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孺子牛

[注意]请关注发生在市中区昭君庙街的金沙庵火灾纪事图片报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在这里也有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请看:

                      珍爱自己民族的文化留存
                        --《发现李庄》作者岱峻访谈

      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全国“文化遗产日”,作为文化遗产日活动的组成部分,6月6日--10日,成都将举办“2006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四川成都周”系列活动。
3月29日上午,作为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的开启,“重走梁思成古建之路――四川行”活动,从四川宜宾的一个小镇李庄正式开始。国内四十多位文物界、建筑界学者步入李庄一处普通的农舍――中国营造学社旧址,在五天中,对六十多年前梁思成及其中国营造学社同仁在西南调查的部分文化遗产进行考察。
      “我从梁思成的身上获得了力量。”参加了这次活动的国家文物局前顾问谢辰生说,“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日’从纪念梁思成开始,梁先生的任务我们还没有完成。”

       梁思成的遗愿
       为什么全国首个“文化遗产日”的第一项活动要在四川一个偏远的小镇李庄,又以纪念建筑学界一代宗师梁思成先生的形式为开启呢?原来,让全社会重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说是梁思成先生的遗愿。梁思成生前苦心孤诣保护文化遗产,为保存研究古建筑、文物,曾做过许多呼吁和努力,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他的许多愿望生前没有得到实现。为了告慰梁思成先生,去年,谢辰生等十多位学者就历史文化名城与文化遗产保护联名数次上书中央得到重视,经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批示获得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野笏在2006-5-26 16:19:00的发言:
不知道最近情况如何?

      金沙庵的屋顶已经修复得差不多了,等会我将最新的图片传上来,就看得更清楚了啊。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从互联网上获知,国内不少知名专家建议:北京土地资源紧缺,专家建议炸掉故宫!内容如下:

      
   
综合消息:“账其实很好算,与其每年花十多亿维修,不如干脆炸掉故宫,彻底改造成建筑用地,大大解决北京土地资源缺乏而引起的房价暴涨的情形”。  在北京人士普通抱怨“房价太高”的呼声日隆之时,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商日前通过媒体发出这番肺腑之言。

  多名房地产商指出,北京房价暴涨的原因,并不在于房地产商和炒楼人士联手哄抬价格,而是由于土地资源严重缺乏。北京的市区面积仅2738平方公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尽管政府采用“限制人口入京”等手段来控制人口数量,但据2005年统计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1538万,从而造成“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

  土地资源属有限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要彻底缓解北京市内土地资源缺乏的情形,就必需充分利用市内每一寸土地。

  北京房地产商协会会长胡云景先生,明确地指出了北京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情况,其中最浪费的是就是故宫。

  胡说称,北京的市区面积仅2738平方公里,而故宫就占地近72万平方米,而且处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地产价值不可估量。如果将其全部改建成建筑用地,以合理利用空间全部盖成四十层的高楼来计算,最少可以提供2400万平方米的可居住面积,以人均拥有20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计算,可以为120万人口提供住房。如果此举可以达成,北京住房价格将会有“比较大”幅度的下降,介时普通收入的工薪阶层都可以“有房可居”。

  一名声称愿意斥资二千万却不愿具名的地产巨商说,巨额的拆除资金不是问题,官方也口头同意此改建方案,只是碍于故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而没有具体部门敢书面签署文件实施改建。

  据悉,国家文物管理部门在公开场合痛斥此改建方案,声称此举乃“败家”行为。发言人言称,故宫在中国屹立近五百年,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历史遗迹,而是国家形象的象征,任何要毁灭故宫的行为甚至是想法,都是数典忘祖的不孝子孙行径。

  房地产商代表则公开回应,如果故宫得以顺利改建,损失的只是几千间“破房子”,受益的将是几百万普通百姓和其世代子孙。  两方各执一词,唇枪舌剑,改建方案暂时搁浅。  为此,国内著名网站“网难”公开向网民片集投票,以就故宫改建方案了解民意,至今为止,约有58.23%的在京人士支持故宫改建方案,有网难某知名网友发表评论说: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别人的法拉利跑车还不如自个儿手中的一个馒头来得实在。

  故宫有近一万间房,没一间是我的,要是改建了能分一间给我,那就拆吧。都什么年代了,还讲什么历史遗产,当年剪辫子那会儿不也是说“不像个中国人了”?现在看来,该剪!现在拆故宫你们说不好,过些年回头看看,这不拆了挺好的嘛?

