名学生,其中孤儿86名,特困生46名。孩子中最小的只有五岁,最大的十九岁。学校开设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所有课程。孩子们来自于藏、汉、彝、羌四个民族。
2004年让我走进这所学校采访的原因是,基于多吉扎西校长对如何为孩子们过好每一个春节的独特创意。
由于孩子们来自于藏、汉、彝、羌四个民族,学校决定从2004年春节开始,依照汉、藏、羌、彝的顺序,为孩子们安排不同的民族年。其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彼此民族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从而促进这个大家庭中四个民族的和谐与团结。
于是,我和我的同事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这所学校分别拍摄、制作、播出了《汉族年》、《藏历年》、《家》、《天籁之音》、《献给“妈妈”的祝福》等五部记录片。同时由于我台的宣传,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重视。2005年3月,学校的两名孤儿走进了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该栏目播出了大型专题访谈节目《塔公草原我的家》。2006年3月,该校教师盈明丽当选为“2005四川女性十大年度人物”。
经过多次与学校、孩子们的采访和接触,留在我脑海中最深刻的记忆就是“感动”二字。
首先我感动于该校校长多吉扎西,如果没有他的义举,没有他博大的爱心,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西康福利学校。
其次我感动于该校无私奉献的老师们。仅以盈明丽老师为例,她原是重庆永川市的一名优秀教师、10年前她即自愿在塔公,仍然是多吉扎西创办的敬老院做起了义工,在敬老院的两年时间里,她没有索取过一分钱的报酬。后来学校创立,她转到了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孤儿。该校最困难的阶段,莫过于创办的头两年,孤儿们来自不同的民族,四面八方。有的孩子长期流浪,沾染上不少恶习,许多孩子从未进过厕所,从未洗过澡。盈老师和仅有的几个老师必须对每个孩子从生活的每个点滴教起。同时还要负责两个年级班的数学教学、班主任、教务主任等多项工作。而十年间,盈老师只回过两次自己的家。为了这些孩子,盈老师放弃了自己养育孩子的念头。如今已37岁的盈老师,已决定将这些孩子视为已出,永远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再就是我感动于这所学校的每个孩子。在老师们的悉心呵护和培育下,这里的孩子让你再也看不到过去的岁月留给他们的阴影。取而代之的是欢乐的笑脸和幸福的生活。只要你一走进这所学校,随处可听到“阿姨好”、“叔叔好”的礼貌用语。随时孩子们都会为倒上一杯香喷喷酥油茶。
每一次的采访都会让我留连忘返,每一次的采访都会让我和孩子老师挥泪而别。而每一次的采访都会让我期盼着与他们的再次相聚。
今天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更重要还不是为您介绍这所学校,而是因为目前这所学校、这些孩子们急需更多的老师,能够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
经有关部门批准,2004年8月,该校已开设了初中部。学校急需具有教学经验的初中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的各科教师,尤其是具有应试教学经验的老师。如果您是一位具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如果你是一位拥有爱心的好心人,如果您愿意到康巴高原奉献您的知识,为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优秀人才,西康福利学校的132名孩子将会以他们最真诚的微笑、最热情的拥抱欢迎您的到来。
目前的西康福利学校已今非昔比。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资助下,他们已拥有现代化的管理、现代化的设施,可以让您得心应手的施展才华,学校的全方面取暖设备,会让您生活在四季如春的生活环境中,只要您怀揣一颗爱心,手捧一份知识,学校同样会付与你应有的报酬。
作为一名与西康福利学校有着浓厚情感的记者,我以最真诚的心感谢您对西康福利学校的关爱,让我们共同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去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联系电话:
西康福利学校:0836-2866089
孙老师:1305645792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0 18:07:2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