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郎克高基德在2006-4-12 20:49:00的发言: 每天早上9点钟左右一辆辆大巴车、中巴车浩浩荡荡从成绵高速公路鱼贯而入罗江县城,在县行政办公区各大局办公楼前停下来,公务员们从车上下来后,原本寂静的罗江县城顿时热闹起来。到了晚上5点钟,这些车辆又准时出现在机关楼外,公务员开始撤离县城,县城又恢复了平静。
老百姓戏称这种现象为:白天罗江县,晚上罗江镇!
对于罗江的政府官员们来讲:罗江是一座来了就想走的城市,因为罗江毕竟不是他们自己的家,德阳才是他们心的归属。
老百姓要问的是:你们天天乘车的费用是好多?是不是使用我们纳税人的钱?又是谁给你们权利这样乱花钱?你们回家是可以的,但是回家不能让百姓掏腰包!!!!!这种做法太让我们难以接受!凭啥子要让我们给你们远距离回家埋单?!
为什么你们在罗江拿工资又看不起罗江?
[em05][em05][em05][em05]
没有调查,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
罗江基本县情: 罗江,史称“三国险阻之区,两川咽喉之地”,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边缘。西晋末年开始设县,已有1700年历史,期间曾三建三撤。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复县,12月10日正式挂牌。罗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个诗歌博物馆所在地、三国蜀汉文化胜地、清代文豪李调元故里、全省经验收的村村通水泥路第一县、全国首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县、中国金花梨之乡。全县幅员面积447.88平方公里,辖14镇1乡、159个行政村8个社区,总人口24.08万,其中农业人口20万,耕地面积29.7万亩,属丘陵农业县。
经过建县9年多的艰苦努力,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县城面积、居民收入四个翻番的目标,2005年名列德阳市各县、市、区综合考评第一名,已经成为四川省台资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县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作为一名普通公务员,两年前,当我来到这座新建小城时,我也有彷徨,也有失落,受地域等诸多方面影响,她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在现阶段无法和成都或者成都郊县相比,这一点是事实。
但是,楼主你又知否,作为一个新建县,能够在短短的几年里实现四个经济目标的翻番,使县域经济较建县初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罗江广大的干部群众又是付出了何等的努力?他们放弃了在德阳优越的工作条件,义无反顾的投身到罗江振兴的建设中,所付出的牺牲又是何等的巨大?
正如前面所说,罗江是一个新县、欠富裕县,百废待兴。虽然归并经济发达的德阳市管辖(德阳市位居全省地、市、州经济实力前三甲),但财政收入相对其他兄弟县市区低的多,公务员包括领导的待遇情况一直就比较低,大多数的公务员每月也就那么5、6百元的工资。直到现在,广大干部都一直是抱着建县初“到罗江,就是奉献,就是要让罗江变样!”的精神而默默奉献;同样,罗江很大一部分地方财力都用在了改善城乡面貌,社会保障,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失地农民的安置等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面。
总而言之,我不知道楼主你是哪儿人,更不知晓你对罗江的印象是一知半解还是道听途说,不过我建议:如果在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欢迎到罗江来看看、走走,顺便说说,前不久,罗江举办了首个大型诗歌朗诵音乐会(很多朋友也许在媒体上都见到了,也就是“中国-罗江诗歌节”),罗江的对外形象、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你可以来听听罗江群众们的看法和他们对罗江未来的展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想这样就足够了。
另:公车接送的几点看法--和楼主探讨
1、关于为何大巴接送,有它的历史原因和实际情况,我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里不多讲。
2、罗江两辆大巴是在建县初购买的二手车(并非楼主说的“一辆辆”----敢问:一辆辆是好多辆?),为了节约油费,你想不到,几年来我们的两位驾驶员是每天晚上送职工回德阳后自己乘公共汽车回罗江,而每天清晨再从罗江乘车到德阳开大巴。你提出“很多人都是自己赶车或是开车回家的,为何罗江不可?”的观点,我只在韩国肥皂剧里看过,我无法作出解释,不过我愿意建议你学习一下最近才出版的2006德阳市地图,德阳市离罗江县的路程是多少?作为每天早上8:30就必须正常开展工作的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可不可能每天个人自己乘公交车从30KM的地方赶过来?又可不可能个人自己开车回家(私车)?现在自己能买私车的公务员又有几个?有没有现实意义?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在条件允许、不违反纪律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的考虑到职工的福利,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我觉得这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更本利益,谁不想生活越来越好?如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当成你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是否未免太过偏激?打着为纳税人的利益呐喊的旗号,敢问:什么较纳税?你一年纳好多税?你吃麦当劳、肯德基有没有撤过发票?你了解不了解国家机器的运作方式?对省情、市情、县情你了解几点?