  顺便把圆明园那些破墙烂瓦也收拾喽,这样又多了好几万平米地盖房子了。

        看到这些消息,我们不由叹息,专家们连故宫都不放过,何况一个小小的金沙庵,在乎啥啊?我们的国人,特别是那些被泡沫经济涨破了口袋的房地产商们,真是胆大包天,居然叫我们的子孙后代忘记自己的历史,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天煞啊,这些败家子根本就不配做中国人,都TNN的去当美国人算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沙庵经过一个多月前的劫难,现在重新修建大殿,已经完工80%的工期,请见相关图片: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远眺金沙庵修复过程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殿建筑的关键就在这里

 楼主| 发表于 2006-5-26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细心的工人正在复原古建筑的原貌

发表于 2006-5-27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火灾的特点  都是钉子户的房子   看看最近几年的报纸吧

发表于 2006-5-2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子牛功不可抹.[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楼主| 发表于 2006-5-28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不在状态在2006-5-27 9:43:00的发言:
孺子牛功不可抹.[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老大姐,谢谢你的关心。个人觉得,像金沙庵这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建筑,在成都这个被称之为3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是越来越少了啊。我们可爱的ZFGY以及说道GDP就上串下跳新时代暴发户的房地产商们,你们可要在要不要文化遗产和开发城市、经营城市方面如何来权衡?这看似简单,实际是是否成为历史罪人的关键之大事啊。

发表于 2006-5-29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西康冷雨在2006-5-23 1:32:00的发言:

地下发现了出土宝藏,警察和文物保护单位出动比风还快,古庙被破坏,怎么都哑了?

古庙被破坏,媒体哑了,当局也哑了?

社会发展,决不能只用经济发展去掩盖罪恶!

[em04][em04][em04][em04][em04]

发表于 2006-5-30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历史与文化与现代的眼前利益发生冲突时,,为什么一定会有一群猪出现呢??!!!

[em09][em09][em09][em09]

发表于 2006-5-31 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沙庵修复了,香火一定非常旺。

发表于 2006-5-31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经常去烧香.网民滴呼吁终于有结果,保护文物义不容辞.[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发表于 2006-5-31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呀,有线装书呀,有关方面在干啥

 楼主| 发表于 2006-5-31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娃他爸在2006-5-31 18:13:00的发言:

可惜呀,有线装书呀,有关方面在干啥

      是啊,正如楼上的娃他爸朋友所说的那样,线装书的确是不能恢复的,笔者是请教过有关专家的。非常可惜,令人感到气愤的就是这些事却在目前倡导“八荣八耻”的阶段发生。

发表于 2006-5-31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白两道齐出手,小小尼庵算什么?

发表于 2006-6-4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没有动静啦!结果还没有出来吗?那些办事的人只是吃干饭的唆!!![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em09]

 楼主| 发表于 2006-6-5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今天开始,要是你到天府广场的主席台前的巨大横幅上,你一定看得见有这么一段文字:“文化遗产日,成都文化遗产周”,据称中央电视台将在6月10日现场直播金沙遗址的二期发掘。从这点看,我们的政府部门还是十分重视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工作。不过笔者道是感慨,此金沙非彼金沙啊。一方面是各个部门对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却对本属于极力保护的遗产,却在光天下慢慢消失的厄运,作为成都人,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这种不公平的现实啊?

