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李琳是成都客运段广州车队的一名列车长。1月11日下午6时,李琳按时出现在了成都火车北站,准备值乘K588次列车。当天下午,他离开南充的家时,1岁多的女儿还在生病。他为了更好地为列车上的农民工服务,自己对200多个农民工进行了调查。
面对面交流 看农民工最需要啥
李琳在铁路部门干了10年了。从上海车队到广州车队,李琳这些年来有很多机会和农民工兄弟打交道。他对农民工这一群体有了特别的感情。“从广东深圳回来的车上,那些又带高压锅,又带电视机的人,基本上是回到四川后不再出去了”;年轻的农民工,“穿着打扮已经和城市里的市民区分不出来了”。
李琳也在思考,农民工在列车上,到底需要些什么服务,怎么样做,才能让农民工兄弟的旅途舒服。为此,李琳每次值乘,都会随机在列车内找20余名农民工兄弟,和他们并肩坐在一起,针对性地询问他们春运“上车后最需要啥子”。
今年1月份,李琳发现列车上发放的返乡卡还蛮流行。农民工没事儿的时候,就会翻翻这张卡片。返乡卡是龙年春运期间,成都铁路局专门印制的一张卡片。卡片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对旅客的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旅客节后的出行方向,节后的出行时间等,再就是服务信息:互联网订票指南、电话订票指南、成都地区部分代售点地址等。
“何不借助于返乡卡,把调查人数扩大?”想到这儿,李琳便叮嘱发放返乡卡的乘务员,发放时要告知旅客在卡片问卷调查部分,填写“春运期间最需要什么”这块内容。
临时当医生 帮发烧娃娃降温
这名以细心出名的列车长,在问的同时,也对自己严格要求,尽最大努力解决乘客的需求。
一次,列车快到广西柳州时,一个小孩哭个不停,照顾她的老两口却只是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不让看。在李琳的坚持下,老人终于肯露出娃娃的脸。“我一看,满脸通红,发烧了。”在广播寻医没有找到医生的情况下,李琳当起了临时医生,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用酒精涂在娃娃的背心、手心和脚心,反复地擦,这才把温度降下来。而李琳事后才知道,原来两位老人遮遮掩掩是因为身上没啥钱了,怕说出小孩生病后需要借钱来医治。
截至今年1月,李琳面对面调查的农民工数量已经有接近200名。把调查内容整理后,李琳发现,现在的农民工兄弟,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需要:安全、正点到达;上车后希望有个较好的环境,比如有座位可坐;有价格较低的餐饮;情绪上的安抚。
针对农民工的这“四个需要”,李琳说,大部分情况下乘务人员都有办法一一“化解”。比如,没有座位的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可安排到餐车。 遇到晚点,第一时间向旅客解释。成都商报
|