3、你说罗江是一座来了就想走的城市,我觉得每个人有各自的想法,我没有义务,也没有心思改变你对罗江的措词,在众多罗江人的眼里,只能证明你看待问题的肤浅,对罗江这么好的发展环境的不了解。你说我们来了就想走?走哪里?我想建县9年来罗江发展取得的成绩完全有足够的说服力说明一切。我不知道是楼主你一厢情愿,确实有什么更棒的约会,还是楼主你比较喜欢看过期广告,黔驴技穷的憋出这么一个台词。
4、你说罗江的干部拿罗江的工资又看不起罗江,口水说干了,手都打麻了,懒得理你。
罗江,史称“三国险阻之区,两川咽喉之地”,位于成都平原北部边缘。西晋末年开始设县,已有1700年历史,期间曾三建三撤。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复县,12月10日正式挂牌。罗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个诗歌博物馆所在地、三国蜀汉文化胜地、清代文豪李调元故里、全省经验收的村村通水泥路第一县、全国首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县、中国金花梨之乡。全县幅员面积447.88平方公里,辖14镇1乡、159个行政村8个社区,总人口24.08万,其中农业人口20万,耕地面积29.7万亩,属丘陵农业县。
经过建县9年多的艰苦努力,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县城面积、居民收入四个翻番的目标,2005年名列德阳市各县、市、区综合考评第一名,已经成为四川省台资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全县经济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作为一名普通公务员,两年前,当我来到这座新建小城时,我也有彷徨,也有失落,受地域等诸多方面影响,她的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在现阶段无法和成都或者成都郊县相比,这一点是事实。
但是,楼主你又知否,作为一个新建县,能够在短短的几年里实现四个经济目标的翻番,使县域经济较建县初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罗江广大的干部群众又是付出了何等的努力?他们放弃了在德阳优越的工作条件,义无反顾的投身到罗江振兴的建设中,所付出的牺牲又是何等的巨大?
正如前面所说,罗江是一个新县、欠富裕县,百废待兴。虽然归并经济发达的德阳市管辖(德阳市位居全省地、市、州经济实力前三甲),但财政收入相对其他兄弟县市区低的多,公务员包括领导的待遇情况一直就比较低,大多数的公务员每月也就那么5、6百元的工资。直到现在,广大干部都一直是抱着建县初“到罗江,就是奉献,就是要让罗江变样!”的精神而默默奉献;同样,罗江很大一部分地方财力都用在了改善城乡面貌,社会保障,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失地农民的安置等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方面。
总而言之,我不知道楼主你是哪儿人,更不知晓你对罗江的印象是一知半解还是道听途说,不过我建议:如果在你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欢迎到罗江来看看、走走,顺便说说,前不久,罗江举办了首个大型诗歌朗诵音乐会(很多朋友也许在媒体上都见到了,也就是“中国-罗江诗歌节”),罗江的对外形象、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你可以来听听罗江群众们的看法和他们对罗江未来的展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我想这样就足够了。
另:公车接送的几点看法--和楼主探讨
1、关于为何大巴接送,有它的历史原因和实际情况,我前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里不多讲。
2、罗江两辆大巴是在建县初购买的二手车(并非楼主说的“一辆辆”----敢问:一辆辆是好多辆?),为了节约油费,你想不到,几年来我们的两位驾驶员是每天晚上送职工回德阳后自己乘公共汽车回罗江,而每天清晨再从罗江乘车到德阳开大巴。你提出“很多人都是自己赶车或是开车回家的,为何罗江不可?”的观点,我只在韩国肥皂剧里看过,我无法作出解释,不过我愿意建议你学习一下最近才出版的2006德阳市地图,德阳市离罗江县的路程是多少?作为每天早上8:30就必须正常开展工作的国家行政工作人员,可不可能每天个人自己乘公交车从30KM的地方赶过来?又可不可能个人自己开车回家(私车)?现在自己能买私车的公务员又有几个?有没有现实意义?一个单位、一个企业,在条件允许、不违反纪律的情况下,能够最大限度的考虑到职工的福利,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我觉得这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更本利益,谁不想生活越来越好?如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当成你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是否未免太过偏激?打着为纳税人的利益呐喊的旗号,敢问:什么较纳税?你一年纳好多税?你吃麦当劳、肯德基有没有撤过发票?你了解不了解国家机器的运作方式?对省情、市情、县情你了解几点?
3、你说罗江是一座来了就想走的城市,我觉得每个人有各自的想法,我没有义务,也没有心思改变你对罗江的措词,在众多罗江人的眼里,只能证明你看待问题的肤浅,对罗江这么好的发展环境的不了解。你说我们来了就想走?走哪里?我想建县9年来罗江发展取得的成绩完全有足够的说服力说明一切。我不知道是楼主你一厢情愿,确实有什么更棒的约会,还是楼主你比较喜欢看过期广告,黔驴技穷的憋出这么一个台词。
4、你说罗江的干部拿罗江的工资又看不起罗江,口水说干了,手都打麻了,懒得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