       今年六月的第二个周六是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也是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由此,我们这个创造了灿烂文明的华夏民族,要一年一度地纪念祖先留下的文明遗产了。
  遗产日始于二十年前现代化的欧洲国家。这一天,全社会想尽办法通过对遗产的亲近,来重温历史,感受先人,体验其中本民族的精神个性和文化之美,从中获得无上的光荣和自豪。最早确立文化遗产日的是法国,在这一天全国有一万多个名胜古迹和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遗产日是一个社会生活的主题日,就像植树日、消费者日、戒烟日一样,但对于酷爱文化的法国人来说,它更像一个文化节。每年将近六分之一的法国人会自动参加这个文化的盛会。
  在尊重和热爱历史文明方面,中国人是绝不会缺席的。近几年来,已经有一些省市开展了文化遗产日的活动。由中央美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几十个大学自发地举办的“青年遗产日”已历时四年,加入其中的大学越来越多越踊跃。这一天,学生们怀着一种神圣感参加对先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的纪念。他们为知名学者摆设讲坛,自己也发表感想与见解;他们还举办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展览,邀请杰出的民艺的传人到校园来演示,或者结队去造访古迹与田野采风。青年遗产日直接推动了一些大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组织的建立。今天,政府适时又及时地将六月份的第二个周末确定为全民的文化遗产日,这表明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高度关注,并希图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的浪潮中,全社会都来自觉地珍视文化遗产,以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文化个性与身份。
       之所以说“及时”,是因为我们已深切感受到全球化负面冲击之猛烈。似乎在不知不觉之间,曾经千姿百态的城市已经被我们“整容”得千篇一律,大量的历史记忆从地图上被抹去,节日情怀日渐稀薄,大量珍贵的口头相传的文化急速消失。但我们究竟是东方的文明古国和大国,对文化的命运是敏感和负责任的。近几年,从政府到民间开展了大规模文化抢救和保护的行动。由加紧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全方位的田野普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定与编制。对文化遗产的关爱直接体现一个国家及其社会的文明高度。只有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才会把前一历史阶段的文明视作遗产而倍加珍惜。所以说,珍视遗产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日正是在这一高度上确立的。它既是全面、整体、谐调发展观的具体的体现,也是全球化时代先进的文化观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文化遗产日刚刚确立的日子里,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普及的工作。告诉大众什么是文化遗产,遗产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物质文化遗产,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价值在哪里?应当更多强调文化遗产中深在的精神价值。包括历史的、见证的、文化的、研究的、情感的、审美的价值等等。只有人人明白了这些价值,才会自觉地爱惜和保护。同时也要介绍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它们,以使我们的子孙永远拥有并享用这取之不尽的巨大的文化财富。

        当代人和这些古老的遗产是有隔膜的。特别是站在工业时代里的人们,必然与正在消解的农耕文化相去日远。然而沟通当代人与遗产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已经被各国使用的方式很多,包括游览名胜古迹、乡间采风、参观博物馆、访问杰出的传承人、专家讲座、电视展播和知识问答,以及各种各样的画展、音乐会与民间的故事会等等。比如在今年的遗产日里,北京将举行大型的文化遗产特展,在一些公园内,各种迷人而珍稀的民间艺术会展示在人们面前,此外,还要通过“民间守望者奖”的颁奖仪式,向公众推荐一些数十年默默地守护在田野而鲜为人知的文化志士,这些活动都是为过好遗产日而特意安排的。在这一天,引导孩子们参与遗产日活动则必不可少。一个民族不管创造多么灿烂文明,倘若不被后人珍视或被忘却,便等同于无。
  文化遗产日是全民性和全国性的活动日。我们的文化一方面博大精深,一方面灿烂多样。从各个城市到每一个乡镇,都要采用各种方式纪念与弘扬自己的遗产。为了过好遗产日,需要社会各界与公众的广泛参与。政府的一切文博单位都应免费开放。文化遗产日是公益性的文化日。商家参与也要本着公益原则,不从中牟取利益,以展现中国人高贵的文化情怀。这样才能避免文化遗产日的商业化,以保持其精神的纯洁与神圣。
  遗产日是一个人为的主题日,落地生根需要靠全社会的精心培育。如果机关、学校、企业、社区都能积极加入,把遗产日作为提升全社会文明高度的一天,当代中国将会更加赢得世界的尊重。
  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是这一天的主人,都有责任为这一天尽力,也有福分享受这一天独有的精神和文化的快乐,以使我们的文化遗产在今天开花,在明天结果。

发表于 2006-6-5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蹊跷事成都多不多? 谁能告诉我 ?wo_8001@sina.com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